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舅”作者自述:我最期待的事,就是这视频赶紧“凉”

金台环环 环球人物 2022-08-23

“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二舅住在哪个村子里,

不想让任何人找到他。”


作者:付玉梅


不管遇到什么难处,二舅好像总有办法。


近日,因为一个视频,“二舅”成为全网爆款。


·UP主“衣戈猜想”发布的视频。


有人说,二舅太苦了。


他本是村子里的“天才少年”,因为一次高烧被村医误打了针,不幸落下残疾。从此,他只能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一瘸一拐地出门。


·二舅的背影。

有人说,二舅太酷了。


他的口头禅是:“这东西也要学?”他自学木工,能修村里除了“智能手机、汽车和电脑”以外的任何东西。


不管去哪工作,66岁的他总要带着88岁的母亲一起,被称为“6688组合”。


·二舅在开车,后面带着他的母亲。


有人问,如果没有那次高烧,二舅的人生会活成很多人羡慕的样子吧?


但二舅从不这么想。


“所以你看,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的人,第二快乐的人就是从不回头看的人。”


视频的拍摄者是UP主“衣戈猜想”。他用缓缓的语速,平静的语气,讲述了这个农村里的二舅。


“90后”的他曾是一名教辅机构的高中历史老师,这两年才兼职做科普博主。他没想到,自己会因为科普“二舅”火起来。


他也因此感到不安。27日,他发文表示:“已经让宁宁(二舅的养女)开车把二舅和姥姥从视频中的那个小山村接走了。”


·UP主“衣戈猜想”的微博截图。


在26日的一次媒体群访中,“衣戈猜想”分享了视频拍摄背后的故事。以下是他的自述


爆款,咋拍出来的?


我是一丁点都没有想过让他(二舅)火。


想拍二舅大概有七八年了,只是过去几年,我一直没时间回村。


我没有团队,全程只有我媳妇儿在帮忙。文案是我自己写的,拍摄也是我跟我媳妇儿一块拍的。


她买了个手机云台,我们都不会用,所以你会发现镜头拍得特别粗糙。基本上,我们回家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带孩子,只能抽点时间出来拍。我用了两个晚上写文案,就写出来了。


决定做这个事后,我们其实是特别想避开流量焦虑的。起初,我预估这个视频只有10万到15万的播放量。但我和我媳妇儿说,就算会掉粉,我们也要做,算是了结自己的一个心愿。


没想到,视频一下子就火了。


刚开始我想不明白,现在有点想通了。有很多的“90后”和“80后”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工作,其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小在农村成长起来的。


虽然离开了农村,但他们和乡土还有很深的联结。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印象当中的家乡永远是冬天,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一次家。


我每次回家都会感慨,农村确实是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新了,但老人越来越老了。所以,我觉得有可能是这个东西击中了他们。


·二舅在擦拭年轻时的照片。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可能是我这个稿子最早写出来的时候是4800多字,后来删去一千多字,有很多东西我没有放上去。


这里面不光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我还删改了一些其实听上去更具有传奇色彩的东西,因为我不想搞得过于一惊一乍的。


火了,二舅知道吗?


刚开始和二舅说要拍他时,他是拒绝的。他觉得自己不值得被拍,那是明星才有的待遇。


·视频截图。


后来我跟他说,视频有可能会对我的一些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他这才同意。


但有些地方他是介意的,比如和那个女人的故事。


我纠结了好久,觉得如果不放这段的话,好像把二舅塑造成了一个除身体不便之外的“完人”,我觉得这个好像是不真实的。


所以我想呈现一个更真实的二舅。比如他想抽烟,我就让他在镜头前随便抽。


后来我跟我媳妇儿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告诉他,他火了。但是B站啊、热搜啊、排行榜啊,他都听不懂,只是“咿咿呀呀”的。其实我也听不明白他到底说了啥,他好像没什么感觉。


视频发了后,很多人在疯狂地刷朋友圈,但村子里很平静。老人都不上网,整个村子我估计只有二舅自己知道他火了。


他现在也有智能手机,但只是偶尔刷一下短视频。不过,我特意刷过他的短视频平台,百分之九十的推荐都是维修,就是各种掏下水管道的、修剪子的,剩下百分之十是一些老太太在跳广场舞。


所以,你问我他的认知有没有什么局限性,那可太有了。他唯一懂得的,就是好好生活、认真活着,这反而是那些认知没有什么局限的人,思维已经发散到无敌的人,都很难明白的道理。



医生,真的不恨吗?


很多人还关心让二舅致残的那个医生,他真的不恨了吗?


这个问题我也追问了非常非常多次。


·视频截图。


有一天晚上,我就觉得他说的话可能不是实话,所以我就想灌倒他。


我那天超水平发挥,喝了得有十瓶啤酒,他估计也喝了八九瓶吧,反正看着是喝多了。我总感觉人喝多了后,内心会变得脆弱一点,不会设那么多防,我就又一次问了这个问题。


可是我问来问去,到最后反正我自己是相信了。他确实没有那么多的恨。


可能他在年轻的时候,都完全没有往这个方面想。他想的都是自己的命不好,后来呢,命不好这事儿就让他给看开了,然后就这么过去了。


我看着,他现在跟那个医生关系还挺好的。隔个十天、半个月都能碰上一次,跟遇到其他的村民没什么区别。


·视频截图。


有好几段故事我都没有写进去。因为身体原因,二舅是没法种地的。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从没种过地,也没种过菜,但是他家里面永远堆满了米和菜。


就是因为谁家里东西坏了,就往他这一扔,然后扭头就走了。等想起来再拿的时候,二舅就已经给人家修好了。人家去拿走时,都不搭理二舅,连声谢谢都不说。因为都是村里人,没有那么客气。


·二舅在给村民修理物件。


等过了几天,他们种的蔬菜、粮食熟了,去地里干活路过二舅家时,就往他家门口扔一点。所以二舅家的菜、米、面有的是。


那他现在生活还需要什么呢?他根本就没有花钱的地方。所以说,他一直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


至于二舅有没有因为身体原因遭到歧视,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很多次。


其实我有时想想都觉得自己有点无耻,就是一个劲地问这种问题,好像要故意挖出一点料来一样。我问了两次,也问过我妈和我大姨,但说句实在话,二舅还挺受人尊重的。


他就是一个话没那么碎又干活特别卖力的人。我觉得很难会有人讨厌他。我妈甚至跟我说过,有一些我们村里所谓的“大人物”,去县城买了好几栋房后,也会回村里请二舅吃饭。


另外,二舅的残疾证早办下来了,当时从北京回来之后,可能过了一年就办下来了。

  


心愿:让二舅安安静静的


视频发出后,很多人发了很长的文字来分享自己的感受,看得我很感动,内心甚至有一点惶恐,就觉得我配吗?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00后”的学生。因为据我了解,他们绝大部分人是在城里长大的,大多没有在农村长期生活的经历。


在农村长大的人有共鸣,我理解。但他们怎么也在那儿疯狂地转发朋友圈?


后来我慢慢觉得,他们思考的并不是城市化的问题,也不是时代转型、乡愁的问题。他们把二舅的某种东西投射到了自己高考复读、考研失败、容貌焦虑等问题上。这个我是没想到的。我还没跟二舅说,但我估计跟他说了,他会挺开心。


·视频弹幕里,满屏的“敬二舅”。


大家对视频有不同的看法,我是完全能够理解的。我在片子里都不会说“你们应该怎么样”,我说的全部都是我。我最讨厌当人生导师,人各有志,我没法去教化大家。

     

二舅没有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他只是短暂性地治愈了我一下。我也不羡慕二舅的生活,因为我现在要努力工作赚钱养家。我还处在当打之年,人生有很多的欲望,我可能现在没法过二舅的那种生活。


·二舅在做木工。


我看有人说要给二舅再拍个纪录片,他还拍啥呢,我不都已经拍完了吗?要是带着专业的摄像团队浩浩荡荡地闯进村子里,大家不都知道二舅住哪了吗?我对这个情况还是非常担心的。


我觉得二舅没有做好突然被推到聚光灯前的任何准备,会非常惊慌失措。他不是一个喜欢侃侃而谈,在大家面前吹牛的人。


我接下来最期待的事,就是这个视频的热度以最快的速度降下去。网上千万不要有任何人曝出我二舅是哪个地方的人,然后突然间有人闯到二舅的家里。


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二舅住在哪个村子里,不想让任何人找到他,我就希望他安安静静的。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   睿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点击上图购买本期杂志


备注“环粉”即可加入环环大家庭


商务合作请联系

电话:010-65363483、65363115

QQ: 3144809109

邮箱:3144809109@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