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查理的历史珍玩馆——评《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 | 冬川豆

2017-04-27 刘仲敬 冬川豆种子不死


贸易决定的,政治无力修改。有利于自由贸易的,一般就会有利于美国。


闻轶事一向是历史的主要功能,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女神名列九缪斯,历史从来都是文学的分支。历史社会学家很想挤进自然科学的行列,但他们从来没有一点成功希望。所以,让我们放下“深刻意义”和“伟大体系”的自我膨胀吧。多林的著作就是一部《海客谈瀛录》,放在《傅满洲阴谋》和《陈查理探案》(美国作家厄尔·比格斯著的一部推理小说)之间非常合适。与其内容相比,《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显得过于正经。读者很可能以为,此书大概是《美国在中国的十字军》姊妹篇。其实,作者只想讲一个好故事。

————

1、埃里克·多林(Eric Jay Dolin)在纽约和康涅狄格州州沿海附近长大,毕业于布朗大学,主修生物和环境研究。在耶鲁大学森林和环境研究学院获得环境管理硕士学位后,取得麻省理工学院环境政策和规划博士学位。多林曾任美国环保署项目经理,在美国和伦敦从事环境顾问,还担任过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和国会山实习生,国家海洋渔业服务局渔业政策顾问,《商业周刊》“推动科学大众媒体科学和工程学者”美国学者。多林的大部分作品反映了他对野生动物、环境和美国历史的兴趣。

2、迈克尔·沙勒(Michael Schaller)密执安大学哲学博士,曾在亚利桑那大学历史系执教。所著《美国十字军在中国(1938-1945年)》检讨了二战至1949年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教训。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航海时代奇异的中美关系史》

hhh“中国皇后”号本身就是一个童话性的主题。这艘貌不惊人的帆船犹如《绿野仙踪》的主角桃乐丝,天真纯朴而又充满幻想,正是土鳖扬基清教徒的写照。她穿上银鞋,来到神秘的东方。出发的日期就颇有寓意:1784年2月22日。这一天是乔治·华盛顿总统阁下的生日,这一年是独立战争结束的第二年。战争起于东印度公司的茶叶垄断。美国人一旦获得自由,当然要立刻赶往茶叶的原产地。纽约商人为这次远航筹集了启动资金,幕后策划人是独立政治的要角、汉米尔顿的盟友莫里斯。他希望:通过出奇制胜的手段,打破英国的贸易垄断,为嗷嗷待哺的新国家开辟财源。

————

1、“中国皇后”号是独立战争中的有功之臣。战争结束后,被改装为一艘三桅帆船,载重360吨,长30多米。命名为“中国皇后”号,含有对中国皇室尊重之意。船长萧卫少校是独立战争时有功的青年军官。他从国会那里获得一张“海上通行证”。海上通行证上写着“致审阅或聆听宣扬宣读海上通行证的最尊严、伟大、圣明、光荣、高贵和谨慎的皇帝、国王、共和国首脑、贵族、地方首长、议员”等一大串称呼,表示对沿途地区国家的尊重与敬意。

2、莫里斯(Robert Morris,1734-1806)银行家,《独立宣言》的签署者之一。生于英格兰,1747年赴美定居。曾任宾夕法尼亚州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和大陆议会代表。1778年大陆会议财政委员会主席,1781年各州代表会议财政部长。1781年在费城建立北美银行并任财务总监。

美国国会大厦圆形大厅穹顶壁画上的莫里斯

hhh以当时标准看,“中国皇后”号载运的货物都是奢侈品:皮毛、西洋参、胡椒和烈酒。价值十二万美元,这在当时也是天文数字。我们不要忘记:1960年以前,绝大多数美国人毕生没有见过一百美元以上的钞票。在当时的弗吉尼亚,价值十万美元以上的庄园非常罕见。年仅二十八岁的萧卫大班和四十三名水手从纽约出发,经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驶入南中国海。这次壮举对襁褓中的合众国,无异于阿姆斯特朗登月。殖民时期,大英帝国将远洋贸易视为禁脔。美国水手开辟新航路,所冒的风险不小。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走过这条路线,手头只有本国国会颁发的特许状。海上霸主是否承认他们有权染指中国贸易,犹在未定之中。即使列强承认,欧洲和穆斯林海盗也不会买账。基德船长横行七海的时代并不遥远,阿尔及尔摄政国扣押美国水手勒索赎金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这时的远洋航行和探险没有什么区别。

————

1、威廉·基德(William Kidd,1645-1701)出生于苏格兰,后移民纽约殖民地,最初是英国政府雇用的武装民船船长,后来变成作案累累的海盗,被捕后判处绞刑。

2、美国建国之初缺乏海军。1785年春夏之交,阿尔及尔摄政国(臣服于奥斯曼土耳其,但拥有独立的治权)的海盗在葡萄牙附近扣押了2艘美国商船,并要求支付巨额费用。国会财政捉襟见肘,直到1792年,美国才以27000美金赎回俘虏,支付10万美元并承诺13500美元的年贡。但阿尔及尔变本加厉,先后捕获美国商船10余艘,船员100多人。1794年美国国会决定斥资100余万组建一支由6艘三桅战舰组成的舰队,阿尔及尔竟要求美国提供1艘双桅横帆船、2艘双桅纵帆船和一批枪支弹药以“换取和平”。美国因预算不足,答应了要求。协议到期后,美方为“延期支付”,拿出1艘装备36门炮的三桅战舰作为违约金。1800年总统选举,托马斯·杰斐逊向选民承诺解决海盗问题。

威(恶)名远播的基德船长

“中国皇后”号从纽约出发

hhh1784年8月28日,“中国皇后”号驶入黄埔港。航程一万一千海里,历时一百八十八天。星条旗第一次在中国升起,可惜东道主完全没有理解其中的涵义。不过,他们知道货物的价值。在十三行看来,西洋参仅次于贵比黄金的吉林老山参。恰克图运来的俄罗斯皮毛是北京达官贵人相互炫耀的珍宝,质量还不如美国人带来的印第安皮毛和海濑皮。萧卫大班在他的航海日志中写道:“虽然这是第一艘到中国的美国船,但中国人对我们却非常的宽厚。最初,他们并不能分清我们和英国人的区别,把我们称为新公民,但我们拿美国地图向他们展示时,在说明我们的人口增长和疆域扩张的情况时,商人们对于我们拥有如此之大可供中华帝国商品销售的市场,而感到十分的高兴。”不过,这种优惠待遇并不是免费的。大清帝国尚在盛世,绝不肯为迁就蛮夷而歪曲她自古以来的神圣法律:雁过拔毛。他们摆好架子,索取天价规费。萧卫接受中国商人潘振承的忠告,给海关办事人员送了“赏钱”。粤海关很快(半个时辰)就投桃报李,给船员送来了两头牛、八袋面粉、七坛酒,毫不留难地准许他们开舱卖货。由此可见:只要祖国足够强大,洋人也并不是不懂得尊重东方文化。

————

1、潘振承(1714-1788),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福建龙溪人(今龙海),少年时当船工,壮年时由闽入粤,去过三次吕宋。初到广东时在十三行一位陈姓商人的商行里做事,获得信任和全权委托。后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商行同文行,迅速发家致富。1760年被清政府选为广州十三行商总,是连续出任商总时间最长的洋商。

停泊在黄埔港的“中国皇后”号

潘振承

hhh美国人这次出海始终心怀鬼胎。他们料想英国人出于嫉妒,肯定会从中作梗。然而若有神助,广州的英国人居然大表同情。英国人邀请萧卫赴宴,大谈英美合作,共同维护七海和平。“中国皇后”号受宠若惊,鸣炮致敬。黄埔港内的大批英国船只纷纷回礼,场面蔚为壮观。英国人的友好态度很可能跟清政府的歧视和限制有关。当时,威斯敏斯特严令远东的英国人不得反对清政府。他们有怨无处诉,自然倾向于将新来美国人视为潜在的同盟。如果地点改在西印度群岛,萧卫大班预料的猜忌和竞争自然无可避免。

西方人绘画中的广州

hhh仅仅四个月时间,十三行就把货物全部包下来。美国人曾经为自由贸易向英国东印度公司开战,却对东方帝国更加彻底的垄断一言不发。他们是实业家,不是理想主义者。如果垄断贸易体制能够保障经办人的利润,他们就没有反对的动机。行商是讲信用的,不会让供货人吃亏。十三行肯定会抬高奢侈品在内地的价格,然而这样正好可以消费清朝达官贵人的灰色收入、实现东方帝国式的财政循环。

伦敦东印度公司总部,1800年

hhh现在该回家了。回程的货物同样以奢侈品为主:红茶、绿茶、瓷器、丝绸、肉桂、花布、漆器、牙雕。1784年12月27日,“中国皇后”号离开广州。1785年5月10日,帆船平安抵达纽约。船毁人亡是当时的正常风险,无惊无险实在是上帝的保佑。何况利润相当可观。三万七千美元足以在威廉斯堡做员外,在马萨诸塞办大学。利润率百分之二十五,显然远不及十三行官商;但以清教徒的标准衡量,已经够意思了。这些异国情调的货物颇受上流社会的欢迎。华盛顿闻讯购买了三百多件瓷器和精美的象牙扇。其中一只茶壶保存至今,壶上绘有飞龙图案。华盛顿在壶上加印了辛辛那提协会的标志,他本人就是该协会的会长。(辛辛那提为罗马共和国立下汗马功劳后,弃官还乡务农。华盛顿以此明志,再合适不过了。)今天,这件珍品仍在美国国家博物馆内。

乔治·华盛顿在家中

hhh萧卫大班及其同伴很快就准备再次出海。临行前,华盛顿将军送来一份订单,要求“中国皇后”号为华盛顿夫人购买“白色大瓷盘、白色小瓷碗和好看的薄棉布”。将军还以国会的名义,任命船长兼任美国驻广州第一任领事,保护美国在华的侨民和利益。一时间,“中国热”席卷全美。1789年,马萨诸塞州诺福克郡甚至用“广州”为自己的市镇命名。1790年,经营对华贸易的商船已经增加了十四艘。贸易总额超过三百万美元,中美贸易额仅次于英美贸易额。1793年,萧卫大班第三次赴华,不幸在归途中病逝,享年三十六岁。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小说,适合詹姆斯·米切纳的大笔。早在独立战争期间,他就在炮兵团赢得盛誉。在广州领事任内,他在英国人与中国人之间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坚韧。清政府不承认“领事”的官衔和权力,坚持给予“夷目”的待遇,以中国式连坐法要求他。这种尴尬的处境必定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纠纷。萧卫幸而早死,保住了“中美友好通商使者”的童话式美名。他的继任者一再无可奈何地将合众国公民交给清朝衙门的野蛮审讯,渐渐倾向于联合英国人,给残暴而傲慢的半开化人一点教训。尽管他们刚到广州时,还有联合中国平衡英国霸权的想法。

————

1、詹姆斯·米切纳(James Michener,1907-1997)美国著名小说家,著有长篇小说《南太平洋的故事》、《夏威夷》、《太空风云》、《百年》、《伊比利亚》等

鸦片战争场景

hhh英国人有一种对付清朝的秘密武器,就是臭名昭著的鸦片走私。英国对清朝开战时,美国人顾盛仍然试图维护他们的原则:“在广州的美国人,已经证明了对于中华帝国法律和公共权力的尊重,和英国人粗暴、不驯形成鲜明对比……上帝不会容忍我试想与英国政府合作,支持贪婪和暴力……”五年后,同一位顾盛代表美国跟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条约第三十三条规定:“美国公民凡试图在没有开放对外贸易的中国港口进行暗中交易,或者进行鸦片及其他违禁品交易的,将由中国政府处置,不受美国政府的任何支持或者保护;美国政府将采取措施防止其国旗被其他国家人等滥用作为违反帝国法律的掩护。” 问题在于:印度鸦片远比海濑皮毛来源稳定、产量丰富,适合大宗贸易的需要。清教徒的良心没有坚持多久,就跟“腐败的旧世界”同流合污了。在此之前,他们为搜集中国市场喜欢的皮毛,一直跑到南极。广州市场的海濑皮一度高达一万八千张,不到十年就无以为继了。他们砍光了夏威夷、汤加和斐济的檀香木,换取中国的茶叶。到1820年,“檀香山”夏威夷已经没有檀香木可砍。显然,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看,只有鸦片才是茶叶的匹敌。贸易决定的,政治无力修改。大多数美国商人和他们的官方相反,暗中窃喜英国的胜利。无论如何解释,五口通商都是自由贸易的重大胜利。有利于自由贸易的,一般就会有利于美国。

签订《望厦条约》

hhh这个题材原本非常适合论证国际体系的演变,但作者完全没有这样的意识。他只关心有趣的故事,当然还有异国的风情和有趣人物。他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了解不深,描绘的人物总有“蝴蝶夫人”和“神探陈查理”的味道。许多西方人如果没有参照路易十四的框架,就无法解释乾隆皇帝;不借助清教徒禁酒运动的思维,就不能理解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多林就属于这种人,但他的故事却变得更好玩了。他描写美国方面的人物明显可信得多,却没有那么有趣。《陈查理探案》和《傅满洲阴谋》肯定比《柏驾传》、《莫里斯传》更好看。鉴于本书的优点主要在文学方面、而非历史方面,读者最好尽量放松、安享海客谈瀛的乐趣。

《中国皇后》号返航


· 全文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