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信了,要忠干什么?你不信,你的忠可信么?

碧树西风 记忆承载 2023-10-29

我们昨天的文章,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尤其是部分宗教界的朋友。

我本人也很喜欢宗教的,无论是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大部分的教义,我都是看过的,不是今天,是很小的时候,小学的时候。

看得津津有味,跟小时候看水浒西游三国一样入迷。

红楼排外,红楼到高中才看,小时候看不进去,觉得没劲。

这句话反过来理解,说明我小时候觉得佛经比红楼都有趣。

那么我问一个问题,对于当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存不存在努力读佛经?坚持读佛经?忠于读佛经?

存不存在这种描述?

不存在。

就像我从刚出生起,就没有努力呼吸,没有坚持呼吸,也没有忠于呼吸。

我甚至都不需要相信呼吸。

因为我一直在呼吸,从一出生起,到现在,始终在呼吸,哪怕睡着了。

我看待事物很简单,只有三种。

第一种叫本能,第二种叫相信,第三种叫恐惧。

我因为本能做什么,我因为相信做什么,我因为恐惧做什么。

这三个合起来,都属于因果的范畴,那天我们提到过因果,只不过只是在讲述钱的因果。

因果是个很大的概念,不只有钱这件事沾染因果。

如果你把万事万物看作是代码的数据段,那么因果,就是代码的逻辑段,合起来就是程序,人类的程序,社会的程序,宇宙的程序。

假如说够不够努力,够不够坚持,够不够忠诚是个果,那什么是因呢?

恐惧才是那个因。

恐惧失去,所以努力学习,努力工作。

恐惧失去,所以忠于自己的岗位要求。

我当年在职场里做高管的时候,另外三个高管,他们成天被某个不参与执行的董事骂得狗血淋头。

为什么从来不敢顶撞呢?因为恐惧,而不是别的原因。

失去高管的位置,怎么养家糊口呢?房贷谁来还呢?去别的公司谁还会让你做管理层呢?再从码农做起,自己早就不会编程了,怎么办呢?

本质上都是恐惧,失业的恐惧,离开舒适区的恐惧,各种恐惧

我昨天讲的那番话,是有针对性的,开会时包括总经理在内,一共五个人。

那五个人里面,除了总经理和我,其他三个,都只有恐惧。

总经理是因为太老了,他比当时的我大二十多岁,他当然不怕失业,他就算不失业难道不退休么?

我是因为根本无所谓,发不发工资跟我有毛线关系,我在资本市场里另有收入。

如果那仨高管都这样,你觉得部门经理啥样,员工啥样?

所以如果当时要搞企业忠诚度培训班,那只有两个学员是合适的,一个是我,一个是总经理本人。

他忠诚么?他不忠诚。

他每个星期只来上一天班,销售业绩是他负责的,一年了,一单都开不了,仅有的订单都还是我们这帮技术出身的人最初拿下的唯一的大客户。

我忠诚么?

我忠不忠诚这个话题有意义么?

咱们把公司里唯二不恐惧的人拿来培训下,能培训出结果么?

如果唯二不恐惧的都没有培训效果,培训其余担心失业的,有什么效果?

唯一的效果就是降低效率。

他恐惧呀,本来就恐惧呀,你还吓他,那他就会把原来加班改BUG的时间,用来证明自己忠诚。

看到因果关系了么?因果浮现了。

我不想要这个果,所以在因的时候,就出手阻断了。

我非常清楚我们总经理的小九九,他就是觉得自己一个星期才来一天,其余高管都对他有意见,又不想做实事儿,又想证明自己有在做事,于是搞点花头。

不搞点花头,回头我们逮住销售业绩这件事在董事会上猛攻,他怎么防守呢?

这就是一个在我自己还不能说了算的环境里,一个开会扯皮的小案例。

那么到后来我能够说了算,就不会有这类问题。

我的思路非常简单,本能,相信,恐惧。把人分分类,你到底是哪一类。

如果你不是出于本能,或者相信,那不让你做合伙人就行了呀。

也就是说,要确保每个合伙人都至少是因为相信,否则就别拉他入伙。

你说一个人很优秀,不拉他入伙怎么留人?很简单,给钱。

我们有很多创业企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兜里没钱,没有足够的盈利,另一方面又总想着引入一些优秀的人才。

给不了钱怎么办呢?就只能想着给股份。

可是股份这东西,它未来的价格是什么,取决于持有的人自己信不信。

他不信,你又给他股份,把他变成合伙人,只能把决策机制搞复杂了。

一方面没能起到留人的作用,另一方面,他有股份呀,他也来参与决策,他的意见你重视还是不重视呢?

看到了么?又是一层因果。

因为你在没钱的阶段,非要想着用股份留人,反而导致又没有笼络住人,又给自己的决策平添难度。

所以在最初的时候,你必须取舍。

他再优秀,不信这份事业,你也没辙,要么赚到足够的钱,用钱来打动他,要么,就只能放弃。

并不是说把人才都聚到手里就能如何,袁绍手底下人才还少么?聚到手里发挥不了合力,有什么用呢?

1+1有可能不等于2,还小于1呢。

那么怎么才能在创业之初,在还没有足够的钱的情况下,找到足够优秀且相信的合伙人呢?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你要选对方向,而且你已有的合伙人团队要靠谱,至少让人家接触之后,觉得靠谱。

郭嘉去袁绍那边也干过几年,为什么后来还是留在了曹操团队呢?

对于郭嘉这种并不是源自恐惧而工作的人才,对于这种合伙人级别的,他只有两种原因。

一个是你的方向他信不信,另一个是你现有的团队他信不信。

因果,因果,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凡事你要从因这个角度下手,而不是空等一个果。

我们昨天有很多宗教界的朋友来抬杠,我看了,那种杠,没意义。

因为具体情况和我描述的那个场景,是不一样的。

就像昔日我们总经理,他以前待在一个很大的日企里面,做大中华区的总裁。

那家日企的产品是成熟的,市场是成熟的,一切都是成熟的,俗称他们并不是要创业,要重新打造一个赚钱的系统,而是守在原有的,已经赚了几十年钱的系统里,就行了。

说穿了,这活儿谁都能干,无非给不给你干。

在纯粹聊分钱这件事上,你说怎么分?

怎么分都无所谓的,我可以按照谁加班时间长谁年终考核A,就可以按照谁胡子长,谁年终考核A。

我可以规定说不许吃肉,也可以规定说不许吃素。

年终考核给你A,不见得是因为相信你忠诚,就像老板并不一定觉得你加班时间长,就能创造价值。

在不挣钱的前提下,很多事都只是个理由,明白不?

并不是985比二本强到哪里去,而是终归需要一个理由的,理由不是这个,就得是那个。

幼儿园里的老师不还是哪个宝宝乖,哪个宝宝有糖吃么?

昨天有抬杠的读者,讲述他家附近的寺庙,如何如何。

你家附近的寺庙,都香火鼎盛上千年了。跟我描述的创业公司,是一个场景么?

你那个香火鼎盛上千年的寺庙,就像文中那个总经理以前待过的日企。

他们就是个维护工作呀,谁来都能干,没有赚钱这个压力呀,乖的嘛多分一些,不乖的少分一些,只要大家都觉得合理,就行了呀。

日本还搞年功序列制呢,对于创业公司有参考价值么?

创业型公司的处境,和庙是不一样的,和当初释迦摩尼遇到的情况是一样的。

俗称,你信不信?

我相信迦摩尼在一开始的时候,问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你信不信。

而不是问,你吃肉了么?你破戒了么?

佛经《增支部》记载:“在家人郁伽,供养几样食物给佛陀,其中包括了一种以软糖果实煮的猪肉,佛陀接受了他的供养。”

吃肉了么?吃了呀。

破没破戒?对不起,那个时候,还没有诞生戒。

不只是宗教,你去观察人类的任何一个行业,包括计算机行业,包括金融行业。

创业与公司大了,是两码事。

创业依赖的是一批本能的人,外加相信的人,你才能打造一个源源不断能够内生盈利的系统。

那种行业鼻祖,都是依赖于本能,那种创始人,都是自己相信公司能做成。

等公司大了,上市了,才开始考核迟到早退,加班时长,周报写的好不好,格式对不对。

因为前者是在挣钱,后者是在分钱,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你能够做成前者,后者这个话题对你来讲是没价值的。

你是公司创始人,你是公司董事长,你有没有按时提交周报,重要么?

HR会不会觉得你对公司不忠诚,会不会扣你工资,会不会?

不会的。

因为你的周报提交给自己,有没有按时,HR怎么知道?

就算知道了,你拿的是1块钱的象征年薪,扣就扣嘛,这个话题对你有意义么?

所以我才问,你信不信?

你要是有本能,有相信,就不会落到恐惧这个范畴里。

老师会不会跟状元说,娃,你要努力呀,你要坚持呀,会不会?

HR会不会跟创始人说,你要忠于公司,会不会?

而我们回过头来想想看,当一个人,需要被别人说这些话的时候,说明什么?

说明他既无本能,亦无相信,只是源于恐惧,还得被人抽着才能前进。

那么你反过来想,当你根本不重要的时候,在老板眼里,你的忠诚,真的重要么?

他是信了你呢,还是装作信了你呢?

想不通前者没关系,后者要想通。

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赢的,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打动的老板,那么迟早会还回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