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环球人物《大国领袖习近平》获评中宣部第一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2017-03-02 李静涛 田亮 环球人物杂志

3月1日,在由中宣部指导、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第一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中,《环球人物》杂志2016年第24期封面报道《G20汇聚全球目光 大国领袖习近平》被评为优秀文章。


评委会认为,《大国领袖习近平》有高屋建瓴的视角,有宏大清晰的结构,有细致入微的故事。相关专家认为,这是主流期刊首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大国领袖习近平”这一重要概念,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以下是部分内容节选:


“一位重要人物到场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3次会晤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后,对媒体这样形容习近平的大国领袖气质:“当习近平走进房间时,你就会知道有一位重要人物到场了。”


在秋日的杭州,当我们等待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领导人走进主会场时,不期然想起了基辛格这句话。大国者,经济实力之大,综合国力之大;领袖者,“可为人之仪则”“天下莫不倾心”。G20的召开,让全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东方大国中国,更聚焦大国领袖习近平。


回想起4年前,我们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等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中外记者见面的情形,再回想起两年前,我们在北京雁栖湖等待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举行的情形,会场里的中国总是相似的:媒体蜂拥,中外瞩目;而会场外的中国,却丰富多彩、日进日新。


无论在G20,还是世界的其他舞台上,中国所展现出来的世界形象,始终是一个敢担当、勇作为、负责任、秉承正确义利观的大国。这种国家品格往往通过国家领袖的形象和人格来加以具体展现。作为中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正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熟悉。我们这里想为大家讲述的,就是大国领袖习近平这4年来的点点滴滴。



还记得2012年年底,世界经济走势以抛物线式的下滑结束,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


而在中国,习近平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第一次国内调研选择了广东,在这个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总结30多年来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开放之于中国的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在世界经济的一片悲观声中,中国依然发出了改革的强音。


2013年,习近平走了10个省市,行程近万公里。其中有3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7月,习近平在武汉的一张照片爆红。他站在雨中,左手打伞,裤腿半卷,衬衫被雨水打湿,正在向武汉新港的工作人员询问物流情况。这张照片走红的背后,是一个有关改革的故事——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期间,第一次公开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关系: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习近平说:“改革的几个关系,在湖北讲,实际也是对全国讲。”


此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组已经成立。组里的经济学家张卓元一看到湖北调研的消息就说:“这是给接下来的改革定调子。”


8月,习近平视察辽宁,再提改革,重点放到了创新。在沈阳机床集团的车间里,习近平和一群围在他身边的“80后”职工聊天:“年轻人成长了,企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习近平指出,老工业基地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他强调创新,这是对未来发展大势,特别是新科技革命的顺应。


9月,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谈到深化改革的另一个原因: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一份推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呼之欲出。当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时,距离上一次著名的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好时隔35年。这正如一次并不遥远的、历史的呼应。


2014年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一个个现实问题被纳入改革蓝图。人们看到,《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提出了26项重点改革措施;农地经营权流转、消费税改革、不动产登记等制度的实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大病保险逐渐覆盖所有城乡参保人、“困难生”助学政策升级,甚至提网速、降网费这样具体的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在稳步落实。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正如习近平今年4月25日在安徽小岗村参观时所言:“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2017年《环球人物》全新改版

点击下方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