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其他

刚刚!2024年兰大研考复试线公布

兰州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学术学位)兰州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基本分数线(专业学位)专项计划初试成绩基本分数要求1.学校确定的复试分数线为考生进入复试的最低要求,我校各招生学院可根据生源情况向上调整复试分数线。考生能否进入复试以各招生学院最终公布的复试分数线为准。2.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是指:报考我校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3.优惠政策与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条件的考生按最大优惠计。4.我校复试工作将陆续开展,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学院的网站。学校复试工作信息以“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者“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为准。内容来源
3月19日 下午 7:31
其他

速查!兰大出分!

兰州大学关于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的通知根据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有关工作安排,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拟于2024年2月26日9时开通查询,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初试成绩查询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月23日 下午 3:21
其他

从清华到兰大,他成长为张教授!

五年,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张景平经历了在兰州大学从青年研究员成为教授“一个教授的诞生”的全过程2019年到2023年也是在兰大这五年里让他“刚刚好”实现自己的期望研究中国水利史的他获得了
2月22日 下午 4:04
其他

@全球英才:兰州大学诚邀您申报海外优青!

兰州大学人才办高层次人才发展办公室邮编:730000电话:0931-8915759邮箱:rcb@lzu.edu.cn1.Schools/Colleges2.
1月19日 下午 3:06
其他

在兰大,“就业”比毕业更早?

罗小芳编辑|卢一鸣责任编辑|付瑜主编|李晖“想学‘火焰掌’怎么办?”找他们!爱笑的女孩儿,运气主要靠实力!、、
1月17日 下午 5:20
其他

“想学‘火焰掌’怎么办?”找他们!

提到化学,首先你会想到什么?课本、知识、实验室,或是某位奇妙的代课老师?在兰大有这样一支团队25年来致力于把化学带到人们身边他们的团队就以“身边化学”为名让我们紧跟这支队伍的脚步一起探寻科学的魅力吧~“身边化学”志愿服务队合影”2023年10月9日,第六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身边化学”知识科普志愿服务项目斩获银奖。决赛当天,“身边化学”团队选派了2名成员参与路演,他们是团队的核心代表,肩负着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走上答辩讲台。两个人,四只手,捧回了全省银奖。荣誉背后,是团队成员无数次的讨论、尝试和修正,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倾注了整个团队的心血与智慧,凝聚了化学化工学院25年来的深厚积淀……传承——“身边化学”从未远离1998年,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展了第一次“身边化学”知识竞赛活动,25年来,“身边化学”经过不断传承与创新,已发展为包括“印象化学”“趣味化学”“化学对抗”“化学沙龙”和“颁奖及交流大会”五个基本模块在内的、兰州大学最富有影响力的大型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之一。据学院官网介绍,“身边化学”系列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普及生活中的实用化学知识、激发广大同学对身边化学知识的兴趣。“身边化学”系列活动之优秀高中生进兰大活动现场从一场面向化学化工学院学子的知识竞赛,“身边化学”逐渐发展为面向兰州大学,乃至辐射全社会的品牌活动。“对于系列性活动而言,即使前几年办得比较出彩,到了后期如果缺乏创新和延伸,活动就会失去原有的色彩。”为了让“身边化学”能持续绽放光芒,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王鹏举决定推出“身边化学”知识科普志愿服务项目,和学生一起将化学知识带到大众身边。2023年3月5日,化学化工学院“身边化学”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王鹏举和化学化工学院高级技术人员兰景凤分别担任服务队行政指导老师和学术指导老师,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本科生陈明富担任队长并带队参加了此次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身边化学’项目主要构建了化学科普进校园、化学科普进社区、云端化学科普以及小小化学家研学营四大板块。”陈明富介绍道。化学科普进校园主要是让服务队走进校园,为中小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科普;化学科普进社区主要是让服务队走进榆中县儿童服务站、青年之家等社区为儿童和居民科普化学知识;云端化学科普则是以网络直播等形式进行线上化学知识分享与传播,该板块正在筹备中;小小化学家研习营主要是通过与一些中小学校达成合作,将中小学生带进学院实验室,面对面为他们进行科普讲解。“目前我们已经为兰大附校、榆中县恩玲中学以及天水市中滩中心学校等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开展了5场活动。”陈明富说。2023年暑假,化学化工学院举办了2023年全国高校科学营兰州大学分营之“魅力化学,精彩人生趣味实验活动”,这场活动汇聚了来自甘肃、云南两省180余名优秀高中生。活动中,“身边化学”志愿服务队为营员们准备了“碘钟反应”和“BZ振荡反应”两个典型的趣味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先为营员们进行实验原理讲解,以便同学们对实验产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随后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营员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合理配取实验所需试剂,亲自滴加反应试剂,观察实验现象。“他们特别喜欢‘BZ振荡反应’的漂亮螺纹,对‘碘钟反应’的准时感到非常震惊。”陈明富在和几位营员的交流得知。王鹏举表示“身边化学”的成功离不开学院的支持与帮助,“学院老师都很支持我们开展这种科普活动,其中兰景凤老师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与帮助,我们每个实验的设计和开发兰老师都会做好事前把关,确保安全性。学院领导和团委的老师们也都很关注活动,而且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为兰大附小的学生进行实验讲解责任——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在王鹏举看来,此前“身边化学”系列活动虽然有一定意义,但受益群体主要是本校及周边学校的学生,受益群体十分有限。“作为理工科学院,我们应该利用本院特色去为社会做一些事情。”王鹏举希望“身边化学”志愿服务队能够走出校门,让更多人了解化学的趣味;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一个能够锻炼和提升自我的平台。“我们项目负责人陈明富的个人经历也对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王鹏举说。2002年,陈明富出生在云南大山里的一个小村庄。“从小我就很喜欢动手实践,小学的科学课让我开始对科学感兴趣。”在陈明富的记忆里,初次接触化学并对化学产生兴趣是在初中化学课上。“初三的时候,我遇到了第一位化学良师,计丕梅老师。计老师十分和善,而且喜欢将实验带入课堂。”初中第一堂化学课,计老师为同学们演示了“火焰掌”。熊熊火焰在老师手掌中燃烧,老师却没有表现出被灼伤的痛苦,这让陈明富感到惊奇。他积极为自己争取到了亲身体验实验的机会,“当火焰在我手掌中燃烧的那一刻,我感觉电视上的魔术也不过如此。”小朋友正在亲身体验“火焰掌”实验神奇的实验反应让陈明富对化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与化学的结缘也决定了他后来的人生走向。“我是云南大山里的孩子,我明白山里知识贫乏以及山里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我希望通过利用我身边的资源,把科学的魅力传递下去,让更多孩子能够对科学感兴趣。”在开展化学科普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中,陈明富也喜欢给小朋友们展示火焰掌、银镜反应、火山喷发、滴水生烟、黄金雨等一系列能够产生酷炫现象的趣味化学实验,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计老师一样将化学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孩子。开展“身边化学”知识科普志愿服务对项目另一位主要学生负责人明岩来说是一件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事,“我们的项目不仅仅在甘肃省内开展,未来也会向周边省份推广,比如我的家乡陕西。”明岩有个对科学很感兴趣的弟弟,在明岩看来,自己家乡教育质量并不是很高,她想通过化学知识科普志愿服务,帮助到更多和自己弟弟一样的小孩。另一名学生负责人李沁昱希望通过知识科普,让更多人了解化学真正的意义,为化学专业“正名”,同时也是对自己热爱专业的回馈。“现在社会上总有人将化学称为‘天坑专业’,大家都不太了解化学。”李沁昱说。“身边化学”志愿服务队走进天水市渭南中心学校坚持——迎难而上终获回报在开展“身边化学”知识科普志愿服务以及参加本次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过程中,“身边化学”团队也面临着重重挑战。对王鹏举而言,“身边化学”活动开展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们忙碌的学业和项目开展所需的时间投入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项目需要深入各个学校、社区做科普,在榆中县附近还好,志愿者们抽出半天时间就能完成。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就比较有难度,而这些地方恰恰最需要知识科普。”王鹏举很理解学生们的辛苦,“理工科学生不仅要上课,还要做大量实验,能投入志愿服务的时间十分有限。”除了时间限制,化学知识科普所用实验材料包的安全问题也让“身边化学”团队走了不少弯路。2022年5月,“身边化学”团队与兰州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合作为陇南市两当县西坡学校开展线上知识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为了将科普所用的实验材料包寄到西坡学校,“身边化学”团队和研支团成员们费了不少劲儿。“我们先是选择邮政快递寄送材料包,但由于材料包中有油,邮政快递无法运送,我们只好改用能寄送的京东快递。”当时寄送实验材料包的艰难给陈明富留下了深刻印象。京东快递只能寄送到两当县城,“身边化学”团队和研支团的同学们经过协商,最终决定由研支团的同学们驾驶三轮车到县城将实验材料包运回学校。“骑三轮车到县城要花一个多小时,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陈明富十分感谢研支团同学们的付出。这次活动的开展虽然周折,但看到研支团线上发来的学生们完成实验的图片,陈明富感到十分地喜悦与自豪,“这一次活动是由我线上主讲,我看到小朋友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就觉得所有付出非常值得。”志愿者指导小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得失——收获与遗憾并存的旅程对于此次甘肃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结果,陈明富感到有些惋惜:“其实我们的目标是金奖。”陈明富介绍,“身边化学”项目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复赛,他和队员们都对项目抱有很高期望。“这是我们第一次参赛,对于赛道选择不太了解,导致我们在决赛时被分到了与项目相关性较弱的赛道,这可能也影响了最终成绩。”赛后,陈明富进行了复盘和总结。对于明岩而言,比赛路演时的小插曲是她最大的遗憾。“路演时间只有3分钟,由于开始时PPT翻页笔设置出现了问题,导致后面做的特别好的、有很多丰富数据的PPT都没有机会展示。”明岩惋惜道。在路演过程中,王鹏举也有一些遗憾。在他看来,PPT还有可以完善的空间,原本准备的短视频也未能如愿展示。“所有的这些遗憾都来自于我们本来可以做的更好。”王鹏举总结道。这次获奖给王鹏举带来了很大的信心,他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公益科普活动,争取明年再创佳绩。”在比赛过程中,团队也获得了一些意外之喜。“有评委老师对我们的项目很感兴趣,并表示愿意为我们提供资金,帮助我们把项目进行下去。”大赛评委对项目的兴趣给陈明富带来了很大启发。他将继续带领“身边化学”团队积极寻求与社会面机构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将化学知识科普的品牌做大做强。同时,团队还将进一步关注新媒体领域,以线上直播的形式消解时空对化学知识科普的限制,让更多人了解化学知识,实现化学知识科普的最大化受益。目前,“身边化学”志愿服务队不仅斩获了甘肃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还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职院服务项目立项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立项,共获得6.95万元项目资金。接下来,团队将与甘肃科技馆展开合作,通过到甘肃科技馆进行科学知识宣讲,进一步提升志愿者们的志愿服务能力。“未来我们将不仅仅局限于化学知识科普,也会将科学家精神作为科普的重要内容,借助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专业优势推动我们项目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王鹏举说。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兰州大学报》第1085期记者丨于璐
1月15日 下午 4:29
其他

爱笑的女孩儿,运气主要靠实力!

经济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李炜本科期间两周掌握一本书三年获得四项国家级奖励专业保持前5%……自己“折腾”还不够研究生期间兼职辅导员的她带的学生直博清华她也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快和小兰一起认识这个明朗的女孩儿吧!“‘炜’字的意思是光明,我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更加崭新和明亮。”谈到自己的名字,爱笑的李炜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炜,本义火光明亮,这个叫做李炜的女孩也正如她的名字那样,直率而爽朗,用自己的“火光”照亮着身边的一切。社区、乡村、田野……到处都有她热心实践的身影;学院合唱团负责人、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兼职辅导员……她出色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今,李炜仍旧“火”力满满,一往无前,在学习和实践中散发自己的光。1.
1月14日 上午 9:21
其他

他们,两破世界纪录!

一群对化学化工有深厚兴趣和独到见解的学生组成的“青立光伏”团队已经连续两次打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致力于西部地区发展一条钙钛矿光伏产业线为推进中国的绿色能源革命积极贡献力量
1月11日 下午 3:23
其他

2024,沾沾兰大人的喜气!

2023年的十二个月有四种色调。一种是万物可爱的春色、一种是姹紫嫣红的夏色、一种是叠翠流金的秋色、一种是朔风凛冽的冬色。这四种色调是大自然馈赠的季节更迭,而兰大学子在2023年的色调可能更会选择定格在一件酷的事情,一张“画”意深远的照片,一个复杂但温暖的故事……四季更替,终有所获,让我们一起来沾沾兰大人的喜气吧!姜姚乐:不忘初心再起航姜姚乐在化学化工学院2023级本科生迎新大会上发言“继往开来”是姜姚乐2023年的关键词,他被成功保研至浙江大学化学系。从年初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到暑期在各大高校的夏令营展现风采,到最后成功加入浙江大学史炳锋教授的课题组,姜姚乐实现了由本科生向研究生阶段的过渡。“以前在本科期间,老师经常能为你指引方向,但进入研究生阶段,自己的独立探索能力就显得更重要了。”姜姚乐说道,“这是我大学期间一个最关键的转折点。”在2022年,姜姚乐独立主持了校级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了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而2023年,姜姚乐又主持了“自制开放式荧光光谱仪的搭建、性能测试与实际应用”项目,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设计大赛中斩获特等奖。但在参与到史炳锋教授的课题组研究之后,姜姚乐再次审视自己本科期间的科研项目,他直言“主要是为了一种科研训练的目的,还尚未达到严谨的学术研究的高度。”目前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一些手性环蕃构建相关工作的他,在2024年将以“基于Co-Salox催化体系探索更多的不对称合成策略”为目标继续自己的科研道路,去从事相对独立的课题研究。谈到对未来的展望,姜姚乐希望以“不忘初心再起航”为主题,“我希望能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又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研究生的生活”。谈到未来的目标,姜姚乐有自己的“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希望能够研究出一个自己的催化体系,去指导工业生产,最低目标是希望即便自己不能够在学术上有特别大的成就,也能为学界其他人探明一些正确或错误的路子。”姜姚乐笑称,“这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嘛。”周贺馨:弦歌不辍,一路前行周贺馨在2023年“榜样的力量”优秀师生颁奖盛典上发言主持校创一项、被推免至厦门大学、作为管理学院学生代表参加AACSB国际认证、2023年度校级“五四评优”中被评为十佳共青团员和十佳优秀社团负责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获得者、第八届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创新实践大赛(HRU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团队奖项及个人特等奖……今年,对于管理学院2020级学生、兰州大学“青马”宣讲团第四任团长周贺馨而言,是丰富充实的一年。而提到今年印象最深刻的事,她说:“其实还是和宣讲团有关。3月份的时候我们完成了前期调研,5月就顺利带领青马宣讲团的成员走进了社区和中学去开展宣讲。”今年五月,在校团委的指导与支持下,时任青马宣讲团团长的周贺馨与兰州团市委、榆中团县委积极联系,带领兰州大学青马宣讲团成员进行实地调研,走进榆中县的社区、街道、学校等地开展宣讲。“今年终于把这项活动落实了,因此大家也有了更多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她感慨道,“这是对前面工作的延续和呼应,也是把兰大故事讲出去,让红色理论走进基层的好途径。”对于2023年,周贺馨笑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或许有一两点遗憾,但我不会去苛责2023年的自己,剩下的事儿,就交给2024年的自己吧。”而在访谈的最后,她提到了对2024年的期许:“我想把本科四年的拼图补完,少留遗憾;我想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准备研究生阶段答卷的作答。”弦歌不辍,青声相传。在青马宣讲团传播青年故事、传承青年之声的成长经历是周贺馨的青春里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24年,她也会怀揣着真挚的理想一路前行,在奋斗有为中书写新的篇章。杨扬:实力是抓住机会的诀窍杨扬生活照“有实力”是杨扬最常接受到的评价,大一大二,他一直保持着专业排名2/35,GPA:4.29/5的成绩,更是在今年七月被推免至北京大学天文系继续进行学习,可他却选择用“抓住机会”一词来作为2023年的关键词。“它有着优美的运行轨迹,同时又极具物理美感”,谈到今年主持的莙政基金项目:致密双星系统的后牛顿计算与引力波波形,杨扬脸上展露出笑意。今年一月,他开始着手为科研项目做准备,搜集资料、查找文献,敲代码。他坚持将“做科研”日常化,把科学研究贯穿日常学习的全部,用一个长期连续的学习过程来支撑项目观点。正是前期充分的准备工作,让他的项目脱颖而出,在最终答辩时荣获一等奖。谈到获奖感受,他表示很激动,“当看到自己的成果受到老师欣赏时,我感到了莫大的荣幸和满满的收获感。”面对繁重的课业和晦涩的文献,将书“读薄”成了杨扬攻坚克难的最好方法,“物理学的学科彼此联系非常密切,最主要的是将书本中给出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逻辑语言。”七月,杨扬参加了北京大学夏令营,面对前期学习中天体物理知识的缺乏,他选择扬长避短,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另一块“敲门砖”,敲开了未来前行之门。“机遇是很奇妙的,怎样创造并抓住机会以达到想要的结果是很重要的。”他并不把机会作为原因,而是利用机会,让机会成为成功的保障。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杨扬以脚踏实地,积极乐观来勉励自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未来的杨扬希望自己能继续坚持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态度,在漫漫人生路上,书写下青春最璀璨的奋斗篇章。杨维鹏:一程长跑,一路成长杨维鹏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兰州大学校赛答辩现场当谈及2023年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时,杨维鹏笑谈道:“是我在职业规划大赛校赛答辩时的照片。”杨维鹏,外国语学院202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兰州大学校赛成长赛道金奖。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旨在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以赛促才”“以赛促学”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此次比赛中,随着对不同职业更深入认知和了解,杨维鹏经历了三次更换职业目标的过程,“其实这个过程很让人崩溃的。”一个职业不适合就再换另一个职业,但反复的职业目标更换也让他产生了“真的有点不想干”的想法。可越到比赛后期,这种念头冒出的次数就越少。职业规划大赛就像一场他精神上的长跑,从一开始的信心百倍到疲惫不堪再到最后的决心坚定。而这样的长跑不仅停留在了精神上,更实践在了行动上。职业规划大赛结束后,他开始每天去操场跑步。对他来说,跑步是一种减肥方式,更是一种对意志的锻炼。两个月的时间,是他从一公里到四公里的见证。“这种厚积薄发,积少成多的‘长跑精神’越来越让我成长起来。”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杨维鹏会把“长跑的重心”放到增加自身能力上。为了积攒口头表达的经验,他选择参加兰州市新东方的助教工作。即使2月5号才能回家,他也毫无怨言,“从基层干起,一步步来嘛。我相信,经验这东西有总比没有强。”王国栋:6月毕业照里的祝福王国栋2023年6月毕业照片5月4日,《人民日报》公布2021-2022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这天恰逢王国栋的用人单位到兰州大学进行政审。对登上名录这一荣誉,他的师兄祝贺说,“这可能是你几年内最高光的时刻,但未来还有更多的精彩在等着你”,而王国栋则用“欣喜”“不安”来形容当时的心情,“一心一意做事终会得到回报,恍惚之间也会担心没有办法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不是独享的荣誉,而是离不开的传承”。王国栋认为之所以能进入这一层级,离不开师门给予的温暖和真情。对于王国栋来说,2023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自己的毕业照,“离开兰大虽然心怀不舍,但是我离开后,又加入了新的力量,这张照片让我有了归属感。”王国栋在大气科学学院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师门同伴给予的陪伴并没有随之止步。在四川省气象局工作近半年的王国栋经常和师兄师姐联系,依然能收到师弟师妹的家乡特产,有陕西的擀面皮、有宁夏的红枣……“虽然我已经离开兰大了,但我们的关系变成了‘校友’维系着。”王国栋说。家带给王国栋的不止有温暖,还有朴实的品性。“这也正是兰大学子的品质,在工作中我的同事对兰大学生的印象都特别好,用‘勤奋’‘认真’来形容兰大学生。”2023年已到尾声,“过去的一年大家都挺不容易的。”而谈到对2024年的祝福,王国栋衷心祝愿:“希望兰大越来越好,兰大学子光彩闪耀。”苏丹:多元身份的平衡者苏丹参加中南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祝你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句话是苏丹一直用来自勉或者送给别人的寄语。2023年是苏丹的科研丰收年,发表两篇一区论文,所主持的项目《基于新型神经网络的消化系肿瘤影像检测方法》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博士项目,并且获评甘肃省陇原青年英才。“她对科研的态度非常积极认真,在实验室中的角色不可或缺,基本上一直能高效地安排时间,确保我们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苏丹的导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金龙教授评价道。苏丹不仅是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还是甘肃远瞻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被甘肃省教育厅、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聘为创新创业导师。对于苏丹来讲,2023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作为校友企业代表,参观学习了人工智能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以及探讨了如何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中。当被问及到获得这些荣誉的秘诀是什么时,苏丹直言:“坚持可抵万难,并会助力走向成功”。“不轻易放弃”是苏丹2023年的关键词。读博和创业是苏丹回国后双线并行发展的事业,苏丹笑着说:“今年是从单纯的求知向知行合一转变的,而2024年会是未来职业的拓展年,计划继续在高校做产学研相结合的项目。”同时苏丹也希望公司能够在目前所涉及行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应用研发,成为该行业的瞪羚企业。刘悦行: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刘悦行(右二)参加新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纳新合影国家级奖学金、校级志愿服务之星、兰州大学优秀志愿者个人、支教协会“优秀志愿者”、三星级志愿者……今年对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刘悦行,依旧是“凡所过往,皆为序章”。对于她来说,结果的呈现或许在平常的事务中都是有迹可循的,但是认真、真诚、热爱都可抵岁月漫长。2023年3月,她的作品《遗体器官捐赠志愿登记:与其化成灰,不如成为一颗种子》和《方舟救援志愿服务队队长曲波:以军人的标准,托起生命之舟》分别获得铁塔记者节非虚构类一等奖、通讯类二等奖。她献血、参与支教活动、陪伴特殊儿童,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对志愿的热爱,将新闻与志愿活动相结合,不忘初心,热衷于投身志愿服务之中。提起2023年最让刘悦行自豪的事情时,她笑着说:“依然是我们院的青协,今年6月作了工作总结之后,我就算正式‘退休’了。看着青协从它比较特色的流浪动物救助站活动逐渐拓展了很多个活动,还是比较欣慰。”从大一部员的懵懂到大二部长承受的压力,再到大三理事长的感怀,“我和青协有202X的约定”是刘悦行与青协发生故事的承诺,“倾诉都被温暖包裹,爱心皆被灯火照亮”是她对青协的愿景。“成长”是刘悦行2023年的关键词,第一次线下实习、第一次自己租房子、第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去参加会议等诸多的第一次汇聚起来共同勾勒了她的成长。“最近我和记者老师一起完成了一篇调查稿件,这篇调查稿件的调查工作基本都是由我独立完成的,稿件顺利发稿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谈及对2024年的期待时她说,“希望大家最终都能找到适合和满意的未来。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许国昊:沉淀自己,然后向前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决赛现场,许国昊(左一)2023对于许国昊来说是特别充实和忙碌的一年。被问及23年的成长,许国昊最感慨的就是在学生工作和竞赛方面。23年的许国昊将自己沉淀下来,确定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忙碌着、收获着。许国昊加入了众多学生组织,经过换届后,他选择留任新闻院学生会的主席团成员、校团委基层团建的主要负责人和暖流计划的负责人。“暖流计划的活动对我来说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过程。”许国昊笑着说,“12月20号左右,我带队和团队的五个小伙伴们一起去临潭县第四中学实地考察了四天。这四天里我们团队在学校里进行了很多的走访调研。”在这个过程中,许国昊和团队成员们采访了临潭县第四中学的校长,产出了大量的文字稿件和视频稿件,真真切切地了解到西部山区学校和同学们的真实情况。“可能更多的时候我还是希望学生工作能够结合专业基础,去做一些我喜欢的事情的同时能够提升能力。这个是我现在在做学生工作时希望去达成的目标。”学生竞赛方面,许国昊参与或组织的2023年“暖流计划”兰州大学志愿服务队两个项目获第六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我是今年才踏进学生竞赛领域的,能取得一些成果我感到非常开心。”成功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我和我的小组成员们面对各自不同的学习压力,大家都很辛苦。”无论是在学生工作还是竞赛过程中,许国昊都收获了真挚的友情。“朋友的帮助是我不断开拓舒适圈的原动力”。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许国昊没有太宏大的目标,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部署:完成手头的国创项目、进行学生工作的换届和任务交接、参加夏令营活动……正如许国昊反复强调的:“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沉淀,然后向前。”多兰:种下希望的种子多兰生活照2023年,对于草地农业科技学院2020级本科生多兰来说是充满汗水与收获的一年。三月到五月,多兰成为甘肃省高校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师生巡讲第一巡讲团三名成员之一,和两位资深的老师在十余所高校展开巡回宣讲,覆盖受众6000余人。这场宣讲,多兰不同于以往的理论知识讲解,而是以青年人的视角展开设计,从“如果青春有颜色,应该是什么颜色”为始,引发现场师生思考互动,以“红绿白橙”四种颜色展现“热血、梦想、志愿、活力”为核心的不同青春故事,紧扣思政背景,结合身边优秀青年的故事和自身成长经历,传播青春力量;以花瓣的层层展开讲述青春的不同释义,最终以“青春应该是不被定义的颜色,是我们将之汇入时代的洪流,便有了五彩斑斓的光芒”,由此激起现场的师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奋斗观热潮。六月之后,多兰潜心投入到川藏铁路沿线的生态修复旅程当中。她来到铁路沿线四川甘孜新都桥段进行实验,看到海拔、土壤等因素严重制约破坏后的植被恢复,多兰切实感受到生态修复的迫切。在野外学习过程中,多兰开展样方实验、测定物种性状,逐步积累经验。她说:“这几段实验让我感触特别深刻,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能,还让我坚定了跟着老师以及师兄师姐们不断学习,在生态修复领域持续深耕的愿望。”多兰清晰地认识到,2023年是她不断超越自我,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迈入社会以及面对更多未知挑战的关键之年。对于即将到来的2024年,多兰希望给生活按下加速键,不断学习和尝试未知领域,同时也按下减速键,及时复盘和调整前进方向,开启新的征程。陆钇桦:寻觅顿悟的契机陆钇桦正在研究架构设计方案2023年,对陆钇桦来说,这一年的关键词是“渐进”。已经正式成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的他加入了何平安老师的Asyncsys实验室,参与“一生一芯”项目三期研究,继续攻克异步处理器芯片研究的难题。陆钇桦所在团队2023年正在研发一款“基于异步电路的超标量乱序多发射处理器”。异步电路作为一项小众技术,设计难度较大,采用异步电路的芯片相较于采用同步电路的芯片可以大幅降低芯片功耗作用,但这需要研究人员在设计时考虑诸多电路细节。“研究芯片有点像拼装积木人,你把不同的模块拼到一起,就可能发现之前从未发现的问题,一点一点解决它。”陆钇桦介绍道。从一开始的进入团队只是完成简单的模块设计任务,到目前研究生阶段相对独立地参与超标量处理器关键部分的设计,谈到其间差别,陆钇桦感慨“有点像你刚学完‘1+1’,就开始做微积分,挺多时候是茫然无措的”。于是陆钇桦开始大量去阅读关于“超标量处理器”的国内经典著作与国外前沿理论。“刚开始读论文的时候,一篇十九页的论文,两个礼拜看不完”,陆钇桦笑着说,“就算翻译成中文,这篇文献我也看不懂”,但是知识的积累会慢慢显现出效果,“当你沉下心去阅读论文,有一个瞬间你会突然就顿悟了,那时候你再看以前看过的理论就会有全新的体会。”陆钇桦说,“很多时候做研究可能就是,在众多的反复琐碎的日常工作中,等那一个顿悟的时刻吧。”谈及对未来的期待,陆钇桦希望在2024年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一生一芯”项目的三期研发中去,“希望明年能够在更广泛的文献阅读中,细化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升研究能力,期待我们的芯片成功生产测试大规模使用的那一天。”阚文萱:带着不甘心,继续走下去阚文萱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中摘金11月8日,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中,代表甘肃代表团出战的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阚文萱以9.680的高分夺得大学组女子剑术冠军,为甘肃代表团在本届学青会上夺得了首枚金牌。提起这段经历时,阚文萱笑着说:“这枚金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奖励。我们体育人有这样一句话,走上领奖台,一切成为过去,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阚文萱五岁习武,今年已经是她与武术结缘的第十四个年头了。武术于她而言,已经成为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像是已经融入了我的身体。”2023年,对于阚文萱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是她开启大学生活的第一年。在诸多因素的考量下,家人和教练仍然希望她继续职业运动员生涯,但是阚文萱还是选择了退役并步入大学生活。“大学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看到了更多同龄人不一样的状态,也开启了我不一样的生活。”在今年之前,武术占据了阚文萱的大部分生活。“不甘心”是阚文萱2023年的关键词,她不甘心放下武术,步入大学后也从未停止训练;她不甘心自己变得庸庸碌碌,所以不会放弃努力;她不甘心自己止步于此,所以会拼搏进取去获得更好的成绩。也正如她喜欢的格言一般——“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谈到对明年的期许,阚文萱的眼睛里闪着憧憬的光:“对明年的期许吗?明年会有锦标赛,希望我能在女子长拳、女子剑术、女子枪术项目中都站上领奖台。还有明年的亚洲比赛以及世界性比赛,希望我可以全力以赴地争取到名额。”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无论是体育还是学业的道路上,她都会带着这份“不甘心”,一直走下去。朱舒阳:学会沉淀,做更好的自己朱舒阳生活照“沉淀”是朱舒阳自评的关键词,2023年10月他参加了第六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荣获银奖。作为团队中的开发人员,他需要统筹美术、音乐、文案的各个部分,将庞杂的思路融汇。团队协作,不仅是技能上的提升,更是一个自我沉淀和拓宽视野的好机会。相比于实践中的积累,学习上的成就更是朱舒阳坚持努力的最好体现。他连续两年保持专业绩点第一,于2023年12月参加日语N2考试与托福考试,对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朱舒阳直言道“过程是很艰辛的,我从年初开始准备日语和托福的考试,先钻研课本,吃透基本内容,后又将近五年的真题做了三遍。”面对平衡学习、科研、竞赛的时间问题,朱舒阳选择将时间分为早、中、晚三段,不同时期做不同的工作。工作模式和内容的转换,既能完成不同任务,又是对思维与身心的放松,在他看来,转换思维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舒适感,能让自己时刻保持“energetic”。谈到对未来的期许,朱舒阳希望自己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正如2023年所做的工作一样,需要做足准备,从积累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始,或许前期的准备枯燥无味且庞多冗杂,但回馈一定是丰厚的。流光容易把人抛,不知不觉间,已至新的一年。2023年,我们在忙碌中认真生活,在平淡里精心度日。我们做了许多件很酷的事情,征途漫漫从头越,奋楫扬帆向未来。律回春渐,新元肇启,烟火照夜白。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兰州大学报》第1087期文字丨徐娜
1月10日 下午 3:57
其他

兰大这件大事,够international!

1月5—6日,兰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在城关校区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了我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判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讨论了《兰州大学关于深化开放式办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实施意见》,围绕全面提升我校开放办学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为推动学校开放办学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朱莉莉,甘肃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吴志强,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兰州大学全体在兰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会议。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各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外事秘书,师生代表共计650余人参加会议。开幕式、大会报告、专题报告由兰州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主持,闭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主持。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做题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办学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讲话。他表示,召开“兰州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是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全方位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提升开放办学水平,拓展兰大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他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水平,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把牢国际合作交流的正确方向。二要胸怀“国之大者”,深化国际科研合作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三要引育全球卓越人才,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教育高地。四要强化系统思维,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机制改革创新。他号召全校上下,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快构建多层次、宽领域、主动作为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以更高水平的教育、科技、人才以及文化交流合作,广泛汇聚全球最优质资源,加速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努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兰大力量。严纯华做题为《奋力开创兰州大学国际化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他表示,要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就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多次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要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形势,深刻认识当今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明确努力的方向。严纯华系统回顾了兰州大学114年办学历史,总结了近年来学校国际化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国际化办学面临的困难挑战,指出了兰州大学国际化的路径和办法,描绘了奋力开创学校国际化事业新局面的蓝图。下一步,兰州大学要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统筹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实施好“全球伙伴提升行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行动”“国际化师资进阶行动”“科研国际化培优行动”“中外合作办学引领行动”“孔子学院赋能行动”“‘一带一路’倡议繁荣行动”七项行动。要完善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强化国际化支撑条件,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进的姿态,不断开创兰州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新局面,努力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注入强劲动力。朱莉莉在致辞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大学在高水平全球合作、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中文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兰大的外事工作和交流工作有三个特点:一是为破解涉外安全问题建言献策;二是为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促进甘肃省国际交流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三是为甘肃省兄弟院校的国际合作交流树立了典范。希望兰州大学以此会议为契机,利用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创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甘肃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吴志强表示,兰州大学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科技国际合作布局,取得丰硕的成果。希望兰州大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甘肃最大机遇在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秉承丝路精神和开放合作理念,加强统筹谋划,服务外交大局,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努力开创全方位开放的国际合作新格局。副校长勾晓华解读《兰州大学关于深化开放式办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对《实施意见》做了介绍。《实施意见》从开放合作新格局构建、师资和管理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国际科研合作拓展、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孔子学院建设水平提升等方面提出了学校国际合作重点任务。龚克以《关于中国大学国际化的再思考》为题作报告。基于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科技教育合作、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深入考察,他从中国大学是否需要国际化、能否实现国际化与如何实现国际化三个方面,对中国大学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再定位。龚克表示,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大学必须坚定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更宽阔的国际视野、更坚毅的战略定力,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一全球共同利益契合点,秉持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将高度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逆势而上,奋力开拓新时代更高水平教育开放合作的新局面。期待兰州大学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顶天立地、独树一帜,迈出国际化的大步伐。专题报告阶段,文学院郭茂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阎石、生态学院龙瑞军、资源环境学院李育、生态学院熊友才、管理学院赵雁海分别就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组织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留学生培养、专业国际认证议题做了汇报交流。会议还以分组形式就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讨论。分组代表围绕国际化工作报告和《实施意见》,结合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建设、学科建设如何与国际接轨、教师干部队伍国际化能力如何提升、如何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如何为国际化工作提供保障等议题,畅谈对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意见建议。闭幕式上,崔明、杨林坤、王志成、陈文波、宋焱峰、刘斌分别代表讨论组汇报了分组讨论结果,进一步凝聚全校师生共识,着力形成推动学校国际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学校办公室主任李永春说,信息化和国际化是加强现代“双一流”高校建设的“两翼”。现在正是疫情后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国际间的往来交流,扎实走好兰大国际化道路。党委人才办主任李鹏飞说,经过五年时间打磨和准备,我们召开国际化工作会议恰逢其时。要紧紧抓住中外合作办学、“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孔子学院三大平台,推进国际化进程。要把行动落到实处,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党委书记韩伟说,国际化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以及全体教职工的努力。必须具备强大的学科基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拓展科研项目和经费来源,开展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有效利用引智基地的资源和优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朱永彪教授就国际交流工作提出建议。一是整合资源,在现有的各学院国际交流的特色基础上,破除学院间、部门间的壁垒,鼓励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化、纵深化。二是集中展示,以丰富多彩的实体形式如走廊、展厅等,展示兰大现有的国际化工作成果,讲好兰大故事。三是营造氛围,加强国外名校宣传,建立传帮带机制,增强师生对留学的认识和了解。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师陈彪结合本专业情况,建议将推进“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提上日程,并提出以本校外籍老师和学生为桥梁纽带,深入发掘身边有拓展优势的国际合作交流机会。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丨王文平
1月8日 下午 4:28
其他

兰大六兄弟!

他们来自于黄河之滨、萃英山下他们都奔赴向长江两岸、戎装青春从祖国西北群山走向中国战略支援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名字“兰大学子”和“人民子弟兵”点击图片
1月5日 下午 2:41
其他

52%兰大人的选择……

为方便学生校园出行2023年11月我校榆中校区投放了100辆兰大定制版共享助力车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同学们跟“小蓝电动车”相处得还愉快吗?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微信工作室
1月3日 下午 2:59
其他

回望2023,兰大人的名场面!

在时光斑驳里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2023我们这样走过……1兰州大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人民日报》关注兰大这件大事!兰州大学纵深推进廉洁校园建设
2023年12月30日
其他

兰大人的2023:比任何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丨胡晓彤制图丨黄芮博编辑|吕佳灵主编|李晖这里是兰大学生宿舍,请进!创建文明校园,兰大人这样做→
2023年12月29日
其他

兰大“芯片”,重大突破!

湖羊与羊崽手抓羊肉、黄焖羊肉均是常见于西北饮食中的美味佳肴,但西北绵羊普遍繁殖力相对低,很难满足规模化饲养的需求。湖羊是太湖流域地方绵羊品种,因繁殖性能突出和所产羔皮花纹美观而著称,堪称“国宝”。然而,因远离原产区且生态条件差异巨大,湖羊在2012年以前未曾成功踏足西北并在此繁衍生息。2023年6月,兰大“华羊芯”(LZU-SHEEP-45K)湖羊高性能基因组育种芯片完成全面测试并开始量产,并于2023年12月9日在天津召开的“2023羊业发展高级研讨会”上公开发布。该项目由王维民教授负责,乐祥鹏、李万宏、李发弟等老师协同,历时十余年完成了湖羊从南方引入至北方、乃至全国的风土驯化、选育提高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华羊芯”建立了适于我国绵羊育种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研制出适用于本土湖羊基因测定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芯片,实现了我国在绵羊基因组育种领域比肩国际同行的重大突破。团队携带“华羊芯”成果参加2023羊业发展高级研讨会“湖羊北养”是一场接力跑近年来,随着国家草原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放牧养羊的空间不断被压缩,舍饲养羊的比重日益增大。基于此,兰州大学反刍动物研究所于2012年开始了对舍饲羊品种的筛选。为了找到更加适合集约化饲养(舍饲)的绵羊品种,项目组对不同绵羊品种开展长期多维度的适应性观察,最终将目标对准太湖流域一带的高繁殖力品种—湖羊,并联合甘肃农业大学、武威市畜牧兽医科学研究院、民勤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等相关技术力量组建湖羊选育扩繁和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组。“湖羊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不仅繁殖力高,且生存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大规模舍饲”,团队负责人王维民教授介绍。湖羊繁殖力尤其突出,一般两年可生3胎,每胎约2至3只,最多可达6只,是当前我国舍饲养羊的首选品种,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绵羊品种。但湖羊长期舍饲于南方,能否将湖羊成功引种至气候差异较大的甘肃仍要打上问号。2012年,团队带着质疑声知难而上,开始积累原始数据。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引种、选育到推广都充满不确定性。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年多的风土驯化过程中,湖羊并没有“水土不服”。通过两年适应性观察,项目组发现湖羊的呼吸脉搏、生长速度、繁殖率、生理生化等各项指标都证明其适合在西北地区大规模舍饲,用实实在在的结果打消了各方的质疑。“引进来是第一步,关键在于保持品种的性能优势,甚至通过持续选育的湖羊要比原产地性能更好”,王维民在回忆研究初始时说。然而湖羊“闯北”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十余年的接力跑也令他感慨:“团队老一辈有担当、甘愿坐冷板凳,给年轻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家始终都能保持初心。”找到了湖羊在西北地区舍饲的生长和繁殖规律后,2014年,项目组的育种研究步入正轨。“育种逻辑其实也不复杂,无非就是选种选配,通过选优去劣选出好种羊,再给它找个好对象,然后产出更好的羊羔”,王维民笑道。但是科学选育要有准确的测定数据做支撑,在开展性能测定、遗传评估的基础上才能选种、选配,选育之后还要有配套的繁殖调控技术、疫病防控技术、饲养管理技术来做保障。团队在进行基因检测工作没有性能测定就难以准确选出好种羊,羊只性能测定是整个育种工作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环节。“性能测定是测定待选羊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性状数值,这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王维民解释道。这项工作不仅投资大、周期长,还要在枯燥的称重、屠宰、数据记录工作中循环往复。由于在性能测定站集中测定周期恰好为100天左右,他们的工作也恰好撞上了“酷暑与严寒”,即春季开始选羊、酷暑时屠宰测定;秋季开始选羊,在寒冬进行测定,这项周而复始的工作已经持续了9年,累计投入了23.5万人时。2023年12月,团队成员正在民勤测定中心工作起初,他们采用人工抱羊的称重方式,测量过程费时又费力。团队博士研究生张德印说:“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在测量的时候羊不听话,喜欢乱跑。”从人工手动测定到自动化测定,团队不断改进羊只性能测定方式,开发性能测定智能化装备,“比如类似于抓娃娃机的机器手,可以直接将羊只提起来称重,这为我们节省了很多人力。”打造肉羊种业的“中国芯”经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团队积累了大量关于湖羊表型特征和基因测序的相关数据,研发出羊重要经济性状的表型组测定新技术——图像识别技术。通过对实时视频、图像等资料进行处理,对羊的姿势、动作与体形等特征以及羊肉的肉色、大理石花纹等进行智能识别与分析,测量出图片上的各线段长度、面积、颜色,根据数学模型转换成羊的表型数据。结合这些技术,团队降低了羊只性能测定工作难度,测量准确性也大大提升。“一开始我们没有自己的性能测试站,处于‘借鸡下蛋’阶段,一年只能测200只;后来在民勤有了自己的性能测定站,从去年的652只到852只,今年已经接近1000只了。”在下一批接近2000只的任务完成后,他们离五年内实现两万只的目标更近了一步。目前,团队已建立起万级规模的、具有精准表型记录和基因组遗传变异信息的基因组选择参考群,这些羊群来自全国8家国家湖羊核心育种场和4家规模化湖羊场。这些羊场在构建万级规模湖羊基因组选择参考群的过程中,给予了团队大力支持。“全球羊基因组选择参考群达到万级规模的国家只有三个,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我们”,王维民补充道。提升羊育种的准确性和效率,必须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从表型组测定技术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再到基因组选择技术,育种技术的研究不断迭代更新。基因组选择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科学育种的“高、精、尖”核心技术,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能够实现早选、准选,同时对于限性性状、测定成本高或难度大的性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大大地提高育种效率。王维民教授在2023羊业发展高级研讨会上介绍研究成果目前,国内外的基因芯片有固相芯片和液相芯片2种。事实上,两种芯片同样都是基于碱基互补杂交特性,以羊的基因位点设计探针检测羊的基因组信息。“固相以载玻片为载体放置位点,就像棋子放置在棋盘上一样。液相就以混合溶液为载体,把它们放置在液体中。”固相芯片生产制造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且价格高昂。“我们有了庞大的数据库,为什么不能制造中国人自己的育种芯片?”于是团队转换思路,开始设计液相芯片。大规模基因组选择参考群能够为育种研究提供重要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湖羊基因组,鉴定出具有育种价值的优异基因。根据上万只湖羊的基因组数据的系统分析,团队逐步破译了湖羊的基因组遗传密码,解析出优质基因与特定性状的调控关系及其遗传规律,据此挑选重要功能位点设计探针,然后将探针溶解到试剂盒中,每一段探针都能捕获到对应区域的遗传位点。从羊的血液、羊毛、组织等样品提取DNA放入液相芯片体系中,这些DNA样品中的目标区域与探针相结合后就可以进行基因序列检测,确定重要遗传位点的基因型信息。王维民说:“液相芯片的制作技术国内已经比较成熟,关键是做好基因探针的设计以及解析出每个基因的遗传效应。”与手机芯片不同,育种芯片其实是一种检测工具,其背后的技术逻辑是通过探针检测目标基因,“就像雷达一样,把检测物体放进去,它就能自动找出它有什么基因。”湖羊45K液相芯片实际上,项目团队解锁的奥秘并不在于芯片本身,而是与芯片配套的遗传评估技术。遗传评估是用不同信息来源的资料对个体的遗传价值所进行的评价。即羊只如被选为种羊,便要评价它对后代的遗传贡献值。目前,团队可依据庞大的基因数据库对基因遗传效应给予精准评估。遗传评估能够为选种选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评价育种进展,可利用的数据信息越多,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就越高,“通过芯片能选出具有优异基因的羊,那么它的基因表现怎么样?能不能稳定遗传给它的后代……这些才是我们为用户给出的核心信息”。作为需要真正投入市场的成果,降低成本也是研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目前,国外进口的固相芯片市场价格在300元左右,项目团队研发的液相芯片仅为国外固相芯片1/2左右的价格。这款育种芯片不仅价格“亲民”,在进入市场前的测验中,其准确性也非常喜人。在盲测阶段,团队仅收集验证羊场羊只的血液,通过芯片测定及遗传评估选出最好的种羊进行“排队”,测定结果几乎与实际无差,“我们盲测出的羊和场里实际育种表现最好的羊是一致的。”王维民透露,现在这款芯片市场订单量已达69000张,预计每年应用10万张以上。“中国盘装中国肉”育种技术有着落后,团队又要解决推广难题。兰州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发起全国湖羊联合育种组,开国内肉羊联合育种之先河。通过种羊的跨场、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联合遗传评估,从而促成种羊的跨场选择使用,实现优秀遗传资源共享。为了推动联合育种,团队联合数十家科研单位和50余家种业企业,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选育扩繁利用体系。迄今,累计推广湖羊种羊65万只,扩繁湖羊180万只;且分布广泛,联合育种工作已将湖羊重点推广到甘肃、新疆等北方8省区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学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保障,让技术能够真正落地使用。育种和产业有效衔接后,高繁、快长、节粮、低脂的湖羊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中致富增收的“羊引擎”,百万农户受益。然而,研究团队在十余年中也经历过经费断裂的窘境。2019年,“双万羊基因组计划”还处于“千羊基因组计划”阶段,长期且持续的投入令经费逐渐“捉襟见肘”。此时,恰逢农业农村部启动“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计划”,湖羊选育及其新种质创制列入了联合攻关任务,研究才得以延续。2021年,“绵羊双万羊基因组计划”进行到一半,团队再次遭遇“经费危机”。幸而,团队成功揭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绵羊新品种新品系培育及良繁”,才使得“绵羊双万羊基因组计划”有了持续的经费支持。“老一辈专家是我们团队的定海神针,有什么问题他们解决,有什么压力他们扛着,我们做好研究就行。”王维民开玩笑说。在此努力下,团队成功扎根西北,建立起联合育种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融合的育种模式,将科技成果化作经济收益的形式,送至了千家万户。性状的遗传受到环境、饲养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在不断重复的测选工作中保留优质基因,淘汰劣质基因。如何保证优质基因能够持续稳定进入繁殖体系?谈到未来,团队的共识是:“做育种工作要能耐得住寂寞,很有可能三代人才出成果。”“中国芯”也需要在持续的技术迭代中升级,团队计划将“华羊芯”每年更新一版,不断提高其性能和市场认可度。团队的下一个目标是实现湖羊基因组选择参考群5年内突破10万只。“我们希望能尽可能地为我国绵羊种业科技自立自强赋能,让中国盘装更多的中国肉”。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丨孔子俊
2023年12月26日
其他

创建文明校园,兰大人这样做→

温暖自己校园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另一个温暖的家我们在这里学习知识、结交朋友、锻炼身体……爱护校园环境是每个兰大人的责任和义务文明校园需要我们共同建设校园文明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文明标语处处见
2023年12月24日
其他

这里是兰大学生宿舍,请进!

也许性格迥异也许来自五湖四海但住进同一间宿舍的那天开始命运便开始产生交集日夜更迭,寒来暑往宿舍便是我们在学校温馨的小屋在同一屋檐下构成了人生中不可忘记的回忆让我们走进这五间宿舍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宿舍故事Part
2023年12月22日
其他

重磅!全球英才齐聚兰大!

论坛现场为积极践行“兰州倡议”,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开启了解兰大和甘肃的窗口,吸引更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加盟兰大、建设甘肃,12月15日,兰州大学青年学者“黄河论坛”在城关校区举行。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严纯华,甘肃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永杰,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映洲,全体在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论坛。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海内外青年学者,以及200余位线上参会的青年学者,学校各中层单位主要负责人,优秀青年教师代表等共同参加论坛。主论坛分别由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副校长勾晓华主持。马小洁致辞马小洁在致辞中回顾了兰州大学114年来的人才强校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对兰州大学“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开创的新局面、取得的新成就。他说,学校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科学引才、构筑平台育才、注重服务留才,树牢“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工作理念,构建起了人才“稳定、培养、引进、用好”协同工作新格局,人才引进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他表示,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搭建人才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畅通人才内育外引的快速通道,优化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打造“人才集聚、环境优渥、活力迸发、成果突出”的人才发展新高地,希望天下英才选择兰大、融入兰大、扎根兰大、圆梦兰大,与兰大共享新机遇、共创“双一流”。严纯华做主题报告严纯华做题为《汇聚顶尖人才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双十二,「兰大驿站」开张!

双十二又双叒叕来了正逢冬天已至气温骤降恰是购物添衣时小兰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冬日包裹”嘀嘀嘀~【兰大驿站】开张啦!请注意查收你的取件码~取件码:LZU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还有3天!兰大欢迎您

欢迎加盟兰州大学!内容来源|党委人才办编辑|郭梨鑫责任编辑|郭梨鑫主编|李晖还有一个月!欢迎加盟兰州大学!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全国试点!兰大700平融媒体中心正式启用!

兰州大学融媒体中心上新了!(文末有惊喜)12月7日下午兰州大学与中国日报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兰州大学融媒体中心启动仪式在榆中校区举行为充分发挥教育融媒体育人功能,探索教育融媒建设新模式,有效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12月7日下午,兰州大学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从清华到兰大,她说兰大是“唯一”

今年夏天,林丹彤收拾好行装,带着家人一起坐上了前往兰州的列车。六小时的车程载着新鲜的未来,下午到兰大时,刚好是晴天。▲图为林丹彤近期照片。林丹彤说,清华和兰大的校训中都有“自强不息”。江河奔腾入海流林丹彤不是第一次踏上西北的这片土地。几年前,在清华读博后的时候,她曾经来兰州看望在兰州工作的爱人,对这座城市有着短暂的印象。就在去年,林丹彤从北京来到兰州和家人团聚,恰逢其时,她的欢宝宝在兰大一院出生了。“兰大是我唯一的选择。之前的考虑就是留在北京或者是来兰州大学。选择兰大是因为,兰州大学青年研究员的这个岗位,我个人觉得比较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在找工作时,考虑到家庭原因,林丹彤定向向兰州大学投了工作简历。那时她住在兰大附近,于是“骑着一辆共享单车,就到兰大来面试了。”当时一起面试青年研究员的还有两位兰大的博后女孩,“她们都很热情,面试的时候还带我去吃了兰州牛肉面。”入职兰大资源环境学院,解决了林丹彤家庭的两地生活问题,她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上了。林丹彤在清华学水利。本科毕业的时候,每个院系都有一个自己的口号,那一年,水利系的口号是“江河奔腾入海流,水二齐心闯神州。”而在本科毕业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离开清华,读了五年的博士和两年的博后,兰州大学是林丹彤离开清华后的第一份工作。▲林丹彤参加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作为一个水利人,入职兰大后,林丹彤第一次来到黄河边。兰州的生活,在林丹彤看来,总体节奏慢一些,大家的生活可以很舒适。在黄河边吹着风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读书时学过的泥沙问题。▲林丹彤和丈夫杨帆在黄河中山桥合影林丹彤读博士的时候是在岩土工程研究所,所在课题组从事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博士阶段具体的方向是地下水的污染修复以及多孔介质渗流的机理问题。当前,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利用率不高。“我做水环境、水资源相关的研究,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因为我们的水资源比较匮乏,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加急迫。在这里,我的研究也会更与当地相关,会更有价值一些。”▲林丹彤打卡黄河边“兰州是沿着黄河的、很狭长的一个城市,就觉得这个城市跟这条河的关系很密切。那时我就想起了当时本科毕业的时候那句话,就有一种,我这个水滴,终于到江河里面去了的感觉。”热爱可抵岁月长林丹彤在清华读本科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对未来进行绝对精细的职业规划,而“科研一直是一个可能的选择”。她在学习期间做各种学生工作、参加不同的活动,进行广泛的尝试,希望能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到了博士阶段,她开始做学生辅导员,做导师的课程助教,在与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同时也逐渐确定自己想要从事的工作。▲林丹彤参加2021年清华土木水利学院毕业典礼“我始终觉得,做研究是能带给我很大成就感的事情。而在不同的探索过程中,我也能看到教书育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所以就觉得,当大学老师或许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林丹彤博士期间的导师很关心学生,会以温和的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自身成长情况。而林丹彤第一次被导师严厉批评,是关于教学的事情。在作为助教讲课的时候,通常要先给老师试讲,而林丹彤在试讲时讲错了一个知识点,“当时老师非常严肃,告诉我说,如果给进入这个领域的新人传授知识,第一遍就讲错了,他们就很难把这个错误的印象改正过来。”林丹彤直言,从那件事上,她学到老师对于课程的严谨态度,对待本科生课程教学要更加认真负责。“科研其实是一定要去做一些探索性的东西,而教学,是我讲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经过验证。”林丹彤在清华求学十年,在未来,将以学者的身份在西北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当被问及“科研可能困难重重,会度过很多看起来相似的日子,如果感觉枯燥怎么办”时,林丹彤的眼里却只有对科研探索的期待,“做科研,对我来说是不会枯燥的。”▲林丹彤在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会做报告入职时,兰大为林丹彤提供了两个选择:一个是成为事业编副教授,同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另外一个选择便是作为青年研究员,前五年做研究,如果达成一定的目标,可以转为教授。“30-
2023年12月4日
其他

来兰大后,他们都更「好看」了!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寄语。兰大青年富有朝气、心怀热爱,通过阅读、实践、思考,滋养起最令人向往的“书卷气”“生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与魅力。01“愿我医者之志,如行云流水,温润有力”第一临床医学院2019级临床专业的卢梦颖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从高中时期起,她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填报的专业也都与医学相关。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她凭借着坚定的热爱,幸运地被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进入大学后,卢梦颖对医学的热爱更加坚定。当她走进萃英山下的实验室,看到桌上摆放的真人标本,摸着似包浆的骨骼,卢梦颖感受到了即将成为医学人的兴奋和激动。在热爱的推动下,卢梦颖对医学课程的学习格外投入。无论是在宁静的图书馆、安静的自习室,还是空荡的教室,她总是埋头苦学,专注致志,几年下来笔记都有好几百页。对于卢梦颖来说,每一天的学习都是为了成就医学梦想。“其实学习医学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每当我学到一件新的东西,我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在一次课上,老师讲到了心脏部分。卢梦颖看到心脏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听诊器检查出许多疾病,感到十分神奇。尽管对很多人来说,心电图只是一些线条上上下下的组合,但对她来说,小小的心电图是她梦想的落脚点。这节课之后,卢梦颖对心内科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萌生了选择这个方向深入探索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想法后,卢梦颖主动参与了一项旨在制造心梗模型的心血管学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他们制造出来的模型既可以帮助大众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又能为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指导。卢梦颖也深入了解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和相关机制,更加坚定了对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浓厚兴趣。进入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后,卢梦颖努力学习,连续三年获得专业内综合测评第一的成绩,累计获得了超过20项校级及以上的奖项。目前,卢梦颖已经成功推免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方向,将继续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当然,对于医学生来说,大五不仅意味着保研结果的尘埃落定,还意味着整整一年的实习。卢梦颖被分配到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习,早上八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工作非常忙碌。但对卢梦颖来说,这份忙碌意味着脚踏实地,也意味着对临床疾病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索。卢梦颖说:“在我看来,选择心血管作为研究方向不仅具有学术上的挑战,还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研究,能够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做出一定的贡献,为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尽一份力量。”说这些话的时候,卢梦颖的眼睛闪着光芒,“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这就是卢梦颖一直坚持医学的原因。02“愿我文学之心,如挥毫泼墨,传承千年文化”台阶上一坐,拇指尖磋磨着卷曲书底,视线多次移向左侧的黑白线条人物,嘴上喃喃道“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这虽不是她与《红楼梦》选段部分第一次“打交道”,但他们好像还是“不太熟络”。回忆着自己和文学的缘分,毛文玉不由地就想到了《红楼梦》在不同阶段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滋味,“初中是硬啃,高中是故事,大学是体验”,从一团乱麻却津津乐道,到脉络清晰却常看常新,再到孜孜不息并力求精进。同《红楼梦》带给毛文玉的感受一样,兰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也是如此。不同于家乡的微澜,初到兰州感受到的更像是海浪。催人,但藏着无限的可能。走进兰大,坐在教室第一排,听着大学的第一课,毛文玉的感受更多是“听不懂,高中接触到的知识太浅薄了,但是我也没有给自己太多焦虑”。在设置前进目标的同时也给自己留有进步成长的时间,毛文玉按部就班地看书、听讲、做笔记,查阅各种资料将不懂的地方琢磨透。于是乎,图书馆便成为她的另一处“栖居地”。“从开学就扎进昆仑堂”,从早八点到晚九点,只要没课,图书馆就有她的身影,一句“喜欢图书馆的学习氛围”,便“把家安置在了那里”。“在专业的学习中,我学到的不只有文学,还有文化。”毛文玉与优秀传统文化越走越近,无论是“戏剧经典研读”课上对家乡皮影戏了解并分享给其他同学,还是“民间文学”课上对甘肃金昌民俗故事的探索,抑或是看些经典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家》《红楼梦》《阿诗玛》,甚至是欣赏民间唢呐记忆相关的电影《百鸟朝凤》等。少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积累之上,带着专业视角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了解分享,这个年轻女孩更加被传统文化吸引,也更加想要向越来越多的人分享自己视域下的不同的文化故事。态度与蜕变也都藏于细微之处。回顾前两年的学习,毛文玉用“破茧成蝶”形容自己,挣破的过程无疑是苦痛的,在课堂上既要忙着听课思考,又要分神来判断并选取重点笔记来记录,“脑子和手打架就成了常态”,零散的知识无法搭成框架,记住的知识点也时常言帚忘笤,学习和活动的取舍更是常有之事……这些琐碎的困难从来没有把她击溃,“我始终相信只要你保持足够的热爱,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心中有梦,远又何妨?“在目标的指引下,我相信‘相信的力量’”,从容自如地课堂互动,得心应手地重点筛选。“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到我想要的,我也从不敢想,自己竟然坚持了这么久”。毛文玉一直在向外探寻,向内思考,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时间愈久,数目愈大,目标愈清晰,更愿用热爱定义自己对文学的情感。03“愿我格物之志,如星辰璀璨,不断探索未知”这是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0级物理学(理论物理)基地班本科生杨扬给出的答案。高中时,参加过的物理竞赛在杨扬心中种下了一颗“物理”的种子。在学习物理竞赛内容的过程中,杨扬感受到了物理的美妙和简洁。“这就像奥卡姆剃刀效应,所有事物的本质规律都应该是从诞生起就去繁从简的。”高考结束后,他顺利被自己的第一志愿兰州大学物理类录取,正式开始了他的大学物理学习之旅。在大学里,杨扬将学习物理视为一种享受,并且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两个保证自己把知识理解透彻的“法宝”。一个是“一个知识点用多本书看”,另一个是“注重知识点的推导过程”。学到微分几何和广义相对论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度规、曲率张量、能动张量等概念,杨扬一共看了16本书,“不同作者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可能会不同,所以我会把涉及到同一个知识点的所有书都放在一起看。”这些书里有专业课上课用书,也有老师建议的阅读书籍;有中文书,也有外文书。在阅读中,杨扬发现在有的书籍中对知识点的推导和证明过程是缺失的,“这些东西需要我们自己下功夫去找,这其实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理解知识点不靠盲目刷题,而靠一次次的推导和演算。“这能够提高自己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杨扬谈到。虽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学习过程中杨扬也遇到了很多兴趣不能帮助解决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学好数学”首当其冲。物理推导中总是需要用到数理方法、群论、微分几何这类数学知识。为了搞懂这些知识,杨扬花费了大量时间自学,通过自己感悟建立知识体系。对微分流形赋予其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思考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充分理解微分流形的几何含义及其应用,杨扬花了整整一个月,但这也为他之后的学习夯实了基础。学习之余,与物理有关的电影也成为了杨扬的兴趣,如《星际穿越》《奥本海默》等。和仅仅关注电影艺术性的故事情节不同,杨扬更看重电影的物理脉络。“电影里关于量子引力的一黑板公式是不是对的?”“电影对引力的理解是怎么样的?”“怎么用物理知识解释电影特效团队想要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这些都是杨扬经常考的问题。杨扬甚至还喜欢给电影“找茬”,“我会去思考这样的设定是不是符合物理学原理?”杨扬说道。如今,杨扬已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他的研究方向从理论物理转向星际天体,但这一路变的是研究方向,不变的是杨扬的“物理心”。“物理学是简单的,简单到只需要极其简洁的原理就可以完全构筑整个物理世界。物理学是美妙的,美妙到任何的假设似乎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严谨。”杨扬说。他同样也用极其简单的热爱,辅以最真诚的努力,向物理展现着最质朴的学子青年面孔。04“愿我志愿之心,如阳光温暖,照亮他人”2021级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的许国昊这样回答。从来到兰州大学的第一年,偶然接触到“青苗计划”志愿活动开始,许国昊发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谈起接触志愿服务的契机,许国昊最初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同时也许能帮上什么忙”的想法,但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了做志愿活动能够达成人生的目标感和成就感。在“青苗计划”志愿活动中,许国昊每周都会到儿童服务站,为孩子们进行课程的讲解和知识科普。那时,许国昊刚成为一名大学生,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是从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变。“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就觉得是在与孩子们双向奔赴,同时我自己也得到了提升”。转专业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给了许国昊更多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奔跑的时间。这一年,是因不断服务他人而显得格外忙碌的一年。在无数个课表空闲的上午、下午和晚上,许国昊报名校青协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或成为核酸检测的志愿者,或担当餐厅秩序的维持者。“有时情况很突然,要在半夜时间拿着喇叭提醒同学们一些注意事项。天气很冷,可是心里是热的。”那一年新生入学,家长不能进校。于是,他和同行参与迎新服务的志愿者们,拎起学弟学妹大包小包的行李,一趟一趟地带着新生们逛着校园。提起那些为校园秩序奔波的日夜或是带领新生认识学校的那两天,许国昊没有说到任何疲惫、忙碌的字眼,而是表达着可以为兰大做些事情,又或是能够以学长身份给新生带去兰大初印象的喜悦。如果说前两年是个人志愿经验的积累,那么许国昊在大学第二年结束时迎来了他的转折点———当选“暖流计划”兰州大学志愿服务队负责人。他从一个做各种不同志愿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一个志愿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并且开始参加志愿类的比赛,在志愿方面有了新尝试、新突破。在许国昊的带领下,2023年“暖流计划”兰州大学志愿服务队两个项目获第六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其中的《暖流课堂-西部地区中小学生态教育领航者》项目获得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金奖。“这一年我认识了很多值得的人,然后我们一起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起获得的荣誉,许国昊认为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并且在过程中提升自己,才是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很多时候只是因为我喜欢做这个事情,荣誉只是附加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好,其他都是顺其自然。”除此之外,他本科学习期间还获得了2023年度获得宝钢优秀学生奖,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省分赛决赛金奖、铜奖,荣获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兰州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学生标兵、“十佳团支书”、“萃英青年榜样”、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等荣誉。提及未来规划,许国昊说了八个字,“低头赶路,敬事如仪。”不把自己限定到一个既定的赛道去拼命奔跑,也不需要对未来志愿方向做出绝对精细的规划。回顾自己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几年,许国昊认为一切都是一步一步发现自己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慢慢发现自己的过程中,许国昊逐渐靠近曾设想过的未来。因此,他说,“也许规划得再多,都不如脚踏实地做的一步,或者说迈出另一步来得更实在。”吾辈青年当如何?他们用行动回答,是温润有力的医者之志;是挥毫泼墨的文学之心;是探索未知的格物之志;是照亮他人的志愿之心。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青春,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象征。如今100多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中国青年的青春力量,见证着它所传承的精神和理想。愿兰大学子以自己的青春之力、青春之心,创造吾辈辉煌!|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第一时间!兰大官微连线三位校友新院士,他们说……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名单于11月22日正式揭晓兰州大学校友方小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顺、高雄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祝贺3位兰大人!兰大官微也第一时间与他们取得联系听听三位校友新院士的心声和寄语吧!方小敏方小敏校友于11月22日深夜通过微信回复:“感谢母校的悉心培养和鼎力支持!兰大是静心求学修养笃志之沃土,传承自强不息精神之殿堂,辈出国家栋梁翘楚之摇篮,愿青年学子们再接再厉更创辉煌!愿我敬爱的母校生生不息,人才辈出,佑我中华!”院士简介方小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1987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1988年-1992年在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攻读在职博士,1990-1992年中英联合培养博士。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973
2023年11月23日
其他

硅谷归来,她是苏博士!

人物专访她是因为热爱家乡,放弃美国硅谷软件工程师工作,归国后成功创办科技企业的“女企业家”;她是为提升自己,工作多年后选择重回学校,3年发表3篇SCI的“博士学霸”;她热心公益事业,是龚家庄村孩子们的“暖心大姐姐”,是众多创业大学生们的“指路人”。她称自己为“时间管理大师”,在众多身份中自如切换。近日,甘肃省教育厅公布11名同学为2023年甘肃省大学生年度人物,他们将候选第十八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苏丹就是其中一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苏丹“学成归国,创办科技公司“我是党员,我应该建设我的国家,我的家乡。”2018年,由于对家乡情感的驱使,在美国硅谷优步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的苏丹,毅然选择放弃国外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回国创立了甘肃远瞻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苏丹的世界中,“创业”是她早就决定的事情,也是必然要走的道路。虽然回到了家乡兰州,但在这条路中,坎坷和磨难也必不可少。公司成立初期,从财务报税到工资发放,从程序开发到市场推广,从市场调研到拉赞助投资,苏丹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但由于对本地的营商环境、政府政策、市场行情不是特别的了解,再加上创业经验不足,苏丹走了不少的弯路,其中的教训令她记忆深刻。
2023年11月20日
其他

斩获金奖!

“成本自主可控,基本能够实现医用级牦牛胶原蛋白的完全自主量产并且已经掌握了相对成熟的材料制备技术!”“新颜——新型胶原蛋白基人工皮肤”项目负责人、化学化工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文华在谈到当前的项目成果时,语气中透出隐约的自豪。⌈国家提倡基础研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所以在科研和应用层面我们都想做出一些努力。⌋
2023年11月19日
其他

兰大首届“体艺盛典”,来袭!

不怕千难万阻永远存在于心中的勇气?核你向未来队中国梦点燃奥运燃冬奥运赛场上涌出一批批中国青年舞台上兰大核院学子精神抖擞致敬奥运赛场上和我们一起向未来的中国英雄迪士尼在逃公组队舞步轻灵
2023年11月18日
其他

7舍620!“i人”和“e人”全员保研!

三年的萃英时光在同一个屋檐下搭伙吃饭、学习、生活她们共同成长、进步今年深秋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的四位女生刘妍、何艳玲、凌丹、谷鑫雨从7号楼620宿舍启程分别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继续深造这个保研寝室的故事听小兰说给你听何艳玲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会计学ACCA方向班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至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关键词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学生会干部、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曾主持1项国创和1项校创,参与2项校创。获得数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甘肃赛区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三等奖等。谷鑫雨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管理学基地班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关键词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团干部、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兰州大学学生标兵、兰州大学四星级记者等荣誉。曾主持过1项校创并获评优秀项目,参与1项国创、3项校创。曾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甘肃赛区金奖、2022年“商谈赢家杯”全国大学生商务谈判大赛一等奖、2023年MathorCup高校数模挑战赛全国三等奖、2022年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设计大赛二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省级三等奖、第九届“互联网+”校级银奖等比赛荣誉。刘妍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与管理学院。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关键词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汇亿达奖学金、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团干部、兰州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曾主持或参与过1项国创、3项校创、2项课题组项目。作为负责人曾带领团队获第十四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省级三等奖、第九届“互联网+”校级银奖以及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二等奖等。作为核心成员曾获CMAU全国大学生市场研究与商业策划大赛全国二等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甘肃赛区金奖等1项国家级、10项省级、11项校级比赛荣誉。凌丹兰州大学管理学院2020级行政管理(政府绩效管理方向)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点击图片查看更多关键词曾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全国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金奖、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二等奖、第十八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四届全国经管类本科生论文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兰州大学“萃英青年榜样”、兰州大学学生标兵、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奖项30余项。曾主持䇹政基金1项、院级创新培育项目1项,参与国创2项;以第二作者(学生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2篇(其中一篇已接收待刊)。曾作为优秀大学生代表与嘉兴市委书记、团市委书记等座谈并发言,展现兰大学子良好风貌。7号楼620宿舍的证书大赏1一往“寝”深,“寓”见青春2020年的秋天,不善社交的“i人”刘妍与性格外向的“e人”谷鑫雨、何艳玲、凌丹相遇在7号楼的620宿舍。从高中进入大学,融入新的团体远没有想象的困难。“因为她们三个比较外向,所以我们很快就相互熟悉起来了。”三位室友的满满热情让社恐(指害怕社交)的刘妍快速地融入了这个小集体。刘妍身上的自律也深深地感染了凌丹,“刘妍很有她自己的规划,赶deadline(最终期限)这种事基本没在她身上出现过。像夏令营的资料准备工作,她非常早就开始了。”见贤思齐,凌丹总能被刘妍的超强执行力所激励。除了总是未雨绸缪的刘妍、社交值拉满的“百事通”凌丹,620宿舍还有“有什么说什么”的何艳玲和摄影爱好者谷鑫雨。提到大家的共同点,谷鑫雨这样说,“其实我们四个的共同爱好特别少。但我们有个共性,就是都不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宿舍四人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爱好,也没有在同一个班级。但她们都共同坚定了要保研的决心。在大学学习中,她们都有自己的学习“阵地”,想去哪里学习就去哪里学习,不会刻意迁就谁。匆匆三年,620的她们志同道合、相依相伴。回望过去,她们直言:“没有哪一件事特别难忘,每一件事都特别难忘。”或许细水长流的感情本身就足够她们铭记。在雨天相遇的她们,也终于在这个秋天迎来了属于她们的晴天。2心之所向,不畏路长提前了解,尽早规划凌丹: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保研的过程中不必过分焦虑,要明白功夫是下在日常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手边每件事情都做好,任何一件小事都不要忽视或者放松,要把握住一切“可控变量”。首先,无论在什么阶段都要认真对待专业课学习。其次,学会及时向学长、学姐、老师请教。我从准备保研开始就主动搜集各方面的信息,与他们交流请教,这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最后是心理建设方面,虽内心有期待却也要保持平常心,只要做好了过程,那么结果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给每个阶段交上满意的答卷刘妍:大一的时候,我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业课程,第一学年的专业成绩排到了第一。大二的时候,除了负责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也开始尝试参与科研工作,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大三的时候,因为知道竞赛在保研评价标准中占比很大,所以在寒假边复习边参加了很多互联网+的比赛项目。只要有竞赛,我就报名参加,比起比赛名次,多次参赛带来的松弛感更加让我欣慰。我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各主要攻克的事情,做好它们之后再回看就发现“轻舟已过万重山”。何艳玲:高绩点和漂亮的排名是保研最关键的因素。毕竟全国有非常多顶尖高校,无数个班级,排位第一的同学自然也不少。有的高校筛人第一道就直接把不是排位第一的同学先放弃掉一批。不过我们本身就在比较好的平台,所以再努力提升一下自己的学业排名,多参加一些科研训练就可以比较顺利的“上岸”。找准目标,学会取舍谷鑫雨:在大学生活中,很难“既要又要”,学生工作、竞赛等和学习之间很难平衡。时间是定值,你的精力放在这边,那一头就很难顾及。所以个人的取舍至关重要。只参加一两个具有代表性、能给你真正带来收获的学生工作就足够了。重点还是在学习,如果真的非常想继续深造的话,还是那个被说烂了的关键词“高绩点”。凌丹:个人觉得我们本科阶段是我们迈入社会的重要一步,也是通识教育的重要一环。想从哪方面寻求进步,想追求什么,就在哪方面投入精力。只不过在决定是否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更加谨慎一点,精力不能太过分散。如果已经存在的一些事情和工作是你无法割舍的,不要觉得“事情这么多,根本做不完,我好差劲”,不要自我效能感过低,把自己的心态摆好,然后踏踏实实去完成。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何艳玲:对于大一在大类班的同学,建议尽早了解并明确自己未来的分流专业。这样后面学起来会没有那么多负担,上课也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大家都很棒,你也是四位学姐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方面,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保研期间确实会很煎熬,可能避免不了一直会质疑自己。但实际上大家的实力可能不相上下,却会各有所长,别因为他人过度内耗自己。相信自己,用尽全力,不要太担心结果。”回望保研之路,何艳玲感慨地说。3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上岸”从来不是大学的目的,更不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在大学,大家要为这个目标努力,但不能受困于它。“接受焦虑,接受自己。尽量保持自信,也允许自己不自信,允许自己焦虑,再把这个允许转为对自己的认知。因为保研其实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里程碑而已。并不是说保研了就能快人一步,也不是说没保研未来就会很灰暗。兰大能够给予我们前往任何地方的通道,只要你自己想去并且有能力去。”谷鑫雨想告诉同学们,尽管保研意味着很多,但也要明白它只是人生赛场的小量级的比试,不要一直“定”在里面。“总之要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要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努力获得未来想要的一切,一定要知足常乐。”尽管没有推免到自己最初向往的高校,凌丹也不觉得遗憾。努力过后,无论结果好坏,这些经历都是“沿途的风景”。萃英山下她们一起走过三年路漫漫其修远兮未来她们或许会前往不同的领域发展但在同一片蓝天下她们依然彼此挂怀祝愿彼此实现青春的梦想!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采访、文字|门书娴
2023年11月17日
其他

兰大人在战略元素分离领域连续突破!

近日兰州大学教育部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陈熙萌教授、李湛研究员团队在盐湖卤水战略元素膜分离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新进展成果相继在美国化学会期刊Nano
2023年11月16日
其他

方皓昀,有你不会的吗?

方皓昀生活照明年此时的深秋,福建将多一位“回家”的学子,携带着她在兰大四年的情怀与荣誉。今年暑假,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方皓昀回到家乡福建,以试一试的心态加入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夏令营,在面试现场,她碰到了“知识产权你最感兴趣哪个方向”的英语难题,也被问到和自己知识产权专业有差别的法理内容。最终,前三学年综合测评专业成绩排名第二的她过关斩将,推免至心仪的厦门大学。当被问到通过面试的秘籍时,她只轻描淡写:“我感觉阳光开朗,心态比较好。”方皓昀荣誉证书(一)她获2022年北京仲裁委奖学金、两次获校级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多次获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团干部、羽毛球精英挑战赛第一名,却只当过眼烟云,只享受过程的精彩;她也心怀感恩,采访中常提到曾经帮助她、鼓励她的学院老师及同学,并快速成长;她在赛场上彰显锋芒,带给队友巨大能量。三天不打球就“手痒”;她也在书法文章、钢琴乐音旁优雅如诗,如痴如醉。她是对知识产权专业有独到理解、在学业上勤恳前进的优秀学生,是曾经的学生会学术实践部部长,也是四年来踏实做好服务的班级班长。方皓昀不曾放弃所爱之物的诗意,也紧盯现实。在她身边,流出的大学生活画卷丰富多彩、动静结合。初入大学:“无心插柳柳成荫”从东南沿海来到西北高原,远离家乡的方皓昀感到,大学生活的一切都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全新开始,抱着这样的念头,她从军训开始,就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军训时每个方阵有个旗手,连长说我表现好,我就获得了当旗手的资格。当时就觉得,同等条件下能被看到,说明努力回报是有一定关系的,我也很感谢教官。”虽然个子在旗手中并不占优势,但方皓昀从自己的认真中看到了正向反馈,也收获了她入校后的第一枚“勋章”。因为当旗手被班级同学认识,她也顺理成章当上了班长。按照她的说法,学生工作、人际交往,这都是她擅长和感到舒适的生活圈,也让她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我们班注重班级学风建设,对于班委的培养很好,这让我们和老师关系比较亲近”。在逐步成长的过程中,方皓昀从班长工作中学到很多,也和同学保持了良好关系,认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回顾刚入大一的生活,她自己说:“我感到很多事情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都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因为班长干得好,方皓昀又在大二担任学生会学术实践部部长。组织辩论赛等活动、发布讲座信息、负责大创立项结项、社会实践活动…方皓昀常常一天都没什么时间吃饭。尽管精力、时间消耗很多,她身上始终携带着这份责任,因而从不怠慢。学生工作并没有阻碍方皓昀专业学习的步伐。2021年暑期,方皓昀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负责人,带领“鸿鹄志·青春行“本科生赴苏闽职业发展考察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该项目最终获得学校“优秀团队”优秀论文”等多项荣誉。十天的行程里,从南京、苏州到常州、宁德,“每天晚上一通电话打过来,我和另一位负责人就要开始买新行程的票。”同时,她也从走访企业、与企业知识产权IP部聊天的过程中感到专业的魅力。在2022年暑假,方皓昀在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进行了一个月的暑期实习,坚定了她对修读知识产权专业的决心。直到现在,她还对碰到的第一个案件记忆犹新。那是个内衣著作权案例,原告认为自己的花纹被他人拿去模仿抄袭。“那个原告律师讲不出什么东西,我感觉我想的比他讲的还多。当时就觉得,专注于知识产权的律师还是很少的,它不像法学,相对比较成熟。实际上在很多小地方,有很多类似案件,从案卷材料中都能看出专业的东西。”这让方皓昀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法学的重要性,也让理论有了真实存在之感。“在大二著作权法课上,老师讲总论时提到,知识产权是个新兴领域”,实践的经历又让方皓昀意识到,该领域还有很多需要挖掘的内容。谈及自己的专业,她浪漫地下了一个定义:“美学和理性兼具”。而这,与她的书法之缘密不可分。跋涉书法:作为生活的支点在法学院榆中校区办公室墙上,摆了五副书法作品作为装饰,分别采用魏碑、苏东坡体、行书、小楷、篆书字体,而这都出自方皓昀之手。现在,仍有些老师、同学找方皓昀写字,从小学一年级就接触书法的她,早已习惯把书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方皓昀书法作品(一)方皓昀书法作品(二)方皓昀书法作品(三)方皓昀书法作品(四)方皓昀书法作品(五)“从小学二年级一直到高三,每年寒假我都会去街道义务写春联,每年基本上我都是最晚走的。那时候过年城区放不了烟花,就通过这个给自己一丢丢年味的仪式感。”最初练习书法时,春联写得不好看,都是自家人拿走。后来方皓昀越写越好,排队的人也逐渐变多。每天看到自己最晚撤桌子,方皓昀忍不住有一丝骄傲。“我一般都是一早上去,写三个小时左右,大概能写20多对。写完的就挂起来晾干,谁要是路过觉得喜欢就直接拿走,基本上都是一挂上去就被拿走了。后来就有叔叔阿姨拿着他们准备的比较漂亮的纸,专门让我写特定内容。”方皓昀说。大冬天,方皓昀身穿一个大棉袄,手冻得冰凉,心却是温暖的。她热爱写书法带给周围人的实际效用,也热爱从摆摊中听到街坊邻居的故事。“我觉得最大的意义是某次我经过一家店,很意外地发现那家店贴的是我写的春联,就让我觉得书法能带给我的自信和认同感越来越强了。”让人颇感意外的是,方皓昀在高中学的是书法艺术,一开始学习楷书,后来篆书、隶书、行书,包括篆刻,她都系统学过。但在高三国庆假期期间,她毅然放弃考美院而选择文化课考试,并在冥冥之中被兰大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选择。这种转变,与她文化课成绩比较高、艺考需考虑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有关,但更多的是她认为:“人生不应该只局限在书法一条路上,它是一个爱好,是个加分项;它能陪伴我的一生,但不是全部,应该有一个更加能支撑你的东西存在。”因此,她选择了给自己更多可能性。方皓昀认为,自己的专业和书法艺术也是有关系的:“专业中涉及知产商标等图案,而我本身对文艺作品比较感兴趣,知识产权也就和艺术作品有一定关系,它并不是一门纯法学的东西,和艺术、工科都有联系。”她对书法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解:“不要跟风网络上华而不实的书法,练习书法应该从古,比如简牍上面的字体就是最古的,里面蕴含的东西是其他书法共通的。”现在的她更偏好行书,空闲时,在宿舍摆一个毛毡板,放上笔墨,便开始了。提笔、落墨、点画,一波三折在她笔下如水波般散开,尽显十余年的功力,伴随着手笔间的婉转优雅。竞技体育:喝彩与感动交织2023年7月20日,甘肃省第五届大学生运动会如火如荼。女子羽毛球双打赛场,方皓昀和队友黎维萍对阵西北师范大学,在第一场落后11分的情况下,二人顶住压力,最终在决胜局获得甲组女子团体金牌、女子双打金牌。赛后采访时,她激动着说:“在最后一球的时候已经难忍自己的泪水。”方皓昀
2023年11月15日
其他

西部算力技术研究院,来了!

11月12日,兰州大学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秉持“服务区域战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优势互补、争取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目标,共建西部算力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算力领域科学研究,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兰州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树立校企合作新典范、新模式。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副校长陈熙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霍伟,副总经理张小文、李悦、郑明、马世科等出席签约仪式。严纯华、霍伟代表双方签署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陈熙萌、李悦代表双方签署校企共建西部算力技术研究院协议。签约仪式由马小洁主持。马小洁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高校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推进信息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和企业深化合作,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一直以来,兰州大学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有着密切的合作,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基础性工作。此次签约是双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务实行动。在细化深化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双方的合作目标进一步明晰,兰州大学将全力支持西部算力技术研究院发展,开展算力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服务“东数西算”战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希望双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力抓好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密切交流合作,协同开展攻关,力争产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成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贡献力量。严纯华表示,算力是支撑数字化时代发展的基础与核心,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此次签约使得兰州大学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对学校发挥科技优势、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希望双方坚持目标导向、功能驱动、创新引领,不折不扣地完成合作任务。一是要建立周期性的交流机制,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做“出题人”,兰州大学做“答卷者”,形成利益和发展的共同体。二是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突破惯性思维,发挥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把资源用在围绕问题开展工作的基层骨干队伍上,以创新做法促进学校相关学科发展。三是要通过此次签约撬动与中国移动的全面合作,整合相关学科开展研究,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贡献兰州大学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肩负起国家振兴的使命和担当。霍伟表示,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崭新的阶段,希望立足发展所需、发挥能力所长,通过全方位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一是加强“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构筑科技研发新高地。以搭建西部算力技术研究院这一创新平台为契机,围绕算力相关标准、行业AI大模型等开展深度合作,形成更多关键性的科研成果。二是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发力,建设创新应用生态圈。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开发一批关键产品,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加速实现算力产品从“书架”走向“货架”。三是共建人才培养三个基地,打造战略人才孵化器。聚焦人工智能、超算智算等领域,共建实训基地、研发基地和应用成果推广基地,加大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四是紧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定位,形成校园信息化金字招牌。甘肃移动将不断升级兰州大学校园网络基础设施,深化双方在远程教育、VR/AR沉浸式教学、5G平安校园等方面的合作,助力兰州大学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签约仪式上,与会人员围绕一流研究团队建设、服务“东数西算”国家战略、研究成果创新应用等进行了交流。据悉,在共建西部算力技术研究院期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将每年向研究院提供不少于1500万元额度的专项科研经费用于开展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围绕算力网络“卡脖子”技术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联合培养人才,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兰州大学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学院负责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甘肃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兰州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签约仪式。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字
2023年11月13日
其他

突破!兰大又一国字号“农业芯片”!

牛枝子品种审定证书腾格里沙漠,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在这里,顽强生长着一种豆科乡土草———牛枝子。2003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过程中,发现豆科牛枝子作为少有的优良牧草,在年降水量为100mm的荒漠草原生长良好,由此对这一品种开展驯化选育。2023年8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703号》公布了2023年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草品种目录。历经20年,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吉宇教授主持选育的“腾格里”牛枝子新品种名列其中。牛枝子原生境20年精选新品种研究我国丰富的乡土草资源,发现其优异特性,挖掘其特异基因,创造新的种质,或者改良现有的品种,是长期、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在国际上,乡土草的研究也是最近二三十年以来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张吉宇教授在南志标院士和王彦荣教授的指导下将目光放在了乡土草的研究上。王彦荣教授(左二)、张吉宇教授(左一)指导种子生产2003年,王彦荣教授带领的草类植物育种与种子学团队在阿拉善盟等地做实地的乡土草植被调查和生态修复研究。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注意到了耐旱性强,有应用潜力的乡土草———牛枝子。品种的选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兰州大学团队收集到野生牛枝子种质资源后,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建立了牛枝子原始材料圃,并通过观察从503个单株中筛选出40个优良单株作为原始群体。“每次野外调研都很辛苦,在围栏禁牧的荒漠草原上只能徒步行走,早上七点出发基本晚上八点才能回来,但这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如果采集的种质不具代表性,那之后的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团队成员、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博士后闫启回忆说。以适宜栽培和产量性状为选育目标,2003年至2012年,张吉宇教授团队在阿拉善盟和甘肃省榆中县对野生牛枝子进行了多年的栽培驯化,筛选出了性状稳定、叶量丰富和生产性能良好的新品系,定名为“腾格里”牛枝子。经过悉心培育,筛选出来的优良品系的种子不能马上推广,还需经过严密的测试。“腾格里”牛枝子这一新品种在经过2013至2016品种比较试验、2019至2022年生产试验及区域试验等一系列观测实验后,于2023年送至国家审定。这个过程中,科研团队还要解决种子生产困难、收获技术、抗旱性与植物生物量等一系列生产技术和生物学基础问题,把它的产量与生产性能发挥到最大。团队实验与观测数据显示,驯化选育后的“腾格里”牛枝子的生产性能与适应性较原始群体有很大提升,“出苗率从65.5%提升至87.2%,越冬率高达100%,每公顷种子产量由330.7kg提升至540.7kg,相较于其他豆科牧草品种也显示出了强大的适应性与优越性。”张吉宇说。强旱生+生态修复2016年,由兰州大学团队培育的“腾格里”无芒隐子草凭借极强的抗旱、耐寒和耐瘠薄等特性通过了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成为兰大“腾格里”系列首个野生栽培品种。而“腾格里”牛枝子的生长特性与生态修复功能与之不同却又相辅相成。牛枝子为豆科胡枝子属多年生强旱生乡土草,我国特有种,广泛分布于西北地区的荒漠草原,草原带的沙质地、砾质地、丘陵地、石质山坡及山麓地带。在荒漠草原地区它是放牧家畜的优质蛋白饲草来源;在生态环境中,豆科植物能够改善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张吉宇介绍,牛枝子非常耐旱,在年均降水量只有150毫米的地区便可以生存,根系很发达且为匍匐式生长,成年之后冠幅可达2米平铺于地面,上下结合在沙地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固沙作用。在物种栽培驯化以后,团队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首先要关注的便是种子生产技术。团队博士研究生陈利军瞄准种子扩繁与收获技术等难题,利用团队在张掖市甘州区等地建立的51亩种子生产基地,开展水肥一体化试验与生产收获技术开发等工作,探究种子生产的最佳条件组合。目前,基地种子产量一亩能达到35公斤,年产种子量约为2000公斤,种子储备量约3000公斤,为之后的项目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新品种生产面临的另一难题是硬实,即坚硬的表皮使种子没办法获得水分,不能萌发,会长期进入休眠状态。种子硬实是乡土草种适应干旱等不利环境因素进化出的重要适应性机制之一,但在实际种子生产中却必须破除种子硬实。早在牛枝子驯化选育初期,王彦荣教授团队另一位从事草类植物种子生态学的胡小文教授就针对牛枝子硬实破除开展了相关试验。2021年,团队硕士研究生马鹏程研发了一款“类球状种子处理装置”,实现了牛枝子种子硬实的高效机械破除,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而在解决种子生产问题之后,团队则着眼于实际的生态修复应用研究。科研团队在研究期间建立了“腾格里”牛枝子与“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组合的“豆禾”混播技术体系,二者按种子量1:2的配比异行条播种植,修复效率相比单播能够提高21%,可在达到最佳修复效率的同时也使生态修复系统更稳定。在培育“腾格里”牛枝子这一新品种后,团队还在研究中尝试挖掘牛枝子的优异抗旱基因。牛枝子是豆科胡枝子属植物仅有的2个四倍体种之一,相比于普遍的二倍体在进化过程中相当于有了“加倍”的效果,同时在干旱条件下,牛枝子根系比别的物种更为发达,这可能是决定它在沙漠里存活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国审后的展望兰州大学任继周院士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为前植物生产层、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后生物生产层,而优良品种的培育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在前植物生产层,景观、生态建设需要种子的助推,“腾格里”牛枝子作为全国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牛枝子品种,应用场景十分广泛。2023年,科研团队依托“腾格里牛枝子”新品种在兰州中川机场开展生态复绿提质技术转让项目。“我们已经在兰州市中川机场的T3航站楼种植了3亩试验田,希望后续能在机场生态复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张吉宇说。我国是一个草业大国,草原总面积达39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2%,草原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草原沙化、盐渍化严重的问题迫在眉睫。数据显示,我国草原退化面积已经达到了90%以上,其中严重退化面积大约在50%以上;另外西北地区降雨稀少且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稀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而缺乏适应西部严酷自然条件、可用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草类植物品种是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2022年,依托兰州大学建设的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实验室聚焦草种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的“卡脖子”技术,围绕“种质→品种→种子生产→应用”任务链,着力在草地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抗逆机制等4个研究方向进行攻关。“腾格里”牛枝子作为全国重点实验室团队驯化选育的优质牧草与少见的强旱生豆科植物,更可以兼顾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构建的两大功能。目前团队已经建立了利用“腾格里”牛枝子与“腾格里”无芒隐子草组合的“豆禾”混播技术体系,未来将围绕“腾格里”牛枝子试验更多不同的群组组合,提升修复效率。目前,该品种及相关技术体系已经在荒漠生态修复、内蒙古乌海矿山修复、祁连山生态修复项目中推广利用,展现了良好的抗逆性和广阔的推广空间,并获得相关成果转化2项。下一步,团队将在国土绿化、防沙治沙、“三北”工程建设中推广新品种及相关技术体系,服务国家战略,为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力量。牛枝子种质采集内容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兰州大学报》总第1079期记者丨张毅
2023年11月12日
其他

双十一,兰大又上新!

兰大又上新以及大家期待很久的“上新+文创+写真”各种LZU元素一次叠满小兰带着它来了快来和俊男靓女打卡!他们是怎样的呢?活泼or严肃可爱or冷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上新打卡入杏林
2023年11月11日
其他

全国最高!祝贺兰州大学!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度获批立项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力学学科周又和院士牵头申报的“15T高场下超导材料力学的全服役场调控与测量装置研制”位列本年度获批的4项之一,其直接经费8498.70万元,执行时间为2024年1月-2028年12月。这是兰州大学首次牵头获批该类项目,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单项资助额最高的项目。项目合作单位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西北工业大学。图1.
2023年11月10日
其他

亲爱的任先生,祝您百岁生日快乐!

薪火相传——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兰大教授任继周4【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高天厚土“寸草心”——记草业科学家任继周、南志标5【CCTV13-新闻直播间】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23年11月7日
其他

黄建平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近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增选出47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教授当选他是2023年度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唯一当选人!10月31日,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增选出47位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本次增选院士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建平教授当选,是2023年度我国地球科学领域唯一当选人。黄建平教授扎根西北,长期致力于半干旱气候变化的研究,本次当选是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黄建平教授多年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hird
2023年11月2日
其他

未来五年,兰大文科新形势新任务→

10月29日,兰州大学文科发展大会在城关校区举行。会议分析了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发布了《兰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振兴计划(2023-2028)》,形成了站位高远、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措施体系,为高质量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聂清斌,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马玉萍,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元龙,甘肃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曾华辉,厦门大学副校长方颖,兰州大学全体在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出席大会。教育部社科司、甘肃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规划办、甘肃省社科联、甘肃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各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科研人员、师生代表共计700余人参加大会。开幕式、大会报告分别由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国生主持。马小洁做题为《凝心聚力、守正创新、踔厉奋发
2023年11月1日
其他

“躺平”久了基因退化?兰大学者发文……

不运动线粒体会加速演化功能更有可能减退此外文章更主要阐释了生活方式和运动能力是影响两侧对称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进化的主要因素近日,兰州大学/西藏大学张东青年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她与她的gap year!

“未来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一员,去做那一束照亮别人的光。”——赵晨希写于2023年5月31日2020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赵晨希今年通过研究生支教团计划成为兰大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中的一员她将“用一年不到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情”过好自己的gap
2023年10月30日
其他

长期合作!

walk!登录抖音热榜大家看完视频后直呼“遥遥领先!”因为不止学生用华为产品兰大与华为在产学研一体化上更有长期合作!小兰带大家一起深度了解一下吧华为与兰大科研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2023年10月28日
其他

offer现场发,他们超优秀!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行业前景?你怎样评估个人能力?你是否迈出职业规划第一步?你和令人心动的offer之间还差什么呢?近日,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兰州大学校级决赛在榆中校区闻欣堂举行。本次大赛以“筑梦青春志在四方,规划启航职引未来”为主题,来自22个学院的39名优秀学生一路披荆斩棘最终站在决赛舞台,他们中产生了6位金奖,10位银奖,23位铜奖。中低高年级同学分别在成长、就业两个赛道同台竞技。成长赛道面向中低年级学生,考察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实践持续提升职业目标达成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就业赛道则面向高年级学生,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本次大赛邀请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组织管理系郑刚、华润电力甘肃公司永登光伏电站刘德龙、华为公司甘肃代表处产业发展与生态部杨春波、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黄婉、新东方兰州学校朱丽华、甘肃微纳科技有限公司张香喜、兰州蜀珑珠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蒲建文、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孙立国、兰州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苗军、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董婷担任大赛评委。讲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践经历、个人荣誉、职业规划。比赛设置金、银、铜奖项和“天降offer”惊喜环节,各行业专家评委现场发放实习offer!让我们来看看是6位获得金奖的同学是如何将实习offer收揽怀中的吧!成长赛道李欣宇【获得新东方/新东方文旅offer】年级专业:2022级文物与博物馆学职业目标:田野考古工作者实习实践:2023年赴庆阳某遗址实习考察加入甘肃省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参与博物馆讲解2023年暑假赴临洮县博物馆开展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职业规划:【1】本科期间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并选修物理、化学交叉学科课程【2】大二下学期前往康乐县边家林遗址,东乡县林家遗址、喇家遗址参与发掘工作【3】大三前往故宫博物院实习【4】大四加入国家重点项目炳灵寺石窟发掘【5】攻读硕士学位。加入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一看到这些文物我就感觉心里有些情感呼之欲出李欣宇从年幼时第一次跟随身为地质学工作者的母亲发掘出土地里埋藏的青铜碎片开始,考古就成为了她的人生目标。入学以来,她多次参与实地项目,在现场工作中学习考古技能,经历风吹日晒,与代代前辈使用过的工具和工棚为伴。为了适应考古工作对体能的要求,李欣宇通过不断地登山健身提高身体素质,她做好了挑战风雨的准备,也做好了在艰苦的环境下,为考古事业做出更多贡献的准备。李邓清扬【获得华润电力(甘肃)销售有限公司offer】年级专业:2021级俄语专业职业目标:国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专职翻译检查员实习实践:2023年寒假赴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乌鲁木齐边防检查站见习实践2023年暑假赴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实习职业规划:【1】短期,本科阶段学习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通过俄语专八,CATTI俄语三级笔译考试,寒暑假实习。【2】中期,硕士阶段累计工作经验,强化语言运用。出国交换一年,考取CATTI俄语二级口译+笔译,雅思考试。【3】长期,侧重工作能力的提升,自信大方地做好国门文化交流使者。提高技术性、专业性能力;提高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我希望护山河无恙,保边关安宁李邓清扬出身于军人世家。秉承着家族的荣耀与责任,她对未来有明确的规划——成为一名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站的专职翻译检查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邓清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她注重培养自己的俄语实际运用能力,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我深知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责任,希望护山河无恙,保边关安宁,为国家安全事业做出贡献。”李邓清扬说。杨维鹏【获得新东方/新东方文旅offer】年级专业:2021级英语专业职业目标:外交部翻译司高级口译员实习实践:参与第六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获得三等奖担任多语种博物馆讲解员参与兰州大学校歌英文版翻译职业规划:【1】本科阶段——全国翻译专业考试二级、参加英语演讲、辩论,翻译实习【2】考研阶段——备考上海外国语大学口译专业,英语专业八级,雅思7.5分【3】读研期间——参加联合国项目翻译实习工作,参与联合国实习志愿项目【4】职场扬帆——参加国考,进入外交部翻译司,认真工作,脚踏实地【5】岗位初期——学历提升,赴国外大学深造读博【6】未来——成为高级翻译官,在世界舞台传播中国声音做系在国家外交正装上的一条领带高中时期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让杨维鹏对英文翻译产生了强烈兴趣。进入大学后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种配音、多语种朗诵以及翻译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外交天团的风采让他为之倾心,这种语言的艺术让他更加坚定了成为外交部翻译司高级口译员的职业理想。做系在国家外交正装上的一条领带,怀一颗爱国之心,在国际舞台传递中国声音。就业赛道周锦宇【获得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offer】年级专业:材料与能源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职业目标:高端制造业投资经理实习实践:创建藏鹰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先后注册4家科技型公司教育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巡讲团成员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党支部书记组建团队开展“兰州百合引领脱贫攻坚”专项活动参与“互联网+”等赛事的评审、项目指导工作职业规划:从投资类实习生做起,成长成为技术投资调查员、经理人,最终成为独立的高端制造业投资人做技术团队初创路上,最可靠的同行者2021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联合授予周锦宇“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奖励其在稀土光功能材料基础研究中所做的突出贡献。周锦宇的职业理想是在不断地学习和科技竞赛中一步步明确的,长达七年的一线科研经历和五年创业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技术创业之路的艰辛。“投资高端制造业,就是投资未来”。让科技的果实更好地成长,是他努力的目标。武慧宇【获得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东方/新东方文旅offer】年级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职业目标:区县融媒体中心运营岗位实习实践: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10月27日
其他

世界最高!别低调了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基地近日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牵头开展了“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的研究阐明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影响机制青藏高原调节全球环流示意图(a)夏季和(b)冬季(Huang
2023年10月25日
其他

老师不「老」!89岁教授时尚大片,太酷!

/你在兰大校园里是否看到过这些老师已过花甲之年仍躬耕教坛为教育强国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年近百岁的任继周先生今年入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还有更多的老教师们他们仍“宅”在实验室里或仍带领团队争取过亿科研经费抑或是教书对象从同学变成老师
2023年10月23日
其他

“郭演员”侃课,100%无人逃!

草业科学基地班:他是一个给人感觉很快乐的人,会和我们开玩笑,一节课下来笑点满满,和我们很“玩”的来,给人一种“老小孩”的感觉,活力满满,郭老师的讲课氛围非常好。22级张婷
2023年10月22日
其他

敦煌x兰大!活起来!火起来!

你可曾听过来自玉门关外的驼铃声声?你可曾看过来自千百年前的敦煌壁画?玉门关,莫高窟,月牙泉骆驼,大漠,壁画历经风雨,穿梭时空敦煌矗立千年而兰州大学正沿着这条道路用前沿科技助力敦煌“活起来”“火起来”!《汉书》里说:“敦,大也;煌,盛也。”壁画上神威的狮子,取经的玄奘,身形曼妙的飞天,身着异国服饰的神灵……都是敦煌留给人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保护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的道路上,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手段,让敦煌文明延续、永生。为了再现敦煌文化底蕴,挖掘敦煌艺术特色,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3年10月21日
其他

燕归兰大,她成为90后“人气老师”

“希望所有的大气学子坚持做追求理想的实践者,将来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用所学的知识服务国家和社会。”2023年3月,在首届大气科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证仪式上,兰州大学黄建平院士这样寄予大气学子。仪式上,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任燕博士的学位论文《污染过程湍流作用机理及细颗粒物输送研究》获评中国气象学会2022年度大气科学十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之一。在此之前该论文还获得了“北京大学2021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202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正如黄建平院士所期待的,任燕直面大气污染防治的国家需求,在大气湍流这一经典的自然科学难题领域不断潜心研究,久久为功,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着国家和社会。萃英山下好读书在萃英山下,任燕度过了最充实的本科时光。她喜欢榆中校区安静的校园环境,“夏天傍晚从图书馆出来,晚风一吹,天高云淡,非常有意境。”任燕经常在昆仑堂五楼期刊阅读室靠窗的一个角落自习。一边能望到萃英山,一边能看到通往校史馆那条路,“路上有很多树,看上去非常绿,每当夏天下雨的时候,总让人恍惚之间以为到了江南,在那自习非常舒服。”任燕说道。在任燕看来,榆中校区是读书的佳地,而课堂更让她受益良多。“本科的一些专业课是老师们轮流上的,像田文寿老师、刘玉芝老师讲的‘大气物理’,以及张镭老师、黄倩老师讲的‘边界层气象’等等,都讲得非常好。”回忆起本科上课的场景,任燕记忆犹新。任燕说,“老师们专业功底雄厚,授课十分扎实,我在本科阶段受益匪浅,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比如胡淑娟老师讲授“数学物理方法”、黄倩老师讲授“边界层气象”时,经常花费一整节课的时间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细致耐心地推导公式。大三是本科时期较为关键的阶段,对于未来如何选择,大部分学生会陷入迷茫,任燕也不例外。当时任燕在“天气学原理”的答疑课上找到了马玉霞老师,“马老师说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深造,并给了我很多非常好的建议。”任燕在准备夏令营推荐信时,也是得到了马玉霞老师和田文寿院长的帮助。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让任燕对大气边界层和大气湍流这个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此,任燕坚定了她的科研之路,开启了直博生活,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深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任燕的第一篇SCI论文是在导师北大张宏昇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完成基础的科研训练后,任燕很快有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在ACP(Atmospheric
2023年10月20日
其他

十年,兰大方案超亮眼!

Hunzai),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特区索尼·贾瓦里政策中心(SJCPP)负责人。6.你怎样看待CPEC(中巴经济走廊)的潜力和意义?伊扎尔·阿里·亨扎伊(Izhar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最美口腔生,保研记!

2022年9月来自2018级口腔医学院的王俐捷成功保研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当梦想的旅途到达崭新的一站她依旧勉励自己:“少年何妨梦摘星,我将继续砥砺前行”这位美女学霸的保研经验贴来了~个人简介王俐捷,中共党员,本科阶段专业及综测成绩均位列年级第一,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获得“甘肃省三好学生”“兰州大学学生标兵”等多个省级和校级荣誉称号,另外分别以第一、第二发明人的身份成功申请两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连续五年在班级中担任学习委员一职,各学年均获“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曾获“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遗传病与罕见病分会科普作品比赛”金、银、铜奖、“第七届全国青年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甘肃省二等奖等国家级及省级科创比赛奖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价值的竞争所追求的并非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自我。”王俐捷说。众所周知,医学的课程多且难,王俐捷却能做到平均绩点4.1/5,75%课程成绩在90分以上,她向我们分享了她的学习经验:合理的时间管理和清晰的计划是学习的关键。王俐捷每天都会给自己列任务清单,比如每天需要学习的课程,她会根据每门课程的重要性或者内容量,在课下安排好对应的学习时间,课后严格按照计划,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和课堂遗留问题总结消化和彻底解决,梳理出知识框架。王俐捷提示:“这个过程的关键是明晰课程的各个章节之间甚至各课程间内容的连贯性和交互性,建立起系统性的观念,使学习思路更加清晰。”运用图表来组织和呈现知识点,这是王俐捷常用的一个备考技巧。将复杂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简明扼要的流程图、思维导图、表格等,一方面有助于简化复习内容,另一方面,独立绘制图表的过程也加深了她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能查漏补缺,发现自己复习的薄弱环节。在出色完成繁重的课业的同时,王俐捷积极参加科创项目和比赛。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业与创新项目显得尤为重要。当被问及时间管理的建议时,她分享道,先确定任务优先级,再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避免拖延,是达成平衡的关键。保研经验分享行远自迩,步履不停,从高中到大学,王俐捷让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得知保研成功的那一刻,王俐捷很高兴自己四年来的努力终有回响,同时也对未来可能蕴藏的挑战充满期待。她的愿望就是能够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学术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改善儿童口腔健康和推动口腔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同样希望在学业方向前进、有志于保研的同学,王俐捷将自己的经验拆分为成绩积累、信息收集、材料准备三个部分。“异想天开,脚踏实地”三年国奖、两项国家专利……这些耀眼的荣誉无一不在肯定着王俐捷的实力。优良的创新思维及潜心钻研的品格,在她本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王俐捷说,正是她高中时期的校训“异想天开,脚踏实地”所强调的敢想、实干精神,培养了她做科研的基本素养,甚至为她本科阶段乃至今后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一项专利《新型儿童口腔开口器》的灵感,来自于她的临床见习经历。“我们观察到临床中所使用的儿童口腔开口器存在不能适应患儿牙齿或牙槽嵴宽度及使用者手指粗细等问题,从而导致器械易于脱落。我们对现有设计进行改进。”新型儿童口腔开口器设计图稿“我的第二项专利《一种便携式药盒水杯》的灵感同样来自于日常生活,我们了解到目前多数慢性病患者、注重保健人群或老年群体需要每日定时服药或保健品,而由于药品体积小,外出时容易被忽略携带或在携带过程中丢失,导致不能按时服用。因此我们想到为饮水杯增加储药装置,设计了一种新型药盒水杯。”>便携式药盒水杯设计图稿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撑得起异想天开的野心。这才是成功秘籍!“星星之火
2023年10月18日
其他

兰大加咖啡,请你喝一杯!

那束暖黄色的光里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集规模优势与品类特色一体的文创咖啡秦岭堂店晴好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秋冬交界
2023年10月16日
其他

高校唯一!三十八吨的它来了!

前两天三十八吨的“庞然大物”来到了兰大2023年高校巡展第一站!全息3D投影!引领行业!它,就是搭载科技成果、全新升级的隆基绿能2023“绿能号”展车!搭载前沿科技
202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