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京城大爷做的“下饭神器”,就是在雾霾天排上几个小时,也得吃一口

2016-10-29 环球人物杂志

本文经授权转自匠心之城


家常美味,

也是人生百味。


“京城猪蹄”


北京时间,

中午11点50分。




又是一个霾天儿,

瑟瑟寒风从东城,

一路刮到西城。




老张穿着大衣,

裹着厚围巾,

缩在五棵松西翠路3号院门口,

一个长长的队伍里。




9点钟的时候,队伍已经很长了。人们缩着脖子跺着脚,不时看看腕上的表,或者点开手里的手机。




“来了!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

引得队伍里一阵骚乱。




熟悉的脚踏三轮车,

熟悉的戴眼镜的大爷,

熟悉的“一闻误终身”的香味儿!




不论严寒酷暑,不论雨天、雪天、雾霾天……人们不惜花费数个小时等待的,正是名传京城的“翠微大爷”的一只酱肘子。




老爷子名叫徐文堂,

今年83岁,

曾在军队给首长做饭,

退休后开始卤猪手、肘子……

一做就是十几年。




“给我装一只!”

“我也来一只!”

徐大爷的一大盆肘子刚摆上,

就被一抢而空。




油光锃亮的肘子,

浓郁绵密的老汤汁儿,

肉香混合酱香的特殊香气,

光是眼睛看着,鼻子闻着,

就足以让人馋虫四起、垂涎三尺。



食客们最怕徐大爷端空盆子。

一共四大盆,卖完就没了。

半小时内准抢完,

运气不好的,

连一口汤也落不到。




老张吃徐大爷家的肘子,吃了七八年,也算老相识。但老爷子有自己的规矩:只认排队不认人,一人只能买一只,买肉送汤。




“来啦!天冷啦,多穿点!”

“嗯呐,等的好苦啊!

还是老样子,

肘子和汤分开装。”



老张把千辛万苦等来的肘子拎在手里,不时抬到眼前看,感受那份喷香的温热,脸色潮红。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



大隐于市的美食,

散落江湖的佳肴,

东奔西走,

只为吃口热乎的。




一筷子插下去,

皮紧肉不散。

扒开红糯发光的猪皮,

香气就透过软烂的猪肉,

一点点渗出来。




肥而不腻,

瘦而不柴,

皮不回性。



一口下去,

油脂四溢。

一种不可言说的愉悦感,

在舌尖缱绻缠绵。



肉汤是所有精华之所在。

舀一勺淋在米饭上,

肉汤与稻米发生的化学反应,

竟然逼出了老张的泪:

就是这个味儿!



一口人间味,

一生永难忘。




徐大爷的“人间至味”,

没什么秘方,

全凭“用心”二字。




选料新鲜讲究。

做了一辈子烹饪的徐大爷,

只拿眼一搭,

就分辨出老猪嫩猪。




肘子要选猪前肘,

前肘瘦肉多、筋多,

大小均匀,

一般两三斤一个。



洗净、去毛、焯水,

徐大爷一步也不糊弄。




去不净的杂毛倒人胃口,

徐大爷就用喷枪,

一根根燎干净,

火燎的猪皮还会更加紧实。




下锅酱肘子。

花椒、白芷、大料、酒···

徐大爷用自己的舌头,

控制老汤的味道。




处理好的肘子,

在老汤锅里泡一宿。

等待十几种香料,

慢慢渗入猪肉的每一寸肌理。




次日天一亮,

点火慢炖四个小时,

汤和肉中的油脂,

便开始互相转换。




这个时代的每个人,好像都经历了太多苦痛和喜悦。而我们总会把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食物。



十几年来,

徐大爷的酱肘子,

就在每一个想吃肉的日子,

温暖我们的胃,

抚慰我们的心。



如今83岁的徐大爷,

体力越来越差,

已经摆不动摊子了。




家人出钱出力,在永定路西里2号楼底商,给老爷子租了个门面。本想着食客们不用在冷风里受罪了,可排队的人依然从门口一路甩到大街上。




小儿子觉得的猪蹄、猪肘混在一个锅里炖更好吃,外孙女帮着注册了商标“猪蹄帮”,还开通了团购。他们都愿意跟老爷子学手艺,为留着这个老味道出一份力。



南来北往,

至味只在人与人之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