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型人如何自我辩护:熬夜曾经是美德 | How To

2016-12-11 张静 博客天下


的确有些人夜晚生龙活虎,白天昏昏欲睡,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度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噩梦。


文 / 张静

编辑 / 王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11月30日的行程被公布后,许多年轻人开始反思自己荒废的青春。


4点起床,4点15分至5点健身,接着是半小时早餐,7点已经从雅加达飞往海口。


按照工作时间分类法,王健林是不折不扣的“晨型人”。在传统看法中,这种生活方式往往与美德挂钩。


美国建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有句名言: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又明智。


富兰克林在政治、物理、出版等多领域都颇有建树(避雷针就是他发明的),这位发际线高企的智者认为,早睡早起可以改善人的精神面貌,甚至改变性格。


中国思想家朱熹也在《朱子家训》里吩咐: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与“晨型人”饱受赞誉不同,晚睡晚起的“夜型人”——俗称“夜猫子”,经常面临“自制力缺乏”“欲望过于强盛”等指控。


晚睡不总是沉溺于欲望


一种常见的说法是,夜型人大多道德堕落。夏商朝桀纣两位暴君,彻夜沉溺于酒色,最终亡了国,白居易则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说明,唐玄宗因贪恋女色晚睡,影响了工作。


但和古代君王的声色犬马不同,如今许多年轻的夜猫子不是重度酗酒者,也并非性诱惑过多而不愿早睡。毕竟,“贤者时间”是入睡的绝佳时刻。


事实上,不少晚睡的年轻人都是单身。


晚睡并非对工作不负责


有传统观念认为,晚睡将导致次日工作效率低下。类似的话在学生时代没少听父母老师念叨,对于遵循常规社会工作时间的人来说,的确有道理。


不过在现代社会,一部分工种的工作时间富有弹性,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晚睡的几率更高,编剧、艺人、记者和程序员当中就有不少夜猫子。有些工种则必须早起,早点铺、早班出租车司机、中小学教师等工作,多由晨型人把持。


在富兰克林时代,晚睡的人要耗费蜡烛或灯油,成本昂贵,如今电费显然不成问题。如果工作时间自由,白天和夜晚开工并没有优劣之分。


《纽约客》曾报道过一系列关于睡眠与道德感的研究,研究者分别在早晨和晚上测试人们考试作弊的几率,结果显示,早晨作弊的人更少。然而经过更严密的控制变量后,乔治城大学Sunita Sah教授发现,的确早上作弊的人少,但那是在被调查者原本就是晨型人的前提下;而夜型人在晚上道德感更强,也更少作弊。


熬夜一度是美德


不少领导人是夜型人,毛泽东要靠安眠药入睡,一般午后才起床。熬夜是他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小学语文课文《八角楼上的灯光》里,描写了他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深夜挑灯写作的场景。


周恩来的晚睡也被写入教科书,“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作家何其芳感叹,“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


不过,依靠药物的睡眠质量不高,长期睡眠时间过短有害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就告诫年轻干部不要熬夜:


“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外在还是要从容不迫。”


至于艺术家和创作者,可以在保证睡眠的前提下,灵活选择工作时间。

 

夜型人可能与生俱来


的确有些人夜晚生龙活虎,白天昏昏欲睡,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制度对他们而言简直是噩梦。有种说法是,人们的睡眠类型与生俱来。


时间生物学教授Till Roenneberg在《身体内的时间:睡眠类型、社会性时差以及你为什么很累》一书中解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睡眠类型,由体内固有的生物钟控制,不能单纯靠意志力调节。如果持续违背生物时钟,可能增加患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并且容易抑郁。


“基因说”似乎是为夜型人的最佳辩白。然而,没有迹象表明有哪个想不开的基因会控制人们的睡眠时间。最直接的反例是,老子是晨型人,儿子却是夜型人。


比如早晨四点起床的王健林,有个中午起床的儿子。从王思聪微博来看,下午一点以后,才是他发微博的正常时间。


参考资料:

好奇心日报、知乎日报等







 文章首发于《博客天下》新媒体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当季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