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问:说出什么词能让你一秒融入时尚圈?

Jerwyn 潮流先锋 2019-05-04

不给各位绕圈子,答案就是......解构主义。

▲ 图片来源:百度


这个在 2016 年开始疯狂出现的词汇,被人们频繁的冠名在各个品牌的设计上。好像不提解构主义,就成为时尚边缘人士了。

起初人们是疑惑的。但是,当用这个词语去描述一切看起来 “疯狂“、“叛逆”、“没有逻辑” 的设计,便感觉自己很高 level 并显得专业时,人们就接受了。或是说骗过自己,在一知半解或是根本不懂的情况下滥用它去展示自己的 “内行” 行为


▲ 图片来源:百度


这么看下来,快要烂大街了,不是吗?好像已经从所谓的 “小众” 概念转化为大众标榜的代表着 “个性” 的概念了。


▲ 图片来源:Google


其实解构主义不是一个新兴网络语言或是新时代再创造语言,它是一个基本的哲学概念。源于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理论,它通过仔细研究哲学的语言和逻辑来质疑西方哲学中的基本概念区别或 “对立”。


▲ 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图片来源:Google)


德里达的 “解构主义”,其实是打破现有的结构和形式的束缚,没有任何否定和肯定的必然存在。然而,对于解构主义最大的误解就是人们想当然的拆分这个词去理解意思:解除结构和反叛的代表。并且结构主义不是对立面的存在,是像太极一样,相辅相成的融合进历史的长河中。


▲ Apical Reform 工作室设计的 “三等分” 椅子

(图片来源:Google)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它更广泛地指定了人文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一系列激进理论,包括哲学和文学,精神分析,建筑,人类学,神学,女权主义,男女同性恋研究,政治理论,史学和电影理论。


▲ 解构主义经典建筑,

出自弗兰克·盖里的 Beekman Tower, 8 Spruce Street, New York City

(图片来源:Google)


在 20 世纪后期知识分子的争论性讨论中,解构主义有时被贬义地用来暗示虚无主义和无聊的怀疑主义。在流行的用法中,该术语已经意味着对传统和传统思维模式的批判性拆解。

即使看过各大时尚博主写的分析文章,提及解构主义成千上万次,也没有很理解什么是时装中的解构主义。所以放在时装上,解构主义到底是什么呢?


▲ Y/Project SS 2018 

(图片来源:Harper's Bazzar)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人将 “解构主义” 从哲学概念提炼至时装风格之手,冲破了所有西方对于时装的概念。


比如我们熟悉的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他们在 1981 年在巴黎联合发布了新的秋冬系列,完全打破了固有的剪裁结构和风格。也彻底颠覆了当时几乎全部的审美价值观,也将时装从高定的 “高高在上” 感完全摆脱出来。


▲ 图片来源:Google


川久保玲曾经推出了 “身体遇见裙装,裙装遇见身体” 1997 春夏系列,这是她著名的几个系列里面最 “反性感” 的设计。那些关于裙装的优雅和性感还有贴合身体的剪裁被丢弃的一干二净。


▲ “身体遇见裙装,裙装遇见身体” 1997 SS 系列

(图片来源:Google)


那些关于 “女性应该怎样搭配衣服”、“怎么穿着才能更高级” 还有 “凸显品味的穿搭风格” 等等伪命题的标准她全部打破。


▲ “身体遇见裙装,裙装遇见身体” 1997 SS 系列

(图片来源:Google)


川久保玲的设计和结构主义一样,在任何角度上都没有完美的定义。把不同特质掺杂混合在一起,还给所有穿衣服的人一个自由。


它的存在像一面镜子,每时每刻提醒着世人实现自我价值才是与残酷世界和解的捷径。


▲ 图片来源:Google


同样,在 1986 年,来自安特卫普的六位设计师 Dries Van Noten、Walter Van Beirendonck、Dirk Bikkembergs、Dirk Van Saene、Marina Yee 和 Ann Demeulemeest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特卫普六君子,用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颠覆了性别和职业还有年龄的固有特征,带着他们无法无天的设计闯入伦敦时装周。


▲ 安特卫普六君子 

(图片来源:Google)


其中,擅长以不对称的立体剪裁方式表现衣物美感的 Ann Demeulemeester 是最贴近解构主义的 ——没有具体的风格公式。因此才能创造出在秩序社会中不按部就班解构主义风格。


▲ 图片来源:Google


而彻彻底底的将解构主义变成风靡全球的设计现象级时装,是另一位来自比利时设计师 —— Martin Margiela 。他的 Maison Martin Margiela 被称为时装革命先锋品牌,在他所有设计中,已有的规则都被瞬间毁灭也将很多定义重新定义


▲ 图片来源:Google


其实他本人从来都没有正面承认过他自己的风格是解构主义,只是因为他不循规蹈矩的运用材料和剪裁,和解构主义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的挑战不谋而合,才被时尚评论家们归为 “解构主义派” 先驱。


▲ Martin Margiela 手稿 

(图片来源:INSTAGRAM)


在 Margiela 之后,几乎整个时尚界开始大肆运用解构主义。比如 Martin Margiela 的超级粉丝、现任 LV 设计总监 Virgil Abloh,还有 Gucci 的“救命”设计师 Alessandro Michele 和 Balenciaga 设计师 Demna Gvasalia 都擅长在设计中融入解构主义。


▲ Balenciaga 秀场 

(图片来源:Google)


有评论说,他们将源自不同文化背景、历史阶段和性别衣橱的单品融为一体,每一件衣服单独拆解开来,都貌似风马牛不相及,而搭配起来却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有些也 “借鉴”了 Margiela 当年的设计,比如将汽车内饰胶垫做成连衣裙,或是在牛仔外套的正面缝上一整件风衣,或是将扣子上的针线进行细节设计等等。


▲ LV 秀场 

(图片来源:Google)


所以解构主义本身并不是为了获得大众的审美肯定,就像下雨天的时候,有人选择穿拖鞋无拘无束的蹚水,有人选择穿雨鞋悠然自得的踩水一样,仅仅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 Maison Martin Margiela 与 H&M 合作款

(图片来源:Google)


然而在今天的现代艺术和时尚中,解构主义似乎被用作 “冲击价值”。它迫使观众想知道图像基本成分的目的,脆弱性和象征意义。它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艺术品的态度,并且会被这种遭遇所改变。


▲ 图片来源:Google


解构主义之所以不断运用到时装上,是因为它使我们切断艺术史,揭示所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迫使我们审重新视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文化与彼此的概念。




解构主义,从来不是小众,只是它与生俱来的偏执感让它自我弱化在金钱至上的现实世界。


▲ 图片来源:Google


解构主义,不是离经叛道,不是个性的宣扬,不是酷的代名词,更不是坏孩子的标配。


▲ 川久保玲展览 

(图片来源:Google)


它只是现代人们挣扎在束缚和规矩中,疲惫不堪后赋予了多重希冀的理想主义。也是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做出反抗后的休战,更是普普通通的人生选择而已。


近期热门

(点击图片进入查看)

买这么 “幼稚” 的单品,你图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拥有土气名字的单品怎么就红遍宇宙了?

非 Jordan 正代不买的你,没必要点开这篇文章


★  Contact us  ★

Web:www.kidulty.com

Weibo&Nice:kidulty潮流先锋

Advertising:cordelia@kidulty.com

Marketing:kuei@kidulty.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