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12月20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一个中年女人有没有「福气」,到40岁会很明显,有两个细节完全藏不住

思想精髓 2023-12-09 19:02 Posted on 广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海蓝博士 Author 海蓝幸福家

 点左上角思想精髓免费订阅本号

历史百科号

历史一万个为什么

历史黑料




今年,经济形势不太乐观,各行各业都没有那么好干,不可避免的,很多人开始焦虑了。

焦虑很正常。

当我们感到未来有许多不确定和潜在风险的时候,内心那根叫做焦虑的神经瞬间绷紧,犹如拉响警报一般激活了原有的生活。
在众多人群中,40岁左右的中年女人的焦虑尤其突出:

“孩子这次成绩这么差,中考能考上吗?考不上,难道就要去技校吗?那他一辈子就完了!”

“父母身体越来越差,万一出什么事,我该咋办啊?”

“老公最近回家越来越晚,还动不动唉声叹气,说生意不好做,我们家还能保持现在的生活水平吗?孩子怎么办?”

……


焦虑有一种魔力,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

生活就像一个大花园,片片杂草团簇着鲜花。

当我们反反复复地盯着那些碍眼的杂草,想着怎么把它们彻底解决了,那就着了“焦虑”的道儿。



学员李萌是焦虑+内耗重症人士。

上学的时候,一遇到考试,她就开始焦虑:
我还有很多没有复习到呢?万一考到了怎么办?老师会不会生气,会不会又罚我?考不好怎么办?考砸了怎么办?

每次考试,她都满怀焦虑地上了考场,果然基本上都会考砸,考出一个远低于自己实际水平的成绩。

高考时,她发挥失利去了一所普通本科,毕业后,她找了一家公司上班,又开始对着自己的未来发愁——

“这个公司业绩平平,万一倒闭了,我该怎么办啊?”

“我现在这个工作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要是公司倒闭了,我还能找个啥工作啊?”

她到处拉人诉说自己的焦虑,别人给她出主意:
“你可以多学点东西啊,以后就算现在单位不行了,可以去别家啊!”
但是,下班后她又喊累,直接躺平,用几集肥皂剧犒劳上了一天班的自己。
如今,她已经结婚,却仍没有放弃“改变”的想法,要考证,要走出去,要让曾经瞧不起她的人刮目相待。

只是所有的想法,都停留在口头。

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她的事业一直没有起色,婚姻也是勉强凑合、貌合神离,最让她头痛的是身体健康——

自从她年过四十,身体小毛病不断,又失眠,又脾气大,天天喊累。

她说:
“我现在就是没钱、没爱、没健康……”
故事如果到此结束,就是大多数人在生活里某一瞬的复刻:
我们焦虑,然后妥协,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



在生活里, 事业出现偏差,感情发生龃龉,每一件小事都足以让我们沉没在焦虑中。

有一位女士带着焦虑、恐惧找到我们,她眉头紧锁,脸上布满了乌云,她说:
“我真的非常非常焦虑!”
教练问她发生了什么。

她说:
“每天早上出门之前,我都要很仔细地检查水、电、煤气和发出去的邮件。
每天都要多花两三分钟的时间检查煤气灶,这让我感到特别焦虑。我要确认两三遍,煤气灶是关好的,然后我才会出门。
我知道我这样越紧张就越恐惧,越恐惧就越检查,但当时脑子里就是忍不住地会想:
如果我忘记了关煤气灶,我的房子就会起火,在这个房子里住的人,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我觉得自己无法承担这样的后果。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现在安宁的生活就会遭到破坏。而我的童年经历中,也有过关于火灾的记忆。”

听完她的讲述,教练问她:
“你到底是怕什么?”

“死亡!”

“我把死亡改一个词,改成危险,你怕的是什么危险呢?

”可能是一个房子会烧掉的危险,很多人会受伤的危险。”

教练让这位女士想象回到她家厨房,问她此时此刻是什么感受。

她说:
“恐惧,害怕,还有紧张,然后又有自责,好像交织在一起。”
当追问她怕什么时,她说:
“我怕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忘记关煤气灶,然后着火。”
再问她的内疚自责,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她说:
“我知道我自己肯定会关好煤气灶的,我内疚的地方是,每天上班前都要花两三分钟做这件事,有的时候会迟到的。我就会觉得,怎么就会这样……”


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位女士的想法是关于危险——房子会着火的危险。
她自责自己每天上班前都要花费时间,多用两三分钟去检查,有时还会迟到。

为什么会这样?

最后这位女士发现,她的内疚其实是来源于——
如果着火的话,她就要对这件事负责。
每次烧完饭后,她的爱人都会关掉煤气炉,他对这一点很确定,而她是不确定的。

经过梳理,这位女士发现问题出在她的大脑里,而不是现实中。



行动治愈焦虑。

教练邀请这个女士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把炉子关了以后,直接离开,不要回头检查,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
教练告诉她:
“我们需要做的实验,不是一个危险的实验。

每天,你把炉子关好后离开,过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之后,你发现房子没有着火,就不会那么紧张害怕了。”
她说:
“我现在就很紧张,我的身体在发抖。可能我没有办法做到不检查就离开。”
教练接着说:
“是的,这个过程肯定会伴随紧张、害怕、恐惧、焦虑等等,但你想想你的目标——希望生活变得更好。

所以,这个过程我们必须去面对,即使走的时候腿在发抖,也得关上门走,再难受,再艰难也得走。”
后来,那位女士做了这个实验。

她关了炉子,走到单元门口就走不了了,她就一直在单元门口徘徊,徘徊了半个小时,才离去;

第三天,她顺利走到小区门口;

第五天,她走到了公交车站;

……

一个月过去,两个月过去,三个月过去,她关了煤气就走,家里没有出现任何危险。

在做的过程中,焦虑会慢慢地下降。

三个月之后,这件事完全不再困扰她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所担心的绝大多数事情,发生的概率都非常非常低。
但是,即便如此,人们还是习惯性的担心,这是因为人的第一需求是安全,出于本能,大脑会不断的探测危险,将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统计出来。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会沉浸在担心当中,把担心当事儿干,觉得我担心了以后,就好像是也做了什么,就不需要再去做所担心的事情了,以此作为一种心理安慰,来减轻压力。

大家经常说“就怕万一”,而这个“万一”仅仅是一万里的一。
而我们很多时候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这个“万一”上面,却忽略了其余的九千九百九十九。
中年女人到底有没有福气?还得看我们如何面对焦虑?
是陷入焦虑的泥潭中惶惶不可终日,还是面对焦虑,学着转化焦虑的能力?



人生的珍贵在于:其实我们还有许多选择。

焦虑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提醒我们未来可能会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朋友。

当我们学会友善地对待焦虑,接受它所带来的一切思想、情绪和身体方面的反应,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 

如何面对焦虑呢?

第一,就是要接纳自己,爱上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因为我们对自己不满意,我们对现状不满意,这个不满意延伸开来,我们就开始担忧未来,害怕未来。

而这份担忧与害怕,又深深影响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看不见自己现在的拥有,看不到现在的美好。

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无法活在当下。

只有我们真正接纳自己,爱上自己,我们才能客观看待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改变的方向。

不然的话,就算你去改变,也是人云亦云,没有走对方向,最终还是失败。

改变的失败,又会加重你的焦虑。


第二,行动治愈焦虑。

与其为自己编织一个可怕的未来,不如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回归我们自身,了解我们的需求和能力,然后脚踏实地的努力。

事业如此,爱情亦如是。

如影随形的焦虑,其实是一种泡沫,愁与苦、是与非、爱与恨都不重要。

看不了太远,就做好眼前;暂时不具备的能力,就一点点获取。

最重要的是,如何接受生活当中的不确定,不是逃离,而是如何和它相处,面对焦虑。

在行动中,就会治愈我们的恐惧和焦虑。

向您推荐一个不错的公众号

↓↓↓

历史一万个为什么ID:lishiwhy每天带你了解历史人物,历史趣事,历史传记等历史故事,分享那些不为人知的世界历史故事

↑↑↑长按二维码点击名片一键收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适合做老婆为什么会是一种冒犯?
务必告诉儿女:男人有这三个表现,大多人品不好,再爱也要放手
母亲虎口救女反被咬死,“八达岭老虎咬人案”7年后:女儿仍未得到父亲的原谅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