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虎,来了!

先生来啦 2022-06-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球研究所 Author 星球研究所




称霸山河、睥睨天下

无比风光、无比强悍的

丛林之王

是它

(雪地里正奔跑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被人类信仰

被人类推崇

被人类顶礼膜拜的

神兽

是它

(虎噬人卣,商代,古人认为虎可以通神,摄影师@动脉影,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被人类仇视

被人类喊打的

害兽

以及如今又被人类着力保护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也都是它

(躲藏在植被中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千百年来



不曾改变

只是时光流转换了人间


值此虎年到来

就让我们重温虎的过往

让虎唤醒我们的记忆

看看虎的存在

如何使我们的文化更加丰富

如何使我们的山林更加完整



 01 

虎族诞生


距今880-200万年前

大猫家族的一支

演化出了一个新的物种

(关于虎的起源,仍有不同认知,分子生物学上可将虎的起源追溯至距今880万年前,而目前已知最早的虎骨骼化石发现于中国黄河中游一带,距今约200万年,被命名为古中华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下图为大猫家族演化示意,图中还包括了云豹属的云豹以及相关的灭绝物种,关于雪豹的归属问题尚存争议,狭义的“大猫”即豹属的物种,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它的身体强壮有力

体长约2-3米

体重约100-300千克

是整个大猫家族最大的存在

(虎的平均体重超过狮子,肌肉量更大,但体长不一定,下图为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中的虎,摄影师@滕洪亮)


它的毛色

以橘黄为底色

并“镌刻”黑色条纹

与周边环境相对融合

以便在捕食时更好地隐蔽自己

(虎大多为橘黄色底黑色条纹,另有因基因突变形成的白底黑色条纹的虎,摄影师@李理


额头处的几条黑色横纹

勾勒出汉字“王”的笔画

可谓自带“王冠”

(部分虎额头上可见明显的“王”字纹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身形魁梧、颜值上乘

那么它的实力

又如何呢?


在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中

捕食能力

是衡量实力的重要标准


当虎在丛林中

发现一头野猪时

它会躲藏在草丛中

虎视眈眈,伺机而动

(虎一般白天在草丛中休息,黄昏到日出期间活动频繁,因为虎具有较强的夜视能力,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即

机会来了

它压低身躯,匍匐前进

脚下柔软的肉垫

削弱了走动时的声响

(虎像其他猫科动物一样,属于趾行动物,即踮着脚尖走路的动物,这能使它们的脚步更流畅且安静,摄影师@李理)


当它与野猪的距离小于25米时

便进入了它最佳的进攻范围

说时迟,那时快

虎开始狂奔突袭

(虎一般在小于25米的距离发起突袭,追逐猎物的距离一般不超过200米,超过该距离还未得手,就会错失良机,便会放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千克左右的体格

加上可达80km/h的速度

强大的冲击力

让虎瞬间扑倒野猪

锋利的前爪

就像“老虎钳”般控制猎物头部

(图中虎即将扑倒猪,仅作示意,摄影师@刘艳晖)


紧接着

虎张开大口

以高达350千克的咬合力

用刀剑般锋利、长达5~8厘米

犹如成年人拇指般大小的犬齿

死死“扼住”野猪命运的喉咙

一击毙命

(虎一般直接咬死猎物或咬着猎物的喉咙持续几分钟令猎物窒息而死,其咬合力是人类的10倍左右,下图仅作示意,摄影师@刘艳晖)


不止野猪

马鹿、梅花鹿、狍等

都是它的日常菜单

即使是体型大它5-6倍的有蹄类动物

虎依然能出色地完成猎杀

(有记录表明从青蛙到幼象都是虎的猎物,但主要为大型有蹄类动物,虎擅长突袭进攻,一击致命,若错失良机猎获动物的概率大大降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完美的猎手

颜值高、实力强

丛林中几乎找不到

能与之匹敌的对手


但上天是公平的

它给了虎睥睨丛林的本领

也把孤独刻在了它的基因里

(虎是独行猎手,虽然强大,但在1万年前,未灭绝的剑齿虎等是虎的有力竞争者,下图为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内的东北虎,摄影师@滕洪亮)

一只成年虎

每年需要吃掉

40-80只野猪等有蹄类动物


这意味着

根据不同地区的猎物密度不同

一只成年虎一般需要

成百上千平方千米的山林

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

(在猎物种群密度高的尼泊尔地区,虎的领地仅有15平方千米,而在一些猎物种群稀少的西伯利亚地区可以达到1379平方千米,下图为正在林间游荡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而为了保证充足的生存资源

常常独占这一方天地

它们通过不断巡视

并留下大小便等方式

来标记领地

(请细看虎正在撒尿,摄影师@李理)


或在地上留下足迹

在树上留下抓痕

以宣示自己的主权

(锋利的爪子可以轻易地划破树皮,摄影师@李理)


如果其他老虎进入该领地

常常会引发一场生死搏斗

可谓

“一山不容二虎”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内正在打斗的虎,仅作示意,摄影师@滕洪亮)


但这句话还有个俚俗的后半句

“除非一公一母”


在发情期

雄虎会与雌虎短暂共处

以繁衍后代

(雄虎与雌虎的领地会有重叠,下图为两只行为亲昵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这样

虎族不断壮大

不断向外开拓新的领地

最西抵达里海附近

最南抵达爪哇岛、巴厘岛一带

最北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

足迹遍布亚洲大部分地区

并逐渐演化出

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9个亚种

包括东北虎、华南虎、里海虎

印支虎、孟加拉虎、马来亚虎

苏门答腊虎、爪哇虎、巴厘虎

距今11万年左右,由于冰期和间冰期频繁更替,气候剧烈变化,导致虎大量消失,随着环境的改善,虎又重新向外扩张;关于虎亚种的划分目前仍有争议,有认为马来亚虎属于印支虎等不同观点;此外,虎仅在亚洲分布;下图为近7万年来,虎亚种演化迁移示意,制作@张威/星球研究所


而在虎登上丛林王位的同时

另一个物种

也在逐渐崛起

并开启了与虎的漫长竞争


这个物种便是



 02 

以虎为神


早在蒙昧时代

我们的祖先就目睹了

老虎惊心动魄的猎杀时刻


论个体实力

人类显然不是虎的对手

因此对虎的力量十分恐惧

(错金银铜虎噬鹿屏风座,仅作示意,摄影师@苏李欢,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之后

文字出现

古人在造字时

将彪悍的虎和弱小的人

搭配在一起

则变成了

(甲骨文虐字,人在虎口下为虐,有残害、祸害之意,也有学者认为该字同“牝”字,指雌虎,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久而久之

惧怕催生了崇拜

古人希冀虎不要伤害人类

甚至保护人类


7000多年前

位于今天湖南洪江的高庙文化遗址内

古人以锋利的獠牙为元素

进行祭祀、祈求保佑

而獠牙很可能来自虎的启示

(高庙文化獠牙神面,尖锐的獠牙是其显著特征,獠牙元素有可能来源于虎,也有可能来源于其他猛兽,之后青铜器上的饕餮[tāo tiè]纹很可能是以虎元素为原型演化而成,底图来源@贺刚著《湘西史前遗址与中国古史传说》,岳麓书社,2013年,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再后来

古人观察到

夜空中一些星星连成的图像

与虎相似


于是

古人视虎为星宿的化身

虎正式飞升上天

成为天上的神

(在很早以前,古人就认为星星不是彼此孤立的,把成组的恒星视为一个星图,根据其形状赋予了动物、人物、器物等不同名称,下图为白虎星座画像石,虎身下三星应为天狼、九游、土司空三星,仅作示意,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6500年前

位于今天河南濮阳的一场葬礼

正在举行


古人脑洞大开

他们用蚌壳分别拼出龙形与虎形

代表星宿

置于墓主人的两侧

祈祷死者灵魂升天

(蚌塑龙虎墓,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其中龙和虎被视为与二十八宿对应的东宫七宿和西宫七宿,墓主脚端有腿骨和蚌壳组成的图案,可能代表北斗星,整个布局可能象征墓主升天的过程,图片来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濮阳西水坡》,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其中

虎张口露齿、尾巴下垂

四肢呈漫步状态

宛如猛虎下山,气势腾腾

(蚌壳堆塑的虎,底图来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濮阳西水坡》,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自此

龙、虎作为通天的得力搭档

往往联袂出道


在我们后世的成语中

也往往组合现身

如龙似虎、虎踞龙蟠、龙潭虎穴

藏龙卧虎、虎啸龙吟、龙腾虎跃

龙精虎猛、虎略龙韬、云龙风虎

龙行虎步、生龙活虎、龙争虎斗

……

(错金银铜翼虎,摄影师@动脉影,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到了商代

整个社会鬼神信仰浓厚

虎通天的本领也被强化

频繁地出现在祭祀用品中

(青铜器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上的虎装饰,或许助力巫师与神灵的沟通,新干大洋洲遗址出土文物虎纹十分流行,图片来源@江西省博物馆,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著名的商代青铜器

虎噬人卣

想象力丰富、造型独特


虎紧抱一人

人脚踏虎足之上

虎口大张,似要吞噬人头

有学者认为这并不是食人

而是借助虎的力量与上天沟通

(虎噬人卣,摄影师@动脉影,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这种令人称奇的通天之术

被30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古人

广泛接受


从中原的商王朝

(后母戊鼎上的虎食人图案,摄影师@冯思绪,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到西南地区神秘奇特的

三星堆文明

古人都在用这种看似“虎食人”的方式

沟通神灵

(三星堆文化龙虎尊上的虎食人纹饰,摄影师@风沉郁,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发展到周至汉代

虎不仅能通天

还被赋予了吞噬鬼魅的技能


东汉时期的

天马虎食鬼魅画像石

一只神虎一口咬住鬼魅的大腿

天马虎食鬼魅画像石,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甚至

神虎还被插上了翅膀

频繁地出现在汉代的墓穴中

扫除升天路途上的邪魔恶鬼

护送墓主人达到天堂

(据研究虎添加翅膀的形象受西方有翼神兽的影响而成,下图为雷公乘车画像石,三只翼虎正在腾飞,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

龙、虎组合也迎来了新的成员


人们结合当时流行的

五行、方位、颜色等观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神

共同庇佑人间

(关于四神的形成或可早至东周,下图为汉代四神瓦当,摄影师@柳叶氘,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而在神界之外

虎还广泛出现在军事领域

成为勇猛和力量的象征

正所谓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人们用虎装饰兵器

(虎纹青铜戈,该武器为战国时期巴人所使用,巴人有虎崇拜的习俗,摄影师@柳叶氘,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用虎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

即“虎符”

(虎符,摄影师@王羊,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用虎赞扬勇士

包括虎将、虎士、虎臣、虎贲

一些部族甚至直接以虎为图腾

将虎视为部族的守护神

(虎父乙鼎,虎为氏族族徽,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虎是神、是勇士

沟通神灵、骁勇善战

辟邪除恶、保护人间

然而

随着人的力量愈发强大

人虎的关系开始逐渐逆转


虎的危机

来了



 03 

虎落平阳


商周时期

就以能捕获虎

彰显自己的威仪


商王在捕获虎后

还曾取下虎的肱骨

刻上文字

并用珍贵的绿松石镶嵌

(虎骨刻辞,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商王在捕获虎后,取下虎的肱骨,即前肢骨,写上文字并用珍宝的绿松石镶嵌,彰显自己的英勇,如此大费周章,足以体现捕获虎的不易,图片来源@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虎是他们野外路途中

最可怕的危险之一


相传

战国时期曾有一只白虎

残害了上千人

(下句出自《太平广记》,白虎为毛色变异所致,现今白虎大多为孟加拉虎的白变异个体,下图为秦岭野生动物园内的孟加拉白虎,摄影师@苟秉宸)

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



虎的声名恶化

虎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战国时期

人们便开始将夜壶

制作成虎的形状

人称“虎子”

(虎子,相当于夜壶,战国时期已经出现,这种形式显示了对虎的贬低,也有说法认为其为水器,下图为不同材质的虎子,摄影师@动脉影、朱金华、朱福升,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秦汉时期

原本平起平坐的龙虎组合

始分化


由于帝王对龙的推崇

龙成为统治者的象征

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秦始皇被称为“祖龙”,汉高祖刘邦被神化为其母与蛟龙结合所育,下图为鎏金铁芯铜龙,摄影师@李文博,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新传入的佛教

让中国并不存在的狮子

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并取代了虎的许多职能

(故宫太和门前的铜狮,摄影师@君作刃)


于是

虚无缥缈的龙

超越了现实存在的虎

“外来的和尚”又打败了本土的虎


虎坠落民间

成为人们取乐、喊打的对象

人们驯虎

(驯虎画像石,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戏虎

(戏虎画像石,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打虎

(猎虎画像砖,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虎的威严大受挑战

虎的地位急剧下降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不断向山林挺进

人虎矛盾更加剧烈


文学作品中

频繁出现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救母

……

(洒线绣武松打虎经皮面,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连帝王们的猎虎

也更加频繁


辽金时期

帝王一般每到金秋时节

都会入山猎虎


传说

辽景宗曾用帝王威仪

把老虎吓得战栗而逃

(出自《辽史·营卫志》)

虎伏草际,战栗不敢仰视


据记载在一次打猎过程中,景宗偶遇老虎,老虎却被吓得趴在草丛中战栗不敢抬头,最终仓皇逃走,帝王威仪战胜了百兽之王,下图为根据这一传说制作的景宗降虎玉摆件,构图为景宗坐于洞石旁,身旁伏卧一只温顺的老虎,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到了明清时期

康熙一生打虎百余只

乾隆则让宫廷画师

记录下自己的打虎时刻

(《乾隆皇帝刺虎图》轴,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大规模开荒种田

人与虎的冲突达到顶峰


一方面

虎患出奇严重

1952年

仅湖南耒阳县竟有120多人命丧虎口

(另据报道,当时发生了一天内有20多人命丧虎口的情况,下图为草丛中正张开大口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

人们打虎也愈演愈烈


1959年

华南虎

被划为有害动物

要“全力以赴地捕杀”


湖南的一位猎人

其孙子命丧虎口

遂成立打虎队

7年间猎虎138只

成为当时赫赫有名打虎王”

(该事件的相关报道,图片来源@荆门日报传媒集团数字报纸)


不仅如此

打虎还要从娃娃抓起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

的歌谣

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休憩的幼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

虎被认为“浑身是宝”

虎皮彰显尊贵威严

虎骨、虎胆、虎胃、虎血

则被视为灵丹妙药


据统计

上世纪50-60年代

每年有约800只华南虎被捕杀

昔日的山林霸主

逐渐被人类打倒在脚下

数量急剧减少

分布地急剧消失

(中国虎分布变迁示意,制图@张威/星球研究所)


而且

不止中国


大约一百年前

全球还曾分布10万只虎

如今野生虎的数量

不超过3200只

曾经的9个虎亚种在野外仅剩5种

(爪哇虎[灭绝]、巴厘虎[灭绝]、里海虎[灭绝]、华南虎[仅存动物园]、东北虎、印支虎、孟加拉虎、马来亚虎、苏门答腊虎,随着人类的开发,适合虎的栖息地环境越来越少,下图为正在布满水藻的水域游泳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曾经的丛林之王

人类似乎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但是伴随而来的自然环境恶化

终将危及人类

改变

亟待发生



 04 

重啸山林


作为顶级掠食者

的存在是森林生态系统有效运转的

关键一环


山林中的有蹄类动物数量

被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

森林草木不会被过度啃食

豺狼豹等捕食者也能虎口分羹

(雪地撒欢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随着虎数量的减少

野猪、野鹿等食草性动物

数量开始失控


其后果

不只是

植被被过度啃食

它们还进入农田,毁坏庄稼

甚至危害人类

(在香港,一群野猪进入了街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地球不只是人类的家园

还是万物共生的故土

我们必须采取措施

重新期待王者归来

(在草丛中游荡的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89年

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对于绝迹山林的华南虎

人们小心呵护着动物园中仅存的个体

不惜重金把它们送去国外野化集训

期盼着有朝一日它们能重归山林

(动物园除了观赏教育意义外,很重要的功能是保存珍稀物种,并开展相关研究,华南虎就是最好的例子,曾有华南虎被送到非洲的野外进行野化训练;下图为正在爬树的东北虎,能爬约8米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行踪隐秘的孟加拉虎和印支虎

科学家在西南边境跋山涉水

在林中安置成百上千的红外触发相机

只为能再睹王者威颜

(夕阳下,虎正在奔跑,身姿矫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中国境内唯一稳定活动的东北虎

2021年我们为其建立了

面积高达1.41万平方公里的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还给虎一片江山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老爷岭,摄影师@齐双)


在这里

它们重展雄风

(黑龙江哈尔滨市东北虎林园内气势汹汹的虎,摄影师@陈建伟)


在这里

们肆意奔跑

(黑龙江哈尔滨市东北虎林园内正在奔跑的虎,摄影师@陈建伟)


在这里

们尽情繁衍

(黑龙江哈尔滨市东北虎林园内正在交配的虎,摄影师@陈建伟)


如今

正在重新建立自己的王国

截至2021年

国内野生东北虎的数量已升至55只

(貌似在“俯视众生”的东北虎,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仅如此

虎既“守卫”了山林

也早已“扎根”在我们的文化中

虎头帽、虎头鞋、虎纹肚兜

寓意虎头虎脑、身强体壮

(陕西宝鸡陇县戴虎头帽的儿童,摄影师@射虎)

虎纹饰、虎剪纸等

寓意驱邪除恶、安定祥和

(虎剪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虎添翼、生龙活虎等成语

表达着中华儿女的矫健雄姿

(来自东汉的虎年快乐,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黄山书社,2009年12月,制图@龙雁翎/星球研究所


这就是中国虎的故事

百万年来

虎披荆斩棘,登上王座

1万年来

虎羽化成神,庇佑苍生

数千年来

虎步步退却,风雨飘摇

如今,幸好

虎正在重啸山林

值此虎年,愿神虎再发神威,驱疫辟邪,守护人间,祝大家虎年快乐!!!摄影师@雷雨)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王长春
编辑:所长、左口
设计:龙雁翎
图片:昼眠
地图:张威
审校:劳甫、左口

专家审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吕鹏副研究员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可滑动查看

[1] 马建章 金崑等. 虎研究[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 孙海义. 东北虎[M].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

[3] 罗述金.中国虎的概况[J]. 生物学通报,2010,45(01):1-5+64.

[4] Yue-Chen Liu e.g. Genome-Wide Evolutionary Analysis of Natural History and Adaptation in the World’s Tigers. Curr Biol. 2018 Dec 3;28(23):3840-3849.e6.

[5]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濮阳西水坡[M].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年.

[6] 冯时. 中国天文考古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 卢昉. 图像印记与时代精神——两汉“人虎母题”图像研究[M]. 三秦出版社,2015.

[8]罗运兵. 獠牙之相:史前造神的动物选择[C]. 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动物考古专委会,2021.10.19.

[9] 张光直. 美术、神话与祭祀[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10] 吕鹏. 虎——野性的呐喊. 爱考古公众号,2022.01.24

[11] 汪玢玲. 中国虎文化研究[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2] 曹志红. 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10.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主笔、地图设计师、视频剪辑、三维动画师、图片编辑、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2022开年:网友们的几大疑惑

2022-02-05

秦刚:很可能将中美两个大国卷入军事冲突!

2022-02-05

年节必备:长辈问候生存指南

2022-02-0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