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些有钱有闲的中年人为何开始重修美术课? | 长报道

2017-08-14 蒋平 火星试验室

绿茶觉得画画已经成为他关乎未来的出口。“我甚至会想,或许以前蹉跎过的时光,就是在等今天呢。”


文 ✎ 蒋平

编辑 ✎ 卜昌炯

图 ❏ 尹夕远

 

Tina穿着长及脚踝的大红裙子,春风满面地走进北京双井的“那时画室”。迎面有同学走过来打招呼,“今天真漂亮哦”,她莞尔一笑。身为金融圈中高级管理人员,Tina平日很少打扮成这样,更多时候,她处在一个严谨、高效、被各种数据萦绕的环境里,神情是紧绷的,心情也是。


这天,她来画室继续死磕那幅已经画了一个多月的古典油画。画板差不多有两只手掌大,画上是中世纪欧洲的桌椅花瓶。她用的是新学的画法——罩染技法,简单地形容,就是一层一层慢慢画。对Tina来说,比掌握技法更要紧的是屏住呼吸,保持耐性。她每次来都老老实实坐上几个小时,仔仔细细画一层,下次来,再画一层,进度极为缓慢。


周末的画室稍显热闹,三四十人分散在3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各自作画,每个人走路都轻轻的,有时低语,偶尔传来轻笑声。


这是一间专为零基础的成年人服务的画室,在居民楼顶层,宽敞的房间和长长的走廊围着大片落地窗,从早到晚,阳光变换着角度照射进来,音乐飘浮在空气中,一切都让人心情愉悦。


▵“那时画室”一角。学生们画画时非常专注,偶尔交流也轻声细语


性格内敛的燕梓也是这间画室的常客,35岁,比Tina略小,和Tina一样漂亮、化淡妆、衣着精致,一样有个可爱的儿子和支持自己做喜欢之事的先生。不同的是,燕梓4年前已从“硝烟弥漫”的职场退出,成了全职太太。


燕梓说话时略带害羞地笑,笑得很频繁,一脸阳光。她是这间画室坚持最久的学员,每周来两三次,有时从早上9点一直画到晚上9点,连画室的老板——大家都称呼为殷老师,都颇为惊叹。


画室的一个房间中央,摆放着燕梓一幅尺寸为1米乘1.4米的油画作品,殷老师经常展示给其他人看,内容是一对父子手拉手站在山顶俯瞰北京城,人物原型是燕梓的先生和儿子。


为了画好这幅画,燕梓专门在初春的凌晨爬起来,跑到景山山顶看日出。她等在那里,看着天空渐变的颜色,想象着要把看到的一切搬到画上。等到画时,她又加入了一点想象,天空蓝得更深邃,远处还有山和海,一片原野之间,星星点点的是北京的故宫,先生带着儿子站在山顶远望,志存高远,一切都在脚下,一切都不重要。燕梓画了一个多月,给这幅画起名《逍遥望》。


画室里的人看起来多少都有些逍遥感,在这个行色匆匆的世界里,他们为自己营造了一段慢时光。


Tina很忙,每晚七八点钟到家,陪儿子、做杂事,时间密不透风,想和先生一起看场电影也只能安排在午夜场,那时儿子已睡,他们忙中偷闲。但再忙,Tina也会在周末抽出一整天到画室画画,一走进画室,时间瞬间切换至慢车道,整个人也舒展了。


殷老师粗算了一下,画室开张至今,共接收400多名学员,尤其最近一年,学画画的人突然增多,反映到营业额上,2017年的半年收入是2015年全年的4倍。学员年纪在“70后”至“80末”之间,30多岁居多,10个人中有9个是女士,共同点是生活优渥。


他们看起来像一群充满闲情逸致的人,安稳,体面,讲求生活品质,喜欢在某个心情正好、阳光正好的午后,沉浸在安静的画室,描摹一幅油画,或是水彩,再或者旷日持久地和一堆形状各异的素描石膏模型对峙。


▵学员们选择比较多的是水彩、丙烯画和油画,零基础学习通常从临摹开始


他们成功地挤进了中产,但人生也进入中年,毫无绘画基础,却忽然毫无预兆地拿起了画笔,还画得煞有介事。偶尔晒一幅新近作品,朋友圈底下会有人留言:你竟然还会画画?

 

偶然和必然


温和的“中年大叔”绿茶兼具Tina和燕梓身上的某些特征:A面,他是书评人,在不同媒体开设专栏,经营自己的公众号“绿茶书情”,小有知名度;B面,他是贴心奶爸和模范先生,接送儿子上幼儿园、买菜做饭、收拾家务。这样一个忙里忙外的人,拿起画笔纯属偶然。


2016年冬天,太太过生日的那天早上,给太太订的鲜花和蛋糕都到了,绿茶怎么看都觉得缺点什么,灵光一闪,对4岁的儿子茶包说,咱们给妈妈画幅画吧,儿子兴奋点头。父子俩热情高涨,找来很多绘本参考,雄心勃勃准备画一个“豆本”(迷你书)。他们很快发现这是一个坑,共8页的“生日小豆本”没那么容易画。两人紧赶慢赶,最终在寿星下班前完成。


这次饱含爱意的杰作在朋友圈受到空前盛赞,几百个赞和评论激发了绿茶的画画热情。恰逢第二天绿茶一个人坐火车回老家,9个多小时的单调路程,让他前一天的热情之火再度熊熊燃烧。他用随身带的签字笔一口气画了6幅小画,既有火车里的行李架,也有手机里存的画展上的作品。“长长的旅程突然觉得很有趣,甚至希望旅途再长一些。”他这样形容。


Tina第一次画画也充满偶然。当时她陪儿子去少儿画室,和其他妈妈们等在外面。画室老板担心家长们无聊,隔出一个房间,让大家随便画画。就是这随便画画,勾起Tina小时候的回忆。她记得曾经很喜欢画画,但在那个年月,好好学习才是大人眼中的正事儿,画画基本被归为“不务正业”,在萌芽阶段就被掐灭。Tina的心痒了,她想拾回点什么。找到画室当天,她豪不犹豫就交了六七千元办了卡,平均下来每节课需要240元。


相比之下,燕梓选择画画没那么轻松,当时她正经历一段心理低潮期。生孩子、辞职、带孩子,一切平稳顺遂。孩子长到两岁时,燕梓失落地发现自己那些年没有成长。曾经她也是干练出色的职场女强人,如果坚持到现在可能也会年薪百万,而眼下,她的世界只有孩子,没有自己。她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焦虑。朋友给她寄来当时很流行的号称专为白领解压的《秘密花园》涂绘本,但燕梓一次也没有打开。她想象中画画不应该是这样机械地涂抹色彩,但真实的画画又是什么样子呢?她决定找间画室学学。


他们因为不同的“偶然”而拾笔作画,在殷老师看来却是某种必然。他从美术学院毕业,做过程序员和市场营销,不错的逻辑思维和营销头脑让他从一开始就瞄准了零基础成人绘画市场。西方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进入中国后,已经越发呈现出艺术平民化的意味;与此同时,中国人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进入到精神消费。两点交汇,他看到的是商机。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偏差,到画室咨询的成年人非常多,画室在两年之内经历了两次调整和搬迁,从最初的几十平方米扩充到现在的300平方米。


目前,北京大大小小的成人画室已经有上百家。生源也不再局限于个体,一些企业也在团队建设中引入绘画一项,作为员工福利分享给大家。

 

陪伴


第一天在画室学画,燕梓充满期待。老师让她从素描开始,先画竖线,她就一遍一遍地练习,画一根又一根的竖线,画了一天。她一点不觉得无聊,反而有一种“总算比原来的生活做出一点改变”的透亮。之前很长时间,她都觉得头顶顶着一块乌云。


画素描那段日子,燕梓早上9点画室一开门就到了,一坐就是一天。“觉得时间是属于自己的,要充分珍惜。”一画起来,燕梓就沉浸其中,听不到音乐声,不看手机,不与人交流,如果没定闹钟,她还会忘记吃饭。一直画完第20幅素描,可以接触色彩了,她回过头来才发觉,原来素描真的很枯燥。


Tina佩服燕梓的耐力,她略过了素描这个环节,直接进入印象派。一开始,她的画风很粗犷,色彩绚丽,画得大刀阔斧。


燕梓慢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她从素描画到水彩,从临摹到运用自己的想象,画画帮助燕梓在最迷茫的时候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甚至可以说,具体为什么而努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努力,在找回自己。朋友看到燕梓的变化,她自己也感觉越来越好,朋友圈不再只有孩子可晒了。燕梓甚至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学有所成,说不定可以转型做插画师。


燕梓的第一幅油画,画了自己与先生并肩而行的两只脚,作为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她写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偕同音鞋,画的是鞋,寓意是一起走下去。这幅画燕梓准备了3周,先生很喜欢,不仅是因为画,还欣慰于太太的日渐快乐。


乔是青岛一所大学的心理学老师,她利用暑假报了一个油画班,那个画室藏匿在老房子里,赭红色的墙外藤萝缠绕,四周清新幽静。画画时,她本能地会从专业角度去理解画画对人的功效,觉得画画是人们潜意识的表达,有点类似于用艺术的方式做心理按摩。


她最喜欢自 45 33945 45 15287 0 0 1060 0 0:00:32 0:00:14 0:00:18 3199己画的一幅穿红色风衣的女人,只有背影,撑着伞走在风雨中。画完,她审视了自己表达的潜意识,发现画中人物被她投射了对自己的欣赏和期望,即“不论悲喜,都能应对”。


绿茶的画信手拈来,充满童趣,画的东西边边角角都是圆的,和他的字迹一样。他解释,是因为天天和儿子在一起。


▵喜欢上插画后,绿茶每天都会随身携带速写本和彩铅笔。他很喜欢到小区里这家风格十年未变的书店里作画


他没有跟任何人学习,却得到专业画画的朋友的赞赏——没有条条框框,就像孩子一样。一次,绿茶和朋友到画家黄永玉家做客,聊着聊着,朋友对黄永玉说,绿茶也画画。黄永玉一边翻绿茶的插画本,一边点头,绿茶心里没底,说:“我没学过,不会画。”黄永玉告诉他:“挺好,就这样画,不会画就对了。”后来,黄永玉来了兴致,指着一把椅子对绿茶说:“你坐那儿,我给你也来一幅。”唰唰几笔,黄永玉给绿茶勾勒了一幅肖像。现在那幅肖像还保存在绿茶的速写本里。


绿茶保持着这份随性,家里有什么纸就拿来画。快递盒子、塑料纸、墙、水杯,都承载过他的画笔。一次,绿茶开了一服中药,看着药方上那些陌生的名字,很好奇,这些药都长啥样?他灵机一动,一味一味药去搜,再一个一个把搜出来的叶子画在药方上相对应的名字旁边,童趣十足。


绿茶以前从来不会关注这些琐碎。开始画画后,很微妙的,他突然觉得眼前的很多场景变得美好起来。坐在咖啡馆里,杯子摆在眼前,以前视线扫过不会停留,现在,他脑子里立刻会有一个焦点对着它,构思它的比例。这样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普通的物品,窗户、背包,甚至角落的垃圾桶。“特别神奇,这个东西一旦被你重新描绘之后,它就不是那么脏乱,突然觉得很多美好的感受扑面而来。”绿茶说。


在地铁上,挤在人堆中,看着头挨着头,绿茶就会构思,“以后人山人海的时候,视觉效果就是这样的,人的神情是这样的,想着这些,人就变得不那么烦躁了,起码找到一个心灵的出口”。


绿茶曾经特意去观察过10种不同的树,看它们的树皮分别什么模样,“孩子会这么干,但大人通常不会这么干。这种观察,使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更亲密”。


他有意识地在每一幅画里都点缀一个小小的主人公,那是以儿子茶包为原型创作的人物。这样一来,他与画的关系感觉又深刻了几分,儿子就像他的印章。

 

出口


绿茶现在出门会随身带着一盒画笔,20种颜色摊开来,笔尖从0.01cm、0.05cm、0.1cm到0.9cm,不同粗细都有。



他随手画自己的名片、正在保养的汽车,甚至还画过全家的一次西安之旅。所有的画,他都融入自己的发挥,画画让他完成了对美的重新定义。有出书的朋友看到绿茶的画,颇喜欢,邀请他为书配图。如今,绿茶在媒体上开起了插画专栏,其中“绿茶书情手绘版”颇受欢迎,在这个专栏里,他把推荐的每一本书的封面都重新画一遍。


绿茶觉得画画已经成为他关乎未来的出口。“每个人最终其实都是在找,你真正的落点在哪里?有了画画这个出口之后,我会发现,我所有的思想、积累、阅历,所有的东西,其实最后都是为这一件事服务的。我甚至会想,或许以前蹉跎过的时光,就是在等今天呢,有这个可能。”


燕梓在越画越多之后则暂时搁浅了当插画师的念头。她明白,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这不重要,她已走出焦虑,现在享受在一片岁月静好里。她健身、画画、写东西,不久前还开设了公众号“燕梓志”。


她的画慢慢有了自己的风格。她喜欢画人,笔下的人物清瘦、窈窕。在公众号里,她开了一个小栏目,“采访”不同的妈妈,画妈妈们的故事。她还想学摄影,把摄影和画画结合,再学播音,在公众号里做语音节目。她沉浸在自己的乐趣里,看到文章被认同、被转发,就感到幸福。


身边人开始叫她才女,这是她之前从未想过的称谓。相比在职场里拼杀,她更渴望哪天带着插画本旅游,一边走一边画。


几乎所有成年开始学画画的人都会强调一个观点:画画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


因为没有门槛,在人生进入中年,逐渐摆脱生计之忧后,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不同的理由,走上了绘画之途。


在广州工作的黄金山,是军人出身的公司副总裁,最近被朋友拉进一个画画的微信群。群里20多人来自不同城市,大多三四十岁,群主给大家布置了“任务”,一个月要画够20幅,如果没完成,月底要在群里发20元红包自罚。大家热烈地参与其中,每天争相在群里交作业,尽管画得都非常稚嫩。黄金山在这份热烈里感受到某种莫名的朝气蓬勃,也加入进来,有空时,他拿着钢笔在纸上画简笔画,笔触里透着一股军人的刚毅。


Tina曾经会想,尽管生活看起来不错,但前半辈子好像没做什么喜欢的事。她这一代人,上学时选择金融专业主要是为以后的工作考虑,进入金融圈通常意味着高收入,所有的衡量标准中,唯一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喜欢。“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她这样问自己。开始画画后,她感觉到生活中增添了一抹亮色。


又一个周末下午,Tina在画室低头作画,一个年长的姐姐走过来,拎着一幅刚完成的素描,兴奋地问她:“我画得好不好?”Tina打量着,画中的女模特被画得格外粗壮,甚至有些喜剧效果。看Tina表情不对,年长的姐姐马上补充一句:“你可以看,不可以笑。”


结果是,两个人笑作一团。








 文章首发于《博客天下》总第249期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没看够?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阅当季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