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机勃然 气象万千——百色女作家群创作研讨会在百色市德保县召开

覃冰 广西文艺界 2023-03-31

欢迎关注广西文艺界


3月18日至19日,百色女作家群创作研讨会在百色市德保县召开

鉴水河畔春潮涌,以笔为桨破浪行。3月18日至19日,百色女作家群创作研讨会在百色市德保县召开。本次活动由百色市委宣传部、广西作家协会、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广西社科院、百色市文联、百色市妇联等联合举办,来自区内外10多位知名编辑、作家、评论家及60多位百色市作家、文学爱好者齐聚一堂,重点对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罗南四位百色籍女作家的作品进行研讨,共促百色文艺创作书写新篇。

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大影视创作中心主任东西在研讨会上发言

“百色市作家是文学桂军的重要力量。”广西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广西民大影视创作中心主任东西在研讨会上表示,近年来文学桂军的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影响越来越大,这得益于广西各地作家的共同努力。“百色市的女作家热爱写作,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中华民族。正因心怀大爱,她们突破了壁垒,写出了格局,实力放在全国都是不弱的。”东西说,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将大大提振百色文学创作的信心,激励百色及整个广西的作家更加潜心创作,写出更多贴近生活、扎根人民的高质量作品。

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赖荣生在研讨会上发言

百色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赖荣生认为,百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文学创作的沃土。近年来,以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罗南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女作家,她们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多种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屡获全国、全区性文艺大奖,产生了较大影响力,成为百色文艺亮丽的新名片。期待百色籍作家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德艺双馨,用心描绘百色多彩风情,用情歌颂群众美好生活,用力张扬时代崭新风貌。

百色的热土孕育出了以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罗南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女作家

近年来,百色文学创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象,活跃在广西乃至全国文坛的新生代百色籍女作家,以群体形态崛起于广西文坛。她们视角独特、笔触细腻,关注时代,关注家乡,关注底层,擅于在细微处写人性,让人物命运与时代发展形成观照,并将鲜明地域特色融入到个人创作中,让作品呈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特质,并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

杨映川先后出版有《魔术师》《淑女学堂》《我记仇》等10余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曾获得广西青年文学最高奖——独秀奖,第五、第七、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等。陶丽群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母亲的岛》《被热情毁掉的人》等,先后获得第11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五届广西青年文学奖、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等。潘小楼先后出版有散文集《此去经年》和小说集《秘密渡口》等,曾获得第五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广西文艺花山奖•新人奖等荣誉。罗南出版有长篇小说《泗水年华》(合著)、《穿过圩场》和长篇散文《后龙村扶贫记》等,曾获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第四届三毛散文奖等;许雪萍曾获得广西青年文学奖、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第六届壮族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研讨会上,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罗南等作家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与心情感悟,与会的名编、名家共同为四位女作家把脉,从文风、体裁等不同视角剖析了她们的作品,并畅谈了各自的观点与感受。

王雪瑛、安殿荣、王建平、覃瑞强在研讨会上发言

“她们的作品有时澄净而忧伤,有时透彻而细腻,有时内敛朴素,各具特色。”《文汇报》 高级编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王雪瑛认为,杨映川作品聚焦人与人之间的恩怨纠葛,陶丽群的作品探讨生死主题,潘小楼关注女性情感关系,罗南的作品弘扬人性的真善美,她们都具有很强的敏锐捕捉生活和体察世道人心的能力,读来令人惊艳。

“杨映川、陶丽群、潘小楼、罗南的创作携着不同的色彩和调性,形成了一个奇妙斑斓的光谱图,既呈现有少年的青涩和惶恐,有人到中年的迷茫和困惑,也有老年人的孤寂以及对命运的一声唉叹。”《民族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中国小说学会理事会理事安殿荣认为,她们选取的题材与时代发展有着较强的贴合性,且都表现出百色女作家敢于触碰生活痛点、书写艰难人生的勇敢。她们笔下的女性也是各具风采,有其柔软也有其坚韧,并主导和引领着小说中的各色人物走出人生困境,突显了新时代女性特有的力量和品质。

广西文艺评论基地主任王建平从百色文化自觉、创作主体自觉和文学群体自觉三个方面论述了百色女作家群崛起的意义,并建议相关单位部门健全保障制度、搭建好平台,引导她们在保留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以宏大主题为共同创作理念进行创作、推出作品、推出人物,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生动局面,促进广西文学大发展大繁荣。

《广西文学》主编覃瑞强认为,文学创作者要眼界开阔,不仅要着眼脚下的土地,而且要着眼于人类命运等终极命题;要从个人学识禀赋出发,写熟悉的生活、人物,但又不拘泥于生活本身,着重提高思考力、想象力、叙述力,对生活进行艺术化创造。

从百色走出去的知名作家黄佩华对家乡文学创作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欢喜,他认为百色女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与时代产生共鸣的好题材,文章有思想深度,希望今后她们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创作势头,以脚下的土地为根基,写出更多精品佳作。《广西文学》副主编冯艳冰认为,作家就是文学的筑坝者。他们扎根于地下的土地,为百色奔涌的文学之河建坝著书,将百色宽广开阔的文学生态呈现出来……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维火花不断碰撞迸发,给人以思考、提升、成长。

活动期间,与会人员还前往德保县城关镇那温村、吉星岩景区、矮马王国景区等地采风,感受乡村之美、见证振兴之路,为文学创作累积素材。同时,举办百色女作家群创作培训会,邀请名家为当地学员进行文学培训授课,助力百色文艺创作进一步发展。

(本文来源:当代广西网)


主编:蒋锦璐

责编:郭 骞

编辑:钟倩冰

   校对:童 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