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一刻,失败对豌豆荚说了声“嗯呐”

2016-07-06 杨君君 商业价值

(点击上方关注“商业价值”微信公众号,最好的技术商业媒体,及时了解那些智慧商业!

从商人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生意应该赚100块,而最后做完却只赚了50块,那么对这个商人来说,恐怕应该算是赔了50块吧~


虽然就连张向东也在朋友圈替大家对豌豆荚的失败抱不平,但商业毕竟是商业,从估值最高15亿美元到最后以2亿美元贱卖,豌豆荚恐怕实在是说不上成功。更何况,在这其中,有多少投资商也是这场失败生意的注脚。


7月5日,豌豆荚正式宣布,其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以下简称阿里移动),双方已经正式签订并购协议。由此,曾经几度拒绝被收购的豌豆荚终于委身阿里,而根据此前媒体消息,此次阿里收购豌豆荚的价格是2亿美元。


那些猫现在还好么?


“比王俊煜更出名的是他的猫”,这是诞生于2009年豌豆荚刚推出不久之后媒体对豌豆荚的赞美。彼时,作为李开复和创新工场最“宝贝”的项目,豌豆荚给整个互联网注入了最小清新的空气。


在产品上,豌豆荚抓住了智能手机普及时期与电脑连接的红利。虽然当时的91手机助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影响力上,都高于豌豆荚,但是凭借简洁、清新的设计,豌豆荚迅速成为了市场和用户的宠儿。有数据显示,截至 2013年7月底,豌豆荚用户规模突破两亿,收录不重复应用超过 65 万,应用每日分发量超 3500 万,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应用商店。


而在公司里,因为“谷歌元素”的融入,让豌豆荚几乎成为了最令互联网人艳羡的公司。几十只猫在宽敞的办公室走来走去,遇到没有雾霾的天气就任性放假,公司各种零食、饮料随便享用,每个员工都被称为“豌豆”,虚幻的完全不像是一个创业的公司。


在当时,豌豆荚就如同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让人们对其充满了希望。


然而,一切幻象的破灭要从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手机助手开始。就算把最坚定的灵魂跟成堆的黄金放在一起,无论怎样,就会在那个灵魂中激起一些涟漪,更何况是那些本来就需要养分的“豌豆”。


要知道,当时的BAT还在汲汲寻找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在当时就有传言,腾讯和阿里分别开出了15亿美元的价格寻求收购豌豆荚……同样是10亿美元的巨额现金、同样是高管和员工们的转手套现,但是豌豆荚的决定是,放弃


或许是因为豌豆荚在当时有着足够的资本吸引力——在2014年,完成了总额为1.2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豌豆荚或者说王俊煜仍旧驰骋在豌豆的世界。记得当时王俊煜在91助手买身后表示,“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


就这样,从2014年开始,王俊煜带领着他们的豌豆们,开始爬他们梦想中的那座高山——虽然它可能压根都不存在。在这里,我最想知道,阿里收购后,豌豆荚的那些猫还会在么?


一个错误的判断


当时支撑豌豆荚选择不卖的底气还在于曾经在谷歌就职的王俊煜对于移动搜索的期望。


王俊煜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描述过他眼中的移动搜索,“移动内容搜索和我们熟悉的PC桌面搜索有颠覆性的变化。


PC端的搜索是我们想去一个网页或网站,要先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引擎按关键词索引,把目标网页或网站抓过来,进行分析和排序后反馈给你。而在手机上,‘内容’多数不是以网页而是以应用来呈现的,而各种应用之间没有链接,所以你不能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东西抓回来,你必须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


豌豆荚最早用于实现这种内容搜索的方法是从视频搜索着手,当时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视频版权红利的到来使得各个视频网站拼命砸钱买版权,使得热门视频分散在不同的视频网站里。豌豆荚采用的方式基于跨应用搜索的理念,通过搜索各个视频网站的内容反馈给用户。


但这种内容搜索的方式在实际场景中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一方面是从视频版权,花了大价钱的版权费做起来的视频网站,很难有一个合适的理由让他们给自己增加一个上游入口,百度曾经试图用百度视频作为搜索的入口,遭到了视频网站的集体轰炸;另一方面,视频网站本身自带的全网搜索功能,让豌豆荚这样搜索的功能有点鸡肋。


之后的2015年,豌豆荚曾围绕应用搜索业务孵化出了豌豆荚一览、Snap效率锁屏、开眼、Snap Tube等多款产品,甚至采用分拆的方式让这些产品自主发展,但最后都不温不火。


所以,这是一种典型的乌托邦式理想。它的错误不在于在整个公司推进和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在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偏差。记得当时王俊煜提出的概念叫做“跨应用搜索”,即使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依旧看不到有任何一个依靠这种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公司。


对于移动搜索的过分渴望,让王俊煜和豌豆荚莫名拥有了超乎常人的自信,最终却将其逼到了一个黑暗的胡同。


这一刻已在2014年注定


豌豆荚和360之间有这样一个段子:


2010年中秋节,创新工场投资的几家公司的创始人,被李开复带到360的CS练习场联谊,和360团队对战,书生们毫无悬念地惨败了。中午吃饭时,周老前辈鸿祎剑客教育大家说:在中国互联网要做成事,你们这些“书生”是不行的,太阳春白雪是打不了仗的,是成不了气候的。而豌豆荚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崔瑾表示,“面对360和百度)我们不一定输,虽然我们不适应360那一套,但他们也不适应我们这一套……


实际上,在2014年豌豆荚拒绝卖身,拿了1亿美元融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豌豆荚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


豌豆荚当时之所以能够如日中天,出色的产品体验固然重要,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是站在了“风口”——BAT们刚刚意识到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来临,正在焦急的为自己的核心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登陆;移动应用分发是很多刚刚转型智能手机的用户最强烈的需求;手机厂商还在为硬件利润打嘴仗,并没有对应用商店能够赚钱有太多的意识……这些林林总总的原因,成就了彼时的豌豆荚。


然而,在2014年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腾讯推出应用宝,几乎动用了腾讯所有的资源,记得当时微信好几个版本更新,都是在应用宝独家首发;百度收购91助手之后,百度利用页面搜索为百度助手导流;360用安全裹挟着用户,一次又一次的以安全之名让用户下载360手机助手;就连反应最慢的手机厂商,对于应用商店的重视也超出以往……对比这些,豌豆荚似乎除了小清新之外,还剩下什么优势?


记得当时跟一位前辈讨论豌豆荚的时候,他就说过,当一个产品被赋予了超出它本身范围以外的期望,并且错过了最好的逃脱时机,那么这款产品到最后一定会是悲剧。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移动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本身就意味着其未来很难承载太多的理想和包袱。


上帝给了豌豆荚一段最为美妙的发展时间——2009~2014,甚至安排好了出生和脱身,但是强加的理想,让豌豆荚在本该结束的2014年开始了一段并不属于它的生活。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段故事和这样的一个结局。


6月,也就是距离阿里收购豌豆荚的前一个月,王俊煜在他的个人博客上写到,“回头看这五六年的时间,确实走了不少弯路。”“但我们不想沉浸在反思之中,也不会否定自己,因为我们还需要往前走。”


但是,如果有机会见到王俊煜,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已经知道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是否会在2014年会选择卖掉。”


对于王俊煜和他的豌豆荚,这是一个让人值得怀念的公司,同时这又是一个让人沮丧的故事。相信在未来的某个瞬间,大家一定会想到曾经有一个很文艺范、很谷歌范叫豌豆荚的公司,曾经给这个寸土必争的互联网江湖带来过一抹亮色,但同时大家也会念起,曾经这样一个潜力无限的公司却有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


虽然豌豆荚卖身,但王俊煜仍然是一个出色的创业者和老板,只不过他原本应该有更大的成功。(文章来自钛媒体,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米家成“新物种”,黎万强称先行者不怕被误解》



《完美世界吃了“回头草”,注资并控股百度文学》


·

·


MIIC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已成功举办5届,在过去几年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业的高速成长和天翻地覆的变化,这六年的巨变以“争夺移动船票”为轴来得轰轰烈烈。这一届的MIIC大会即将开启,点击“阅读原文”一起来关注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