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教授提议:恢复土葬,火葬把人当垃圾处理,缺乏人文情怀

老年时代 2022-06-20

好友推荐,热销排行广告产品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历程,不管你活着的时候是光芒万丈,站在世界巅峰,还是被人不齿,受人唾骂,但死亡都是终点,但死亡又不仅仅是终点。


中国自古就在信奉“死者为大”,在中国人看来,死亡并非是所谓的终点,所以我们在逝者离开后还会对他(她)进行追悼,并且每年都会对死者进行祭拜,而最近清明节,就是全国范围祭祀活动,这种行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体现着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在中国,人死后进行土葬,是我们最传统的丧葬方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火葬被提起并得到广泛应用,起初的时候火葬受到多数人的反对,但我们只是老百姓了,无力改变什么,响应国家号召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经过时间的沉淀,我们已经慢慢接受了火葬这种方式,但在这个时候北大教授却提议,恢复土葬,这是为什么呢?


土葬


尘归尘,土归土,及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我们都逃脱不了这个定律,生命总会逝去,但生命同样也会延续,在后人的泪光中长眠,而后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念和敬意,这样的感觉其实挺好。

为了能让后人对先人的情感得以延续,也为了逝者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古人选择了厚葬,帝皇修陵,圣人修“林”,贵族修“冢”,富人修“墓”,百姓修“坟”;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土葬,历史悠久。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土葬只是为了避免尸体被野兽吞噬,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壮大,土葬逐渐成为一种习俗,《周礼》中记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土;而且古代还讲究侍死如侍生,并且埋葬先人的时候还要准备一块风水宝地,不仅能更显得有孝心,而且埋在这个地方还会为子孙后代积福。


而且土葬是生者对逝者最后一次尽孝道的机会,为了能让这个句号更加圆满一些,我们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准备。

而且正是因为对土葬的重视,才让后代发现了那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千年的传承,让人们更加依赖土葬,认为土葬好的想法根深蒂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专家纷纷表示,土葬不适合当前的时代,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对附近的土壤和水资源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专家的建议下,土葬被废除,火葬开始兴盛,其实这已经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火葬的形式,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入驻,让火葬开始传入中国,而且到宋朝时期,人口急剧上升,让火葬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因为和礼法产生冲突,最后不了了之。

【结语】


因为有历史基础,所以火葬成为土葬的替代品。但随着火葬的增加,大家发现火葬并非大家所想的那么节能,想要让尸体完全燃烧,需要使用最少十公斤柴油,并且还要耗费25度电能,不仅如此,火葬所使用的墓碑远比土葬停留的时间更长,土地真的能更加合理化利用吗?

而且在处理尸体的时候,这场面更像是在焚烧垃圾,就只是单纯地在做机械运动,对待那些没有完全燃烧的骨头,工作人员就直接抡起榔头直接砸,虽然逝者没有知觉,但是生者能看到,能感受到,这种对逝者的不敬,让死者的家属该如何面对?所以北大教授才认为应该重新改用土葬,逝者不应该被如此轻蔑地对待。

其实恢复土葬的提议,在我看来,是想保护我们的文化,让文化得以传承,让生者和逝者得以慰藉。不过我们确实不能忽视现实因素,城市的扩张让,土地资源紧张,环境的污染该如何规避,这一切都是问题。

但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向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那样,一刀切。对生者多一份关心,对死者多一分敬意。

 最新阅读排行榜 

  1. 中国人早晚整死中国人!

  2. 硅谷一万清华人,为何干不过印度人?

  3. 苏东坡结婚当晚,写下一首洞房词,成千古名篇

  4. 她是六七十年代巨星,却被两任丈夫出轨,儿子打骂她,女儿不来往...

  5. 他是法国第一美男,一生风流,娶了万千男人的梦中情人却不知珍惜

  6. 此人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清官,数万百姓下跪求情,为何还被腰斩

  7. 多活40年!一个身患癌症的台湾医师的讲述

  8. 二月河,原来你欺骗了我们所有人

  9. 司机回忆:怪病折磨林彪一生

  10. 美国癌症发病率再降25%!美国人究竟做了什么?

  11. 中国最贵的三棵树,一棵配有警卫,一棵投保1个亿,还有一棵...…

  12. 全网震怒!亲生父亲竟能干出这种事,太可怕!

商务合作请加WX:bji1887  详谈。

  点击 阅读原文 ,更多优惠物品顺丰包邮货到付款。

分享、点赞、在看,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