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情重义习近平

2015-03-19 余亦青等 环球人物杂志

2007年11月,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访华。彼时,中共十七大落幕不到一个月,习近平刚刚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两人的会面给李光耀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我与他会面的一个小时中,我发现他是一个有想法的人,生命中经历了很多考验和磨难。你知道他有7年的时间下放到农村,在福建18年后才到浙江,然后去上海。所以我会把他归类在曼德拉这一级的人物——有强大的感情自制力,不会让个人的不幸和苦难影响其判断。换句话说,他让人印象深刻。”

5年后的中共十八大上,不到60岁的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挑起了治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重担。从那以后,习近平人气爆棚,不仅“红”遍了国内,还“火”遍了世界。时事观察家们为习近平的大受欢迎找出了许多原因,其中一点,恰是李光耀当年提及的——习近平把个人的苦难和不幸沉淀为另一种深厚的感情,恤人之情、恤民之情。这使得他脱离了政治家的冰冷感与距离感,以有情、有义、有温度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于国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不变初心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过年意味着回到家乡和亲人团圆。但对于中国的领导人来说,过年往往是他们离开家人出远门的时候——春节到基层慰问民众、考察民情已是最高层的惯例。今年,习近平这趟远门有点特殊,因为他是“回家”了。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调研时同村民边走边聊。


2015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五,平日宁静的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突然炸了锅:“近平回来了——”乡亲拉着长长的尾音,在村里奔走相告。这里是习近平下乡插队待了7年的地方,从少年到成人,他视之为第二故乡。也只有在这里,官方语境里的“总书记来了”会被置换成毫无矫饰的陕北乡音“近平回来了”。


按照中国人的习俗,成家立业的游子回乡,自然不能两手空空,也不好孤身一人。习近平不但自己掏钱给全村置办了年货,还带来了夫人彭丽媛。他一口陕北方言向大家介绍:“这是我的婆姨。”


大家笑了,谁也没跟谁客套,石玉兴对习近平说:“咱俩一起入的党。”习近平连连点头:“知道,知道。”入党介绍人、老支书梁玉明说:“你先活动下,我回去准备饭。”口气还跟招呼当年的知青一样。这顿饭也简单,饭前,习近平尝了一块当地的苹果,又给彭丽媛拿了一块,说很好吃,水分大。菜上齐后,习近平和当年的“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吃起油糕、羊肉、鸡肉、酸菜、饸饹、南瓜……都是地道的陕北农家饭。梁玉明说:“他爱吃酸菜,一筷子就夹了小半碗,说味道比以前还好,他经常想念。其他菜每样也都吃了。他个子高,饭量大。”一边吃,习近平一边向彭丽媛介绍当地特产油糕、米酒,还告诉她豆钱钱饭营养丰富。梁玉明本来准备了小米、红枣、苹果等特产,打算送给习近平,但习近平没收。“他说这不能要,我一听就明白了,中央有规定。”还有村民向习近平赠送土特产,习近平说,不用了,有严格的要求,大家的心意领了。


土特产不能要,但习近平也没有空手而归。高彩梅送给他自己做的礼物——三双绣花鞋垫。“他最喜欢我家的鞋垫了,一有机会我就让人给他捎几双,这次给他的鞋垫里专门绣了‘常回家看看’,希望他常回来。还送给彭丽媛一双‘幸福好运’。”这份礼物彭丽媛收下了,但给了高彩梅200块钱。


习近平上次回来是22年前。1993年,正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回到阔别18年的梁家河村,跟乡亲们合影留念,还写了一篇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文中,他回忆了自己在梁家河时的情况。起初,他干活老想偷懒,工分比妇女还少;后来,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吃苦耐劳的好后生”;4年后,还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


有一天,习支书翻着《人民日报》,一条消息吸引了他:四川不少地方实现了沼气化。想想村里人冬天要拉煤的辛苦,他动了心思。几天后,他请了假,自费跑去四川绵阳考察沼气池建造。那时延安没通火车,习近平坐了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又坐火车辗转到四川。回村后,习近平给乡亲们讲沼气的好处,然而乡亲们听得云山雾绕。他决定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让事实来说服村民。几个月后,村民们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烧饭照明时,都夸这个后生“有知识、点子多”。梁家河的这口沼气池成了陕西省有史以来的第一口沼气池。到1975年,习近平领着村民建起了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村民烧饭、照明的问题。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到了当年在梁家河村住过的知青窑洞。


整整30年后,2005年3月,已是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淳安县考察时,参观了当地的农村沼气池。他说:“我曾经是建沼气的‘专业户’。”
现在, 40年过去了。习近平回到梁家河拜年,特地去看了那口沼气池。沼气池旁的窑洞外墙上,是一幅褪色的宣传画,上面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习近平招呼大家在这里合影,他说:“这画也40年了。”


40年很漫长,有的人变了很多,有的人不变初心。习近平是后者。陕北始终是他的根。“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用习近平自己的话说,这种“黄土情结”在他心里,让他遇到困难时,就会坚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铭记苦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艾青的这句诗,几十年来被无数中国人引用,以表达对民族和国家深厚的情感。作为“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深知这片土地、这个民族曾经承受的苦难,他选择了铭记这份苦难。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第二年,中国落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自此两国国运殊途,中华民族跌至历史曲线的谷底。120年后的2014年,又逢甲午,中国早已走出了屈辱的困境,但民族复兴仍在路上,仍是进行时。在这一年的公开讲话里,习近平两次提到“甲午”。


2014年2月,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说:“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4个月后,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说:“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没有人可以选择历史,但每个人都可以把握今天。2014年7月7日,习近平在北京参加了卢沟桥事变77周年纪念仪式;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出席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往前回溯10年,2005年,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习近平在浙江省委书记的任上,参观了大型纪念图片展;再往前10年,1995年,习近平在福州市委书记任上,出席了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这是习近平在1991年说过的话。那一年,福州一家房产公司准备拆掉林觉民故居的部分建筑,建商品房。一名市政协委员给刚到任的市委书记习近平写信,并在《福建日报》发表了《林觉民、谢冰心故居不容再拆》的文章。习近平看到来信后马上要求暂缓拆迁,核实情况。1991年3月,习近平来到林觉民故居,问身边的福州市博物馆馆长黄启权:“老黄,这里是不是林觉民故居?”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习近平言辞简洁:“好,我们就决定把它保护下来,进行修缮。”一处铭记了为救国难、与妻诀别、慷慨赴死的历史见证物,从此得以保留。


铭记苦难,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未来。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落幕半个月后,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用“中国梦”一词描述了他心中的未来。“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习近平多次阐述了“中国梦”的不同含义。据不完全统计,到2015年初,他的讲话里出现了300余次“中国梦”,其中的亮点包括,“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他已经把那份“黄土情结”,放在了自己的“中国梦”里。正如那首歌所写,“看这锦绣河山,给我已经太多,让我全心全意,把这土地建成理想国”。

于民

大锅饭里的平民情怀

“我们工作不仅需要对上面负责,更要对群众负责”


2014年1月2日,《河北日报》整版刊登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长篇通讯,再现了30多年前习近平在正定的日子。


1982年4月,一辆绿色吉普车开到了正定县委大院。一个身穿褪色军服,背着简单行李的高个年轻人跳下车来,他就是28岁的习近平。起初,人们对这个从中央军委来的年轻人不以为然:无非是下来镀镀金,做做样子。


习近平就住在办公室里,白天办公,晚上休息。老房子有些潮湿,习近平常把褥子拿出来晒晒。他的褥子打着各色各样的补丁,那叫一个五颜六色。副县长何玉说:“机关干部都好奇地数,据说有100多块补丁,但谁也没有肯定答案。”最后,县委办的一名干部揭开了谜底。他的爱人曾帮习近平拆洗过一次褥子,知道那不是补丁,褥子本身就是用旧衣服的布料拼接成的。他想买一块布,让爱人做条新的,习近平说不用:“这褥子挺好的。”


习近平住得将就,吃得也将就,机关食堂的“大锅饭”是他的最爱。用他自己的话说,“吃大锅饭”好。一是可以边吃边聊,相互交流;二是可以相互监督,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三是可以边吃边谈工作。可谓一举三得。招待上级来人时,习近平也不摆阔,总是拿出扒糕、猪头肉、荞麦面饸饹待客,也就是他常说的“正定宴”。客人要是喝酒,那就上当地产的醉八仙、常山香。平日出门,只要不出城关,他就骑自行车。他说骑车也有3个好处:锻炼身体,接近群众,还节约汽油。


1985年,习近平从正定调任福建厦门。在省会福州停留期间,习近平在住宿、伙食方面没提过任何要求,接待部门仅仅做了一些北方口味的馒头、面条,算是他受到的照顾。去厦门报到时,本来有专车送,但他自己搭便车走了。


后来,习近平从厦门调任宁德地委书记。在宁德,他当了一次“击鼓升堂”的“县太爷”。1988年12月20日,宁德地区领导第一个下访接待日在霞浦县委党校举行,习近平和霞浦县的领导一起在此接待来访群众。习近平的第一个接待对象是县公交公司的职工舒穗英。她说霞浦县对台部在她屋子旁的河边建房,导致河道淤积。9月间,一场洪水冲进她家里,带来不小损失。她要求县对台部负责清理河道,赔偿自己的经济损失。习近平听后,就和县领导到舒穗英家里察看,提出了处理意见。那次接待日,地、县两级领导,受理各种问题86件,其中12件当面作出答复,其余的限定一个月内处理完毕。


在当天的总结会上,习近平说,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古时候的县官尚且还有击鼓升堂,为民申冤,而我们却整天忙于开会,很少主动去抓这种事,这是不应该的。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同村民交谈。

在闽、浙、沪保持“平民书记”作风


离开宁德后,习近平调往福州工作,2000年成为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两年后,他离开福建,前往浙江,后来出任浙江省委书记。


2005年1月26日,临近春节,习近平去了长广煤矿浙江矿区。他换上矿工服,戴上安全帽,下到离地面920多米深的井底。井洞里巷道高低不平,习近平的身材又高大,他只能弓背弯腰走了1500多米。见到正在采煤的工人,他也没什么官话、套话,就问工人们:“你们这么辛苦在井下工作,有没有什么想法?”工人们答得也实在:“没其他想法,就是想收入高一点。”习近平顺着话头问下去:“去年的收入比往年高一点吗?”工人说比往年高多了。习近平说:“这就好。只要生产经营搞好了,收入就会提高。我祝愿大家收入年年有增长。”中午,他和工人们吃了“大锅饭”。毕竟是和省委书记吃饭,工人们有些拘谨,吃得很秀气。习近平就边吃边劝菜:“大家在井下挖煤,劳动强度大,得多吃一点,补充营养,保重身体。”


在浙江,习近平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专栏上发表了232篇短论,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浅显易懂,很受欢迎。


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中新社曾在习近平到上海履新“满月”时发表一篇报道称:“此间人士感到,虽出身高官家庭,但15岁就下乡的经历却让习近平与百姓走得很近。上任伊始,他就到基层社区去了解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向正在就医的居民询问‘药费贵不贵’;走进智障人士工作的‘阳光工厂’;来到偏远的崇明县与三峡移民交谈;在视察上海世博会园区时,他表示,要关注民生,让广大民众感受到世博带来的实惠。这些言行,让申城民众感到实在、贴心和放心。”


在闽、浙、沪三地,习近平都保持了深耕基层、踏实亲民的作风,说他是“平民书记”毫不为过。

一粥一饭最关情


“大锅饭”里吃出来的平民情怀,直到习近平成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也没有改变:在太行山深处,他与贫困村的村民坐炕头聊家常;在甘肃兰州,他给养老餐厅里一位七旬老人端饭;在海南,他戴上黎族群众递上的斗笠;在四川芦山,他亲吻地震安置帐篷里一个一岁半的小男孩;在湖南湘西,他称呼年长的老人说“你是大姐”……


民以食为天,一粥一饭最关情。翻检习近平这几年的食谱,在河南兰考那两天,吃的是烩面、胡辣汤、大烩菜、烧双菇、清炒西兰花、萝卜烧牛肉,每天自己交80块钱;在河北,吃的素包子、乱炖、缸炉烧饼,一顿饭20来块钱;在北京,去了趟庆丰包子铺,吃的是包子、炒肝、芥菜,总共21块钱。


习近平体察百姓的疾苦,也是奔厨房、掀锅盖、开冰箱,看盘中冷暖。2014年12月13日,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后,他去了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的家里,掀开锅盖,是土豆烧肉,“真香”;打开冰箱,有冷藏菱角,“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看看院子,种着萝卜、白菜、菠菜,“秋天的菠菜就是‘秋波’吧”。此前,在北京的胡同里,他一进门,问的也是居民的生活情况,在哪做饭,上厕所方不方便,有多少退休金……离开胡同,他去了自来水厂,问完南水北调水质、地下水超采、再生水成本等问题,最后说到了生活垃圾处理情况,他追问的是:“地沟油哪儿去了?没有去搞麻辣烫吧?”


于官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百姓谁不爱好官”


2015年元旦前夕,习近平发表了新年贺词。贺词中,他称赞干部们“也是蛮拼的”,并为各级干部“点赞”。两个网络流行词进入了最高领导人的语言中,赢得了年轻人的叫好,也赢得了各级干部的感动。


近两年来,人们关注习近平领导下的反腐工作,却多少忽略了他从政以来常为官员“点赞”的习惯。习近平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为永嘉县后九降村党支部书记郑九万“点过赞”。郑九万从1986年开始担任村支部书记。2005年10月5日凌晨,他因劳累过度,突然昏迷,被送往医院救治。30多位村民赶了3个多小时山路来到温州市区,在郑九万的手术室外守候了9个多小时。后九降村是个小山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但全村人一夜之间竟然筹集了6万元的手术费。当时,习近平提笔给这位基层干部写信,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反映郑九万先进事迹的材料上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他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对他的尊重和关爱。”


什么样的官员才能得到习近平的“点赞”?或者说,习近平到底欣赏什么样的官员?这可以从他对焦裕禄的感情中找到答案。


1966年,正上初中一年级的习近平第一次知道焦裕禄,听了其事迹后,“深感震撼”。正如他所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填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发表在《福州晚报》上。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诗词言志。这便是习近平的情怀。尤其一句“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既是习近平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各级干部的期望,期望他们不改“英雄意气”的初心,时刻将人民冷暖挂在心上。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交谈。


2014年1月起,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铺开,习近平选了焦裕禄曾经工作过的河南兰考作为联系点。2014年3月,习近平解释了自己为什么选兰考:“我之所以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因为兰考是焦裕禄同志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在习近平眼中,焦裕禄精神是一根红线,一头连着民族复兴的梦想,一头连着老百姓的冷暖幸福,而红线中间正是“毋改英雄意气”的各级干部。

“些小吾曹州县吏”


“郡县治,天下安”,这是古来治理中国的一条经验。习近平自己就做过3年多县委书记,“对县一级职能、运转和县委书记的角色有亲身感悟”。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山东菏泽考察时,给当地的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以河南内乡县衙这副对联告诫县委书记,古人尚且强调为官之道,今天的县委书记更应该牢记对人民负责。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与参加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的200名学员进行了座谈,他更愿意把这看做一个老县委书记和现任县委书记们的座谈。对县委书记的辛苦,他很了解;对“县一级”的认识,他很透彻:“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正因为了解得透彻,习近平对县委书记的要求很高。他希望县委书记们都能像焦裕禄一样,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读了郑板桥的名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点评说:“睡卧不安,总是想到百姓过得怎么样。这种心境,跟老百姓贴得多紧啊!”习近平就此对县委书记们提出要求:“县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而在习近平心中,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习近平说,“选择从政就不要在从政中发财,选择发财就去合法发财。”


眼下,县委书记们受到的考验不少:改革发展稳定繁重工作的考验,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问题的考验,各种错误思潮的考验,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庸俗风气、潜规则的考验……习近平提醒手中掌握着权力的县委书记:“各种诱惑、算计都是冲着你来的,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的。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

“有时候拍桌子比不拍好”


爱之深,责之切。习近平对官员有多大的期望,就有多严的要求。铁腕反腐,是习近平从政以来的“新常态”。


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在宁德当地委书记时,就严厉清查了干部违规私建住宅的问题。在他到任之前,宁德有过3次清查,无一例外都是虎头蛇尾。在习近平的坚持下,宁德地委确定把“敢于碰硬,敢攻难点,抓反面典型,拔钉子户”作为查处的突破口,要求“两年时间,这一问题基本解决”。因此,被列入调查范围的干部多达2000余人。


事后,有记者问习近平:“清房涉及几千人,到底动还是不动,有没有掂量?”习近平回答说:“我就问当时的一个纪委副书记,我说你觉得群众意见大不大?他说大。是不是一个当前影响积极性最大的问题?他说是。我们将近300万人该得罪, 还是这二三千人该得罪?他说那当然是宁肯得罪这二三千人。我说那咱们就干,要干就干成,义无反顾,开弓没有回头箭。”


宁德的清房工作最终得以完成。习近平总结为:“有时候拍桌子是必要的,拍桌子比不拍桌子好。不拍不足以震慑,不拍不足以引起重视。”后来,这些被清房的干部不仅没有意见,反而在习近平离任时舍不得。他们觉得习近平与自己无冤无仇,清房不是出于私心。


在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被拍掉的“老虎”“苍蝇”不计其数。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时说:“这些年,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违犯党纪国法落马,我们很痛心。我们中央的同志说起这些事都很痛心,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怀着“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拉开了反腐“新常态”的大幕。


这大幕远没到落下的时候,如果真正读懂了他怀念焦裕禄的那首词,读懂了那句“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就会明白,他对腐败官员的恨和他对基层官员的爱,是一体两面,都是希望去除官场积弊,让官员永葆“焦裕禄式的英雄意气”。

于友
布衣之交见真


“谁让我们是朋友”


习近平的“朋友圈”,少不了奥巴马、普京这样的大国领导人,但另一类朋友更值得关注,他们与习近平“言交于未贵时”。


1975年10月8日,梁家河村的年轻人送习近平(前排左四)去清华大学上学时的合影。


习近平有一张照片,拍摄于1975年10月8日。当时,梁家河村的年轻人送他去清华大学上学,一路从村里送到了延川县城,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临时起意照相留念。岁月沧桑,40年后的今天,照片中的“小伙伴”已经有6位离世。


这张照片上还健在的人里,吕侯生与习近平交往最多。1994年,吕侯生右腿患了骨髓炎,在延安治疗两个多月,花了6000多元医药费,仍不见好转。本就贫困的吕侯生债台高筑,到了没处借钱的地步,只好在家里耗了一年。吕侯生走投无路,给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信说了自己的状况。信发出不到半个月,习近平给他寄来500块钱路费,请他到福州看病。


行走不便的吕侯生坐火车到了福州,住进了福州市第一医院。当天晚上11点左右,习近平忙完一天的工作,饭都没吃就赶到医院。他对吕侯生说:“看到你的腿成了这个样子,我鼻根发酸,我的腰和腿上也有疾,是在梁家河村打坝遭的病。”


习近平说的是1973年冬天的事。他刚当上支部书记,就领着社员到寨子渠打坝。天气异常寒冷,河渠里冰决厚。不处理掉冰块,坝基就不会稳,春天冰雪一消,坝就会塌。于是,习近平动员大家下渠挖冰块。当时寒风刺骨,社员们没有一个敢动,习近平第一个走进冰水里,往外搬冰碴,跟着他第二个下去的就是吕侯生。这带动了社员们,大家都脱掉棉袄干了起来。


习近平记得当初吕侯生对他的支持,他承担了吕侯生全部的医药费。经过治疗,吕侯生的病有所好转,习近平看到他可以拄着拐棍下床行走了,非常高兴。吕侯生要回陕北时,习近平设宴为他送行,还给他买了一张飞机票,又把2000块钱塞在吕侯生手里。吕侯生感动地说:“近平,真不好意思呀,这一趟花了你这么多钱。”习近平说:“谁让我们是朋友哩?”


1999年8月底,因为旧疾复发,吕侯生第二次到了福州,被接到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的办公室。正在开会的习近平走出会场,眼见一步也挪不动的吕侯生,难过地说:“腿疼成这个样子,赶快住院。”


这一次,医生告诉吕侯生一个不幸的消息:他的右腿保不住了。习近平安慰老朋友,任何时候都要坚强,要有战胜疾病的勇气。“万一要截肢,你自己在别的地方联系医院,不论联系到哪里治,要让我知道,没钱给我打个电话,钱由我出,花多少,你不要管。”


1999年10月底,吕侯生在山西太原做了截肢手术,习近平闻讯后,替他支付了全部的医疗费。一个月后,习近平还对前来福州考察的延川县县长吴世宏提到了自己的朋友:“吕侯生是残疾人,政府要从根本上给解决问题。”今年春节前,习近平回梁家河村,再次见到了吕侯生。他和吕侯生并肩坐在窑洞的土炕上,问老朋友穿戴着义肢行动方不方便,还回忆起当年两人一起吃饭、共同劳动的场景。

与贾大山相知相交


1998年,习近平发表了一篇悼念文章《忆大山》,记述了自己在正定的一段往事。1982年,习近平到正定任职后,拜访的第一个人就是贾大山。贾大山祖上经营一家食品杂货铺,家境小康。他喜欢京剧,爱唱老生,还能翻跟头,拿大顶。他更爱好文学,中学便开始发表作品。当时县文化局乱象丛生,习近平作为县委的分管领导,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文化人才,希望这座历史名城有一位文化界的领军人物。考虑多日,习近平和主管文教工作的副县长何玉达成一致:最合适的人选只能是贾大山。


1991年春节,习近平、彭丽媛夫妇在正定县与贾大山合影。


习近平去拜访了贾大山。在《忆大山》一文中,他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虽然第一次见面,但我们却像多年不见的朋友,有说不完的话题,表不尽的情谊。临别时……我劝他留步,他像没听见似的。就这样边走边说,竟一直把我送到机关门口。”但贾大山不是党员,无意仕途。在多方征求意见并与主要领导沟通后,县委常委会上,习近平提议贾大山担任县文化局局长,并获得了通过。于是,非党人士贾大山,从县文化局下属的县文化馆副馆长,连升三级,直接当了县文化局局长。为了方便他工作,习近平特地给县文化局破例开了绿灯:不设党组,人事任免可以在局长办公会上议决。这在当时的县级政府部门里可谓“特区”。


贾大山不负所望。刚上任,他便在全局会议上发表了施政纲领,核心内容是“三不”: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不搞不教而诛,不要不干正事。很快,贾大山稳住了县文化局的混乱局面。习近平与他多有交往,谈工作,谈文学,谈为官,谈人生。“在与大山作为知己相处的同时,我还更多地把他这里作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为我行政与为人的参谋和榜样。”


1995年底,贾大山患上绝症,身在福建的习近平十分挂念。1996年5月,他听说贾大山在北京治疗,便委托同事前往探视。到了春节前夕,习近平借去北京开会之机,专门去医院看望他。习近平后来写道:“我坐在他的床头,不时说上几句安慰的话,尽管这种语言已显得是那样的苍白和无力……为了他能得以适度的平静和休息,我只好起身与他挥泪告别。临走,我告诉他,抽时间我一定再到正定去看他。”


仅仅11天后,习近平又一次回到正定看望贾大山。他和贾大山见了最后一面。贾大山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两位老友照了最后一张合影,这也是贾大山此生的最后一张合影。


对老朋友的哀思穿越了时光,在文章中,习近平这样写到:“大山的逝世,使我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好兄长……他走得是那样匆忙,走得是那样悄无声息,但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愫,清正廉洁、勤政敬业的作风,襟怀坦荡、真挚善良的品格,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精神,都将与他不朽的作品一样,长留人间。”

“朋友经”也是“人才经”


与人交友,贵在相知。习近平对知识界的朋友,是知其才,敬其才,用其才。


1982年,根据习近平的提议,正定对全县知识分子进行3次大普查,对各行各业技术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的专业、特长和工作经历进行分类与汇总,建立了正定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人才账”。习近平还撰写了一份面向全国的“招贤榜”。1983年3月,正定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以大布告形式在各生产队、机关、学校、工厂张贴宣传,以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3月29日,“九条规定”在《河北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以后,在河北“一石激起千层浪”,并在全国引起反响。全国各地人才开始关注古老的正定,许多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要求到正定工作。正定当年就引进各类人才46人,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


在这期间,流传最广的是习近平“扯开嗓门喊人才”的事。


武宝信是石家庄机床附件厂的工程师,利用业余时间研制出“三露”(粉刺露、亮肤露、增白露)等医用化妆品,当时畅销全国。然而,厂领导对他有不同看法。武宝信了解到正定县重视人才,便让人捎信,表示愿意到正定工作。习近平知道后,立即决定把他吸引到正定。那是1983年初,在忙完一天工作后,习近平带着县长、副县长来到石家庄市桥东区谈固小区,想要拜访武宝信。但一个小区几十栋楼,他们找了一栋又一栋,问了一家又一家,没人知道武宝信住在哪里。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习近平竟扯开嗓门在小区楼下大声喊了起来,“武宝信!武宝信!……”宏厚的声音在寂静的冬夜里回荡。武宝信在家里听到后赶紧跑了出来,将习近平等人迎进家。茶热语灼,赤诚相见,他们一直谈到天色将白。武宝信当场接受了习近平的邀请,将自己研制的医用化妆品项目带到正定,一年就赚到30多万元利润。


离开正定后,习近平与正定的老同事、老朋友书信来往,逢年过节还要写问候信,遇有工作变动,便主动告知新地址。1993年3月,远在福建的习近平得知曾经共事3年多的吕玉兰病逝,写下了《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的悼念文章,以“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表达了对老同事的思念。


于家人
天伦之乐才是幸福之源

“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新年前夕,习近平在办公室发表了2015年新年贺词。细心的观众发现,习近平身后的书架上新添了他青年时期戴着红五星军帽的黑白照片。2013年的最后一天,当习近平的办公室首次曝光在公众眼前时,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书架上错落摆放的四张照片。据网民辨认,它们分别是:习近平推着坐轮椅的父亲习仲勋、习近平和母亲齐心牵手散步、习近平与彭丽媛在福建东山岛,以及习近平在福州骑自行车载着女儿的照片。


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办公室内发表了新年贺词。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曾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他不满21岁就担任陕甘边区政府主席,被毛泽东称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但习仲勋从1962年起受到冤屈,长达16年之久。他始终不向逆境低头,还为受株连的人仗义执言、澄清事实。


习近平推着坐轮椅的父亲习仲勋。

习仲勋逝世前的2001年10月15日,家人为他举办了88岁“米寿”寿宴。全家人欢聚一堂,唯独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缺席。由于公务繁忙,他难以脱身,于是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提出学习父亲的五个方面:“一是学父亲做人。正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二是学父亲做事。从不居功,从不张扬,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您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习近平和母亲齐心牵手散步。

习近平的母亲齐心也是一位老干部、老党员,如今年近90岁高龄。2000年,齐心写下回忆录《我与习仲勋风雨相伴的55年》。文章回忆,习仲勋特别重视从严教子,在他的影响下,勤俭节约成了家风。儿子习近平从小就生活俭朴,常常和弟弟习远平一起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鞋子。习仲勋和齐心经常鼓励儿女多读书、多学习。每过一段时期,就会对子女提出更高要求。有一次,齐心对儿女们说:“家中的小事不能影响工作。”习仲勋听到后却严厉地说:“大事也不能影响工作!”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省长时,齐心依照家里的规矩给他写信,语重心长地说“高处不胜寒”,嘱咐他更要从严要求自己。


“每天要给我爱人打一个电话”


近年来,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多个场合的亮相,展示了中国最高领导人家庭生活的侧面。坊间把他们夫妇亲切地称为“习大大”与“彭麻麻”。
1987年9月1日,彭丽媛和习近平喜结良缘。当时,身在京城的彭丽媛接到时任厦门副市长习近平的电话,几句话商定后,她就到单位开了张介绍信,随后直飞厦门。一下飞机,习近平拉着她到照相馆去拍结婚照,办理结婚证,简单举办了婚礼。


习近平与彭丽媛在福建东山岛。


当时,习近平给市长汇报,市长立即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发出电话邀请:“晚上7点,集合吃饭。”习近平只在宾馆办了一桌酒席,答谢同事好友。晚上7时许,新娘新郎准时恭候,迎接客人。市政府秘书长先到,他认出了彭丽媛,于是不解地问:“她怎么来了?”习近平说:“她是我爱人。”同事们陆续来了,望着墙上的大红“喜”字,再相互瞧瞧,都有些纳闷。这时候才知道原来习近平的妻子是彭丽媛。


曾与习近平共事的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金水回忆说:“晚饭后,我们4个人到他家里坐坐。到了才发现,包括他们俩平时刷牙的两个杯子在内只有4个杯子,最后只好再洗了两个碗当杯子。家里没什么准备,彭丽媛临时花5块钱到街上买了一些糖果分给大家吃。”


新婚第四天,彭丽媛飞回北京参加全国艺术节,接着又出访加拿大、美国。新婚后的第一次小别就是两三个月。结婚这么多年来,他俩总是聚少离多。习近平不能常回北京;而在京的彭丽媛因为工作关系,也不能常常到丈夫身边去,两人一直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曾对延安来的记者说:“我每天要给我爱人打一个电话,结婚这么十几年,天天如此。”每逢除夕,彭丽媛总要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在外地工作的习近平只要回北京过年,就边看节目边包饺子,等她演出结束回家后才煮饺子一起吃。


彭丽媛知道丈夫喜欢吃陕西、山东的家常菜,朋友聚会时还会喝酒助兴。2000年,习近平下乡时的农民朋友武辉去福建,被习近平请到家里吃饭,彭丽媛亲自下厨。“她也很爱农村人,不摆架子,尽量考虑我们陕北这边的口味。”武辉说。同样是在2000年,已经做完截肢手术的吕侯生第三次来到福州,习近平和彭丽媛在家设宴招待了他。席间,吕侯生向彭丽媛说起了当初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一些往事。习近平听着感慨地说:“梁家河是我的第二故乡,那儿培养、锻炼了我,也是那儿保护、支持了我。今后不管过多少年,我永远不会忘记它。”彭丽媛也说:“我是咱梁家河村的媳妇,我要回村里在打谷场上给乡亲唱歌,唱我的《父老乡亲》,唱《在希望的田野上》。”习近平插话说:“有机会,咱夫妻双双把家回。”


习近平在福州骑自行车载着女儿。


党的十八大以后,在接连的重大国事活动中,习近平与彭丽媛夫唱妇随,在国际外交舞台上诠释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的传统美德。2013年3月22日,习近平偕彭丽媛抵达莫斯科,彭丽媛的首次亮相赢得一片赞誉,“丽媛style”一夜之间成为时尚。2014年3月20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应彭丽媛邀请,偕母亲、女儿抵京,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尽管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已多次会面,但两位夫人单独会面却是首次,这呈现了两个家庭的私交情谊,也体现了两国的“软实力”。

严格约束家人


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齐心曾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他工作的领域经商。受父母影响,习近平每到一处工作,也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无论是在福建、浙江还是在上海工作,他都在干部大会上公开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


习近平对彭丽媛的要求更严格,他曾与她约法三章:“我是党员干部,你可不能走穴。”每次彭丽媛到了他的工作地,他从不声张,很多可以偕夫人一起前往的场合,他也不让彭丽媛参加。“成天带着老婆,别人会说闲话,影响不好。”他们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他们对女儿的期许。


2014年11月,习近平出席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峰会,彭丽媛陪同访问。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2015年2月17日,习近平曾在春节团拜会上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句话,是对习近平书架上几张家庭合影最好的注释,也是对习近平有情有义、重情重义的性格魅力最好的注释。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里,一位上海博士的返乡笔记激起人们的乡愁,令许多人感动落泪。在这多元而快节奏的生活里,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那就是情义和温度。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情义与温度,打通了庙堂与江湖的隔阂,联接了中南海与普通百姓的情谊,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习近平的重情重义里,百姓读到了温暖,官员读到了表率,世界读到了开明。这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它朴实、无华,给人以温暖和力量。这是一种大国领导人的风范,它有血有肉、真实真切、令人由衷信服。


作为首位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以自己鲜明的为人、为官风格,深深地感动和激励了国人。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许陈静 余亦青 石文忠

原创稿件,转载务经授权,否则维权到底。

更多精彩内容,请戳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