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生儿子不让老婆吃辣,放现在不得被骂死?

CHEN 腾讯娱乐 2021-04-01

点击上方“腾讯娱乐”并关注,在这里读懂娱乐圈

版权声明:本作品著作权归“(盖饭人物ThePeople)”独家所有,授权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0年,可以被称作女性议题元年。在这一年,女性力量空前强大。


不论是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电视剧《三十而已》,亦或是抗疫救援行动中的女性身影,以及张伟丽、张桂梅等先锋人物,无一不是楷模。


春晚作为时代浪潮的汇总,一直对女性力量有所体现。



哪怕它一开始的观念不够先锋,却始终在努力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春晚漫长的成长过程里,女性力量崛起的背后,还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那段回不去的时光。



01、1980年——1990年:

传统的“失语”妇女


1979年,春晚如婴孩般诞生。



因为新生,她花了好几年时间,才让这个晚会从录播改成直播,形式逐渐丰富。


同样,这一个时代的女性群体,也处于亟待生长的状态。


从1980年开始后的10年间,春晚舞台上的女性形象,绝大多数是囿于家庭的传统妇女。


男主外,女主内,是这一个时代的特征,台上的女性,多被塑造成感性冲动,温柔体贴、贤惠朴实的形象。


1987年,国家一级演员郭达演的小品《产房门前》,讲述了农村妇女主人公春芳,一直被丈夫激励要生个男孩的故事。



“我大哥二哥三哥四五六七哥,三七二十一,生了21个女娃,我们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了。”


“我听说这个医院技术水平好,生男娃十拿九稳。”


“春芳这次再不生个男娃,我妈就不让她进门了。”


因为对生男孩太过殷切,产房外等候的时候,春芳说想要吃凉粉加两勺辣子时,老公连忙劝阻“不能吃辣的,酸儿辣女,你要吃醋!”



戏剧性的是,同一时刻有两人在外面等待妻子生产,因为护士报错床号,男主人公以为自己生的是女儿,一度哭天喊地。


可等到后面被告知是男孩后,他先是高兴得晕倒,接着直接跳了起来,四处发红鸡蛋,与另一个生了女孩的男人心态完全不同。



显而易见,这一阶段,男女平等的观念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妻子的存在,也更多地肩负着传宗接代使命。


同样,1988年老艺术家沈伐和影星岳红主演的四川话小品《接妻》,女主角也是标准的贤妻良母,一心为了家庭。



丈夫粗俗且打牌赌博,把家里财产败光还不算,情绪上头了居然直接动手打老婆。



妻子为了保护孩子,带着小孩回娘家避风头,但依然一心记挂着丈夫改邪归正来接自己回家。


那时候,没人提出“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观念,女主角最终的选择是化身贤内助,用爱感化丈夫改掉坏习惯,夫妻俩重新拥抱和谐的婚姻生活。



到了1989年,赵丽蓉老师第二次站在春晚舞台上,演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



这一次,女性形象聚焦在母亲群体上。


在赵老师的演绎下,一个纯朴、可爱、生活化但没什么文化的底层母亲形象鲜活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砸光”和“司马缸砸缸”经典对白就出自此处。



同样在这一年,宋丹丹第一次上春晚演了《懒汉相亲》,一口一个“俺娘说了”,把朴实又可爱的农村未婚妇女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


其中,“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的自我介绍,同样成了春晚历史上的名场面。



纵观这些小品,很轻易能够总结出那一个时代的女性全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


自愿为生男孩努力、朴实无华不物质、性格含蓄内敛、婚后努力经营家庭、文化素质不足……所有的性格标签,都是男权审视下最受欢迎的妇女形象,是世俗意义上的模范人物。


但这样的她们,缺乏自己发声表达“我想成为谁”的机会。


02、1990年-2000年:

寻求展示自我的舞台


从1990年开始,新的10年开启。


第一年,小品之王赵本山初登春晚,和黄晓娟一起合作了《相亲》。



说起来,这个故事能成功出演,还经历了几番周折。


本山大叔第一次上春晚,恰逢宋丹丹怀孕、岳红坐月子,没有合适的搭档。


当他亲自坐了两天车想起找赵丽蓉帮忙时,对方也刚好有其他大事,这才有了新人黄晓娟上台的机会,为今后频上春晚开了个好头。



《相亲》这个故事,讲的是老同学徐老蔫和马丫,在各自儿女的撮合下相亲的故事。


虽然主要的男主角是赵本山,不过在他“这些儿女忤逆不孝,就许他年轻人打情骂俏,连搂带抱,老年人就得一个人干靠?”台词引导下,女主角最终也跳出了父母只能围着子女转的固有思维,萌生了恋爱的想法,颇有点自由黄昏恋的意味。



某种意义上说明,这时候的女性思维已经开始转变了。


到了1991年,还是本山大叔主演的小品《小九老乐》。



这个片段里,赵本山饰演的老乐不再是传统的大男人,因为其老婆小九是掌握着家庭经济大权的泼辣妇女,反映了“怕老婆”的婚姻家庭新现象。


但是,小九的形象并没有刻意丑化女性,因为泼辣背后并非无理取闹,而是刀子嘴豆腐心,遇大事明事理。



得知丈夫偷偷借了500块钱给有困难的前妻(军人妻子)后,小九非常谅解对方的处境,虽然嚷着要把钱要回来,实则是逼老乐说实话,告诫他两口子相处要坦诚,不能撒谎。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小品里,男性视角下的婚姻观也有了进步。


老乐不仅会照顾妻子的身体,还会兼顾其内心世界,经常讲幽默的笑话逗对方开心。


对于怕老婆的理解,他的解释是:“怕是爱,爱才会怕,懂不?”



由此可见,此时的两性家庭地位不仅有了巨大的转变,男女也朝着平等向前迈了一步。


1992年,赵丽蓉、冯巩共同主演了《妈妈的今天》。


这时候,赵老太太不再是80年代淳朴的底层老太太了,而是一个操着一口唐山话,打网球比赛、和老头联谊,还能跳探戈的时尚老太太形象。



高龄老人如此与时俱进,别具一格,足以证明这一阶段的女性,越发渴望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拥有了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两年之后,《八哥来信》小品表演嘉宾里出现大家熟悉的“三德子”。



不过,饭姐重点想聚焦的,是故事里文盲女山小妹因为缺乏文化,被心仪的人抛弃之后,知耻而后勇,明白读书的意义,主动接受现代化教育的过程。


这个心态转变,体现了女性为寻求更好的自己去突破,为知识女性的出现埋下伏笔。


到了1995年,又是赵丽蓉和冯巩搭档《如此包装》。



虽说是春晚常客,但老太太十八般武艺,每一次出现都有带来新的东西。


这一次,她穿上潮流的服装,一边唱rap一边跳舞,比上文跳探戈的妇女角色更与时俱进: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六月六”。


“你就像那一把火,熊熊火焰燃烧了我”。



顺带提一嘴,几个伴舞小妹里面,有一个还是朱军的妻子谭梅。



更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在这一年,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推动男女平等成了社会议题。


不过,到这一阶段,社会对性别差异的审视虽然开始,但并未完全进化。春晚舞台上除了家庭女性的数量和比例远大于职业女性外,一些无意识的男女性别歧视仍然存在。


比如郭达、蔡明的小品《机器人趣话》,讲的就是单身男人为了满足自己,定制了一个机器人想要调试出“清洁型”、“善解人意型”妻子。



这种物化女性,捧毛阿敏而踩低蔡明外形,且想支配妻子迎合自身的观念,都是一种无意识的性别歧视。



03、21世纪:

新时代多元女性


进入千禧年后,拥有话语权的女性们,逐渐展现出了多元的特点。


2000年,《青春之约》以电视相亲当看点,再现了其中一个女演员为了讨好心仪的动物学男对象,刻意隐蔽真实的样子,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北美鹦鹉精,结果被对方拒绝的故事。



幸好,在面对面示爱并询问被拒绝的原因后,她知道了对方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大方地展示真我告别,反而收获了意料之外的爱情。



这个小品,传达了女性在勇敢追求爱情时,要敢于接受真实的自己的积极内核。



2001年,洪剑涛、句号、唐静演的《说声对不起》,聚焦到了职业女性家庭、事业两难全的社会现状。



女主角是职业女性,专门负责调和纠纷,上门帮忙道歉。


经历了一天辛苦工作后,她回到家却被丈夫严厉质问,一下子委屈得不行,脾气也上来了,两口子为此吵架。



不过最终,夫妻俩敞开心扉交流,化解了矛盾。


2005年,算是比较特殊。


这一年,饭姐最想提的不是小品,而是一幕歌舞表演。


还记得《千手观音》吗?



21位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姐妹克服听不见、难沟通的问题,不仅在全国观众面前整齐划一地完成了表演,且整个过程中还有层出不穷、千变万化的手势,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敬佩感。



整个舞蹈里面,站在第一个的领舞女孩邰丽华,可谓是21个姐妹的代表。



2岁失聪,15岁学习跳舞,在无声的世界里怀揣着对舞蹈的热爱、勤学苦练的她,曾斩获多个国际奖项,还曾站上世界舞台,连杨丽萍都是她的指导老师。


在她和身后姐妹的身上,迸发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巨大女性力量,让人泪目。



事实上,春晚舞台上不仅有邰丽华的出现增添一抹亮色,就连小品界的女嘉宾,也从以往的宋丹丹、蔡明、高秀敏霸屏,扩充到有韩雪、牛莉、瞿颖等靓丽的女明星上场。


其中,当属2015年贾玲与瞿颖两位跨界演的小品《喜乐街》最火爆。


当身量苗条、气质超群的模特瞿颖以女神形象出现,配上“我眼大嘴小鼻梁挺,腿长胳膊长S型。我长得漂亮,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我特别有面子”台词后。



另一个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贾玲,用幽默的方式道出自己截然不同的处境:“我有胳膊还有腿,还有鼻子也有嘴。我没心没肺,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找我掰腕子。”



虽然有人认为这个小品把对女性身材的规训推到了极致,是逼狭的审美,但饭姐却觉得,这是对现实情况的真实反映。


毕竟,男性对女性外形的评判与两极态度,从来不是从这一个小品开始。


再说了,大美人和女汉子的对决,最后可是反转结局,贾玲赢了。



可见,春晚并非刻意制造对立,而是以“丑女孩”为出发点,让公众对那些自身条件并非很优越但依然富有阳光、健康心态的人群进行关注。


当我们回到现实,再看贾玲和瞿颖,难道两人不是同样惹人喜爱吗?并没有因为谁更美就占据优势。



某种程度上,这个段子凸显的内容,以及引发的社会对矮子、胖子、剩女的热烈讨论,反倒推动了女性力量进一步强大。


不美,不瘦,也可以有自己的闪光点。


成为女汉子又如何?直爽开朗、不拘小节、追求独立,恰好是新时代女性的特征。



04、致敬中国女性力量


2020年,姐姐们的力量空前强大。


《乘风破浪的姐姐》让观众相信,岁月虽无情,依然可以三十而骊。



火爆全国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则展示熟女在婚姻与恋爱中可以有的抉择。



贡献“她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金句的杨笠,不断陷入非议依然能“浴火重生”,越挫越勇,为女同行在脱口秀行业拓展一片天地的同时,竖起一面女性群体自信的旗帜。



除此之外,传奇校长张桂梅接济1800余个女孩,“我想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山里的女孩们读书,让她们走出大山”心愿背后,寄托了成年女性对幼年女性未来的希冀。



中国首位UFC(终极格斗冠军赛)冠军张伟丽,辗转做过幼师、旅馆前台、保镖、健身房销售等行业,最终用行动证明“有梦想,就要去实现它。”



再者,抗疫力量中,也涌现了无数女性身影,让人泪目。


前有李兰娟院士奔赴一线,竭尽全力遏制生命消散。



接着有广东援鄂医疗护士朱海秀之类最美逆行者,面对灾难,她们连眼泪都没空流,“我不想哭,哭花了护目镜没法做事。”



再然后,53岁的钢结构专家王晓红临危受命,奔赴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没有我们热爱的城市,我们在哪安身立命?”



等到抗疫初见成效时,首批疫苗试验者不断涌现,其中,29岁的莫诗琦展现了青年一辈的担当,“年轻一代,要有做‘探路者’的勇气。”



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女性力量。


2021年,央视春节晚会节目单还没出来。


虽然接连传出老艺术家无缘春晚的消息,但饭姐回望2020年,固执地坚信:


无论表演嘉宾如何更迭,这些代表女性力量的“姐姐们”,一定有一方舞台。




| 热门文章推荐 |




↓↓↓腾讯新闻已开启“2021牛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直播平台,赶快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预约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