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走了,我人生最青春的十年也落幕了

荆南四怪 灼见 2023-12-24

Oct.

29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在我青春中,总有这么一个身影,他站在远远的高山上,似乎在指点着我什么,似乎又什么都没指点,等我努力走到近前,却发现,他教给我的,不过是一个字“悟”而已。

作者 | 荆南四怪

来源 | 江湖山隐处(jhsyc00)



前几天早上,上班路上,一个朋友转发了一条新闻给我看。白色方框,灰色图例,我想都没想便点开了进去。点开以后,却愣住了——怎么也没想到看见的竟是一条讣告。

我揉了揉眼睛,阳光直射下,第一次有了恍惚之感。

他走了,带起一阵轻风,仿佛也卷走了我人生中最青春的十年。

人是从什么年纪开始,才对自我、或这个世界有清晰记忆的呢?其他人我不知道,对我来讲,大概是16岁。

那就把时间拨回到16岁吧。

16岁的我还在读高一,每日围在几十张桌子组成的教室里,身子无法突破而出,大脑却无时无刻不在向外界发出渴求知识的信号。有一天,班主任拿着份报纸,兴奋地向我们介绍:

“告诉你们,新总理是北大毕业的博士!”

那时的我,虽然还未认清现实,心里却清楚自己这辈子是绝对考不上北大的。

但我从班主任飞扬的语气中,却依稀能解读出这样的信息:总理的地位极高,责任极大。可即便身处如此要位,别人在介绍他时依然要强调其出身学历,想必书读得多总是要受人尊敬些的。

所以,从听到他名字的那一刻起,我就在好奇他会长一副什么模样。

很快,便有了机会。

周天傍晚,到了高一高二年级观看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时间。我特意停下笔头,睁大眼睛望着投影仪。

随着幕布慢慢落下,声音能听到了,画面能看清了,我凝了凝神,发现节目里正播放着一段总理答记者问的画面,当然具体答的什么我早已记不得了。那天我仔细看完,舒了口气,然后暗暗点头:

果然符合我心目中读书人的样子。

也许是新总理温文尔雅的风度感染了我,又或者是单纯因班主任那句话,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起了身边时事。

我想弄明白,总理口中说的“民生”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和我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比歼十、航母、钓鱼岛更重要吗?

忽忽过了两年,我从高中毕业,走入大学校园。我当然没有考上北大,但在那晚答记者问的风采的熏陶下,我也成了一名兼职校园“记者”。

大概2015年4月,大一下学期。我们编辑部部长找到我,说他手里有一篇文章,让我去排版,排好了就放在我们学院院刊的《创新创业》栏目。我拿到文章一看,题目叫《“互联网+”新时代谈创客》。

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家号召人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还举了许多大学生如何创业成功的例子,大意便是要我们开拓创新,不囿陈归,有想法便大踏步去做。

文章里重点提到了一个概念:“创客”,英文名“Maker”,这个概念正是总理从国外引进的,指的是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现实的人。以这个概念为基,又衍生出了“创客空间”这个名词,也就是将这些思想活跃的人聚在一块的地方。

在排版这篇文章时,我从始至终都未通读过一遍,当时只想着完成任务,脑中飞快检索各种word使用技巧。

到最后,排了5页半,还有半页怎么办呢?不能开天窗吧?于是,我急中生智,百度了一张总理在深圳考察“柴火创客空间”的照片,放了上去,补了最后半页的空缺。

那会,我心中默默感叹:关键时刻还是总理来救急啊!

没成想,这篇文章发布后不到一年,“互联网+”的概念突然就火了,各种“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迅速于国内各个高校铺开,当然,这其中绝对没有我的半分助力。只不过我总会在心中小小骄傲一下:

谁叫你们平时不关注总理的讲话呢?

又过了5年,时间来到了2020年。这一年,我早已本科毕业,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正被导师派到企业实习。

我的家在湖北。年初湖北遭了大难,武汉作为新冠疫情的爆发地,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也把整个湖北推到了聚光灯下。湖北其他城市的疫情虽然没有武汉那么严重,可感染人数也在几百几百地日增。

从除夕夜至武汉解封,我被封在家中近三个月。那三个月里,我每日里刷着国内国际新闻,心里麻木,想为受苦的人做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也并不具备分析重大政治事件的能力。那几个月里,我是低落且沮丧的。

忘了费了多大的劲,才得从湖北出来,重新回到杭州,我实习的地方。

到了杭州后,我害怕当我报出湖北人的身份,引来他人避之不及的目光,也觉得自己见过了人间至暗时刻,黎民大众的痛苦第一次穿透网络的掩饰,直戳到我跟前。

我的父母为了挣点补贴,愿意以五十多岁的年纪,在小区门口守夜,一干就是一宿。而身边还有许多生活比我们更为窘迫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捱过去的。

我本以为这些事就到此为止了。

直到一个雨夜,我走在下班路上,手机里冒出一条新闻,我仍是往常一样点进去,可这一次,却看得我热泪盈眶:

总理说:我们国家还有6亿人,每月收入不足1000元……

这一刻,我已不记得是为谁在感动。可能也并不为谁,仅仅是为“为民请命”这四个字吧。

从那以后,我的世界观开始定型,再未动摇过。

回首过去的十年,从高中、本科、硕士、工作,这是一部自身年龄的增长史,社会阅历的积累史,也是一部青春记忆的消亡史。

当年龄大了,心理成熟了,青春也就溜过去了。这很可悲。而在我青春中,总有这么一个身影,他站在远远的高山上,似乎在指点着我什么,似乎又什么都没指点,等我努力走到近前,却发现,他教给我的,不过是一个字“悟”而已。

10月27日,他走了,似乎证明我的青春也将走了。他带走了我青春记忆的一部分。

我们中国人常说“盖棺定论”。我没有资格给任何一个人定论。但不管他实际如何,有没有留下启发后人的政治遗产,我想,于我自己,我永远都要对他说一句:

“再见了,总理,我还会想着你的。”

— THE END —

☀作者:荆南四怪,95后自媒体作者,一个专注文字的工学硕士,拥有理科思维的文字玩家,擅长高质量金庸武侠解读及文艺创作时评。微信公众号:江湖山隐处(jhsyc00)。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李克强:“有权不可任性”
◐◑李同志的经典镜头
◐◑“巴以冲突”到底怎么回事?一篇文章让你彻底看懂
◐◑这样回你微信的人,就别再聊了
◐◑‍热搜上2万赞的“神仙家庭”让我顿悟,情绪稳定有多重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