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来越多的人,和父母交流难,和亲戚沟通难

先生来啦 2022-06-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孙娟的书房 Author 孙娟

每到过年过节,在外打拼的人们,对回家纠结万分。
年轻女性总是被催婚。亲戚们会对你说,女人要什么发展?老刘家的二狗19岁就结婚抱娃了,你看看你都多大了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被父母要求,回老家进体制,安排个稳定工作。你说你赚的多?赚的再多也不稳定呀,国企挣得再少它也稳定呀。男性们也逃不过夺命四连问:你一个月挣多少结婚了没有?买房了没有?买车了没有?你说这是个人隐私。什么隐私?我们这是关心你呀几句话聊下来,脑回路回回被堵死,让人真想赶紧回到城市里,找自己的知己好友疗疗伤。
人们宁可和三观一致的朋友在一起,也不愿意和认知迥异的亲戚们多呆一分钟。观一致大有超越血缘,地缘关系,成为人际交往的新的纽带的趋势。但是,老乡亲戚认知迥异可以少往来,至亲血缘却不能割裂至亲之间的三观不合,互不理解,甚至无法认同,必然会带来误会,隔阂。两代人之间,精神上的疏离,让人们想起父母子女,总是五味杂陈。

1

三观不同是因为信息环境,经济环境不同


人的观念,是生命体验和外界输入后形成的。二十岁前,形成底层认知。之后的生命历程中,不断纠偏,修缮,完善。1、信息环境,塑造思维方式。信息环境带给人的,是综合反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将影响一生。柏拉图说:我们都活在“洞穴”中,看到的都是“真实”在“洞穴”中的“投影”。思维方式像“眼镜”,什么颜色的镜片,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就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
例如:对世界边界、是非边界的感知。90后,00后伴着互联网长大,邓丽君的歌曲和张艺兴的电音放在同一个歌单里。年代感减弱时间边界模糊,只要喜欢就好。他们从网站上买韩国的护肤品,美国的鞋子,日本的耳机。国家感减弱,地理边界模糊,只要喜欢就好。网上,领袖名人的私事混杂在普通人的新闻里,没有区别。神秘感减弱,权威边界模糊,对人都能平等看待。
70,80后与社会剧烈变化同步成长。早年在乡土中度过,形成一套乡土三观,与父辈趋同。成年后进入城市竞争体系。与陌生人周旋,进职场,买房子,摇车号,为子女抢教育资源。早年形成的认知在新的环境不适用。这批人基本要经历三观颠覆,重塑认知的过程。随着城市膨胀,信息发展,生活中又总是出现超出认知的东西。导致,80后对是非边界持怀疑态度,边界可存在,也可推翻他们接受是非边界的存在,同时在其边缘疯狂试探。
50后,60后,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基础设施缺乏,交通不发达,出趟远门非常费劲。没有网络,只有官方报纸,村头喇叭。信息来源单一人们所能感知的,只有自己所在的乡镇。人们所认知的,是同一套观念。所以,对地理和文化的边界感极强他们会极坚定捍卫自己的家园,也会极坚定遵守自己习得的社会规范。
2、经济环境,决定观念的层次。
温饱解决后,会产生和人沟通的需求;社交需求满足后;会产生被尊重的需求;尊重满足后,会产生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些需求,也影响人的观念例如,工作人生追求的观念50后,60后童年时,经历过物质匮乏时代,他们最深的恐惧,是没饭吃。工作就是饭碗,体制内是“铁饭碗”,国企是“橡胶饭碗”,自己干的是“没饭碗”。
70后,80 后童年时,温饱已经满足,却不被父母“看见”他们会极力追求社会的认可,领导的肯定,追求车、房等一切能证明自己的东西。
90后,00后童年时,温饱过剩,也能被“看见”。他们最怕环境和长辈要求“找个稳定工作”,“早点结婚”等压力;他们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只考虑跟着心走所以,当90后毕业后,老人们关心“稳定不稳定?以后会不会丢掉饭碗?”父母们关心“有没有发展?记得给领导留个好印象。”90后考虑的是“我喜欢不喜欢?能不能让我成为更好的人?”
同理,由于每代人年轻时所生活信息环境,经济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对人生追求,婚姻,财富,事业,生子,人际交往方式,甚至国家,战争等等的理解也有天壤之别。

2

三观之间的鸿沟该如何消除?


我们身处巨变时代,社会进行了40年剧烈转型,城市膨胀,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横空出世。经济环境信息环境已经与40年前迥然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们,三观裂隙必然巨大。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外界信息输入、如何正确有效处理信息,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最后的态度、方法选择但人有一种理性的自负,总认为自己很大程度已经掌握了真理和真相。
实际上,只有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才会离真相越来越近。这四十年,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代人成长的时代,一般要比上一代人信息来源更加丰富经济环境更加优良一个人如果还用当年形成的认知,应对当下的世界,必然会出问题。 在社会学中,有个概念叫“再社会化”。即,当人步入中年和老年时,自己的身份变了,外界的社会环境也变了。就需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价值体系,以便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与当下的情况协调有可能需要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认同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一定难度。但只有更新认知系统,才能与新一代沟通。两代人只有在共同的信息环境和经济环境中,一起成长,深度沟通,思考,体验。才能产生相近的观念,相似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理解,沟通,体谅,甚至支持。

3

结语


就像赵洪云所著的《爸爸与小孩》中讲的,他陪伴着自己的儿子共同成长,共同面对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中的问题。
父亲给孩子精神引领,孩子给父亲新的启发思考。
毕竟,孩子的童年,正是父母的青年和壮年,双方都在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保持深度沟通,认知逻辑及三观会逐渐一致,自然能够互相懂得。
人生就是这样,和亲密的人在一起,作为彼此时光的坐标,互相见证,互相成就。
三观不合的陌生人,老乡和三姑六婆,可以少接触。
但血缘至亲却不能割舍。只有在思想上理解,感情上共鸣,精神上不疏离,才能使让两代人的爱意顺畅传递,至亲的血缘关系牢不可破。我希望,每个人和至亲之间能充满爱意的深度同盟,至亲能够永远站在你这一边,和你互相理解支持。风霜中给你力量,绝境中给你希望,黑暗中给你勇气助力你的人生走得踏实,光明,幸福,快乐。

十大害人“名言”,终于被戳穿

2022-02-03

越来越少的先生

2022-02-03

2022开年:网友们的几大疑惑

2022-02-0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