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他是《银翼杀手》的原著作者,生前不得志,死后成好莱坞宠儿

2017-11-05 环环 环球人物

1982年,电影《银翼杀手》刚刚上映时,评价差得一塌糊涂。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说:“他们简直把我们贬成了一坨屎。”这里的我们,包括了他和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菲利普·迪克。


菲利普·迪克(1928—1982):

美国科幻文学界的传奇人物,

一生共出版44部长篇小说和121部短篇小说,

获得过雨果奖和坎贝尔奖。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包括《银翼杀手》《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等。


35年过去,《银翼杀手》得到了无数的赞美,成为科幻片中的经典之作。它的续集《银翼杀手2049》在最近登上大银幕。



菲利普的地位也已改变。除了《银翼杀手》,他的小说《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命运规划局》等纷纷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不知不觉间,菲利普已成为好莱坞的宠儿,是作品被搬上银幕和荧屏最多的作家之一。


从2019到2049


《银翼杀手》改编自菲利普1968年写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故事的背景是核战之后,放射性的尘埃让地球变得无法居住。政府为鼓励人们移民外星球,承诺为他们配备仿生人。每个仿生人的寿命,设定为4年。这些仿生人不满被奴役,也为了延续寿命,千方百计逃回地球。


主人公里克·德卡德就是一个专门追捕逃亡仿生人的赏金猎人。在追杀几个仿生人的过程中,德卡德经历了多次变故,阴谋、暴力、情色,身陷险境又逃出生天。故事开始之前,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做什么。但等故事结束时,他已经三观尽毁,自己都在怀疑自己究竟是人,还是一个用来追捕仿生人的仿生人。


小说最初把这个未来故事定在了1992年,雷德利改编时,则将时间设定在2019年。为了把当时的洛杉矶打造成一个又先进又颓废的末日都市,雷德利颇花心思。他将大量场景都选在灰暗的雨天,用弥漫的烟雾和变幻的光线来营造气氛。于是电影中呈现的是一个阴暗潮湿的人工城市,没有动物、植物,一切都是虚拟的替代,包括人。


续集则被设定在2049年。30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担心被取代的人类对仿生人展开大屠杀;生态系统瓦解,食品供应出现危机;仿生人被政府禁产又复产,更加先进,似乎也更具有智慧和情感。在2049年故事开始前,一名仿生人为救一对母女暴露了自己的身份,被政府追杀。


从这些线索中也可看出,从2019年到2049年,从小说到电影、续集,其实都在探讨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到底什么构成了真正的人类?



从主流到科幻


菲利普一生的作品,都似乎是在借科幻的外衣,探讨哲学问题。


他出生在芝加哥,本来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但在一个多月大的时候,因为母亲照顾不周,妹妹死在了去医院救治的路上。


家庭的不幸还在继续。5岁时,菲利普的父亲调往内华达州的里诺工作,母亲不愿意去,两人离婚。母亲带着菲利普搬去华盛顿,没过几年,又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


这些伤痛和动荡影响了菲利普的人生之路。高中时,他就患上了严重的广场恐惧症,为此不得不休学一年。高中毕业,菲利普考上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没上几个月就放弃学业,因为一进教室,他马上会觉得无比焦虑,完全待不下去。



“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说的就是菲利普。他的文学才华小学时就表露出来,老师评价他“在讲故事上显示出很大的兴趣和天赋”。大学退学后,他一边在唱片公司打工,一边写作。1951年,菲利普卖出首部小说,从此成了全职作家。


在短暂的大学生活里,菲利普上的都是历史、哲学、心理学的课程。他读柏拉图的著作,研究东方的佛学、道家思想。在读了许多哲学家、宗教学家的作品后,他得出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不全是真实的,也没有办法证明它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也是菲利普所有作品的世界观,正如他的同行、另一位科幻作家查尔斯·普拉特所说:“他所有的工作都始于一个基本假设,即不能有一个单一的、客观的现实。”对菲利普来说,一切都是感知的问题。


整个上世纪50年代,对菲利普来说都艰难无比。他梦想着成为主流文学作家,可一部接一部,能发表的都是科幻小说。这些小说还总是被评价为晦涩难懂,不温不火。最艰难的时候,菲利普和妻子连从图书馆借书的逾期罚款都支付不了。


菲利普记录过那段时间的窘境:“当我生病时,罗伯特·海因莱因尽最大可能帮了我。虽然我们此后再未见面,但他会打电话过来,聊聊近况,鼓励我,让我振作。他还想帮我买一台打字机,他是一位真正具有善心的绅士。我不同意他小说里的很多观点,但那些都无所谓。有一次我欠了一大笔钱无法还上,是他先帮我周转的,对他们夫妇来说,我想也是一大笔钱。”罗伯特·海因莱因是《星际迷航》的作者,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被奉为科幻领域的大师。


即便如此,菲利普还是雄心勃勃地写下豪言壮语:愿意用二三十年的时间,锤炼出在主流文学领域的成功。



1963年,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他的所有主流文学作品都被出版社退回来。但也是在这一年,现实又很奇幻地给了他补偿:凭借小说《高堡奇人》,他获得了有“科幻界诺贝尔”之称的雨果奖。


主流文学的梦碎了,从此只剩科幻。



从病人到瘾君子


单纯从科幻的角度说,菲利普的小说敢想敢写,充满了前卫、奇想和黑暗。


在《高堡奇人》里,菲利普开拓了科幻文学的一个先河:错列历史,或者叫做平行时空。简单地说,就是从真实发生过的某件事开始,历史走向另一条轨道,颠覆了你我所知的世界。《高堡奇人》就是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被人刺杀,美国没能从衰退中恢复,从而引出了法西斯瓜分世界的“另类”结局。这部小说写于1962年,53年后被亚马逊公司看中,成为其发布的原创试播剧之一,已经连拍三季。


菲利普的小说因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种种超越时代的元素,在“极客”圈里备受推崇。可实际上,他小说里的主人公,通常都是以悲剧收场。


菲利普自己的人生也是一幕幕悲剧。赢得雨果奖并没有让他的生活变好多少,即便晚年有了越来越多的版权收入,他依然为经济困扰。病痛让他依赖于药品,过量的药品让他产生越来越多的幻觉。而他的婚姻生活更是一次又一次的灾难。


1971年,菲利普与第四任妻子南希·海克特的婚姻触礁。南希从家里搬了出去,菲利普沉湎在药品中,最后干脆让其他瘾君子搬来家里。12月的一天,菲利普回来后发现家中被盗,保险箱被撬开,个人文件丢失。警察无法确定嫌犯,甚至怀疑整个被盗事件是菲利普自己的想象。


1972年2月,菲利普作为嘉宾受邀参加温哥华科幻小说大会。到达当天,他做了一个关于机器人和人类的演讲,演讲很成功。然而在结尾,他突然宣称自己对一个叫做珍妮斯的当地女人一见钟情,准备留居温哥华。


温哥华的一位电影批评家邀请菲利普住在自己家中,仅仅两个星期,就因为受不了他的那些古怪行为而将菲利普扫地出门。随后珍妮斯也和他分手,失去理智的菲利普吞药自杀,好在获救。



在温哥华休养了好几个月,菲利普才重新回到美国。回去后,他的精神问题更加严重,声称过着两个平行的生活,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托马斯”,一个公元1世纪被罗马人迫害的基督徒。他还给联邦调查局写了一封信,指控包括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在内的很多人,都是潜伏在美国的间谍。


1982年2月18日,菲利普在加州圣安娜的家中被发现昏迷不醒,送往医院。不久后在医院病逝。


在他死后,父亲带着他的骨灰去了科罗拉多州的摩根堡河畔公墓。那里埋着他的孪生妹妹。他们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也将继续待在一起。


《环球人物》记者  王晶晶




环球人物新媒体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

并不得用于第三方平台。


2017年《环球人物》杂志

半年订阅:每期寄发,

共12期,邮政挂号信包邮;

季度订阅:自下单之日起出刊每期寄发,

共6期,邮政挂号信包邮;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订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