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横店没有喜剧之王

有趣有料的 市界 2020-09-07



文 ✎ 华宇

编辑 ✎ 廖影



《新喜剧之王》里,小镇大龄女青年如梦即便当了十多年龙套,仍旧执着做演员;但身为“横漂”群演的阿江,却已经要抽身了。

“我打算这段时间收拾收拾,年底回老家,之后可能改行。”阿江说这话的时候不是没有遗憾,作为一名“横漂”,他已经在横店讨了5年生活。
 
横店有大量像他一样“有阅历”的年轻人,虽已工作多年,但实际上他们不过二十出头,正是花一样的年纪。阿江认为他们都是“来追梦的”,而现在“梦醒了”,因为“挣不到钱了”。
 
自2017年影视行业税务风波开始,这块曾经的投资热土突然成了烫手的山芋,横店的群演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当然,覆巢之下,少有完卵。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共646部,同比减少27%,剧集数量下降30%。
 
上游影视制作公司在产出上的捉襟见肘,也连带下游院线公司业绩不那么乐观,比如与横店群演颇有渊源的横店影视。
 
01
春节档暖财报

作为横店一名群演“老戏骨”,阿江对影视冬天的凛凛寒意感触非常深刻。
 
他刚来时一个月尚有七八千收入,如今却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之前一天工资70,现在是50。”他告诉市界,如果演死人,剧组一般会给群演包红包,不少于10元钱,但如今这个传统越来越少的人在遵守。
 
来横店务工的人一茬接一茬,但开工的剧组却越来越少。为了多挣钱,他们都抢着给自己“加戏”:剃头一次加40元、淋雨10元、挨打30元……他最为可惜的就是自己不是“女的”,因为“扮演妓女,工资能翻倍”。
 
央视记者曾在日前探访横店揭露现状:群演拍短视频多于拍戏、饭店主力客人下降2/3、道具库房堆得满满当当……

横店的现状不过是目前国内影视行业的一个缩影。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有1884家影视公司关停,具体表现为注销、吊销、清算、停业。
 
影视行业似乎被下了魔咒,公司关的关、演员改行的改行,就连处于产业链下游的院线公司横店影视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去。

横店影视收入来源主要是电影放映业务、卖品业务和广告业务。

 
“院线公司现阶段来看,都有些靠天吃饭的味道。”传媒行业分析师刘晓告诉市界,“院线公司的逻辑很简单,好的观影人次等于好的票房收入。而2019年上半年,国内观影人次下滑10%,仅8.08亿;单银幕票房产出仅有48.6万元,只占2015年的三分之一。
 
这严重影响了院线的票房收入。2019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同比下滑2.7%至311.7亿元。横店影视作为院线公司一员,报告期内票房收入达12.33亿元,同比减少7.57%;净利润1.73亿,同比下滑24%。
 


横店影视,亟需一场救赎。
 
转机出现在今年下半年。票房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观影意愿较高,中秋档观影人次2361.5万人,同比增长54.5%;国庆档观影人数达1.17亿人,上座率36.3%,均为历年最高。截至12月13日,2019年国内电影总票房达到607亿元,超过去年全年。
 
横店影视作为受益的一家院线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收窄至19.4%。除横店影视外,影视传媒股其他上市公司在12月份表现也颇为抢眼,仅12月7日-8日两个交易日内,有23家影视公司迎来了上涨。

“其实一方面是春节档的预热。刘晓分析,春节档定档上映的影片目前约为59部,其中有巩俐的《中国女排》、徐峥的《囧妈》,以及均有珠玉在前的续集影片《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
 
2020年春节档被冠以“史上最强”称号,这些有口皆碑影片的集体上映,预示着春节档票房有望大幅上涨。
 
“另一方面是政策的松动。在刘晓看来,自2017年影视税补风波以来,影视行业经历了一波洗牌,一直表现得颇为低迷,“2019年四季度有望迎来反弹,票房实现‘低基数’下的高增长”。
 
02
三四线布局的危与机
 
“布局三四线观影市场是横店影视与其他院线公司不同的地方。”某证券公司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王韬告诉市界,目前三四线城市的票房增速是最快的。
 


与万达、金逸等专注一二线城市不同,横店影视对三四线城市颇为青睐。公司在招股书中介绍,横店影视上市所募集大部分资金用于新建210家影院,重点布局三、四、五线城市的2800个县级市。
 
彼时“下沉市场”还远没有如今这样耳熟能详,横店影视布局三四线城市的必要性又在哪里?
 
“其实要看一家公司未来发展得好不好,要看它主营业务未来的增长空间。王韬分析,“那么放到院线公司上,就是看它的电影放映、卖品和广告业务未来能不能涨,涨的空间有多少。
  


横店影视的主要营收来源虽为电影放映业务,但显然卖品和广告的非票业务才是盈利大头。


2018年公司卖品和广告业务分别贡献了1.91亿元、1.98亿元毛利,电影放映业务毛利则为-4292.67万元。

“而广告业务的发展在于宏观经济,属于周期性业务,弹性很大。”王韬补充,“所以院线公司的未来发展重点要看卖品业务。
 
一二线城市卖品人均消费为十多块钱,北美为二十多块钱,我国三四线城市卖品人均消费则是三块钱。
 
尽管看上去一二线城市的人消费能力更强,但肯为电影花多少钱还有待商榷。“因为要考虑物价因素。我们不妨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折算成当地的住房租金,如此下来,一二线城市的人不一定比三四线城市的人有钱多少。
 
况且,一二线城市可供人娱乐的消费选择繁多,但在三四线,可能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打麻将,要么看电影。
 
“所以,三四线城市的卖品收入增长空间远高于一二线城市。”王韬总结道,这也是很多公司想要加快速占领三四线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家不是奔着票房去的,是奔着观影人次和消费升级去的。
 

 
截至目前,横店影视自有影院374家,其中三线及以下占比超过70%;2019年新建影院中有38家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近80%。直到现在,横店影视对低线城市观影市场的布局,仍未停止。
 
然而,市场高度竞争下,呈现出的实际情况是“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大家都在做,无非是速度快慢和抢到的市场占有率点位数量上的一些区别”。早在2015年,万达院线就花10亿元收购了世茂影院旗下15家影院;同年12月,万达与步步高合作往三四线城市扩张。
 
尽管横店影视率先往三四线城市布局,但被后来者居上也并非不可能。在武汉经营一家影院的张先生告诉市界,两三公里内同时有四五家影院的情况并不少见。“人还是那些人,关键在于去哪家影院看。
 
所以这时候,提高经营效率和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不是盲目扩张,而是选择合适的地点去布局影院。”王韬说道。2018年,横店影视关停了2家影院。
 
03
被动突围
 
圈内人深刻地体验着影视寒冬带来的各种切肤之痛。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不少院线公司把发展产业链当成了救命稻草。
 
金逸影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诸如《少年的你》《飞驰人生》等不少大火的影片背后,它以联合出品方的身份活跃着。当然万达电影、大地院线等也不例外。
 


但横店影视却无法这么潇洒。
 
作为横店集团旗下第五家上市公司,它既享受着这个身份的优越,也不得已做出一些妥协,比如涉及到同业竞争的时候。
 
横店集团从来没放弃对影视产业上游的布局,只是将这重任交给了旗下另一家子公司横店影业。《红海行动》《西虹市首富》《少年的你》《我和我的祖国》等一系列名利双收影片背后的“联合出品”中,都有它的身影,并且它还保底了今年大年初一的《囧妈》,从外围投资方向核心投资方转换。
 


这令人颇为唏嘘。毕竟横店影业曾经是横店影视的一部分,不过当时由于业绩亏损被当做绊脚石踢开,如今似乎已经令横店影视高攀不起了。“横店影视在横店集团的身份就决定了它无缘上游,至于后期两家公司是否会合并,倒也存在理论可能性。”王韬说道。
 
在他看来,是否能成为像迪士尼那样的产业链公司,一定程度上的确影响着院线公司未来的发展前途,但从当前看,我国影视行业至今并未成长出一个在产业链上成熟的公司,这一点可以轻易地从财报中窥得一二:国外电影公司票房收入只占3成,家庭娱乐、碟片和电视播放收入、周边则是大头。
 
而我国院线公司收入则有七成在电影放映。所以,“归根结底,我国的院线公司做的是观影人次的生意。”王韬表示,观影人次决定了院线公司的票房、卖品和广告收入的好坏。“而观影人次的最终决定因素,关键还在于影片质量。
 
“在2019年,《哪吒》票房尚且能超越《流浪地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位,可见观众不是舍不得花钱,是只舍得为好影片花钱。”一位传媒专业教授说道,“影视寒冬的好处在于行业洗牌。那些只想单纯赚钱,妄图用几个流量明星就收割快钱的人开始退出。明星毕竟只是私域流量,只有忠实粉丝才会买单。
 


从下半年观影人次的明显上升可以看出,观众仍旧有巨大的观影需求。越是影视寒冬,热钱退潮,投资趋紧,人们反而开始专注起内容来。当有越来越多越好的影片被呈现给观众,影院、银幕数的增加将不再是负累,院线公司也就无需再为业绩好看病急乱投医。
 
(受采访者要求,刘晓、王韬等均为化名。


互动话题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我们以《博客天下》为起点,做最具洞见的资本观察。

  点击“阅读原文” 获取福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