查看原文
其他

知乎周源:解决好当下一个又一个问题 | 定力与韧力

赵东山 中国企业家杂志 2023-12-31
基于常识的长期思考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企业家》记者 赵东山编辑|李薇头图摄影|邓攀
2023年10月,知乎创始人、CEO周源在自己家楼下碰到一个外卖小哥。几分钟的寒暄中,外卖小哥向他袒露了自己的境况:大厂裁员,转行做外卖骑手,妻子在酒店上班,小孩在上小学。
外卖小哥一边倾诉自己的压力,一边又津津乐道地向周源描绘着未来的家庭计划。周源感觉这像极了大多数人在2023年的状态和情绪:焦虑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勤劳勇敢,对未来充满乐观。
“保持开放,解决问题。”这是周源多年的签名档,也是他从《黑客与画家》一书中学到的产品观。他觉得做产品和创业,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当下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从知乎上线第一天起,周源每天打开知乎都会收到很多用户的建议和意见,十几年来,天天如此。知乎10周年时,团队说过一句话:“一代人的问题有一代人的答案。”
在周源看来,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去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问题往往也迎刃而解。


坚决投入AI
除了产品难题,创业12年,周源也碰到一些企业经营难题。
2023年4月,知乎正式发布了“知海图AI”中文大模型,千亿级别参数,这也让知乎成为在ChatGPT爆火之后最早一批推出国产大模型的互联网公司之一。11月,基于该大模型的产品服务已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来源:视觉中国
但在决定投入大规模资金研发AI大模型之前,周源收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外界可能会觉得,知乎也不是超级大厂,为什么非得要在这个时候投入AI大模型?你还不如拿点资源维护股价和利润。”
在周源看来,越是在关键性的时刻,越是要进行第一性原理的常识思考。他认为,知乎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最核心的就是源于价值创造,等到什么时候不创造价值了,也就没有生产力了,更没有办法再在市场持续地证明自己的存在,其他所谓的股价这些东西也都不会再有了。
AI大模型也正在重构知乎的业务。基于知海图AI的能力,知乎在分层、分类、兴趣理解、搜索等业务场景得以广泛应用,人工标注量降低了90%以上,业务准召效果普遍提升了15%以上。
与此同时,除了大语言模型能力,“知海图AI”还具备强大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助力知乎实现会员故事智能配图,赋能会员业务发展。
近日,知乎发布了一款基于AI大模型的产品,可以帮助用户写标题。基于知乎社区多年沉淀的文化和用户习惯,知海图 AI 拥有了大量的精选内容,也让它可以像一位优秀的知乎答主一样思考和创作,最终生成的标题也更符合知乎的文化和氛围。
事实上,早在2018年,知乎就提出“智能社区”的畅想,把AI技术应用在社区的内容生产、流通、治理和消费等环节。
这一切源于社区用户规模快速扩大的现实,维护内容质量和讨论氛围的问题始终是用户批评和产品工作的优先级。在周源看来,其实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发现世界的大模型。
周源强调,当科技在发生转轨升级的时候,创始人要做出非常清晰和精准的判断。虽然经营压力很大,但在科技创新上一定要非常坚决地投入,并在投入的过程中找到新的价值创造的机会。


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除了AI之外,知乎也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引擎。
根据知乎2023年的第三季度财报,该季度内知乎总收入为10.22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营销服务营收3.83亿元;付费会员营收4.67亿元;职业培训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85.6%;其他营收2762.2万元。
职业教育正在成为知乎的第二增长曲线,且目前已实现单季度营收过亿。今年以来,知乎成立“知乎知学堂”教育品牌,并依靠自营+投资为主的业务模式,逐步扩大影响力,目前覆盖了考研、考公、教资、CPA、CFA等诸多课程领域。
在周源看来,职业教育是一个市场体量非常大的领域,但在其中又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且亟待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而这些行业痛点,恰好也是知乎的优势所在。
在知乎的社区,有非常长生命周期的用户职业提升需求,知乎通过AI科技将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流程建立起来,一方面可以解决学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服务提供者的效率。
事实上,过去的一年,知乎教育业务也开展了基于大模型的产品创新,通过AI智能申论批改、智能作业批改、AI教务领航员,极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周源用“新职人”概括当下的知乎用户群体——他们是一群专业并相信专业的人,他们术业有专攻、有消费影响力、追求自己的生活品质,并且终身学习。他们是今天中国社会的支撑力量,也是知乎社区的主流群体。
周源认为,每个人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这也是知乎社区的第一性,而知乎要做的就是通过社区的产品形态把每个人身上亮闪闪的一面展现出来。


关注长远重要的事情

2023年,让周源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是,他在看绘本画家蔡皋的访谈时,看到77岁的蔡皋在镜头里像个小孩子一样,指着院子里的一棵树,分享着她对生活的观察。

画家蔡皋。来源:视觉中国

这让周源想到自己的儿子。过去三年,让他和儿子有了更多的相处时光。他发现小孩子总是很热衷和专注地做一件事,过程中全神贯注,如果做好了得到正反馈他们就会很高兴,即便没做好,往往到第二天他们也早就忘了。
他发现人身上的好奇心和热情,在推动一个人不断探索挖掘这个世界和生活。然而,在今天虽然好奇心每个人身上都有,但是大家却往往忽视它的力量。
不同于大众的注意力总是被迅速爆发,被电影奇观式的变化所吸引,周源总是对潜伏于表象之下的、变化缓慢但又可能持续对世界产生影响的事情,抱有更大的好奇心。
2023年夏天,周源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7月3日“地球平均气温”历史性地首次突破17摄氏度,达到17.01摄氏度;随后的7月4日和5日,这一“世界纪录”再次被打破,新纪录达到17.18摄氏度。
“别看只是上升了0.1摄氏度,空调甚至不会以0.1摄氏度这样的方式计数。但这是全球各地气温平均后的结果,如果按照这样的上升趋势,对我们的社会生活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周源告诉《中国企业家》。
周源认为,电影奇观式的东西,大众往往只是当时受到强烈冲击,觉得印象深刻,但是过了之后,很快就忘记了。但反过来有些事情虽然当下进展比较缓慢,但是对长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常识的长期思考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未来,周源重视两个机会:一个是新职人所带来的人才红利,一个是新技术带来的技术红利,这两个东西也是交织在一起的。
新技术就像潮汐一样,当它出现的时候,对所有人都会有影响,不管你是70后还是你是07年才出生的人。”周源表示。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

END 

值班编辑:王怡洁  审校:张格格  制作:董斌




[ 推荐阅读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