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坚

其他

红绿灯

我是一盏人行道上的红绿灯。绿灯表示通行。当开始倒数时,我会闪烁提示路人加快通行。红灯表示危险、禁止通行。但是偶尔也会有不遵守交规的行人或车辆强行通过,我会投去愤怒的目光,虽然他们不知道,或者根本也不在意。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我会致以谢意和善意。我跟高高的在上的红绿灯不一样,嘿嘿!我没有黄灯。我对面有几棵梧桐树,虽然我们无法沟通,但是我可把他们当作我的小伙伴。因为有了他们,我才知道了气候的变化,和四季的变迁。春天树干发出新的枝桠,夏天会开出淡淡黄绿色的花,再绽放出毛茸茸的花絮,引得路过的行人忍不住打喷嚏。到了秋天树叶慢慢枯黄,偶尔一阵风吹过会将落叶吹到我的跟前。冬季时我们相互守望着抵御寒冷,盼望着春天的归来。
2022年4月8日
其他

蝙蝠侠:黑暗骑士(下)

小丑很纯粹。不为了金钱,也不为了名利,只为了犯罪而犯罪。他也不会感到恐惧,也不惧怕死亡,他乐于看到正义凛然的人物形象崩塌,看到他们虚假的信仰毁灭。他像给这个城市打了一针催化剂,把所有的罪恶都无限放大,扩大每个人心中的恶。他想让蝙蝠侠打破这个规则,他想让蝙蝠侠因为失去理智杀了他,这样蝙蝠侠就被他拖入深渊了。所以我们会看见小丑坐着鸣着警笛的警车把头探出窗外,让风肆意的吹拂着他那绿色挑染的头发。当我们读着瑞秋的那封信,我们是否会怀疑哈维之前说的,黎明就要来到了吗,还是这个城市永坠黑暗之中?小丑对蝙蝠侠说,我们很像,我们都是怪物。因为他们都很纯粹。小丑给蝙蝠侠出了一个难题,一边是人民英雄哈维,一边是自己的爱人瑞秋,他该救谁呢?蝙蝠侠选择了哈维,而让警队队长去救瑞秋。小丑这次的计划让哈维烧毁了一半的脸,就像哈维的习惯一样,喜欢用硬币的两面去做决定——是善是恶?是生是死?是光明,还是黑暗?而瑞秋的死也为之后的哈维“黑化”埋下了伏笔。同时,瑞秋留下的遗言,也让蝙蝠侠坚定了信念。蝙蝠侠在深爱的人去世之后,难道没有犹豫、徘徊、绝望过吗?他不会怀疑自己坚持的“正义”真的对吗?在遗言的最后一句,“或许你对我失去了信任吧。但,请不要对其他人也失去信任。”我相信这句话拉住了即将坠入深渊的蝙蝠侠,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小丑和哈维在医院精彩的对话,他把哈维身边的人都形容成阴谋家,把瑞秋的死归结为那些阴谋家的错,所以他要让社会进入无政府状态,推翻现有的制度,让一切陷入混乱……他成为混乱的使者,并告诉哈维,混乱才是真正的公平。通过瑞秋的死,让哈维和小丑一样成为打破正义规则的人。小丑成为犯罪之王之后,他又拉大家玩儿一个游戏。如果科尔曼·瑞斯在一个小时内还活着,那就炸飞一座医院。这跟我之前看过《公正》这本书里一个故事很像,杀死一个船员,拯救五个船员的命运,大家会怎么做?杀死一个人,拯救一个医院的人,大家又会怎么做?小丑的行为都在引发我们对于道德和正义的思考。影片当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医院中的亲属都企图杀掉科尔曼·瑞斯。他们有错吗?罪恶的根源不应该是制造混乱的人吗?不得不提的是,当时拍摄小丑炸医院的画面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他走出医院,爆炸本该继续,但突然停止了,这种突发情况和排练时可能不一样,但是小丑并没有停下他的表演,思考之后,开始捶打手中的遥控器,衔接了之后的爆炸。导演没有喊“卡”,摄影机还在录制,才保留了这精彩的一幕。(要知道,一次大场面的爆炸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一次精彩的表演不仅带给了观众好的视听感官,也节省了剧组的成本。很多精彩的表演都来源这种突发状况。影片看到这儿,全程无尿点。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十分了得,总以为故事要结束了,却又不断推向高潮。影片到了第四个抉择,最大的游戏,让全市群众都参与其中的恐怖游戏。小丑让哥谭市的人们只能坐船逃离哥谭市,当市民和罪犯集中在两艘船上时,小丑宣布规则,两艘船上都有炸弹和引爆器。只有在一个小时内引爆炸弹炸毁对方的船,才能保住己方所有船员的性命。这场游戏彻底把整部影片推向了最高潮。善可以战胜恶吗?是罪犯更善良,还是市民更善良?小丑在不断推进着他想看到的局面,然而一个黑人罪犯拿起了手中的引爆器,直接扔向了窗外,“我做了你们十分钟之前就想做的事儿”。感谢导演。没有让我们心中维护正义、善良的声音散去,反而给了我们更强有力的力量,让我们相信了人性本善。即使是十恶不赦的罪犯,内心也会心存善念。小丑说别人是阴谋家,其实他才是这个所有恶行的谋划者。“阴谋家总是把自己的小世界牢牢握在自己手心,”小丑不就是最大的阴谋家吗?只是他瞧不起其他阴谋家的小阴谋,为了那一点自私自利,他可是把人心都玩透了。蝙蝠侠一边要阻止警方开枪,一边还要解救人质。就在蝙蝠侠想要救人质的时候,小丑让罪犯都扮演好人,让人质披上罪恶的皮囊,让警方都难以区分敌我。“不怕遇到假装坏人的好人,就怕遇到假装好人的坏人。”影片最后的镜头,给到了曾经的城市之光哈维,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抛硬币做选择真的公平吗?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做出的决定能代表正义吗?我们之所以有文明的社会,是因为人们不断的进步和思考,让社会更加健全,而不是这种简单的方法。抛硬币也是取决于他的手感,是否多加练习,能让硬币永远朝上或者朝下呢?哈维是最相信正义的人,往往最坚信正义的人,最容易摔入万丈深渊。(此处配一张图就是最后蝙蝠侠没有杀小丑反而把他救上来的)“冒着失败的危险和你贴身肉搏?你失败了。你需要一张王牌在手。我手上的是哈维,我带走了哥谭的正义骑士。我使他堕落到和我们一样,那并不难看,正如你所知,疯狂就像是一种万有引力一样,你需要做的不过就是轻轻推一把。”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句歌词,“谁说站在光里的才能是英雄。”蝙蝠侠说“我不是英雄”,但是他却站在黑夜里带来了光明。如果正义的人没办法做到的事情,那就让我来吧。让我这个黑夜的化身,替他们来做。“因为他不是我们的英雄。他是一位沉静的守护者,一位警觉的保护者,一位黑夜骑士。了解蝙蝠侠的老管家是这么说的,“都相信蝙蝠侠任重道远,不应该泯灭在恐怖主义的戏言中。即便人们会因此而恨他,但这就是他所做出的牺牲。他不仅仅是想当个英雄,而是想比英雄做的更多。”让我做你们心理上的黑夜骑士吧。Find
2022年4月5日
其他

蝙蝠侠:黑暗骑士(上)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天的电视首页上一直出现《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推荐。所以这两天,我就把这部片子反复观看了一下。看第一遍的时候,一边练琴,一边看电影,错过了很多细节。第二遍,又陷入到它超级英雄激烈的动作戏当中。第三遍,我开始明白这部片子为什么能成为大众心里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超级英雄的动作片,更多的是对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探讨。当然一部片子的成功,还少不了导演、编剧、摄像、演员的共同努力。《蝙蝠侠》的扮演者克里斯蒂安·贝尔,为之前一部影片《机械师》,狂瘦了57斤,又为了《蝙蝠侠》增重了72斤。另一位主角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莱杰,在28岁的时候就自杀离世了。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希斯莱杰表演时入戏太深,导致每次演完一个角色都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在参演《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时候,他为了揣摩小丑的心理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酒店房间中很久,重复练习舔嘴唇,捋头发,说话语气等等,最后才造就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小丑!可是由于太过深入角色,希斯莱杰无法承受表演之后所带来的压力,最后过量服药而死。”真是令人惋惜!一位老师说过,演员是世界上最特殊的职业,他要动用自己的情感、肢体,甚至发丝,为自己的角色服务。这也是一些体验感绝强的优秀演员,难以从角色中走出来,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演员,会在一定的时机会转行做导演吧。投入一个角色当中,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考验,更多的是沉浸在人物角色的命运当中,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我的父亲

我在《我的母亲》那篇文章中提到过我从未在文字上为我的母亲写下什么,那是因为在我小学时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父亲》。可能大家会好奇,前文中不是说自己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吗,怎么又突然多了一位父亲?我相信或许善意的读者已经猜出这里头一定有隐情。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都有各自的“疼”。“父亲”这个话题牵涉到我母亲不愿提及的过往、不忍揭开的伤疤,所以我也从未在任何公开场合当中有所提及,即便是在我们母子之间,也是一个需要尽量回避的话题。可是为什么又突然想写一篇这样的文章呢?或许是天意使然,或许是机缘已现。前不久在与一位老师的聚会中,老师回忆起与他父亲的岁月,并感叹自己年迈的父亲总是在一种自责的情绪当中审查自己,为没有更多的能力能为孩子做的更多而心感愧疚。席间老师随口问到,当我回想起自己父亲时是如何景象?我的父亲?我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在我和我的母亲心里都很遥远的名字,甚至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但回忆起我的这位后爸(我妈的第二任丈夫)却是温暖的、充满力量的。想到他的样子,记忆和情感的阀门就再也封堵不住。那篇二十年前所写作文的内容,包括脑海中停留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当年我的后爸骑着一辆轻便摩托车,年幼的我坐在前边儿,我的哥哥(后爸的亲生儿子,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坐在后座。正驶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突然一辆拖拉机横冲过来。眼看就要撞上了,我急忙闭上双眼!通常这种危急时刻我都会闭上眼睛,因为相信再睁开眼时危险也就顺利度过了。没想到这次却是个例外,当我睁开眼时看见我的哥哥倒在一旁,手臂被拖拉机碾了过去,胳膊上被拖拉机底部的尖锐部分划了一道很长的口子,还在流血不止,一转头发现我的后爸也浑身是血,他正强撑着爬起来看着我。这时我连忙低头查看了下自己的状况,竟然毫发无伤。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时间感到刚刚的一切都只是幻觉。直至父亲挣扎着拉住肇事者,大声喊道我与哥哥的名字并奋力带着我俩赶往附近的医院,我才从惊吓中慢慢缓过神来。事后才了解是父亲在紧要关头用身体紧紧护住了我,才使得我安然无恙。那一刻我体会到了最有力量的父爱,用生命护我周全的父爱。父爱如山般将危难挡在了你之外,写到这里我觉得那尘封多年的父爱在我周身开始苏醒过来,禁不住鼻子酸酸的、身体却充满力量。父亲175左右,短发、总是戴着一副框架眼镜,话不多但声音低沉且浑厚。为何我会拥有这样一位父亲呢?也许是老天听见了我的祈许吧。据母亲回忆,在我3到7岁的这几年里,作为单亲母亲的她生活过的很艰辛,一边带着我在上海求学,一边还要对我悉心照料。在一个偶然的时机听到我在私底下竟偷偷冲着她的男同学喊:“爸爸”,这行为触动到了母亲,并让她了解到童年时我的隐秘心愿。妈妈的同学向她解释:为了满足我的心愿,孩子和他商量允许没人的时候喊他爸爸,同时他对母亲说:“将来你想再组成家庭,一定要以爱你的孩子作为首要条件,仅仅爱你是不行的,一定要爱你的孩子。”所以妈妈一直把爱我作为再次择偶的首要条件,不管谁介绍或主动想靠近她,她都一概以这个条件来衡量。在我七岁那年,有一次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身体多处摔伤流血,妈妈见状抱着我伤心地流泪,我大哭着对妈妈说:“我要是有个爸爸就好!他一定会保护我!”听到我泣不成声中来自心底的呼喊,母亲那一刻就下决心要为我找个爸爸。我想老天是偏爱我的,就这样爸爸被我“喊”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一位哥哥。之前也有人给妈妈介绍男友,听妈妈说见面的就在家东看西看的,妈妈就反感,而这个“父亲”初次见面就直接和我玩,就冲这一点,母亲就开始愿意接触他了解他,妈妈说是我先接纳父亲并喊他爸爸的。父亲很爱我,妈妈也很有意的把我的一些生活琐事都“让”给父亲做,以便培养父亲和我的感情。记忆中父亲从未打过我,一是不忍心对我动手,二是考虑到重组家庭的缘故怕我“记恨”。只有一次例外,父亲还是对我“下了手”,隔着厚厚的羽绒服象征性地打了几下。起因是年少的我与母亲发生了争吵,可我认为我没错,不论怎样就是不认错,小时候脾气很倔,母亲打我,我也绝不认错。我希望父亲能替我“主持公道”,但父亲还是维护母亲,于是就有了父亲打我的那一幕,并且说出了一句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的话:“我爱你,儿子。但我更爱你的妈妈!”父亲道。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句话也不足熄灭我心中的怒火。在我渐渐懂事以后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影响至今。我渐渐明白,父亲尊重母亲,并对年少的我进行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父亲很少表达他对我的爱意,他的爱意都化为了生活中的体贴。父亲视我如己出,对我的生活关心备至呵护有加。妈妈对哥哥也很好,再说我们都姓张,哥哥为和我的名字有关联也改了名。妈妈在处理家庭问题上还是很有策略的,为了融合这个重组家庭,妈妈会把我的需要全部交给父亲,而哥哥的需要就由妈妈来满足。哥哥读书时成绩不理想,妈妈会帮他请各门功课的辅导老师,给他一对一的补课。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在外人眼里如果不了解内情的,就如同原生态家庭。在一起生活十多年父母从来就没有红过脸吵过架,父母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生活上搭配的很好,父亲洗衣服,母亲做饭,父亲很节省,但母亲需要什么父亲都舍得给她买。有些细节还是母亲告诉我的,父亲给母亲吃甘蔗会把外面坚硬的甘蔗皮咬掉再给母亲吃。我和哥哥亲切和睦,哥哥去哪里都喜欢带上我,后来哥哥离开家上大学了,我会很想他。记得我赖床时,母亲经常为把我叫起床骗我说哥哥回来了,我就会一下子跳起来,反正我很想哥哥,哥哥回家了我就像过节那么开心。我学艺术也是父亲经常骑车送我,长大后父亲目送我自己搭乘绿皮火车去南昌到专业老师那里去学习,记得高考时接送任务也是由父亲执行的。当高考成绩公布的那天,父亲带着我去城南买新衣服。公交车上碰到了一位他的同事,父亲向同事介绍“这是我儿子,刚考入重点一本大学!”。我从语气里听出了自豪感,儿子能够让父亲骄傲一回那可是倍儿有面儿的一件事儿。我上大学是一家四口(外加哥哥的女友)一起送我到大学的,他们帮我到超市买东西,铺床铺,我就享受这种满满的幸福感,那是曾经完整的家带给我的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在大学读书以后,大城市五彩缤纷的生活让我忘乎所以,新的环境,新的同学让我无暇他顾,开始在心理上渐渐疏远了父亲。某晚我在寝室里观看一部影片,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叫《血钻》,故事里有提到父爱。看完影片后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过了十二点之后又正巧是父亲节,于是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那个许久未拨打的号码。接通后电话那头是父亲从睡梦中被吵醒的音调,他却无比关切的问“儿子,怎么了?这么晚打电话来是不是出什么事情了,怎么样?身体还好吗?”一长串问候表达出来的关心,听着父亲急切又充满关怀的话语,我的泪水瞬间决堤了,尽量克制自己颤抖的声音回答道“没事,老爸,就是想你了,父亲节快乐!快继续睡吧……晚安。”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有什么想说的就告诉老爸。你也早点休息,晚安。”没想到那竟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彼此的声音,之后就又是多年后了。我在上海求学四年,老妈带哥哥到深圳打拼,父亲留守老家继续原有工作,因长久分居空巢,发生了一些变故,这个给母亲安全感,给我幸福感的家,走着走着就散了……而我因心疼母亲,担心她心存芥蒂也就主动疏离了这个曾经对我无私而又温暖的父亲。直到与这位老师攀谈,才回忆起过去的那些温暖而又有力量的时刻。十年未谋面,十年未闻声,他仍是我难以割舍的亲人。再也无法克制,我决心去看望我的这位“父亲”,去之前我和母亲打了一声招呼,母亲原本就豁达善良,加上时过境迁,留下的记忆都是念及父亲的好,所以很爽快的答应了。不变的声音,鼻梁上依旧戴着的框架眼镜,他却已经是一位年近70,头发花白的“老人”了。哥哥告诉我,这十多年的光阴里,父亲对我非常的想念,却从未打扰过我当时的生活。好像只要我不想起他,他就消失了一样。哥哥还跟我说,在我去年遭遇到无妄之灾之后,“父亲”经常把他儿媳妇和孙女的名字喊错,叫成我小时候的小名。听此言,胸中对父亲的愧疚以及爱意汹涌而出,瞬间体会到父爱如山般的沉重!原本以为你和母亲缘分的了结,这份没有血缘关系的爱也会随风飘散的,可是十年之后再见你——父亲,改变的只有你的容颜和苍白了的头发,你如山般的父爱不管我在意或不在意,不论我是否想起都守望着我。我相信只要生命还在,你给我的父爱会永存于心,永不褪色!父亲,你养育了我,给了我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少年,让我在没有遗憾的爱的怀抱中健康成长,你年老了,我会和哥哥一样在你有生之年尽到我做儿子的责任,我会经常来看你的!老爸,我爱您!(封面图源网络)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教宗的承继》

天主教徒会在餐前祷告:“亲爱的天父,感谢你赐下的阳光和雨露,使地上产出丰美的食物,也求你为我们洁净这食物,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022年3月14日
其他

我的母亲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我的生命里,母亲陪伴了我大部分的成长时光,但是很惭愧,我却还从未为我的母亲写下任何文字。今天晚上坐在电脑前想记录从前的点点滴滴……从我记事起,我的母亲就没有换过发型,一直是卷卷的短发,蓬松的造型有点像一棵包菜。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有些发酸,脑海中竟然没有母亲留长发的模样。或许是母亲为了便于照顾我,才变身这般“女强人”模样。我曾经在泛黄的老照片上见过长发母亲的笑容。如果时光能倒流我真想回到过去,看一眼母亲年轻时秀丽的长发,青春的脸庞上挂着天真的笑容,一个小梨涡、两颗小虎牙。她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一个人把我拉扯大,又当爹又当妈,很不容易。我是独生子,所以母亲对我的期望很高,用“望子成龙”来形容母亲对我的期待再贴切不过了。在我小时候,除了文化课,母亲非常注重我的艺术培养,不惜花重金置办一架钢琴,就是为了让我能在未来有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可我当时是“凳上搁蒺藜——坐不住”。后来在母亲的强制要求下,每天必须至少练习两小时钢琴。我心里那叫一个苦啊。我记得钢琴老师总是打我手背,纠正我的错误,有时踏板踩错还会顺带给我一脚。老师真的太凶了,越凶我越不想学,也学不进去。我就坐在钢琴凳上瞎弹,虽然我也不知道我在弹什么,脑子一片空白或是早就飞到窗外去了……反正在黑白琴键上敲打两个小时就算蒙混过关。出去跟小伙伴们玩耍多好,大家都等着我呢,和钢琴约会简直无聊透顶……当时的我根本不明白学这些的意义,长大后才能慢慢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其实自己也曾想过要是坚持学习,说不定现在真是钢琴王子了,哈哈哈哈。想起我放弃的场面,真的忍不住想笑。那时我声泪俱下的对着我妈说,“妈妈,我求求你别让我再学钢琴了,钢琴老师好凶,我不想弹琴了!求求你了!妈!妈~
2022年3月8日
其他

慕田峪长城

今天是一个⻛和日丽的日子,碰巧也是非常值得纪念的一天,在2022年2月22日,我同我的工作小伙伴们来到了⻓城脚下。我们提前几天特意做了攻略,了解到慕田峪⻓城历史悠久,在中外享有“万里⻓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慕田峪这一段全⻓5400
2022年3月3日
其他

大漠孤烟消散尽铁骑踏遍了无痕英雄长路埋傲骨醉饮杜康留丹心十年浮沉无惧色一朝归去留悲音繁华落尽谁相伴静水无声鸟归林天气寒冷的时候泡一壶桂花红茶🫖暖胃
2022年2月26日
其他

人生海海

曾在国道318上,看到过许多与我同行的人,他们身材更加瘦小,装备更加简陋,然而我们却在同一条道路上相遇了。我在路途当中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同时也帮助过别人。我遇到了一个从青岛出发,骑自行车去拉萨的年轻人,这个人骑了一辆没有变速功能的自行车,身上只带了一套换洗的衣服,后座挂着一个被磨坏的轮胎。我很好奇,就上前攀谈了两句,问他为什么想要开始这段旅程?原因也很简单,工作不顺利辞职了,想做一件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骑着骑着就到这里了。我回忆起当时与我同行的小伙伴,在初期骑行时由于体力不支出现幻觉。在停车休息时好几次以为车子要倒,忍不住上前去扶。有几次因为骑行速度过慢,未能在天黑之前到达目的地,我只能在后方打着灯为他保驾护航。可就是这样一个小伙子在中后期时常把我从睡梦中叫醒,赶走我懒惰的“神经”,告诉我必须要出发了。有的时候,我们确实不明白坚持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但是当我们坚持了,目标会带着我们越走越远,从一千公里到两千公里,从两千公里到五千公里,在这坚持的过程中,我们就拓宽了生命的厚度。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最后的决斗

影片采用了写作手法中首尾呼应的叙述方式,在两位骑士进行决斗中的第一次冲击后,开始了故事的倒叙。这种叙事方式我非常喜欢。故事中有三位主人公,尚·德·卡鲁日、玛格丽特、贾克·勒·格里斯。影片是从三位主人公的三个视角出发,因为每个人在同一个事件中的角色、角度和态度都不一样,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能够看到人性之间的冲突,权力之间的斗争和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这部电影的选角非常成功。无论人物的外形和性格都有鲜明的特征、明确的矛盾特点。卡鲁日像一只好斗的雄狮,玛格丽特是美丽的化身,格里斯是一位高挑优雅、长发飘飘的骑士(虽然不符合我的审美,但可能很符合法国人的审美)。故事的核心是玛格丽特被格里斯强暴,告诉丈夫之后,卡鲁日要求皇室对格里斯进行审判。但是因为权力机构的腐败和女性地位的弱势,他们竟然被要求——接受上帝的指引,进行一次生死的决斗。三段回忆里,我发现一些有趣的冲突点。比如在影片的开始,在卡鲁日的回忆中,是他在战争中救了格里斯一命。可在格里斯的回忆中,是他救了卡鲁日一命。由于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中,没有第三个人见证,到底是谁救了谁呢?这个问题,在两个人的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两位男士的性格也截然相反。一位出身卑微,相对圆滑、绅士,有一定的数学天赋。因此获得了骄淫腐败的政客达伦伯爵的重用,与权力勾结。另一位是出身贵族的骑士,耿直、冲动、刚烈,在迎娶玛格丽特之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封地,该封地却被判给了格里斯,再一次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一年后,受到排挤的卡鲁日接受了玛格丽特的建议,希望用友好的方式化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但是没想到,一次聚会埋下了可怕的祸根。在这次的聚会当中,格里斯初次见到了卡鲁日貌美的妻子玛格丽特,并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在他看来,玛格丽特只是表示友好和善意的行为都在勾引他、挑逗他。而玛格丽特在与闺蜜的交谈中,称赞了格里斯长相英俊,也为后来法庭的审判埋下了伏笔。格里斯没有办法抗拒玛格丽特的美貌和对于他无尽的“爱意”。在卡鲁日外出、城堡空无一人时,将玛格丽特残忍的强暴了……玛格丽特誓死抵抗,拼命呐喊,也没有阻止格里斯畜生般的行为!玛格丽特在克服心理无限的恐惧之后,鼓足勇气把这个事实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卡鲁日。作为骑士,卡鲁日必须要为自己和家人的尊严而战!影片把画面跳转到法庭。在漫长的申诉当中,玛格丽特怀胎六月,已经是一个“大肚婆”了。这次审判之所以如此漫长,最后要让人以性命相搏,来证明“上帝”的旨意。是因为封建社会的腐败。封建迷信社会认为,女性只有在“愉悦”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受孕,被强暴的女性是不可能怀孕的,从而指控玛格丽特是自愿的。(惊呆了我的三观!)在格里斯看来,“不是我想犯罪,是你勾引我犯罪”,以此为自己开脱、辩解。而玛格丽特的闺蜜出面做伪证,意指玛格丽特的言语是别有用心的设计。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是,当玛格丽特得知,如果自己的丈夫在这场决斗中失败,她不仅将面临亡夫的痛苦,自己与腹中的孩子也将被绑在高塔上活活烧死。这场看似公平的决斗,在被允许的时候就已经不公平了。在天平两端的“筹码”,一边是三条人命,一边是一条人命。三个主人公交织的故事,让我想到——我们自己的世界都是自以为的,我们也从未看过他人眼中的风景、走过他们走的路。就拿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举例,父母不一定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一定理解他们的父母。在卡鲁日的眼中,自己自信、强大、威武,对妻子尊重、体贴、包容。但是玛格丽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丈夫的呢?自私、自大,不顾他人意见地鲁莽行事。包括夫妻之间的性生活,让她感受不到一点儿愉悦,只是为了满足丈夫冲动的欲望。当玛格丽特被问到,如果你的丈夫输了,就会被绑在塔楼上烧死,你还要坚持你现在的控告吗?玛格丽特没有退缩,她惊讶于丈夫并未向自己坦白全部,但是她的勇气战胜了恐惧——她是那个时代为了自己权益斗争的代表女性。就在她挣扎的时候,她的脑海中闪现了卡鲁日的妈妈对她说的话,“你以为你是谁?我儿子可能会死。你只会为我们家带来耻辱。真相并不重要。你一副好像我没年轻过的样子,我也被强暴过,尽管我做出反抗,感到憎恶,我有去向丈夫哭诉吗?他有更重要的事要操心。没有,我站起来,继续过日子。”影片的结尾回到了那场决斗,卡鲁日获胜。这真是上帝的旨意吗?
2022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