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杂志

其他

半导体板块 谁是一季度黑马?

上市公司的一季度表现,一直是全年投资的方向标之一。去年《英才》记者统计了半导体板块中一季报营业收入增速、净利润增速等指标突出的公司,挖掘出的振芯科技、安集科技、北方华创、富满微等,在一季报公布后股价最高都翻了2-5倍。如今,各半导体公司2022年一季报相继出炉,有哪些公司值得关注?在纳入统计的140余家半导体公司中,《英才》记者选取了十家市值在100亿以上、2022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高的公司,同时这几家公司的PEG都在2倍以上,少数超过10倍。01圣邦股份模拟芯片继续高歌在十家公司中,圣邦股份是机构的“心头好”,根据一季报披露,圣邦股份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69.3%,仅次于北方华创的73.13%。圣邦股份成立于2007年,2017年创业板上市,从事模拟芯片研发与销售,涵盖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两大领域。2022年一季度,圣邦股份实现营收7.75亿元,同比增加96.8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加244.98%。一季度公司毛利率达60.62%,同比增加约13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33.22%,同比增加约14个百分点。财务数据的表现超预期,背后主要是产品在发力。模拟芯片具有不追求先进制程,生命周期长、更新迭代速度较慢的特点,对于个性化功能的追求也使得模拟芯片厂商很难打造“爆款”,丰富的产品才是模拟芯片厂商强大竞争力的体现。从产品数量上来看,国外龙头均在万种以上,比如德州仪器产品品类超13万种。目前圣邦股份拥有3800余款可供销售产品,距离龙头尚有差距,不过这两年随着公司在研发人员和研发开支上的投入增加,年新增产品数较前两年有明显提速。2017年到2020年圣邦股份每年推出新产品200-300款;2021年,公司的研发人员达到602人,完成了500余款新产品的研发,人均研发新产品数为0.83款,相比2020年的0.53款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占公司员工总数七成的研发人员的人均创收能力也有所增强,从2019年的301万元/人增至2021年的372万元/人。具体产品方面,圣邦股份的新产品呈现出高端化趋势,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和封装形式,如具有更低导通电阻的新一代高压BCD工艺、90nm模拟及混合信号工艺、具备优异隔离性能的SOI工艺、WLCSP封装等,这也将为公司毛利率的提升打下基础。02复旦微电涨价持续带来收益在十家公司中,复旦微电是唯一一家年内涨跌幅为正数的上市公司,自1月1日以来,涨幅达7.27%。自2021年上市后,复旦微电的股价走出了一个“W”型的形态,从2022年2月份低点至2022年4月29日,涨幅已经达到57%。复旦微电是一家集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智能电表芯片、FPGA芯片于一身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复旦微电的产品较多,收入来源也较复杂,安全与识别芯片、非挥发存储器、FPGA及其他芯片、智能电表芯片2021年分别占收入比重的34%、28%、24%、12%。此前复旦微电一直被诟病主要业务安全芯片收入下滑,而且扣非归母净利润太低,超半数利润实际上来自政府补助。不过,相较于前两年,复旦微电如今的盈利能力逐渐走向正轨,今年一季度,收入利润都创下单季历史新高。2022年一季度,复旦微电实现营收7.76亿元,同比增加54.54%;实现净利润2.38亿元,同比增加169.62%。另外,剔除公司一季度产生的一次性股权激励费用3695.06万元,实际净利润达到2.7亿元。同时,公司毛利率水平达到63.59%,同比增加约12个百分点。分产品线来看,一季度复旦微电的安全与识别芯片实现收入约2.15亿元,非挥发性存储器约2.46亿元,FPGA及其他芯片约1.71亿元,智能电表芯片约1.02亿元。其中,非挥发性存储器超越安全与识别芯片,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非挥发存储器是存储器的一类,所存储的信息在电源关闭后仍能长时间存在,不易丢失。复旦微目前主要产品为EEPROM存储器、NOR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被宁德时代带崩?创业板陷入估值洼地

4月28日,国内权益类市场进入“熊市”的第N天,A股各大指数走强,沪指涨2.09%,深成指涨3.96%。两市上涨个股超3700只,锂电池、光伏、芯片、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其中最亮眼的要数创业板指数,大涨5.52%,创2019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但在此前,从2021年12月创业板遇到3500点阻力后,在月中急转直下进入下跌趋势,在过去的5个多月的时间里,创业板指数回调超过36%,最大回撤接近40%。上一次类似的大幅反弹是在2021年7月29日,创业板报复性反弹5.32%,但那一次的暴涨后,创业板就开启了在3200点-3500点持续震荡的行情。虽然创业板后市上涨的持续性依旧不乐观,但相比之下这轮单日超5%的报复性反弹发生在前期大幅回调近40%以后,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01起底创业板首先全面了解下创业板,截止2022年4月28日,创业板共有1141只股票,这里要提前说明下,创业板指是从创业板股票中选取100只成分股作为基准,并不能代表创业板的全貌。首先是从市值出发,截止当天收盘,创业板千亿以上企业11家,像宁德时代(300750.SZ)、迈瑞医疗这类千亿的巨无霸在创业板还是凤毛麟角,500-1000亿仅12家,而100亿以下近981家,占比接近86%:数据来源:choice然后将时间节点分为两段,从2020年4月至2021年11月大盘主要以上升趋势为主;而自2021年11月至今,大盘进入下跌趋势,将各不同区间市值的创业板企业进行比较来看,整体看100-1000亿市值的表现较好;100亿市值以下的企业表现欠佳;而100-500亿市值的创业板企业在“牛熊”转换时期更具有优势,虽然涨幅不及大市值,但同时也更抗跌一些。从股票风格来看,57%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属于成长型,这使得创业板在享受高成长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了高的风险溢价。数据来源:choice其次是创业板行业分布。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的29个类别来看,机械设备(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方向)、计算机、电子和医药生物基本占据了创业板的半壁江山,这四个板块的特点在于新兴产业、高成长、高估值。数据来源:choice既然创业板特点是高成长、高风险,那么从成长性和风险收益情况来看,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创业板平均的加权净资产收益率(ROE)为9.45%,中值为6.39%;而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加权ROE下降至1.03%,中值降为1.34%,可见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创业板的收益率并不是非常理想。既然短期收益率无法保证,那成长性呢?下面的成长性统计主要对照了近3年的营收增长与每股净资产的增长情况。其中1141家创业板企业近3年的营收增长平均在72%,复合年化增长在15%左右,而稀释每股收益就比较惨淡,复合年化仅4%。为了剔除异常值,进行分段。市值在500亿以上的公司的成长性还是相当明显,近3年营收增长在209%,复合年化增长在42%;稀释每股收益增长109%,复合年化24%。市值在100-500亿的公司,近3年营收增长为157%,复合年化增长30%;稀释每股收益增长93%,复合年化20%左右。可以看出市值较小的公司整体上成长性不及大市值公司。相比之下,500亿市值以上的企业所处行业还是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竞争壁垒,在经历疫情或其他黑天鹅事件冲击时,业绩增速虽然会有减缓的可能性,但整体业绩和稀释每股收益不会出现明显退坡或者亏损的情况。02创业板估值洼地目前万得全A隐含风险溢价水平接近8年90%分位数水平;市场破发率接近2011年熊市的位置,开盘首日涨跌幅中位数达到历史低位;全A静态市盈率低于疫情后的市场低位,但与2018年底仍有差距。多项估值指标逐渐触及低位。从上面创业板综合指数的市盈率来看,剔除2015年附近的异常值,可以基本得出创业板的大致估值水平区间是在27x-80x左右(均值在50x左右)。从上面的历史估值来看,在过去的十二年里,低于当前估值水平时间段仅有两次,分别是2012年和2018年。当前创业板整体回调较多,估值已经进入低位。但横向与历史数据相比,当前创业板综指的市盈率的确处于均值以下,但仍然有继续回调的空间,下跌后还是需要个震荡缓冲的时间。数据来源:choice而且从下面纵向来看,创业板综指的估值还是偏高于其他指数。总的来说,创业板的股票整体以中小盘为主,科技、生物医药的占比较高,这两个板块的特点就是高风险、高收益。但是目前看创业板的盈利能力在这波回调后并不理想,而且个股的成长性分化比较严重,大市值的公司成长性更胜一筹。创业板是否处于“黄金坑”,不仅要从回调幅度来看,历史数据只有参考作用,并不能完全用过去推未来。这里以创业板指数为例(包含100家成分股),前期,除了宏观环境影响外,创业板指数的大幅回调主要是受到其成分中第一大权重股宁德时代(300750.SZ)和第五大权重阳光电源(300274.SZ)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较差的影响。高权重股业绩不及预期,叠加大环境疫情的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带动了市场对于创业板的业绩和盈利增速的预期下降,连续回调导致恐慌情绪蔓延,从而使创业板击穿2200点。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创业板的成分股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以回归预期。创业板中大多是高新技术产业,当前权重较大(超过35%)的依然是电力设备板块,新能源相关(宁德时代、阳光电源、亿纬锂能),而先进制造(汇川技术、先导智能等)、医疗保健(爱尔眼科、迈瑞医疗、爱美客、泰格医药等)以及半导体(卓胜微、三环集团等)权重较小。问题就在于未来中短期甚至长期,电力设备板块的业绩增速是否还会像2021年年初那样高,其实近期的宁德时代和阳光电源的表现已经给出了风险提示。在过去的一年里,被低估的如医美龙头爱美客(300896.SZ)、眼科龙头爱尔眼科(300015.SZ)等,这些公司成长性依旧,但二级市场的表现非常弱;还有就是先进制造、半导体板块,受到疫情和通胀影响,业绩增速减缓导致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也是平平,但是中长期来看仍然都有很强的成长潜力。本文作者
2022年5月7日
其他

一片叫好声中,杰瑞股份连跌5周

2022年的A股着实伤透了股民、基民的心。今年沪指跌了20%,创业板指更是大跌35%。随着行情变化,基金一季报纷纷出炉,公募基金顶流张坤管理规模跌破1000亿,刘格菘的管理规模也从曾经的900亿降至现在的600亿。为了稳住投资者,基金经理更乐于发言,但说的最多的仍是“对未来乐观”、“保持耐心”。在股市萎靡的同时,原油却在今年风生水起,油服行业也因此被诸多分析师和投资者看好,杰瑞股份(002353.SZ)作为行业龙头,自然不例外。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杰瑞股份股价却已连跌5周,跌幅超过30%。油价大涨时不跟,这会儿更是大跌,仅仅因为大势不好吗?杰瑞股份股价与原油指数周线走势来源:通达信01集诸多利好于一身杰瑞股份主营油气田设备、技术工程服务及油田开发,主要是为石油天然气公司勘探开发和集输油气提供产品和服务。因此,以“三桶油”为代表的油气公司的资本开支是杰瑞股份的收入来源,而油气公司的资本开支很大程度上由油价决定,毕竟油价涨则有利可图,油价跌则不利甚至亏损。2020年油价触底拉升,2021年1月起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50美元/桶的盈亏线,持续上行。今年的油价是如何表现,投资者都很清楚。这种情况下,油气公司的资本开支自然会更乐观一些。不仅如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战略资源,事关国家安全。但我国原油、天然气自给率呈下降趋势,2020年自给率分别为28%和57%。在此背景下,“三桶油”纷纷制定“七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提升原油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将对外依赖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数据显示,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页岩油、页岩气储量分别为44亿吨、32亿立方米,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一。压裂环节是页岩气开采成本最重的部分,北美页岩革命带来了压裂设备的巨大需求。国内页岩油气的开采也将增加对压裂设备的需求。杰瑞股份是我国压裂设备龙头,也是国内少数掌握高压柱塞泵、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厂家之一。其涡轮压裂车曾于2018年登上《大国重器》,2019年发布了全球首个电驱压裂成套装备及页岩气开发解决方案。杰瑞股份的订单也确实在增加。年报显示,2021年杰瑞股份累计获取订单147.91亿元,同比增长51.73%,再创上市以来新高,而2020年订单增速仅为8.98%。以平均6个月的交货周期算,丰富订单有助于支撑2022年业绩。对北美市场的开拓,是杰瑞股份被看好的一大原因。北美是全球最大油服市场,2020年北美在用压裂设备合计功率达2940万水马力,相当于2019年中国398万水马力的7倍,其中三分之一压裂设备亟待更新。而杰瑞在压裂柱塞泵技术上全球领先,单机单泵可达到5000HHP,单机双泵可达1万以上HHP,技术领先同行两年以上。根据杰瑞股份官微介绍,杰瑞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向北美提供全套页岩气压裂装备的供应商,在2019年实现涡轮压裂整套车组在北美销售后,去年7月再次与北美油服公司签订2台涡轮压裂整套车组大单,金额超4亿元。基于以上因素,机构对杰瑞股份十分看好。最近1个月,有10家机构给出买入评级,3家机构给出增持评级。北上资金对杰瑞股份也较为青睐。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杰瑞股份陆股通持股从1月4日的1.32亿股,增加至4月21日1.64亿股。02股价为何不涨反跌?既然如此,为何股价却如此萎靡?首先是业绩。年报显示,杰瑞股份去年营收虽然达到87.76亿元的历史新高,但同比仅增长5.8%,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6.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更是同比下降11.82%。增收不增利情况有点突出。这一方面与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有关,2021年杰瑞股份确认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超过9000万元。尽管有说法认为,杰瑞股份下游客户稳定,坏账几率不大,未来还会冲减,但这种现象的发生总能说明些什么。而且杰瑞股份2021年应收账款周转率仅为2.33次,明显低于过去两年。另一方面就与原材料涨价密不可分。2021年除了原油,钢铁、煤炭、有色等均掀起涨价狂潮,国际海运价格的飙升也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使得杰瑞股份油气服务及设备、油田工程及设备业务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2.46和4.28个百分点。来源:杰瑞股份2021年年报进入2022年,全球通胀风险居高不下,我国前三个月PPI指数均同比增长8%以上。俄乌冲突对大宗商品的影响也在持续,毛利率下降的情况是否见底可能还需要打个问号。尽管长期看,我国需要降低油气的进口依赖度,但最终仍要看“三桶油”的资本开支。一般情况下,“三桶油”年初会根据油价基本面制定当年资本开支计划,年内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资本开支基本滞后于油价1年周期。从已公布数据看,中海油2022年资本开支计划为900亿-1000亿元,与2021年预算持平。中石化2022年计划资本支出为1980亿元,其中上游板块占比约41.2%,达到815亿元,较2021年计划增长44.5%。中石油预计2022年勘探与生产板块的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1812亿元,相比上一年仅微增29.41亿元。而且今年2月刚刚从俄罗斯拿下1亿吨石油进口大单,更将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总量从每年380亿立方米增加至480亿立方米。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油气资源,但开采难度要大于美国,开采成本是横亘在我国页岩油气开采面前的一座大山。此外,俄乌冲突只是全球不稳定性增加的一个表现,美元收水带来的影响和连带动作仍会继续影响全球局势。这势必会影响资金对企业经营稳定性的担忧。而杰瑞股份去年宣布进军锂电负极材料,在项目正式投产之前,也将对其自身资源形成占用。不过对于杰瑞股份来说,短期的扰动对基本面的影响是有限的。未来随着国内页岩油气开采成本下降、北美市场开拓等预期落地带来订单,市场资金也会及时予以支持。只是这需要等待。本文作者
2022年4月26日
其他

弃购潮?“估值陷阱”的恶性循环

4月17日,半导体公司纳芯微(688052.SH)公告披露了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结果。据公告显示,本次发行股数为2526.6万股,但是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数量338.15万股,弃购股数占本次发行总规模比例的13.38%,弃购金额高达7.78亿元,超过了中国移动(600941.SH)7.56亿元弃购金额,创弃购金额之最。纳芯微属于半导体板块细分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不同于弃购的中小投资者的观点,纳芯微在本次IPO募集时受到了机构的追捧,其230元/股的发行价格对应的融资规模为58.11亿元,高于募投项目所需金额7.5亿元,也就是说比预期超募6.44倍,约50.6亿元,系科创板新股史上超募金额第二。01为何弃购潮频发?去年以前,“打新”一直是A股中另类的投资策略之一,主要是新上市股票在市场的关注度较高,且新上市当天的股票涨幅最高44%,让中小投资者对新股上市后的短期预期较好,例如去年年底上市的三羊马(001317.SZ)上市后当日涨停,后又连续涨停16个板。“打新必赚”的印象深入投资者的心。但随着新股破发的情况越来越频繁,打新策略的赚钱模式开始失灵。据choice的统计显示,2021年12月上市首日破发的新股数占当月新发股票数的15%,2022年1月这一比例上升到20%,3月达到35%。截止4月21日,4月以来上市新股22家,其中已经有16家破发,占比72%。从上表可见,22家新上市股票,在5日内跌幅超过20%的有8家,占比36%,安达智能(688125.SH)上市5个交易日,就下跌了接近34%,上市当日就跌破发行价。据统计,这样的行情上一次是在2012年的3月初到9月末,彼时126家首发上市公司,5日内破发的有36家,占比仅28%。回溯历史,本轮新股破发情况要比上一轮来的更加猛烈。从今年年初开始,新股频频破发,劝退了大批中小投资者,也是引发这波“弃购潮”的主要原因。近期由于国际地缘冲突带动了能源价格的上涨,油气板块景区度较高,但就是这样一个热门板块题材,且是中国油企三巨头中的“巨无霸”中国海油(600938.SH)也没能留住悲观的投资者。4月18日,中国海油公布了新股的发行结果。公告显示这次网上发行中签率为0.427%,是2022年以来网上中签率最高的新股。而在此次认购中,网上投资者放弃认购金额2.42亿元;另外还有7位线下投资者放弃了新股认购,弃购金额59.62万元。不过,好在中国海油本次A股发行将启用“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这一机制有利于稳定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中海油在上市当天虽然盘中打开涨停收盘涨幅收窄,但在第二天的22日开盘不到半小时就强势涨停,最高时封单近20亿。02市场环境叠加估值陷阱引发“弃购”新股频繁破发是“弃购潮”核心症结所在。而破发的原因无非市场和个股两个层面。市场原因在于今年以来,国内二级市场持续回调,截止4月22日,上证指数回调超15%,两次探底3000点强支撑;而创业板指数下跌超30%,击穿2300点。个股表现更是普遍不佳,板块轮动混乱,纵使业绩超预期也无法提振情绪,这或是引发新股破发的一个原因。但事实上新股估值过高也是核心原因之一。近期上市的新股,不时会出现高发行价或者高PE估值发行的现象,百元股价以上的新股已经变成常态,难免让中小投资者犹豫。上面抽样列举了2022年的新股(以能计算PEG比率为主,以0.5-1为较为合理估值,新股大部分成长性较高),其中43家新股中,2022年预测的PEG在合理范围的仅有13家,占比约30%,换言之,大概有7成的新股估值并不健康,甚至有些明显高估的新股如天岳先进(688234.SH)、和元生物(688238.SH)以及华秦科技(688281.SH),PEG高不说,市销率都在30倍以上,这些还是在近期大盘回调后的估值,显然在上市当天的估值更高。抽取最近较热门的两支新股来看。身为大盘蓝筹股的中国海油(600938.SH),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主营覆盖海上油气全产业链。业绩方面,公司2021年油气营收2221亿元,同比增加59.1%;归母净利703亿元,同比增加181.7%;但是这个业绩增长率并不可作为参考,公司2020年业绩由于国际油价影响大幅下降,因此跨过异常值,从2018年到2021年,中海油的营收、归母净利的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2.62%、10.1%。从估值来看,中海油的港股PE(TTM)仅6倍,A股给到10倍左右,国内、国外头部油气行业PE均值也就是在10倍左右,国内A股和港股对头部油气企业的成长预期不会很高。而中国石油(601857.SH)的AH溢价64%来看,中海油回归A股估值上涨的预期基本也已反映在当前股价上。未来中海油个股的估值和成长重塑预期在以下两点,首先是高股利分红和显著高于同行的盈利能力;其次就看海上石油开发的成长性和空间能否显著高于陆地石油开采。身为小盘成长股的纳芯微(688052.SH),从直观的业绩来看,近些年纳芯微兑现了成长性。2021年公司营收可以达到8.6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256.26%、334.13%,近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达94.53%、112.37%;从公司上市前估值来看,以2021年归母净利润和发行价来估计,上市前后市盈率在107.48倍,横向与行业均值和中值55倍左右来看,市盈率的确偏高,但好在PEG为0.956,尚且在合理范围,似乎可以理解为机构愿意以2022年营收和净利增长100%来给出公司的未来价值。而从公司细分业务来看,2021年纳芯微在信息通讯、消费电子与工业控制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44.18%、16.93%与31.94%,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销售规模尚处于起量阶段,部分车规级芯片尚处于小批量出货阶段,官网显示其已经切入国内主流汽车供应链,车规级芯片已在比亚迪、一汽集团、宁德时代等终端厂商实现批量装车,可见汽车芯片业务是未来的核心业绩增长点。新股上市,实际应该是一个优秀公司快速成长和发展的标志,也是向二级市场提供优秀投资标的的途径,而不是上市公司与机构利用“估值陷阱”,转嫁成本,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单的工具。本文作者
2022年4月25日
其他

顺丰失速 圆通逆袭

2020年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其他快递公司收入骤减,而顺丰业务量爆发增长,一下子甩开同行。2021年2月,顺丰与其他公司的市值差异达到顶峰,其4700亿的市值是韵达的3倍、圆通的13倍、申通的35倍。如今随着疫情常态化,这种骤然出现的鸿沟开始逐渐填平。截至2022年4月9日,顺丰的市值2362亿,是韵达的5倍、圆通的4倍、申通的21倍。其中圆通在四家公司上涨势头最猛,从去年9月起备受投资者关注,在收入不及韵达的情况下实现市值“逆袭”。随着圆通韵达等公司奋起直追,提升单票收入,实现量价齐增;另一边顺丰开始调整结构,减少低毛利产品件量。快递公司中谁将更胜一筹?01顺丰纠偏放弃侵蚀利润的低毛利产品今年2月,顺丰控股(002352)公告快递业务营收下滑,韵达、圆通、申通却爆发增长,让不少人注意到了快递行业的分化,而这种分化的现象并非今年才出现。在疫情发生后,没有哪个行业像快递业一样,显现出龙头与二线跟随者的巨大不一致。就以2020-2022年2月的快递收入为例,顺丰与其他三家的增速颇有些“此消彼长”的感觉。顺丰在公告中提到,公司自2021年下半年起主动调优产品结构,减少低毛利产品件量。公告中提到的“低毛利产品”其实就是顺丰在2019年5月推出的特惠专配产品,这个产品曾一度带领顺丰在快递业务量上增速跑赢同行。但回过头来看,这个策略可以说是一大“败笔”,不仅没有帮顺丰占据更多的电商件市场份额,还因为定价偏低、“入不敷出”让顺丰吃了不少苦头。说是新产品,但实际上就是顺丰变相地打价格战。当时的顺丰在主打产品时效快递上增速放缓,急于寻找新的增长点,“电商件”成为它瞄准的重要战场。然而,以月1万单以上的收费来看,顺丰6元起步,比其他快递公司高出1倍价格,即使这样,6元的标价也不能打平顺丰的成本。新的产品既没有提供比通达系更快的速度,又没有提供比通达系更低的价格,对于电商平台上的商家们来说,颇为鸡肋。随着后来快递行业价格战的愈演愈烈,顺丰终于尝到了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痛苦。2021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其净利润分别为-11.55亿、15.71亿、8.49亿,低于前一年同期。与此同时,顺丰也迎来二级市场的股价见顶,自2021年2月最高点后短短三个月,市值蒸发了2400多亿。新市场进入受阻,业绩股价双双低迷,顺丰决定“纠偏”,舍弃低毛利率产品。如果不能分得电商圈的蛋糕,对顺丰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不过好在顺丰还有另一步棋——并购。2022年2月,其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实现了大幅增长,实现营收59.69亿,同比增长了496%,主要因为合并了嘉里物流的相关业务收入。顺丰投资嘉里物流,一是想要未来共同建立以亚洲为基地的全球物流平台;二是可以使得自己快速布局东南亚市场,加速国际化,拉近与国际物流巨头UPS、联邦快递等的距离,拉开与国内其它快递公司、包括与自己同样是自营模式的京东物流之间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格局。对于深陷快递内卷的顺丰来说,与其在存量市场厮杀,不如想办法进入新市场,所以供应链及国际业务预计将成为它接下来的战略重点方向。02圆通逆袭业绩高增,估值尚低在韵达股份(002120)、圆通速递(600233)、申通快递(002468)三家公司中,圆通和申通的市值过去几年一直落后韵达,但从今年2月底开始,圆通的市值成功超过韵达,排在三家公司之首。在三家公司中,申通快递前两个月的业务量增速为39%,处于领先地位;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则以31%、28%的业务量增速紧跟其后。圆通并非是收入增速最快的,也不是快递收入最高的,为何市场更看好它?首先,自从去年下半年起,各家快递公司再也扛不住“价格战”了,即使降价1毛,对于净利率仅2%-3%的快递公司来说也意味着可能跌破盈亏平衡线。以韵达为例,它在2021年全年的业务量是184亿票,每票少0.1元,那么收入直接减少18.4亿,而它在2020年全年的净利润也只有18.48亿。因此各快递公司纷纷表示要避免无序竞争,并开始逐渐上调快递价格。随着单票收入回升,各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重回正轨,这也让一直跌跌不休的快递公司来到股价拐点。其次,是业绩预期。三家公司中,韵达没有公布2021年业绩快报,申通公告表示2021年亏损。圆通则表示其2021年预计实现收入451.31亿,同比增长29%;实现归母净利润20.92亿,同比增长18%;扣非归母净利润20.49亿,同比增长33%,并且它在四季度利润实现了近200%的增长。虽然业务量、收入的增速略逊于韵达和申通,不过圆通实打实的利润增长更受投资人追捧。从行业前景来看,抖音等上游电商以及直播带货消费强劲,根据商务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2月,我国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受到线上消费增加的影响,电商件头部快递公司同期业务量增速显著,业务量增加叠加单价上升,也为后期的业绩提升提供了保障。这也意味着圆通等公司还没有陷入“触顶”危机。最后值得关注是几大快递公司的估值。截至4月11日,顺丰最高PE(TTM)为57倍,韵达41倍,圆通为25倍。圆通是估值最低的,在盈利不错的情况下,估值向前两者看齐是大概率事件。本文作者
2022年4月11日
其他

恒立液压“不认命”

“一家工程机械企业,凭啥进入全球未来50强?”当《财富》将恒立液压与京东健康、拼多多、汇川技术等一道列入2021年未来50强榜单时,不免有人会有如此想法。与互联网、工业自动化不同,工程机械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未来还会有多少想象力,不少人都犯嘀咕。这家曾携手三一重工「打造」工程机械「牛市」的企业,股价曾连涨18个月。不过,在三一重工跌成「一一重工」之时,恒立液压也从高位下跌了60%,市值蒸发上千亿。不同的是,这家逐步将海外巨头「赶出」国内市场的液压件龙头,一如既往地「少言寡语」。官方账号的更新频次远少于三一,话题性也大大不如拼多多。不过,深受工程机械周期之殇的恒立液压,对抗周期的技能也在悄然增加,未来50强的实力也在此体现。01股价跟随周期起伏恒立液压连续多年4%以上的研发投入占比,以及与三一重工的合作,帮助本土挖掘机逐步走向主导地位。恒立液压也成为国内唯一在高端液压件取得突破,并进入海内外头部主机厂的企业。不过,液压件纵然为装备制造的核心且应用广泛,却难逃工程机械的周期魔咒。毕竟在下游需求中,工程机械占比达到41%,而挖掘机又是其中价值量最大的品类。在上一轮周期下行(2011-2015年)期间,我国挖掘机销量从17.7万台降至5.6万台。但得益于产品的突破,恒立液压业绩影响较小,营收降幅仅为3.5%。相比之下,股价反应要大得多。恒立液压从2011年上市之初最高6.69元/股(前复权),不足一年的时间最多跌逾60%至2.46元/股(前复权),此后就是持续两年多的底部震荡。随着以挖掘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行业于2015年开始进入上行周期,恒立液压的业绩「一飞冲天」。iFinD数据显示,2016-2020年,恒立液压营业总收入和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48.8%和104.18%。而同期国内液压件规模复合增速仅为7.7%。在业绩支撑下,恒立液压股价从2016年最低3.09元/股(前复权)一跃而起,2021年初达到137.6元/股(前复权),期间涨幅逾40倍,其中包括月线18连阳。不过,在景气上行期间,恒立液压在我国挖掘机油缸领域占有绝对优势(国内份额约55%)的同时,其业绩也对挖掘机产生依赖。在恒立液压2020年79亿营收中,挖掘机相关收入就超过50亿元。经过2021年前三个月的大幅增长,去年4月开始,国内挖掘机销量连续9个月增速下滑。2022年跌势不减,前两个月挖掘机国内销量同比下降37.6%。恒立液压股价年内也跌近40%。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02「备战」未来周期恒立液压不愿「坐以待毙」。除了工程机械,冶金机械、航空航天、海工和新能源等在液压件的应用占比也分别达到11%、10%和38%。在液压件系统内部,油缸、泵、阀、马达技术壁垒及价值量也比较高。根据中国液压气动密封件工业协会数据,挖机液压件系统中液压泵和马达、液压阀、液压油缸价值量占比分别为27%、27%和18%。3月初公布的2021年业绩快报显示,恒立液压营收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8.51%和19.52%。尽管在原材料、运费上涨,挖机需求下降的多重不利因素下,恒立液压能实现净利润增长十分难得。但营收增速创2016年以来最低,利润增速远低于过去四年也是事实。当然,这并非业绩快报体现的全部。分业务看,挖机油缸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2%,非标油缸和液压泵阀产品收入增速达到24%和38%。天风证券测算,从产量角度看,恒立液压挖机油缸市占率提升7.27pct。而且在大本营进一步稳固的同时,非标油缸、液压泵阀的较高增长,意味着恒立液压的第二增长曲线起势,抗周期能力也在提升。恒立液压曾透露,公司已成功开发出适用于
2022年3月29日
其他

衰退周期下,三一“四面楚歌”

在工程机械板块,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国制造”代表企业,三一重工可谓是集数个光环于一身。但为何昔日的行业龙头、股市白马如今变成了股市的“韭菜收割机”?3月16日,三一重工(600031.SH)股价盘中触及近期最低的16.2元/股后反弹,有止跌的迹象,截止3月24日,公司总市值1483亿元。相比巅峰的4220亿元,一年时间蒸发了2700多亿元。抄底“机械茅”的投资者大腿拍断,以为是底结果还是抄在了山腰。据统计,2020年9月30日,由于股价连续下跌,三一重工股东数下降至26.17万,达到阶段性低点。从2020年12月31日开始,投资者开始了“抄底之旅”三一重工的股东数从33.46万涨2021年9月30日的115.03万,增长了81.68万,但公司股价却一直下沉,大量投资者被埋。为了摊薄成本,投资者会选择逢低买入,一旦股价上涨就可以赚钱。三一重工下跌没底,买得越多,套得越牢。从公司披露的机构持股数来看,机构投资者操作正相反。个人在抄底,机构在撤离,据统计,在2020年底,三一重工机构持股数中的基金持仓1283家,持股13.11亿股;但到2021年底,持有三一重工的基金仅剩下112家,合计持有8604.51万股。2021年年初,随着机构抱团行情的土崩瓦解,以茅台为首的行业板块“茅”,都陷入了股价深度回调的怪圈,基本最大回撤都在30%-40%以上。至今,各板块的白马们都处于市值低谷,回到巅峰市值遥遥无期。在工程机械板块,作为国家名片的“中国制造”代表企业,三一重工可谓是集数个光环于一身。但为何昔日的行业龙头、股市白马如今变成了股市的“韭菜收割机”?01周期之祸继2020年销售98705台挖掘机,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并首次获得全球挖掘机销量冠军后,三一重工在2021年挖掘机产品年销量突破10万大关。其中,挖掘机国内销售近7.8万台,市占率首次超过30%;国际销售突破2.2万台,实现翻倍增长。这样看,公司基本面没有大问题,销售额逐年增长,但为何公司股价表现却大相径庭。其实在2021年,行业就进入下行周期,导致挖掘机需求减弱。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来看,去年挖掘机销量经历同比“八连降”,国内市场更是遭遇同比“九连降”。业内有观点认为,挖掘机行业或开启下行周期。三一重工所处的工程机械设备板块属于制造业,产业间具有极强的相关性、重资产、技术资金密集、项目周期长等特点,而且工程机械板块与基建、地产、矿山、公共设施等重大工程密切相关。但上面几个领域也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宏观政策的驱动性较强,与政策、经济周期的相关性要更强于其他板块。而且,工程机械这个子版块更是妥妥的强周期行业,既然是强周期就必然存在衰退期和复苏期,而当前的工程机械板块就处于周期触顶后的衰退期。即使是行业龙头,也无力与周期抗衡。02谁来拯救下行中的工程机械根据数据统计,在国内最能够拉动工程机械板块的就是基建,占比在45%;其次是矿山和房地产,各占20%。2020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过热,导致政策调控下行业方向转变,房地产企业融资政策逐渐缩紧后,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体现于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减少。2021年6月房地产行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减少18.27%。这意味着,接下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不会太高,以房地产拉动工程机械的需求逻辑短期不可靠。数据来源:工程机械工业年鉴2021年由于疫情导致的全球通胀预期和“碳中和”的政策催化,上游的资源板块处于高景气状态,各种资源矿产价格单边上扬,包括锂矿、钴矿等能源金属原矿,铜矿、铝矿等有色金属以及稀有金属矿都处于价格高位,这也同样带动了矿山开发板块,矿山机械无疑是直接受益的细分领域,而且随着各大上游企业探明矿产资源后,矿山机械大概率会成为推动工程机械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矿山下游需求缺口和当前俄乌冲突导致的油价上扬,将加速矿山及矿山服务企业更新新能源工程机械的需求,更新换代的需求或许可以支撑行业下行的工程机械板块,但以上仅仅是一个逻辑,尚未有数据支撑。基建投资一直都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也是提振经济的重要手段。时间节点可以追溯到上一次2008年金融危机后。简单来说,2008年之后我国的“四万亿”政策的确起到了刺激了经济的作用,但毕竟没有完美的调控工具,事实上也一定程度透支了部分未来。2012年以后国家在固定投资逐渐放缓,加上工程机械的更换周期较长,对新机械的需求就出现了回落。所以2012至2016上半年可以称为整个机械工程板块的寒冬,这个期间也淘汰了众多中小企业,龙头的规模优势促使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2016年下半年三一重工逐渐迎来了行业复苏,从公司2016年年报可以窥见一二。数据来源:三一重工2016年年报以挖掘机为例,可以看出,当前挖掘机月产量的增速正处于疲软期,在一段行业高景气的周期后,除非出现老化、批量换代或建筑规划激增,否则就会出现行业需求降低的情况。而且接下来,国家基建板块的逻辑或将发生转变,大兴土木的基建可能不再是主流,而新基建的逻辑正替代旧基建。例如国产替代背景下的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5G、芯片、新能源等新兴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将逐渐成为“基建”的主流力量。本文作者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周育先:中国建材的主战场

亿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50
2021年11月15日
其他

张文中再出发 物美打造万亿级流通航母

B业务、到家业务以及自有品牌主导的会员店和社区店均发展迅猛。这背后,物美集团实施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是真正的“催化剂”。与生俱来的数字化基因如果说物美在数字化方面是“后来居上”的,恐怕有失偏颇。
2021年5月11日
其他

缔安科技 聚焦虚拟传输 探寻云计算的平台化创新

缔安科技董事长袁初成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餐饮、旅游、零售等行业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不过,也同时推动“线上服务”这一领域进入公众的视野,并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诸如互联网医疗、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疫情前的“小众”领域,在疫情中却积极发光发热,支撑并确保生产生活的平稳有序进行。无论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线上服务还是传统的线下服务,发展的前提是一致的——依靠“云计算”的支撑助力,其所代表的“新基建”的战略价值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云服务领域如今已是一片“红海”,巨头林立。不过,仍不断有玩家涌入,寻求更加垂直细分的赛道。有的玩家具备雄厚资本实力,有的玩家具备跨行业客户资源,而有的玩家,则是凭借高技术壁垒,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缔安科技就是其中之一——凭借多年技术积淀与创新,如今,缔安科技仍保持蓬勃活力,在虚拟传输的市场中持续深耕。
2021年2月7日
其他

中国诚通 从灭火器到助推器

《英才》:投资基于哪些判断?朱碧新:第一个符合国家战略,第二持续增长,最后实现合理退出。
2021年1月11日
其他

李振国 隆基崛起秘诀

GW,同比大增60%。因此,出海对于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收购是隆基进行海外布局的重要方式。公告显示,6月底,隆基完成了对宁波江北宜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购,并收购完成后,新增电池产能约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中国中车 五化提速

中车集团董事长刘化龙4100多万元现金、2.1万斤大米、1200套医疗床垫、数万个医用口罩……2020农历新年伊始,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车集团”或“集团”)以及旗下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紧急驰援湖北,与此同时,9600多名售后服务人员坚守铁路物资大动脉,在危机时刻体现了中央企业的使命和担当。而这背后,更是中国中车多个产业协同发展、国际化程度以及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展示。3000万元来自中车集团;120多万个医用口罩来自中车旗下南非、马来西亚、意大利等海外机构;2.1万斤大米由中车金控筹集;1200套医疗床垫则是中车集团旗下大自然科技公司制造。从“中车看世界”,到“世界看中车”,重组合并近5年,中国中车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值得一提的是,中车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稳居全球行业第一,集团位居2019年世界500强第
2020年3月17日
其他

中远海运 构建全球航运新生态

年吞吐量由接管之初的68.5万标准箱增长到500万标准箱,全球排名由2010年的第93位跃升至2018年的第32位,为当地创造工作岗位1万多个,每年带来直接经济贡献3亿欧元。加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后,拥有百年历史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重现昔日荣光,比港复兴的背后则是中远海运践行“产业链发展”思维的成果,更是集团布局“一带一路”及构建全球航运生态新格局的缩影。2016年2月18日,原中远集团与原中海集团重组,在上海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成立近4年,中远海运董事长许立荣再次接受了《英才》杂志专访。据他介绍,成立以来,集团业绩逆势增长。按年度计算,至2018年底,集团收入年均增长8.3%,2018年收入达2800亿元;集团总资产从2016年的5900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8100亿元,增长了37%,预计到2019年底将达到8874亿元;三年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54.91亿元,预计2019年将实现利润总额230亿元。在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多变的背景下,这些耀眼的成绩显示了中远海运强劲的增长势头以及逆周期抗风险的竞争力。资料显示,中远海运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共投入了约189艘集装箱船,投入运力184万标准箱,占集运总运力的62%,涉及“一带一路”沿线的班轮航线195条。中远海运还联合法国达飞、东方海外等航运企业,牵头成立了全球最大的班轮联盟——“海洋联盟”,为“一带一路”提供服务。与此同时,集团以“规模增长、盈利能力、抗周期性和全球公司”四个维度为战略指引,布局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装备制造、航运服务、社会化产业和互联网+相关服务“6+1”产业集群。值得注意的是,在推行全球化的进程中,许立荣强调,中远海运秉持“义利并举”的价值观,以普惠多赢的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这种共荣共生的航运新原则,以及寻求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发展路径,彰显着中远海运正在努力构建的全球航运新生态。产业链发展思维早在2016年,许立荣就提出“产业链发展”是航运的解决之道,并且呼吁打造国际航运生态圈的概念。为此,中远海运一直致力于以客户服务为中心,打造全程供应链物流综合服务集团。时至今日,比港的复兴验证了中远海运实施“产业链发展”的正确性。在集团“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经营的18个港口与码头中,“比港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项目。”数字能够体现比港的变化——年吞吐量由接管之初的68.5万标准箱增长到500万标准箱,2019年比港全年吞吐量有望实现580万TEU。排名从十年前世界港口第93位,跃居2018年的第32位,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集装箱码头和地中海第一大港。“除我们自己发展之外,还推动了希腊经济增长,间接创造了工作岗位10000多个,每年经济贡献3亿欧元。”许立荣向《英才》记者强调,“比港能取得今天的成果,与产业链发展是分不开的,包括集装箱运输、港口、物流、修船等业务,充分体现了产业链的拉动作用。”这座百年港口的成功蜕变无疑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和复制性。比港项目甚至带动了更多的中国企业前来投资。据报道,2016年10月,国家电网成功收购希腊公共独立输电公司24%股份,未来中希双方将合力实现希腊主要岛屿与大陆联网,进而推动亚欧、亚非电网联网。中国能源集团在希腊注册其在欧洲的新能源公司总部,正与希方商讨在新能源、火电领域扩大合作的方式和途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2017年开通的北京—雅典直航2018年再度增加班次,看好希腊航空货运市场。巴尔干、中东欧、黑海一些国家对与中希在交通、能源、电信、航空、铁路等领域开展多边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比雷埃夫斯港此前是地中海的一个小港,但目前正在向千万级枢纽港迈进。据希腊知名智库经济工业研究所的预测,到2025年,比港预计将为希腊财政增收4.747亿欧元,创造3.1万个就业岗位,提高希腊GDP0.8个百分点。“近年来,中远海运先后在希腊、阿布扎比、西班牙、秘鲁等地投资了多个码头项目。”许立荣向《英才》记者指出,集团一个重要做法就是把港航业务组合,形成产业链拉动。通过产业链拉动,延伸了集团对客户的服务链条,强化了集团与客户的合作紧密程度。正是将其打造成中欧陆海快线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坐标,比港才能重现辉煌。按照计划,未来,比港将成为地中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港、海陆联运桥头堡以及国际物流分拨中心。在许立荣看来,“通过资源整合与再配置推动产业链发展,是航运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且,完整的航运产业链包含70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如何在产业链构建过程中协同合作,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逻辑作为基准。”“我认为,产业链布局的核心发展逻辑就是提高航运产业链各节点的效率、效益,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许立荣说道,“实践证明,与投资单一资源相比,产业链拉动更为有效、更可持续。同时,也更能为客户的服务提供保障。”回顾过往,中国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主要聚集在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远海运正向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的全方位国际化转变。重组并购原则航运业兼并重组的浪潮早已拉开,但已趋于平稳。此前,马士基合并汉堡南美、赫伯罗特完成收购阿拉伯联合国家轮船、日本三大航运合并,达飞收购东方海皇。而中远海运也已经在2018年7月完成了对东方海外的收购。航运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在全球运力过剩的背景下,整合推动了行业联盟化发展,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大型班轮联盟的形成,使得船公司有足够的现有运力发展,有效地抑制了造船冲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运力过剩问题的恶化,但又能为客户的服务提供更多的选择。”许立荣解释道。在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改善的背景下,以马士基、法国达飞为代表的第一梯队班轮公司业绩持续向好,而规模较小的公司业绩表现则继续疲弱。航运业是一个注重规模市场的行业,收购东方海外后,中远海运的集装箱船队规模达到近300万标准箱,进入全球班轮行业第一梯队,成为仅次于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的全球第三大班轮公司。东方海外由香港船王董浩云创立,被收购前是世界排名第七的集装箱班轮公司,2017年东方海外船队规模为102艘,集装箱运输及物流业务总载货量630万标准箱,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地中海、印度次大陆、中东及澳洲等地。据介绍,为了充分体现收购实效,中远海运提出并践行了“六个保留”的承诺,即保留东方海外独立品牌经营、保留东方海外上市公司地位、保留东方海外总部在香港运营、保留东方海外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保留东方海外管理团队和全球服务网络、保留东方海外薪酬福利体系。从经营情况来看,中远海运集运和东方海外的双品牌效果明显,收入增幅、盈利能力,都处于市场比较好的水平,协同效应不断放大。财报显示,2018年东方海外实现净利润1.08亿美元,成功扭亏为盈。东方海外行政总裁董立均在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2018年是东方海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双方已经在商业协同、集装箱管理等多方面带来协同效益。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客户群并不十分重叠,保留东方海外上市地位,将有利于其发挥在资本市场的功能。最新的业绩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东方海外总货运量同比增加3.5%,总收益上升6.3%,运载力增加4.5%,每个标准箱的平均收益增加2.7%。2019年10月24日,东方海外以17.8亿美元完成出售长滩港货柜码头业务,这笔交易使东方海外获取不菲的价值收益,也使各方股东利益最大化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中远海运一贯注重港航协同,落实集装箱运输服务全物流产业链的协同。”许立荣对《英才》记者表示,“集装箱航运与码头运营管理两大业务板块之间,具备明显的协同效应潜力,相互融合,有利于打造集装箱运输端到端全程物流解决方案,同时抵御市场周期性波动的风险。”2019年8月,集团旗下中远海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以38亿元收购胜狮货柜(00716.HK)旗下五家公司。“这笔收购可以弥补集团在集装箱造箱板块产能不足、关键性地区布局空白、冷箱产能缺失的三大短板。”许立荣告诉《英才》记者,“还可以有效补充用箱需求最为旺盛的华东区域,同时在冷箱需求最为旺盛的青岛也实现了进军冷箱领域的多元化战略布局。更重要的是为自身集装箱运输的全球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集团继续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2019年11月8日,中远海运收购希腊PEARL公司60%股权;11月20日,收购奥铁货运码头公司的RCT-BILK铁路场站15%股权。据介绍,两项收购将进一步推动中欧陆海快线的业务发展,中远海运陆海快线公司从而获得在欧洲的铁路运营资质,巩固了中远海运在中欧陆海快线铁路运输通道的资源建设,提升了铁路运营能力。资料显示,中欧陆海快线南起比雷埃夫斯,北至捷克,辐射9个国家,1500个网点,9100万人口,是连接“一带一路”远东到欧洲的新型海陆联运通道。2019年1-10月中欧陆海快线完成吞吐量7.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4%。“对央企来说,最重要的价值不仅是打造了‘大’,更重要是‘强’”。许立荣强调,不同于单纯的“低买高卖”的资产交易,中远海运的资产重组符合国家战略,同时也要根据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和外部投资环境情况,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开展。“通过多次不失时机收购海外资产,维持全球竞争力,让我们的运力规模与中国和全球经贸发展相匹配。”许立荣对《英才》记者表示,集团始终把建设“一带一路”作为重点项目,立足港口与航运协同发展的“双轮”优势,以码头为点、航运为线、物流为面,加大在全球的网络布局。全球对标国际竞合成为全球收入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中远海运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显示,中远海运飙升56名,从上一年的第335位跃升至279位,以426.0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马士基412.56亿美元、第294位的排名。自成立以来,中远海运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跃升了186位。虽然在收入上超过马士基,但在利润规模、净资产收益率(ROE)、经营效率方面,中远海运还有较大差距。从《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来看,中远海运以接近四倍于马士基的资产规模,获得的年度利润不及马士基的一半。但显然简单的数字对比并不科学。2018年,马士基以74.5亿美元将石油业务出售给道达尔,此后又将旗下丹麦超市集团出售给Salling集团。资产出售给马士基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从而间接推升了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中远海运和马士基虽然都是航运企业,都是充分竞争的全球化企业,但两家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并不相同。马士基集团自从2016年起进行战略转移以来,以集装箱业务为核心,正向综合全链条物流运输服务转型,而中远海运正朝以航运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集团布局“6+1”产业集群,即使在航运集群内,也经营集装箱、散运、油运、特种船、客运以及码头业务,每个业务有各自的特点,其盈利能力、资产效率和ROE等不同,综合起来计算集团的ROE等,就没有可比性。比如,马士基可以进行裁员、降薪、资产并购与抛售。而作为国有企业,中远海运不以企业盈利为单一目标。2016年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合并重组,2018年收购东方海外,没有因此裁撤一名员工。不过,中远海运一直在持续努力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比如降低成本以提升净利润率,提升资产周转率。与此同时,“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既要有收入和利润,也要有ROE、内部收益率(IRR)和现金流。”许立荣对《英才》记者表示,要根据企业内在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实现全面提升,才能避免片面的高速增长,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对标国际同行,许立荣表示,“在体量规模、业务覆盖面、抗风险能力以及整合重组的改革方面,中远海运具备后发优势。而且,‘一带一路’倡议为集团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身处充分全球化的行业,与世界巨头的竞争合作将是常态。目前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由三大联盟组成,分别是中远海运牵头,联合达飞轮船、长荣海运、东方海外组建的全球最大班轮联盟——“海洋联盟”,马士基航运和地中海航运组成的2M联盟,由赫伯罗特、阳明海运、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川崎汽船等5家班轮公司组成的THE联盟。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中远海运和“海洋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全程物流服务。除此之外,中远海运还在航运、码头、物流、船舶修造、大数据等多领域与上下游企业开展合作。因为“深信数字化是航运企业的未来”,领军企业均在科技领域布局,2019年4月10日,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赫伯罗特和Ocean
2020年1月13日
其他

李晓鹏 光大新征程

建设全面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其次,快节奏壮大朋友圈。根据李晓鹏介绍,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至今年一季度末,合计已拓展战略客户近100家,
2019年5月6日
其他

杨杰:中国电信 5G 智变

从1G空白、2G跟随、3G追赶、4G同步到5G领先;从向国外电信巨头学习,到海外企业开始向国内电信企业讨教。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厚,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影响力和全球地位正与日俱增。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对此感触颇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和国际一流的电信运营商的差距正逐渐缩小,基本实现同步发展,在某些方面我们还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我国运营商过去三年收入增长率远高于国际同行,4G基站、光纤到户端口规模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在全球10大电信运营商中,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赫然在列。不过也应该看到,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遇,但对传统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考验;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强势崛起,在通讯社交、支付、增值服务等应用领域撼动电信巨头的地位,电信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大型电信运营商迎来再增长难题。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美国三大运营商在传媒内容领域掀起超大规模并购案,力图构建起“通信+娱乐内容”的商业格局,日本软银则强势进军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在新一轮信息产业变革来临之际,中国电信提出了企业转型升级3.0战略,明确了“三大目标、三大任务、三化转型”,即实现“建设网络强国、打造一流企业、共筑美好生活”三大目标,肩负“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四个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大任务,推进“网络智能化、业务生态化、运营智慧化”三化转型。在新战略中,要重点构建“智能连接、智慧家庭、DICT、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五大业务生态圈。“未来将以DICT(大数据和云等信息通信技术)和IoT(物联网)的双T业务为发展重点,打造新的增长极。”坐拥8亿多用户,资产规模超过8000亿元,年营收达到4100亿元,创造四个世界第一(4GFDDLTE、光纤宽带、IPTV和固话)的中国电信,在全新的竞争环境中,正不断开始寻找新的创新路径。智能转型网络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也是当前电信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数据显示,中国电信智能连接(移动+宽带+固话)的用户规模已超过6亿大关。截至2018年10月,集团宽带用户达1.69亿,继续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光宽用户占比达到95%。庞大的智能连接规模为中国电信开展新兴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连接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连接是万万不能的。”杨杰向《英才》记者比喻道:“五个业务板块彼此之间有联系,但是又有差异,基础是智能连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作为最基础的移动用户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增长迅猛。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中国电信移动客户总数达到2.97亿户,1-10月累计净增4G用户5167万户。“目前很多手机厂商基本都支持全网通,手机设备基本都支持双卡,这促进了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发展。”杨杰解释道。与此同时,杨杰看重的物联网(IoT)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电信物联网用户规模已经接近1亿户。“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智能化是必然选择。”为此,早在2016年,中国电信就提出了转型3.0战略,确立了打造“领先的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的新战略定位,随后推出了“三化五圈”的转型新策略。转型两年多,4G移动网、光纤宽带网和物联网“三张精品网”已经基本建成,网络智能化成果显著。业务生态化是发展核心,“集团几大业务虽有差异,但也有融合。”杨杰向《英才》记者表示,集团以移动、光纤两大业务为基础,与天翼高清、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翼支付、DICT等新兴业务融通,实现共荣共享。运营智慧化,则是通过深度挖掘利用数据资源,使企业运营更加智慧高效,让客户体验更加智能便捷。在乌镇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杨杰提到“ABCDEHI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智慧家庭、物联网和5G)为代表的新技术蓬勃兴起,正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电信已经在上述领域深耕多年,相关新业务正在孵化和培育,特别是5G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中国电信为全球5G专利池也做了不少贡献。”杨杰对《英才》表示,目前中国电信共主导5G国际标准化项目及任务33项;提交国际文稿657篇,申请5G发明专利197项。在5G业务与模式创新方面,开展了5G+天翼高清(IPTV)、5G+VR直播应用示范,在深圳探索5G+无人巴士创新应用;在白洋淀推动智慧治水;在雄安新区开通5G基站,试商用后可支撑无人驾驶、移动远程医疗等新型应用。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在7个重要场馆安装了9套5G基站,与合作伙伴联合搭建了全套端到端5G环境,联合展示了5G+8K高清视频,5G+720°VR、5G+AI人脸识别、5G+云游戏等业务。2018年11月4日的杭州马拉松,第一次采用了中国电信的5G直播,能够支撑清晰度高达8K的实时直播。当天,西湖断桥上空的无人机通过5G技术,将画面同步直播给电视台,甚至选手身上的肌肉线条和滴落的汗水都清晰可见。据悉,在此后的世游赛、亚运会都将使用5G技术,用5G和高速光纤上传大容量的现场视频。未来中国电信将积极推进与垂直行业的跨界融合,在电力、物流、银行、汽车、媒体、医疗、智慧城市等垂直行业应用领域探索5G相关应用案例和商业模式。【2018年11月4日的杭州马拉松,第一次采用了中国电信的5G直播,能够支撑清晰度高达8K的实时直播】新业务爆发在中国电信谋划的五大生态圈(智能连接、智慧家庭、DICT、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中,传统的智能连接在到达一定数量规模后,业务发展空间收窄,价值下降。而以DICT和IoT(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杨杰将其称作“双T”业务,这是为中国电信最看好的业务板块。“尤其是DICT生态圈将取代移动业务,成为收入增量的第一来源,企业收入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中国电信(00728.HK)发布的2018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智能应用生态圈占增量服务收入的贡献超过50%。其中,天翼高清收入增长29.8%,IDC收入保持20%的增速,云和大数据收入合计增幅达120%。物联网业务加速突破,收入增长近90%。另外,“互联网金融(翼支付)平均月度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户,年交易额达到1.5万亿;移动支付APP活跃用户规模位列微信支付、支付宝之后,排名行业前三。”杨杰告诉《英才》记者。DICT是指DT(云和大数据技术)、IT(信息技术)和CT(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业内认为,IT和ICT业务都面临着转型,未来IT和ICT向DICT过渡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根据中国电信提供的数据显示,公司DICT服务各类政企客户规模达到2300万,物联网用户规模爆发式增长,数量接近1亿户。由此可见,集团正逐步构建起双T业务的增长源泉。伴随着全业务运营和新兴业务快速发展,杨杰向《英才》记者强调:“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牌照、终端、渠道、资源等要素竞争,向以产品、平台、研发、机制、生态位等能力竞争延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家庭、支付等不再是简单的要素投入,能力体系将成为主导成败的关键。”中国电信指出,“云改”将是未来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潜力无限。作为全球首家提出“云改”概念的运营商,中国电信通过“业务上云”“、IT系统上云”、“网络上云”等措施,积极推动云改。中国电信的天翼云将有力促进四个融合,分别为信息化与政府管理、社会服务融合;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网信军民融合。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天翼云已经早进入了国内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第一阵营中。企业上云坚定了中国电信“云改”的信心,未来将继续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新兴业务对集团收入的拉动作用。全球化布局就在采访杨杰的一个月前,菲律宾国家电信委员会正式宣布,由中国电信和菲律宾本地UDENNA、Chelsea集团及Mislatel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为菲律宾第三家电信运营商牌照中标方。据介绍,中国电信将与菲律宾合作伙伴一起,投资建设和运营菲律宾全境、“陆海空一体”的全新通信网络,包括4G/5G移动通信网、光纤宽带网、国际海缆和海缆登陆站、大型数据中心、营业厅、呼叫中心等,在菲开展全业务运营,推动菲律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改善菲律宾人民福祉。早在集团成立的2000年开始,中国电信便开始了国际化布局,也是我国最早进军海外的电信运营商。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电信的全球化布局崭露头角。目前已在全球54个国家及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具有国际传输出口带宽及跨洲容量超过50T,在39条海缆上具有资源,与12个接壤的周边国家和地区有陆缆直联,服务网点与网络能力的全球布局已基本形成。电信企业的国际化还面临较大难度,“要面对很多复杂的因素,电信企业不像设备制造企业,需要长期的运营,而且要进入千家万户,很多国家会首先考虑通信的安全问题。”杨杰向《英才》记者解释道。据介绍,中国电信在已注册的海外分支中,大部分机构只能从事转售业务或增值服务;在部分国家,外资(控股)运营商不能申请任何牌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信对国际业务拓展。其次是通信主权制约了跨境光缆的互联互通。此外,不同国家文化、语言的差异,商业传统、社会习俗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制约了电信运营商的国际化道路。进入菲律宾为中国电信海外布局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可以加大与本地合作伙伴的合作力度,创新合作模式,探索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推动中国电信国内基础网络运营经验及新兴业务能力更好服务于在海外,实现合作共赢。”巨头分化2018年6月13日,美国联邦法院终于批准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收购时代华纳,这笔高达854亿美元的收购案在胶着一年半之后终于尘埃落定。而这背后,则是国际大型运营商向媒体内容转型的缩影。以美国运营商为代表的国际巨头在媒体内容领域跑马圈地,互不相让。在这项并购大案的振奋下,另一通讯行业巨头康卡斯特马上出价650亿美元竞购21世纪福克斯,比迪士尼报价高出19%。全美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威瑞森(Verizon)并购媒体资产的动作要比AT&T更早,从2015到2017年,这家公司接连完成了对美国在线(AOL)以及雅虎互联网核心资产的收购,并将二者合并组建为新公司Oath。其实,AT&T一直在媒体行业有所布局,计划收购时代华纳之前,它就已经斥资485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卫星电视服务商DirecTV。如果将时代华纳收入囊中,将助力AT&T成为美国最大的付费电视供应商,除了HBO、特纳广播,还将拥有CNN、TNT以及视频网站Hulu的10%股权等重要媒体资产。“国际主流运营商在转型的许多方面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杨杰向《英才》记者指出,我们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引领力欠缺,全球影响力也相对不足,在行业标准、规则的话语权和强大的生态聚合能力上仍有差距,特别是领先运营商在转型创新方面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全球最大的电信企业AT&T,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20位,提出创建“世界最佳娱乐和通信体验”企业愿景,通过接连的大手笔并购,将自身的分销渠道和娱乐内容有效结合,形成强大的视频娱乐生态圈。研究财富500强排行榜中的17家电信企业,可以发现其中15家企业的2018年排名有所下滑。AT&T营收出现负增长,威瑞森营收持平,但两家企业的利润却呈现超过100%的增长,两家公司还位居全球最赚钱公司前十名,可见并购带来的业绩增厚效果十分显著。另一家美国通信企业,同时也是世界传媒巨头的康卡斯特位居最赚钱公司第12名。不过,由于市场环境的不同,中国电信企业并不适合进军媒体内容领域。世界优秀企业的转型创新方法可以借鉴,但对中国电信来说,“云网融合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中国电信成立智慧家庭公司,天翼高清(IPTV)用户已经达到1.2亿,以渠道的方式参与视频内容分发。”杨杰对《英才》记者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信企业已经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企业规模上,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进入世界前十大运营商。“我们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9%,但4G用户占全球4G用户的比重已超过40%;我国的宽带用户中光纤宽带用户占比已接近90%,在全球保持领先。”杨杰告诉《英才》记者,“仅中国电信一家的4G基站数量就超过了130万,很多国家的4G体验远远不如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企业在增速上明显超出世界平均值。杨杰指出:“中国电信运营商过往三年收入增速接近4%,而国际主流运营商增速不到2%。这还是在近几年提速降费情况下的成绩。”年报显示,2017年中国电信(00728.HK)实现营业收入3662.29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达到186.17亿元,同比增长3.3%。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849.71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公司净利润为190.34亿元,同比增长2.7%。在很多方面,中国电信企业已经领先全球。“以前都是我们请教人家,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他们经常问我们请教。特别是这两三年,变化很明显。”杨杰说。展望未来,集团要在借鉴世界领先运营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清短板,创建新的长板,加快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速降费大改革身处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又面对庞大的消费者,电信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至关重要。2018年中国电信继续加强市场化改革发展,创新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人员活力,提升运营效率。具体而言,就是要探索实践“划小承包、专业化运营、倒三角支撑”三维联动的改革之路。所谓“划小承包”有点类似“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的农村承包责任制,划清责任田、选好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将基层每个区域划分后,包产到户,设立基层小CEO,分配一定的业绩指标,给予其经营自主权,配套激励机制。”杨杰向《英才》记者解释。据悉,中国电信目前的小CEO已经超过5.3万名,集团公司表彰“最佳小CEO”500名。“怎么用人、怎么奖励、怎么搞活动,都是自己说了算。个人收入靠业绩说话。”中国电信的“划小承包”还被确定为国务院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内部双创不仅提高了基层员工收入,同时也能激发市场活力。对于基层单元技术专业知识匮乏的短板,中国电信提出“专业化运营+倒三角支撑”,“故障维修、财务报表、数据统计、投诉建议等等,都会得到专业部门的支持。”杨杰指出,通过“三维联动”形成闭环,为基层赋能。与此同时,在混改方面,早在2016年12月,中国电信集团旗下号百控股(600640.SH)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整体收购集团公司旗下天翼视讯、炫彩互动、天翼阅读、爱动漫四家公司100%股权。重组后,号百控股的股权结构中,中国电信集团的持股比例将由37.5%上升至51.7%,原来引入的合伙人同方投资、顺网科技、凤凰传媒等9家公司获得了号百控股0.26%~1.76%之间不等的股份。据杨杰介绍,目前集团旗下的中国通信服务(00552.HK)和天翼电子商务已被列为混改标的。两家企业也被纳入国资委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企业名单。2018年3月2日,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布了增资项目信息,拟新增不超过(包括)5名投资人,增资完成后投资人持股比例合计不超过49%,中国电信持股比例不低于51%。内部改革的同时,中国电信持续推动“提速降费”,杨杰指出:“提速提的是企业竞争力,降费降的是社会总成本,提速降费连续三年,力度非常大。”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在实施提速降费政策的三年里,行业累计降费让利超过1300亿元。随着2018年国内流量漫游费的取消,移动流量的平均资费相比2014年下降了91%,固网宽带平均资费较2014年下降了90%。流量资费水平已经显著低于日、韩、美、德等国家。另外,在电信增值服务领域,中国电信持续助力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虽然移动互联网企业在语音、短信等通信业务上挤占了电信企业的市场空间,但另一方面,却激发了IDC(数据中心)、CDN(内容分发)等业务。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和小米、百度、阿里、优酷、腾讯等企业合作推出了相关的流量和内容应用,提升用户体验。正如杨杰所言,“电信运营企业就像一根扁担。这根扁担一头连着信息通信制造,一头连着互联网应用,有效带动和支撑了信息通信制造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壮大。”而“扁担”本身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运营商连接着产业链的上下游,另一层是指作为央企国企,有担当精神,一直发挥着担当作用。”封面报道.点击直达
2019年1月8日
其他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 全竞争突围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山“哪个行当投资回收期长达15年?哪个行当累计现金净流出持续10-15年?环保就是这样的行业,而且是一个公益性特征突出的行业。”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节能)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大山坦言。过去10年,全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成千上万家中小型环保企业。不容否认,其中许多企业的规模不大、技术能力比较弱,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急需发展壮大与之相适应的节能环保产业。但急剧增加的节能环保企业群体,到底能给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大家都在拭目以待。作为我国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在行业内深耕30多年,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节能环保领域规模大、专业全、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竞争优势不言而喻。赶上生态文明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节能看似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中央企业虽然在节能环保领域确实占有一定优势,但在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中,刘大山认为,对中国节能来说一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身处重资产、公益性特征突出的行业,前期需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在很长时间周期内才能获得回报。“国家重大战略、产业规划与政策、法律法规与监督监管等各项措施的出台,激活了环保行业强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刘大山对此深有感触。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层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之严、环境改善效果之显著都是前所未有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也迈入了新时代。据有关方面统计,2017年全国节能环保行业总产值已经达5.8万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竞争与合作共生。较长的投资周期,决定了生态环保类投资运营企业显然无法像其他行业一样,快速获得超额利润,也不能和高科技、新兴产业一样,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各类资金融通来实现“发展奇迹”。“重资产的行业特征,决定了中国节能需要综合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推动节能环保主业发展,但前提一定是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资监管政策的前提下,要严控财务风险。”刘大山说道。作为节能环保中央企业,除了应对其他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中国节能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膀上承担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这就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积极践行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2016年全面启动的“共抓长江大保护”,堪称中国影响最广泛、任务最艰巨的大型环保工程之一。“积极践行重大国家战略,为保护长江母亲河贡献力量,这符合我们的主业,更是我们的责任。每一名中国节能员工,都为一生有幸参加长江大保护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同时,这也为集团加快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扩大国内外影响提供了重大机遇。”刘大山说道。相比盈利和增长,责任、专注与合作,才更加接近于这个行业的真正内涵。光伏电站的布局可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中国节能的现金流。不容忽视的残酷困境当大家都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欢欣鼓舞的时候,市场上各类节能环保企业的生存境遇,却与热火朝天的舆论存在着一定“温差”。2018年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是“难熬”的一年。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史上最严的环保风暴。环保督察力度之大、执法之严、速度之快,确实使不少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关键时期,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一大批固废处理、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公司的经营基本面却出现了“不能承受之重”。受多方面原因影响,融资困难、资金链紧张,被视作环保企业遭遇困难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18上半年,节能环保行业的一些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不同程度出现了债务违约的风险事件,个别债权人还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等措施,一些企业出现巨额亏损、股价大跌,经营活动陷入停滞状态。就连一向以经营稳定著称的污水处理行业,多家优秀企业也同样陷入到融资困境当中。例如A股的某水处理龙头企业,2018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率飙升至8.09%,财务费用从2016年底的8400万元,飙升至2018年三季度的4.89亿元。此外,其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现金含量、每股经营现金流均为负数。另一家水处理龙头企业现金流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净利润现金含量节节下滑,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财务费用已经超过了2017全年的总和。与此同时,公司还有接近150亿元的在建工程,急需拿出真金白银来支撑投资。表面看,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情况还算不错,但真正能及时现金结算的款项却并不多,企业的现金流状态欠佳。同时,由于承接了大量的政府工程项目,前期巨额垫资需要企业具备很强的融资能力,才能将业务顺利推进。在资本市场流动性充裕、蓬勃兴盛的时期,融资并非难事,毕竟垃圾处理、水处理等环保项目都是长期经营、政府付费、回报稳定、风险较低的“G端”,投资者对于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支付能力都有很大的信心。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不论是传统的BOO、BOT模式还是新兴的PPP模式,环保企业都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撑其项目建设和运营。但随着融资环境的变化,一切都变了。资金成本增长的压力和获取资金难度的加大,仿佛也预示着环保行业洗牌的脚步渐行渐近。在刘大山看来,除了融资环境的变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引起重视。从全球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多数行业都会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节能环保行业也一样,一定会遵循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中国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不高是客观现实。从长远看,产业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的确是行业的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整个行业更加专业和专注,效率更高。例如美国的固废处理市场,3%的企业做到了几乎90%的业务”,刘大山说。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市场上这些融资遇到阻碍的环保类企业,必须直面过度竞争的残酷冲击。在小、散、乱的产业布局中,任何一个孤军奋战的节能环保企业,都难以具备足够的风险抵御能力——截至目前,A股几十家上市的环保企业中,市值超过500亿元的情况已经消失殆尽,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也几乎屈指可数。人们往往会在行业景气时,对中小企业的成长效率感到兴奋,却很容易忽略行业遭遇困难时他们孱弱的风险抵御能力。更何况,节能环保行业的重资产特性突出,有的企业虽然规模一般、资质一般,但其融资规模可是一点都不小,动辄十几亿、几十亿元,才能支撑得起规模巨大的PPP项目。中国节能旗下中环水务公司董事长王堤告诉《英才》记者,在水务行业里有些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合同订单,项目规模甚至可以到达千亿级别。接单之后各方面的能力都很难同步跟上,特别是一些匆匆进入环保领域的跨界企业,其融资、人才、服务、管理都难以消化在手的巨额合同。如果再考虑到这些环保企业漫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如刘大山所说的15年左右甚至更长时间的投资回报期,连续10余年的累计现金净流出,那么很显然,任何一个理性的金融机构都会谨慎面对这样一类融资需求。危机,让不少中小企业有了刻骨铭心的体验——做环保需要强大现金流的支持。即使是中国节能,也一直在努力通过“调结构”解决这一问题。特别是清洁能源(光伏和风力发电)和大健康业务的布局,可以让中国节能以较少的资本投入,获得更好的现金流支撑。中国节能大健康业务的净利润贡献在集团整体净利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为其他主业板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没有这些稳定的现金流业务,能支撑得住吗?在环保这种重资产行业里,对我们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刘大山告诉《英才》记者。调结构,是刘大山主政中国节能后布下的一颗重要棋子。2017年11月,中国节能在镇江句容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暨改革发展战略研讨会,对未来改革发展做出总体战略部署。刘大山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节能环保健康产业集团”战略目标、“六大发展目标”和“十大战略举措”,加快转型升级的“四梁八柱”和“行进路线”清晰浮现。优化主业布局、改善营收结构、实现利润均衡,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意味着中国节能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追求主营业务板块的均衡发展。其实,这才是走出危局、破解困局的治本之策。江西中节能低碳园。必须坚守的主战场在2017年的一次采访中,启迪桑德董事长文一波曾经告诉《英才》记者,有些PPP项目,收益率在1%-3%的PPP项目特别多,有一段时间没有一个PPP项目收益到基准利率以上,全都在基准利率之下。再加上环保企业必须以外部融资的方式,解决前期巨额的资金投入,这意味着环保企业在项目实施初期不仅无利可图,甚至还要亏出去巨额的财务费用,所以彼时文一波判断,“将会有一批PPP项目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出现问题。”现实的情况是,还没到3年,很多环保项目甚至是环保企业就已经出现了问题,现金流紧张和资金短缺成为了制约环保企业生存和发展不能承受的痛苦。对此,中国节能对同类PPP项目就采取非常审慎的管控。与社会各界对于环保企业非常高的期望和盈利预期相去甚远,大多数不明就里的投资者,甚至包括行业里的一些民营企业家都会想,这样一个市场广阔、国家支持、收入稳定的行业,怎么会赚不到钱,甚至还屡屡出现巨额的亏损呢?有人将问题归咎于国企和央企抢占市场,“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如果单纯从营业收入规模上来观察,这种说法似乎有所依据:中国节能、光大国际(00257.HK)、葛洲坝(600068.SH)等行业排名居前的大企业,都属于央企和国企序列。但如果翻看葛洲坝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到,其2018年前三季度环保业务的毛利率仅有2.05%,2017全年毛利率甚至只有0.96%。而中国节能的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中国节能、葛洲坝等国企和民企一样,同样承受着来自全行业高度竞争的压力。根据刘大山的观察,即便是不算民营企业,仅仅在各级央企的序列中,同样有数量巨大的竞争者——“有1000余家专业子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从事节能环保业务”,个个都有大股东的支持,每家都能渴望在特定领域分得一杯羹。过去几年大量国企、民企涌入环保领域,是因为在传统的投资领域普遍过热的前提下,大量资本单纯关注环保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盈利的稳定性,因此将其视为资本的“避风塘”,这里面更多体现的是投资需求,但在产业层面是缺乏竞争力的。因此他相信,这些机构有很多最终会选择退出。中国节能身为行业龙头,同样受到行业竞争格局的冲击,但顶着央企中唯一的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名号和光环,中国节能退无可退,也不能退,必须勇于面对,迎难而上。用刘大山的话来说,节能环保不仅是中国节能的主业,更是中央企业的使命所系、职责所在。与行业内大大小小的竞争对手不同的是,中国节能深耕节能环保行业30余年,深知唯有站在党和国家的立场上,以更高的视角、更宽的维度来认识这一行业,才能不负使命与重托,践行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使命。同时,这也是由环保行业长周期、跨地域、跨学科、垂直细分领域众多、技术要求复杂等特点所决定的。例如,一个湖泊的环境治理,往往需要协调多个省市多个部门,涵盖了污水处理及污泥处理、上游多条河流沿岸工业排放的治理、土壤修复、园林绿化等多项业务领域。可以说,多数大型环境治理项目,都是综合型治理工程,单纯站在政府相关部门的角度,难以协调所有相关门类、不同细分领域的企业。中国节能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从设计咨询、工程建设、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项目投资建设和运管管理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和节能环保综合解决方案,业务涵盖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和危险废弃物处置、生物质发电、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废弃矿井和尾矿库治理等领域,具备很强的环保综合治理能力,发展成为我国节能环保健康领域实力雄厚的旗舰企业。这也是中国节能协助政府开展跨区域、跨专业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底气所在。积极投身长江大保护囊括半个中国、横跨十余个省份的“长江大保护”,是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最为复杂的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程。2016年初,我国正式推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进入了全面加速的新阶段。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到2020年,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与河湖健康保障格局将基本形成,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35年,水生态环境状况全面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安澜绿色和谐美丽长江总体目标全面实现。”“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参与长江污染治理,这是中国节能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也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刘大山说道,“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能够赶上长江大保护这一千秋伟业,这是中国节能的极大幸运,也是每一名节能人的极大幸运。”“具体需要我们做什么呢?就是充分发挥我们的主业优势,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域去做环境综合治理。”刘大山告诉《英才》记者。在一座城市当中,有多种污染问题都需要解决。对于中央企业来说,不可能只挑会做的、容易做的、赚钱的去做,然后把不会做的、难做的甩手放弃,需要统筹考虑,分清轻重缓急,长远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对于任何环保企业来说都需要考虑利益的均衡,这也是市场上许多环保企业的内心纠结。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可能更关注一家环保公司的营收规模、盈利能力、技术实力,而站在各级政府、民众福祉的角度来看,真正能够从根本上全面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一定是系统的综合治理。刘大山认为,综合治理恰好是中国节能的优势所在,同时也是中国节能的发展方向。中国节能可以为中国许多城市、乡村提供迫切需要的综合解决方案。据统计,中国节能各级子公司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已经实施各类节能环保及清洁能源项目130余个,完成投资350亿元。在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以上城市,都设立子公司或有代表处负责,目前已经布局200余个在建、拟建和跟踪项目。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节能参与长江大保护的独特优势,是成为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企业的底气所在。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但真正落实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人们还是会忽视这个行业内部巨大的细分行业差异:两块临近的污染土壤,在修复的时候可能要使用的技术完全不同。水污染治理和大气污染治理情况也是类似的,由于具体的污染的成因不同,治理的技术往往也是大相径庭。任何一家环保企业要掌握所有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行业中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仅仅掌握某几项环保技术,在大型治理工程和区域化的环保治理体系面前显然是不够的。“治理长江的污染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仅靠一两家央企、国有企业是做不到的,必须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节能要建设的主体平台,也就是大家的平台”,刘大山说。例如,在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方面,个别技术问题仍然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不久前,刘大山专门率队拜访了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并且牵头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等院校共同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目的就是打造一支手握利器的精锐部队,为解决在长江污染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在谈到与民营企业合作时,刘大山讲道,“在节能环保一些细分行业,有的民营企业就做得非常好。中国节能要真正成为长江污染治理的主体平台企业,就需要把大家团结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伟大事业。”巩固综合优势“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仅仅是因为拥有中央企业的名号,中国节能恐怕很难成为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主体平台企业。截至目前,中国节能本身仍然是国内节能环保领域规模最大、专业最全、专业覆盖面最广、综合实力最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最强的节能环保产业集团。“环保行业中,我们的特色优势是综合解决方案,目前最契合市场胃口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地方政府的实际需求。”刘大山表示,“这是由环保行业目前的市场情况所决定的,也与中国节能具备从规划咨询、研发设计、投资开发到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为一体的节能环保综合服务能力的特点相符合。”目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旗下一共有子公司500余家,其中二级子公司28家,上市公司5家,分布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固废处理、危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绿色建筑、智慧照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多个行业,几乎涵盖了环保产业所有重要领域。在节能领域,中国节能作为我国从事工业节能业务最早的公司之一,历史之长、贡献之大、行业影响力之广,在行业内都是少有的。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实施总规模居全国前列,名列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首位。在环保领域,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能力,开创了国内多个第一,建成我国第一个炉排炉垃圾焚烧发电、第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处理、第一个高温蒸煮医疗垃圾处理、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污泥焚烧发电等示范项目,投资建设的临沂“固体废弃物生态循环产业园”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静脉产业园”。目前,中国节能城市固体废弃物及农林剩余物综合处理能力位居行业第一,烧结烟气脱硫领域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危险废弃物处置规模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水处理整体能力居全国行业前列,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相关技术处于领先地位。据刘大山介绍,中国节能也是最早进军清洁能源领域的中央企业,建设了我国第一个百万千瓦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启动项目,建成我国第一个荒漠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第一个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风电装机规模处于行业前列,光伏并网发电规模和单体公司装机规模目前均居全国第一,在清洁能源领域拥有风电、太阳能、地热能3家上市公司。“目前,我们的绿色装机总规模达10GW,年生产绿色电力120亿千瓦时,每时每刻都在为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自己的贡献。”刘大山说。但实事求是地讲,在节能环保一些细分市场中,中国节能的优势地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巩固和加强。在刘大山看来,这绝不意味着在这些业务领域就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因为这是由集团“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这样的定位所决定的。“作为行业内的中央企业,要有相应的行业地位、有话语权,那就必须在各个细分行业里面有很高排名,有足够的产能或者规模处理能力。但是我们要把自己的定位搞明楚想明白,你不可能在所有的细分领域都做到完全领先。”刘大山说。环保市场的现状也确实如刘大山的判断,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随着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许多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整个城市或地域的环境治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而非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例如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如果仅仅对机动车尾气进行严格的限制管理,而忽视工业和城市服务行业烟气排放的管控,那就难以起到理想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将所有可能对大气造成污染的因素进行全盘考虑,综合治理。在这个过程中,综合型环保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对于节能环保企业来说,如果只盯着赚钱的业务去做,忽视了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就会和地方政府的诉求合不上拍。中国节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杀手锏”,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深化务实合作在中国节能的官方网站中,出现最多的新闻,就是刘大山在全国各地进行调研,与各地政府主要领导开展合作洽谈。近年来,中国节能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业务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综合服务优势,积极探索形成了雄安、西安、天津、肥城等多种中心城市和区域整体综合解决方案的合作模式。中国节能是雄安新区的第一批建设者,采用全新能源利用理念,提出“能源供应+环境治理”综合解决方案,完成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综合能源供应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设计建设。集团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市就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科技研发、智慧照明、绿色基金等达成“一揽子”合作意向;加强与亚洲开发银行沟通,争取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的支持,承接了利用5亿美元主权贷款设立并运营管理京津冀区域减排和污染防治基金的相关工作。2018年9月,中国节能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了高规格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生态环保节能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务实合作,合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努力推动海南生态文明建设。近两年,中国节能与省市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仅今年在长江大保护这一个方向,集团领导就和40多个省市主要领导开展了深入洽谈,与沿江11个省126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各种形式的对接,与浙江省和衡阳市、丽水市、湖州市、咸宁市等省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面对地方政府的迫切需求,面对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中国节能的技术实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中国节能深化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刘大山向记者表现了非常明确的积极态度。虽然目前来看,大量的民营环保企业都遇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但这绝不意味着因此否定民营企业在环保领域的价值。相反,在刘大山看来,民营企业在环保领域的发展前景“绝对广阔”,并且能够和中国节能高度互补。特别是一些有雄厚技术实力的民营企业,更是中国节能理想的合作伙伴。与那些专业能力强大、术业有专攻的民营企业合作,对中国节能的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需要中国节能的助力,以更加适应环境保护产业越来越明显的综合化大趋势。谈起推进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刘大山对《英才》记者表示,“没有强大的科技支撑,我们不可能做到世界一流的节能环保健康产业集团。”中国节能把今年确定为科技创新年,制定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确定18个重大科技攻关的项目,邀请十几位专家院士参与审核把关、提供支持,集团安排专项支持资金,统筹规划,分步推进,滚动支持。刘大山说,“从项目入手抓科技创新,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就是盯着问题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逐步把集团的科技体系完善起来。而且这些科研项目一定不能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一线,我要求必须由专业子公司提出来。”在刘大山亲自推动下,中国节能正在积极推进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锻造更多利器。牢记环保初心和本源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认识愈加重视,民众环境保护自觉性加快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解决。2018年,生态环境部正式组建,环境保护摆脱了此前被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九龙治水”格局,环境治理监管更加集中有力,之前受限于部门掣肘、地域差异造成的环保问题,如今都有了综合治理的政策基础。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开始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新的问题和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有人甚至开始质疑严格的环保政策是否成为经济更快发展的“阻碍因素”,甚至希望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放松环保政策对各种高污染产业的限制,以对冲经济震荡风险。2018年8月,市场传言,50%的钢铁限产将被取消,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的空气质量指标PM2.5平均浓度及重度以上污染天数的要求将从5%下降到3%。虽然这则消息最终被证伪,但确实有人相信环境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并希望打破环保“紧箍咒”,来换取对经济发展的刺激效果。刘大山对此阐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最近两年前所未有的环保督查不仅正确,而且必须长期坚持,这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对永续发展负责。中国的环保政策一定会指引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向着正确方持续发展。在他看来,中央高层提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出台,极大促进了中国生态环境整体状况的改善。但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在农村,量小、分散、广泛的垃圾处理还是一个难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痛点。在这些领域不仅有大量的事情去做,而且直接关系民生,一旦解决不好,甚至会导致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要解决的事情太多了。”刘大山感慨。在广大农村地区,垃圾随意堆放、河流污染、厕所等卫生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城市很多设想非常好的垃圾分类、处理业务也并没有很好的执行,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环保基础设施和体系搭建的短板。环保领域的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收益率偏低,公益性特增显著,如果以纯市场化运作的思维去考虑,就很难把现实问题解决好。拿基础设施建设来说,初始投入金额特别大,时间特别长,但在大额度的资金投入之后,需要漫长的回报周期,甚至不会形成明显的经济回报。再比如,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虽然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有较大差距,真正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节能近年来依托旗下32个垃圾发电厂、污水处理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厂建立环保公益宣传平台,积极开展“节能环保社会宣传日”活动,目的就是促进爱护环境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按照过去的传统环保产业发展模式,往往是盈利的业务企业抢着做,但站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角度来看,却不能产生最佳的治理效果;不赚钱的项目没人问,但是又会真真切切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诚如刘大山所说,环保是一个公益性特征突出的行业。如果所有环保企业都忽视生态环境的复杂程度,忽视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一味大干快上“抢肥肉”,靠一两项优势做简单的复制扩张,这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讲是不可持续的,对企业自身发展来讲也是不可持续的。2018年冬天到了。或许节能环保产业也确实需要一些冷思考,是否应该回归环保事业的初心和本源,去接受它重资产、长周期、低收益、综合统筹、公益特征突出、责任与市场并重的客观现实。独家高端领袖访谈环保高维度最大优势是综合《英才》:中国节能面对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2018年12月10日
其他

王传福 比亚迪的未来之战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你疯了吗?”当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在132年来汽车产业首次召开的开发者大会中表示,要开放汽车内部传感器以及控制权后,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直接喊话王传福。让周鸿祎感到不解的背后,其实是比亚迪主动求变的缩影。在当前风云突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比亚迪的优势地位正在被撼动,宁德时代、特斯拉、蔚来汽车等企业快速崛起。红海厮杀中,行业的先行者比亚迪不再仅以车企自居。在业务的横纵坐标上,比亚迪一面围绕新能源汽车开拓了电池、电机、电控、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整车技术;另一面,聚焦于能源的获取、存储和应用。打造由太阳能、储能、新能源车及云轨各业务板块构建的新能源闭环。如今,这些核心技术和业务正在“共享”和“开放”。从会见徐和谊到密会魏建军,与对手的“化冰”背后是比亚迪对开放生态的思考。如果说同业竞争者间的合作是为了抱团取暖、巩固领土,那么与微软、360的牵手则是比亚迪以攻代守,开辟新航路的起点。王传福“疯了”?“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疯狂的人,但王传福第一次跟我提出准备把汽车像手机一样弄成开放平台的想法,开放几百个传感器和开放线控,我当时就直接问,王总,你疯了吗?”周鸿祎很费解,但王传福仍旧笃定。随着苹果将手机上常用的13个传感器开放以来,全球已经有上千万开发者参与其中,如今已经有超过400多万个应用以多样的形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数据统计,2017年全球App下载量达到947.6亿,同比增长13.6%;全球App收入突破401亿美元,同比增长27.3%。而汽车工业作为制造业的顶端产业,其主机搭载的传感器数量超过300个。王传福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算了一笔账:“深圳有300万台车,每台车有300多个传感器,如果用户开放10%的传感器,就相当于有上亿个感知终端。就像人的神经末梢一样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未来汽车生态的强大无法想象。”比亚迪认为,未来智能汽车生态会影响到很多行业,其产生的规模效应将远超手机。比亚迪希望作为智能汽车硬件标准平台提供商,向全球创新者、创业者、开发者们,开放汽车所有的传感系统和执行系统。可想而知,如若传感器同时开放,巨大的想象空间背后,安全隐患也是不容忽视的掣肘。汽车智能互联方兴未艾,安全事故已是频频爆出。特斯拉、宝马已经首当其冲品尝苦果。对此,王传福认为不能因噎废食,而应利用汽车在全球工业供应链中的支配地位解决问题。“不能因为担忧安全问题,就把汽车的开放给堵住,我相信通过全球合作者的合作,可以把汽车平台的安全问题解决掉。”开放车内传感器,拥抱智能互联只是比亚迪近些年以来一系列业务变革中的一个缩影。“开放”正在逐渐取代比亚迪在新能源发展路径中一贯“自产自销”所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在整车领域,强敌林立,不乏即将成功借壳上市的北汽新能源、好事多磨最终落地上海的特斯拉;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迅速成长已经拿下多家知名车企的采购订单。在已经深陷红海的新能源汽车中,比亚迪的整车依然在扩产放量、电池业务也已经外包。但日渐压缩的生存空间是同业竞争中不争的事实。王传福告诉《英才》记者:“汽车行业有两个重大的变革,一个是电动化,一个是智能化。有变革就有机会,这两个变革蕴含了巨大的机遇。汽车智能化,必然会带来万亿规模的新业态。”由此看来,王传福的“疯”不仅是比亚迪主动求变,做两手准备的慎重考量,更是身处新能源产业过渡期的中国汽车产业“辟新”的示范。开放电池业务2018年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了燃油车销量。多年以来,比亚迪电池自产自销的闭合思维为其问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奠定了基础。比亚迪的动力电池已经在市场上累计服役了15年,装车量超过40万辆汽车。服务范围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正因如此,比亚迪在动力电池的商业化运营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经历了各种气候、路况、驾驶习惯的考验,应用车型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多个领域。凭借着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比亚迪在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版图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席位。
2018年10月15日
其他

英才专访|泰康式医养未来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成立22年的泰康保险以240.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位居489位,而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保险或泰康)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那句“13亿人民肯定会把我抬进世界500强”的话语还言犹在耳。“从世界500强公司数量来比较,中国有120家,但没有一家大健康企业。美国有126家,其中IT高科技有18家,生命健康企业12家、5家制药厂。”由此陈东升向《英才》记者透露,未来泰康一定是要打造一个大健康领头企业。对于陈东升的远见,《英才》记者早有领教。2016年,保险业掀起举牌浪潮。当时,保险新贵在A股市场开疆拓土,寿险前六名有四席被投资驱动型险企占据。彼时,陈东升却十分淡定:“一切都要看长远。”
2018年9月3日
其他

宋志平 中国建材的华丽转型

文/杨旭然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如果把占据行业内最强势地位、获得最高市场占有率、最佳盈利表现作为衡量一家企业成功的标准,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材)做到了。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建材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不断地联合重组,在水泥、国际水泥工程、余热发电、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领域都做到了世界第一。整个2017年,中国建材总营业收入升至3000亿元级别,旗下6大产品体系的盈利能力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对于建筑材料细分领域的整合重组、优化布局都收到了真金白银的回报。在体量庞大的水泥产业,中国建材通过长期坚定的运作,实现了每年5.3亿吨水泥、4亿立方米砂浆混凝土的产量。多年持续推进的联合重组模式,让中国建材几乎以一己之力,结束了中国水泥产业多年来纷争复杂的竞争格局,并带动行业离开了长时间的微利时期。当全国范围内水泥价格不断上涨,北新建材(000786.SZ)和中国巨石(600176.SH)的利润快速增长,当中国建材与中材股份在港交所顺利整合,当新的水泥工程在“一带一路”陆续搭建,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如此庞大的产业集团,在占据中国乃至全球建材行业的制高点之后,是否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他看到对于中国建材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立传统建材的强势地位之后,找到全新的突破与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一个相对传统的建材企业,获得继续加速的“新动能”。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宋志平将这种变化称之为“三足鼎立”,也就是水泥业务、国际工程服务业务和新材料业务要实现共同发展。他认为整个集团这几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力以赴去做新材料”。1水泥王者自我变革中国建材埃及6条水泥生产线项目2018上半年,有关水泥行业最大的关键词就是“涨价”。有人认为这是二、三线城市房产销售热潮的带动,亦有人认为这是环保政策越发严格导致供给不足,但在宋志平看来,这些都不是最全面的答案。在2017年时,他曾经告诉《英才》记者,通过联合重组,中国水泥产业集中度得以提升,必然让整个行业更加稳定,从而带动企业利润水平的提升。过去多年中国建材主导的产业联合重组,已经让整个行业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但他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的变化,水泥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全社会范围内水泥的使用量在经过一个平台期后就会下降。受益于在行业内强大的竞争优势,中国建材并不会失去盈利能力。相反,中国建材这个全球范围内的“水泥大王”,仍然可以在未来五年行业重心缓慢下移的过程中赢得很多利润。很多投资者也意识到这一点。2017年12月,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3323.HK)及中国中材股份(1893.HK)分别召开股东大会并联合公布,中国建材股份和中材股份的合并事项获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令人震惊的是,两家公司股东赞成率均超过99.9%。要知道香港市场本身是一个重视中小股东权益的市场,在大量的收购整合案中,都会看到中小股东密集投出的反对票,这和A股有明显的不同。“因为香港的门槛很低,小股东如果超过10%不同意,这个整合就否决了。虽然10%是一个相对很小的数字,但存在被否的概率,尤其是中材股份,持股一两个亿港币的小股东就可以否掉整个案子。”宋志平介绍说。为了更充分地向全球范围内的投资者介绍整合的好处,宋志平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在香港和全球的路演,最终才获得了两家上市公司几乎所有投资者的认可。但最重要的是重组后的中国建材,有足够强大的盈利能力,来支撑投资者的热情和期待。自2017年12月中国建材股价受到整合支撑反弹之后,已经从3元左右的价格,最高上涨至接近10元,2018年7月初才回落至7元上方,并且这些涨幅之下,中国建材仍然只有13倍市盈率和1倍左右的市净率。显然,这种上涨是由真实的业绩支撑驱动的。另外,中国建材在大规模整合之后,内部也在不断削减成本,完善企业结构。和中国中材完成“大两材合并”后,双方总部加起来共有27个中层部门,被直接削减到12个中层部门,原有的33个二级单位减到13个。在整个过程中,中国建材非常坚决的防止两个企业简单相加,而是在内部进行不断地熔炼、融合、整合优化,这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强度下降的外部环境同样重要。“效益大增,股票大涨,投资者欢欣鼓舞。”宋志平总结道。2打造隐形冠军水泥是中国建材最明显的标签,但并非仅有的标签。专业化和多元化,一直是企业战略设置与布局中重要的一个争论。在专业化支持者的观点来看,一家企业应该心无旁骛地将一个产品做精、做透,多元化意味着对企业资源的分散与透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化模式已经衍生出了众多新的变化。相关多元化在大型实业集团和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中大行其道。中国建材以其央企的特殊性和庞大体量,成为了多元化成功经营的典范。特别是中国建材在新材料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已经成为了支撑其下一个20年继续发展和增长最为关键的新动力。中国建材最早在新材料方面获得成功的,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控股了中国巨石(600176.SH),两材合并后还拥有另外一家全国产能规模第二位的泰山玻纤。这两家企业合计占据国内玻璃纤维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泰山玻纤2017年实现了8.22亿元净利润,行业龙头中国巨石在2017年则获得了21.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去年增长41.34%,两者合计为中国建材贡献了30亿元的利润。虽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玻璃纤维的存在,但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个人都是中国巨石和泰山玻纤的客户。同样,中国建材旗下北新建材的石膏板也占据国内60%左右的市场份额,悄然隐藏在每家每户的墙壁和屋顶装修中,为中国建材带来20多亿元的利润。在这几个领域,中国建材都做到了行业内最大的市场份额,并掌握了一定的市场定价权,成为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玻璃纤维是中国建材最早在新型材料方面的布局之一。随后,中国建材又规划布局了“五大新材料”,包括碳纤维、电子信息显示玻璃、光伏材料、高等级动力电池隔膜以及轴承使用的工业陶瓷。这五个重要的新材料领域中,中国建材的供应量都已经位列全国第一。原中材旗下的中材科技(002080.SZ),是中国建材在动力电池隔膜领域的主要平台。公司董事长薛忠民告诉《英才》记者,高端锂电池隔膜生产一直是中国锂电池产业链中无法实现国产化替代的一部分,而中材科技已经部署了可供量产的先进生产线,并做出了在未来几年实现年产4亿-5亿平米的远景规划。“锂材料是最成熟的动力电池技术,到目前还远远没有到达爆发期。”薛忠民表示,中材科技已经将锂电池隔膜视为中材科技未来最重要的支柱业务。能否量产,是宋志平极为重视的。他将其视为中国建材的新材料与其他企业相比最重要的不同之处,也是中国建材目前阶段新材料产业最关键的特点。目前这五块业务上,中国建材都在积极推行大规模的量产,这和中国建材在玻璃纤维、石膏板等领域的情况非常相像。“在中国,这几块市场的供应都是第一,因为中国建材是最早实现大规模制作和量产的,并且还要突出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的指标。”宋志平告诉《英才》记者,他对于旗下业务板块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到行业第一,并且都要能够盈利,这是作为一个工业集团来说比较明确的特点。一个个新材料领域拥有最高市场占有率,较强盈利能力的“隐形冠军”,是中国建材在寻求二次突破过程中最可依仗的新生力量。“中国建材转型转得非常快,
2018年8月6日
其他

凌文:能源航母全新启航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凌文这是一组漂亮的数字:商品煤销量2.87亿吨,发电量3728亿千瓦时,铁路货运量1.88亿吨,港口装卸量2.22亿吨,化工品产量845万吨,实现利润301.3亿元。上述数据是由神华集团和国电集团重组成立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家能源集团)1-5月交出的业绩答卷。不仅各项指标全部超过合并前两家企业同期指标相加的总和,而且两家分别统计,各项指标也好于历史同期,1+1>2初见成效。于2017年11月28日重组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是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央第一个批准设立的公司。此次整合,也被称作史上最大规模的央企重组。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凌文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说:“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以对事业、对员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有条不紊,新的总部成立。重组整合工作得到了上级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真诚拥护。”合并后,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火电、新能源、水电、运输、化工、科技环保、产业金融8大业务板块,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与南北车合并、中远中海重组不同,国家能源集团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是更高层次的战略性央企合并。据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全球矿业报告》显示,以2017年末市值排名,全球前五大矿业上市公司分别为必和必拓、力拓、嘉能可、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的中国神华(601088.SH)以及淡水河谷。世界范围内,传统能源巨头林立,凭借长期的耕耘以及对核心资源的占有,根基雄厚,实力不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日益复杂,重组成立的国家能源集团将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凌文对《英才》记者说:“我们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集团。”诚如凌文所说,合并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国家能源集团将在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及产业升级等方面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战略部署。按照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1>2的重组效果目标,高规格亮相的国家能源集团开始显示出其重组竞争力,能源航母全新启航。1重估煤炭价值“界定清洁能源,应该只论排放,不问出身。”从不受待见到逐步认同,煤炭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知。凌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一个观点:“界定清洁能源,应该只论排放,不问出身。煤炭可以成为清洁的能源和资源。”中国煤炭探明储量约1.3万亿吨,占化石能源储量的96%。2017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68.5%和60.4%。有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占50%,2050年占40%。煤炭相当长时间内仍将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全球煤炭消费中,中国占据半壁江山。国家能源集团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煤炭生产供应商,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煤炭企业。不仅是经营效益出众,通过科技创新,从煤炭开采运输到煤炭利用(燃煤发电)再到煤炭转化环节(煤化工)的清洁安全高效程度,国家能源集团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国家能源集团泰州电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指标全球最优。2017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经降到了0.106,而国家能源集团更是只有0.005。凌文向《英才》记者介绍,国家能源集团煤矿的安全程度世界领先,未来煤炭开采将更加安全高效。与此同时,国家能源集团独创了煤矿地下水库、矿区地表生态修复和智能矿山等多种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应用于年产2亿吨的神东矿区,实现采煤不见煤,植被覆盖率从开发初期的3%-11%增加到目前的70%以上,建成了35座煤矿地下水库,储水总量相当于两个西湖水体容量,达到为3100万立方米,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水资源,采煤工艺、装备效率均达到了世界公认的煤炭绿色开采国际领先水平。国家能源集团的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甚至实现了低于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2014年建成世界首台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机组——舟山电厂4号机组,三个主要污染排放物——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达到2.7毫克/立方米、2毫克/立方米、19毫克/立方米,全部优于天然气电厂5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标准。凌文告诉《英才》记者,当前,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已上升为国家规范,引领了燃煤发电技术进步。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家能源集团煤电机组100%实现脱硫、脱硝。1.35亿千瓦机组实现超低排放,占现役煤电机组容量的76%,东部地区全部实现超低排放。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占比53.4%,百万千瓦机组达到27台,占全国25.9%。其中,泰州电厂百万千瓦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指标全球最优。在国际上首创了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大幅提高劣质煤燃烧效率,降低了污染排放。在陕西富平,国家能源集团建设的富平综合能源供应中心,改变了电厂只生产电的历史,实现了“电、汽、冷、热、水”五联供,在消费终端全面替代散煤、天然气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探索与尝试构建智慧城市能源供应体系,形成了中国煤炭利用的“富平模式”。煤炭不仅仅是燃料,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凌文告诉《英才》记者,“国家能源集团在煤制油化工领域已经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掌握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两种煤制油技术的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攻克了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60万吨级煤制烯烃等系列技术,开发的煤基喷气燃料、航天煤油等特种燃料,拓展了军用燃料来源。凌文对《英才》记者说,煤制油品看起来和矿泉水一样。利用煤制油油渣制成的绿色沥青,铺路时基本没有味道。煤基喷气燃料、航天煤油等特种燃料,低于零下60度还不凝固,在中国全境,甚至南极、北极都可以使用。国家能源集团还开发了稀有元素提取技术,在煤炭和粉煤灰中提取铝、锂、钾、铬、镓等金属,以及同位素碳60、石墨烯等有着重要工业用途的高端材料。“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发生变化。但“煤炭是篇大文章,做好不容易。”自2016年煤炭行业实施去产能以来,全国已化解超过5.4亿吨煤炭产能,超额完成了预期任务。国家能源集团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去产能任务的煤炭企业,并在两年内退出煤矿11处、煤炭产能1126万吨。凌文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还是“产大于销”,仍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国务院确定2018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为1.5亿吨,2018年国家能源集团将退出5个煤矿、去产能340万吨。能源革命必然带来“煤炭革命”,但“煤炭革命”绝不等于“革煤炭的命”。凌文向《英才》记者指出,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比例的适当降低对于能源结构优化很重要,但简单地“去煤化”并不可取,否则会给国家能源供给带来严重负担。“科技创新促进了煤炭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清洁开采、清洁利用和清洁转化,煤炭正在成为清洁的化石能源和资源。”凌文说道。2合并竞争力合并更能产生协同效应式的“化学反应”。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33万名员工、8家科研院所、6家科技企业,拥有12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其中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5个院士工作站)。截至2017年底,国家能源集团拥有煤炭产能4.8亿吨,电力总装机2.26亿千瓦,其中火力发电总装机1.75
2018年7月2日
其他

专访李书福:吉利并购式进化

李书福“大家都认为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了,早已经被西方国家垄断了,中国企业只能与外国汽车公司合资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再次接受《英才》杂志专访,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回忆造车之初的行业格局时不禁感叹。李书福“决定要研究生产汽车的时候,没有太多的人相信”,而如今他的“造车梦”已经成真。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民营车企,吉利不仅见证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更秉持着“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愿景。随着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以及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汽车行业经历了一波高涨的走势;但随着环境保护以及消费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工业也在徘徊中进入了“微增”的态势。
2018年6月4日
其他

许立荣 中远海运全球起航

中远海运董事长许立荣总资产7100亿元,创造了航运业六个“世界第一”,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在起航的第二个年头,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随着代表国际航运景气度的BDI指数触底回升,航运企业也终于走过了寒冬期,不少企业业绩触底反弹。作为全球运力最大的综合航运企业,中远海运在重组合并后展现出了协同效应,2017年集团旗下几家上市公司均取得不俗业绩。熬过“至暗时刻”,是否意味着航运业已迎来黎明?全国“两会”期间,操盘航运业这一划时代“联姻”的关键人物——中远海运董事长许立荣接受了《英才》记者专访,从两大央企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竞合等角度阐述了集团未来的发展战略。在许立荣看来,全球航运业走过了低谷期,目前处于上升通道,但还难言彻底好转。伴随着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航运市场的未来更加难以预料。与其预测波动加剧的市场行情,不如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既而夯实抗风险能力。身处周期性如此强烈的产业,这是每家航运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在采访中,如何提升集团的全球竞争力是许立荣多次提及的。他深知“全球最大”不能代表“全球最强”,两大航运企业整合后,“眼光要瞄准全球,如果还是在国内竞争那就没意义了。”作为现代航运的发源地,欧洲在全球航运市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孕育了全球排名前三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丹麦的马士基航运、瑞士的地中海航运、法国的达飞轮船,三家班轮公司所拥有的运力占全球100大班轮公司总运力的45.2%。中国航运业在近代遭受重创,建国后重新建立,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我国航运业发展迅猛。重组合并后,中远海运集装箱船队规模为189万TEU(标准箱),居世界第四。在许立荣看来,“集团未来要在经营质量上下功夫,每一个经营环节,都要建立对标系统,每一个经营数据都要和全球最好的企业去比。”两大航运企业整合后能否真正实现协同效应,全产业链优势能否发挥,考验着中远海运新一届的管理者。国际经济贸易形势日趋复杂多变,中国仍然在驶向“海运强国”的航道上,而中远海运将为这一夙愿注入新的动力。史上最复杂重组2016年2月18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彼时,航运市场仍身处寒冬。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家“巨无霸”企业完成合并,外界震惊不已。要知道这背后涉及内地和香港8家上市公司,包含74项资产交易、600多亿元资产以及3.8万名员工,被财务顾问称为“史上最复杂交易”。“我们两家合并成一家的时候,航运企业、特别是那些国际巨头,他们非常惊讶。”许立荣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回忆称,“非常短的时间,能够完成两家大型集团的整合,超出了全球的预期,更超出了同行的预期。”重组整合是过去三年国企改革中的核心关键词,而这一词汇在两大航运巨头的合并中体现得更加透彻,最显而易见的结果是企业体量大幅增加。中远海运目前拥有六个“世界第一”:总运力规模世界第一,干散货、油轮和杂货特种船队运力排名世界第一,同时还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全球最大的船员管理公司。不过,形成规模优势仅仅是第一阶段的战略部署。许立荣指出,整合不是简单的一个括号,“绝不能满足现状,要充分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下一步,要注重协同效应,规模形成之后,协同的潜力非常大。”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中远海运集团各业务板块迅速打造规模和成本领先优势,协同效应、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优势持续显现,经济效益稳步增长。2016年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61亿元,同比增长47.3%;2017年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90亿元,同比增长18.2%;连续两年超额完成国资委考核指标目标。尤其是,连续亏损多年的航运主业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实现了扭亏为营,集装箱运输、油品运输、散货运输、特种货运输、旅客运输五大航运公司全部实现盈利。在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受信赖公司2000强榜中,中远海运集团排名第104位,且成为全球唯一上榜的航运企业,在中国大陆最值得信赖企业中排名第一。正如许立荣所言,整合的目的是“把航运强大的资产资本,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商业价值真正发掘出来,充分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许立荣非常重视文化融合,企业整合中,打破固有的文化差异、融合团队是最为关键的课题。许立荣提出“四个一”的核心理念,即“打造一支优秀团队、建设一种和谐文化、确立一个奋斗目标、构筑一个伟大梦想”,这为改革重组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思想基础。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中远海运集团形成“6+1”的清晰产业集群结构,即航运产业集群、物流产业集群、航运金融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社会化产业集群、互联网+相关业务。几大产业集群中,许立荣提出“优先发展战略”,集团优先发展集装箱航运、优先发展港口和码头、优先发展综合物流、优先发展航运金融。“把综合物流,港口,航运金融等快速发展起来,进而利用航运的先天优势,带动相关的产业。”他对《英才》记者说道。按照这一思路,围绕四个优先发展产业,集团培育了航运金融(保理、租赁等)、装备制造、航运信息化等业务,最终形成整体的战略协作,提升集团的综合竞争力。深挖资本价值重组后,中远海运目前在境内外拥有9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远海控(601919.SH;1919.HK)、中远海发(601866.SH;2866.HK)、中远海能(600026.SH;1138.HK)等地3家A+H股上市公司,中远海特(600428.SH)、中远海科(002401.SZ)等2家A股上市公司,中远海运港口(1199.HK)、中远海运国际香港(0517.HK)等2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远海运国际新加坡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简称PPA)等。中远海控主营业务为集装箱航运与集装箱码头经营管理,是集团最为重要的核心资产之一。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2017年,中远海控实现营业收入904.64亿元,同比增长27.13%;经营效益大幅改善,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26.62亿元,一举扭亏为盈。中远海发未来将是中远海运的金控平台。致力于成为航运物流特色的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商,公司业务定位为以船舶租赁、集装箱租赁和非航运租赁等租赁业务为核心,以航运金融为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作为经营风险巨大的航运业,金融是对冲风险最为有效的工具,特别是保险业。现代保险业最初就起源于海上贸易,在许立荣看来,保险等金融工具和航运业天然具有联系,这也是中远海运进军金融领域的内在逻辑。
2018年5月21日
其他

明天地球日,不妨聊聊中国为何没世界级的环保企业

另外,中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很多大型企业急需寻找新的利润支撑点,大多数行业并不具备这样的盈利能力,但环保却还大有可为,因此很多企业进军环保行业,却对业务成本构成不熟悉,因此敢于以超低报价争抢项目。
2018年4月21日
其他

王会生 国投撑杆跳

在国投集团首次披露的《海外社会责任报告(1995-2017)》中,其截至2017年底国际业务收入总额达333.03亿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业务资产总额255.60亿元,占总额比重超过76%。
2018年3月19日
其他

京沪常住人口迎1978年来首次下降 | 资讯

3.【美国商务部向特朗普提交进口铝调查报告】美国商务部22日发表声明说,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已于19日正式向总统特朗普提交有关进口铝产品是否损害美国国家安全的调查报告,但声明并未透露调查结果。
2018年1月23日
其他

中国电科 双向融合

各个领域子集团的组建,中国电科让自己在各类领域的科研投入更加集中。熊群力看到,虽然中国电科有很大的布局,但有相当多的科研力量和成果是分散在各个单位,甚至是很多的项目中,还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的“科技”。
2018年1月15日
其他

赵伟国 抗衡国际巨头

为了补充弹药,除了获得国家大基金、国开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外,紫光也在多方位筹措资金,包括设立各种基金,与地方政府联合投资,在资本层面合作。紫光还希望发起设立中国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4日
其他

朱民:中国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由《英才》杂志发起、新浪财经、北京青年报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年度管理大会”于2017年11月24日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以“2018美国股市波动对中国的影响”为题发表了演讲。
2017年11月24日
其他

哪些行业引领中国产业创新?答案就在明天的“创新智道”

如何在金融脱媒、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构建金融生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如何重构传统金融业态?多层次资本市场中,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传统大企业为何频现“金融冲动”?以上问题将在大会对话中找到答案。
2017年11月23日
其他

如何抓住海外投资的风口?

在大型中资机构开户有几个优势:首先,他们的母公司是中国国内注册的,受中国法律监管。外国券商在美国或者新加坡以及伦敦注册,我国的司法无法管辖,一旦发生纠纷只有打国际官司,律师费很贵,流程也很长;
2017年11月22日
其他

全球第五!腾讯市值超越Facebook | 资讯

美国证券律师事务所对其发起调查】趣店股价近期连日重挫,截至周一已连续六个交易日下跌,期间累计跌幅逾27%。美国证券律师事务所Faruqi
2017年11月21日
其他

中国电建新能源投资转向

“去年底投运的是130万千瓦,在建的大概还有五六十万千瓦,投运和在建共计200万千瓦。”尽管压力非常大,但吴洵认为,“每年只要能新增加80万千瓦左右,我们就有可能在3-4年达到500万千瓦。”
2017年11月8日
其他

王玉锁 开启泛能新时代

不仅仅是数据,长期以来在市场中的摸爬滚打还让新奥能够更快、更准地把握客户痛点。王玉锁表示,经过长期的实践,新奥已经非常清楚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知道如何为客户提供服务,也厘清了新奥泛能网的商业模式。
2017年10月23日
其他

英才杂志

威廉姆森的研究之路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他在总结了科斯和肯尼斯·阿罗对交易成本和经济组织的研究之后,通过对不同的组织方式的交易费用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了企业和市场相互替代的这样一个制度问题。
2017年10月3日
其他

封面|晏志勇 中国电建踩准大势

在和巴基斯坦政府商讨的过程中,晏志勇就提出一个意见。巴基斯坦长期处于缺电状态,制约了国家经济发展,而巴基斯坦又是一个缺煤缺气的国家,煤气资源和发电设备都需要大量进口,这就会导致能源安全和价格问题。
2017年9月18日
其他

封面|宋志平 占领制高点

具备了海外工业园的生产能力、海外仓的跨境产品销售与物流体系之外,终端销售渠道也成为了中国建材急需具备的能力。此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国建材打造了一个当地最大的建材+家居产品一站式综合服务商“BNBM
2017年8月9日
其他

封面|潘刚 伊利专注的胜利

梳理伊利的发展路径,伊利也许很简单,就像潘刚的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在伊利人眼里,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伊利的目标自然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都喝牛奶的人。
2017年7月10日
其他

王卫回应顺丰偷客户事件:对个别事件深表歉意,保证不会再现|资讯

《英才》杂志创刊于1997年10月,是一本专注报道公司领袖和领袖公司的商业财经杂志。
2017年6月14日
其他

资本市场实干派:A股最赚钱100家公司与“十大赚钱王”

随着IPO的不断推进,大量次新股开始冲击市场,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投资标的日渐充盈,特别是中小盘个股,供需关系出现了悄然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具备强劲盈利能力绩优股、白马股的快速崛起。
2017年6月12日
其他

封面|张近东 苏宁掀起第三次零售革命

“现在苏宁金融已经拥有5000多万活跃客户,对于零售金融来说,这是丰厚的基础流量。”黄金老告诉《英才》记者,再加上苏宁金服重点发力的供应链金融、B端支付业务,苏宁的金融服务能力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强大。
2017年6月9日
其他

互联网金融抢滩IPO

如果陆金所来了,显然是一个“大家伙”。资料显示,陆金所创建于2011年,其控股上市主体除了有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的陆金所外,还包括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以及平安普惠等多个板块。
2017年5月12日
其他

下月让柯洁“抱着必死决心”对战的阿尔法狗,其背后的顶级天才原来是他……

超强的智商让他在棋类、编程、游戏方面的造诣,很快超越了同龄小孩。他12岁获得国际象棋大师的称号,16岁进入剑桥大学就读计算机科学,17岁就参与了经典模拟游戏《主题公园》的研制开发。
2017年4月15日
其他

封面|刘永好的大资本农业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大农业在经历技术驱动、资本驱动后,正在向消费驱动的格局转变,行业的竞争格局也由规模向效益、由产品向服务等方向转变。谁能够适应这样的市场变化,谁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2017年4月10日
其他

封面|胡问鸣 中船重工军民资本融合

同时,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增强,我国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将逐步实现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建设远海战略型海军对我国海军装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需求。
2017年3月13日
其他

ofo小黄车机械锁漏洞:记住密码可无限次免费骑车|资讯

(新闻选自:新浪网、腾讯网、网易、凤凰网、华尔街见闻、36氪、澎湃新闻等,感谢贵站提供如此宝贵的资讯以供受众阅读)
2017年2月23日
其他

爱乐之城点亮了情人节,而这部电影中用38个吻温暖了人生……

Viggiù《消防员》(1949)意大利老牌喜剧演员Toto(跟主人公同名)的电影片段。正片中唯一出现过的他主演的电影,就是这部引起火灾的影片《消防员》。
2017年2月18日
其他

年营收20亿的民企花260亿并购国际巨头,2016年最“鲸彩”并购也没谁了

根据2016年11月21日各方签署的《认购协议》,艾派克、PAG和朔达投资以自有资金出资15.18亿美元。具体为:艾派克出资约7.77亿美元;PAG约6.52亿美元;朔达投资约0.89亿美元。
2017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