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响亚洲年轻人穿衣数十年的 《POPEYE》 要 “倒下” 了吗?

Shawn 潮流先锋 2019-05-06


日本潮流文化,时时刻刻影响着你和我。相信大家对于这句话,是不会存在任何异议的。


皆因你在所有过去、现在、甚至是未来时兴的潮流现象里,都能找到日潮的影子。不论是美式复古、City Boy、机能通勤、滑板、时装先锋等等范畴,日本潮流文化里都有着它们的影子和一席之地。


▲ 数十年前的 Chunky Sneaker 风格,被当下的运动、时装品牌重新使用,这就是 “潮流”(鞋款为 adidas Originals Yung1)


关于 “日本潮流文化是如何影响着大家” 这个深度议题,恐怕地聊个三天三夜都难以论出答案。


皆因,潮流一辞本就是因人而异。但作为一名潮流编辑,我只能很赤裸地告诉你,潮流最浅层的定义,顶多就是当下流行的风格的事物而已。



每个独立的文化能被大众所认知、接纳都需要媒体的帮助。不论是实体杂志,还是电子媒体。这不,你也在手机屏幕前跟着我聊天嘛。


如果非要你我讨论哪个电子媒体更好?抱歉,我给不出答案。那杂志层面呢?那就非被誉为日本潮流杂志教科书的 《POPEYE》 莫属。


▲ 《POPEYE》 打造型录特辑的能力,相信在日本杂志界是独一档的存在


作为日本的殿堂级潮流杂志,《POPEYE》 影响了无数日本潮流文化爱好者。从造型搭配大片、单品推荐、再到精美的排版,《POPEYE》 可谓做到了名副其实,POPEYE = 流行之眼


在电子媒体爆炸式发展、被誉为纸媒冰河期的当下,《POPEYE》 坚持了纸媒 40 余年。但在今天,当我看到了 “《POPEYE》总编辑木下孝浩离任” 的消息,我不禁开始担心起来,影响着你和我穿着数十年的 《POPEYE》可能即将要开始冰河期了。



从一而终,不同流不跟风的倔强,是 《POPEYE》 屹立的资本



对于国内的朋友而言,恐怕大家早已没有翻看杂志的习惯了。诚然,拿着手机或者 ipad 就能足不出户走遍天下,所谓的 “让人难以忘怀的杂志的油墨香味和质感” 在信息化爆炸的大趋势面前,显得有点孤芳自赏。


但在 2012 年入职的接手 《POPEYE》 的木下孝浩,却始终坚持着 0 数字化的主张,决心往纸媒领域 “转牛角尖”。



“只要我担任总编辑的一天,《POPEYE》绝不会电子化。”—— 木下孝浩

 

如果你对 《POPEYE》 的历史稍有认知,便不难理解为何木下孝浩要带着 《POPEYE》 迈上对抗全面数字化时代的道路,反而不走顺应大潮的平坦路段。


▲ 从一块块荒地到亚洲潮流文化的中心,原宿的存在恰好印证了日本人对于潮流文化从 0 到 100 分的历程


《POPEYE》 创立的时代背景在于日本经济在二战后数十年内急速上升并渐趋平稳,但日本人的视野依然是相当闭塞的上世纪 70 年代初,当时的他们对于所谓的潮流和流行文化并不敏感。


有一组数据可以论证我所言不假,日本人口是在 1967 年突破一亿的,而同年仅有不足 26 万日本人前往海外旅行。但 2014 年(1.27 亿人口),这个数据突破了 1700 万,足足翻了六十多倍。


▲ 创刊号和 40 周年纪念版


而当时的 《POPEYE》 正是瞄准日本杂志市场对于包括衣食住行的男性综合类杂志的需求空缺而创办的。


当时 《POPEYE》 的创刊主编木滑良久更是将意味着美国文化之一的大力水手放在了创刊号之上,意欲让 《POPEYE》 成为日本年轻人发现潮流文化的 “眼睛”。


▲ 2017 年 5 月刊为 Polo Ralph Lauren & Tod’s 拍摄的 “香港开车” 特辑


▲ 2013 年 11 月于巴基斯坦拍摄的 City Boys 特辑


面对同行以及新时代电子媒体的夹击,到底是什么让 《POPEYE》 成为日本潮流杂志里的佼佼者?其实封面的 “Magazine For City Boys” 足矣说明一切。那就是强调城市与人的故事


对于 7、80 年代的日本杂志界而言,花了巨大的经费只为探索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又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店铺和好物的海外取材做法,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我希望 《POPEYE》 能够介绍很多年轻男性未曾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杂志越来越难做是个事实,但却有人坚持做好的东西,我相信,因为有这样的‘笨蛋’,文化才得以传承。”— 木下孝浩

 

坦白说,作为一名潮流编辑,每天坐在电脑前安静码字,只为挖空心思找到有趣的选题,并不是合格的做法。潮流文化的核心,在于每个地域的人文风情、社会格局、思想浪潮混合而成的各异形态。



不论是建立在机车、摇滚文化上的美式复古,还是以便捷、城市通勤为主轴的机能风格,看似相互背离,但其实都有着强烈的城市和时代背景做支撑。所有的素材都必须通过城市和人文的基础,继而进行深化。



诸如我们经常吐槽没有文化、没有内涵,玩多两三个季度便会被大众所唾弃的 VLONE,也不忘在与 Nike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合作中展露出对于哈林篮球文化的致敬。


再低俗粗暴的 Fuccboi 品牌,也有其文化的依傍之处。皆因创立品牌的,永远是人,有血有肉的人。不论你是为了盈利,还是得到大众的认可,每个品牌主理人的独到经历,时时刻刻都会影响着品牌的设计和走向,这也是潮流文化里最值得大家品味的地方。


▲ 2017 年 5 月刊,visvim、WTAPS、Wacko Maria 造型特辑


作为首本将美国潮流引进日本的杂志,《POPEYE》 将 “人与城市” 的信条奉行到底。对于一本已经创立 30 年之久的杂志而言,如何才能让大众继续对它依赖、让更多所谓的 “大众消费者” 接受它,成为了在 2012 年入主 《POPEYE》 的木下孝浩最大的难题。


解决方法?在延续 “人与城市” 的信条,同时为杂志灌注更多关于老职人、街头文化以及更光鲜亮丽的品牌造型大片......以及更强的生活气息。


▲ 2017 年 8 月刊,Supreme x Louis Vuitton 造型特辑


将 2017 年话题度最高的 Supreme x LV 系列,拍成了 “毫无贵气” 的生活照,相信是我口中的  “《POPEYE》 独有的生活气息” 的最好作证。


在阅读时感到轻松、简单、无压力之余,不论你身穿怎样高档、限量的单品,喜好怎样的品牌和文化,你的搭配始终在是生活所需而已。试问这样强调人文气息的 《POPEYE》 谁不喜欢啊。



而让大家感到无比遗憾的是,尽管木下孝浩时期的 《POPEYE》 坚持了一路的 City Boys 风格,在话题取材、型录拍摄上也较为迁就大众口味,但面对洪流一般的电子媒体趋势,木下孝浩还是 “败下阵来”。


2012 年至 2016 年间,《POPEYE》 的发行量从 7 万本的低谷期攀升到 12 万本,但踏入 2017 年却开始出现下降,在第四季度甚至录得了不足 9 万本的尴尬状态,加之我开篇所提到的 “木下孝浩离任 《POPEYE》 主编” 的消息,不禁让笔者担心,这个素来倔得没边儿的 《POPEYE》 还真的要向数字化低头了吗?





毫不夸张地说,《POPEYE》 搭建了日本年轻人和世界间的信息桥梁,更是为后世的日本杂志带来了典范。你和我必须承认,日本潮流文化影响了无数的消费者,而当中的佼佼者非 《POPEYE》 莫属。试问,哪位热爱潮流文化的朋友,未曾看过 《POPEYE》 呢?


《POPEYE》 多年以来,能一直屹立在日本潮流文化中心的位置,其倔强、不从众的精神可谓是至关重要。



“与其追求潮流,不如还创造潮流吧。” — 木下孝浩

 

这次木下孝浩的职位变动,难免让大众震惊,主因还是大家害怕木下孝浩只是从总编辑一职转任到总务部,则意味着 《POPEYE》 数字化将进入议事日程。


我不敢断言后续的事态发展,唯望那段从在日本街头翻看着 《POPEYE》 的 City Boys 美好时光不会被无情的电子媒体时代所抹去。毕竟,能留下来的杂志,留不下来的是无视情感的物欲,以及残酷的时代变迁。


期热门

(点击图片进入查看)



Nike Shox 回来了,你的扣篮梦还在吗?



只有看懂了 Uniqlo U,才能理解 “简约” 的精髓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 “被别人看得起” 的品牌?




★  Contact us  ★

Web:www.kidulty.com

Weibo&Nice:kidulty潮流先锋

Advertising:cordelia@kidulty.com

Marketing:lijiaqi@kidulty.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