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盟总统”来访,释放重要信号

金台环环 环球人物 2023-01-28


他“天生懂得调和,擅长处理各种微妙关系”。

作者:田亮

12月1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

习近平指出,米歇尔主席代表欧盟全体成员国在中共二十大结束后不久访华,体现了欧盟发展对华关系的良好意愿。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坚持互利共赢,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国际形势越动荡,全球挑战越突出,中欧关系的世界意义就越凸显。

习近平说,江泽民同志昨天因病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国国家领导人期间,高度重视和关心中欧关系发展,曾多次访问欧洲国家,同欧盟和欧洲国家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推动建立了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促进了双方各领域对话合作。我们将继承他的遗志,继续巩固发展好中欧关系。中方将继续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中欧关系,愿同欧方加强战略沟通协调,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习近平介绍了中共二十大重要成果和中国式现代化的5个特征。习近平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各国都在思考未来之路,中共二十大给出了中国答案,那就是:对内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对外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政治承诺,反映了14亿多中国人民的意志。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以自身制度的稳定、治理的稳定、政策的稳定、发展的稳定,不断为国际社会注入宝贵的确定性稳定性。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做出的选择。双方应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中方期待欧盟成为中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伙伴,共享中国超大市场机遇、制度性开放机遇、深化国际合作机遇。

习近平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四点看法:

一是要秉持正确认知。中欧之间没有根本战略分歧和冲突。中方不想称王称霸,从不搞、今后也不会搞制度输出。中方支持欧盟战略自主,支持欧洲团结繁荣。希望欧盟机构和成员国建立客观正确的对华认知,对华政策坚守和平共处,坚持互利共赢,超越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对立,超越制度对抗,反对各种形式的“新冷战”。

二是要妥善管控分歧。中欧历史文化、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存在差异,双方在一些问题上看法不同很正常,应该以建设性态度保持沟通协商,关键是尊重彼此重大关切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尊重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共同维护中欧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举行中欧人权对话。

三是要开展更高水平合作。欧洲是中国快速发展的重要伙伴,也是受益者。中国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欢迎欧方继续参与、继续共赢。双方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市场、资本、技术优势互补,共同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环保、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增长引擎,共同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可靠,共同反对搞“脱钩断链”、保护主义,共同反对把经贸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中方将向欧洲企业保持开放,希望欧盟排除干扰,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四是要加强国际协调合作。中欧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可以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合力应对挑战,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双方要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公共卫生等努力,加强各自优质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的对接协作。欢迎欧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同欧盟“全球门户”战略有机对接,通过现有各种机制,推动各领域对话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米歇尔祝贺习近平再次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代表欧盟对江泽民同志因病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他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国际社会面临诸多挑战和危机。中国不搞扩张,是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支持多边主义的重要伙伴。欧方珍惜在中共二十大后不久即同中方进行最高层次面对面会晤的机会,愿本着相互尊重和坦诚的精神,同中方就欧中关系各方面重要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对话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欧盟坚持战略自主,致力于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进欧洲一体化。欧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欧盟愿做中方可靠、可预期的合作伙伴。欧方愿意同中方办好下阶段高层交往,通过加强直接对话合作,减少误解误判,加强沟通协作,更好共同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欧方愿同中方继续推进欧中投资协定的进程,增强供应链稳定互信,深化欧中各领域互利合作。

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意见。习近平阐述了中方的原则立场,指出,中国有句古话,“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最符合欧洲利益,最符合亚欧大陆各国共同利益。当前形势下,要避免危机升级扩大,坚持劝和促谈,管控危机外溢影响,警惕阵营对抗风险。中方支持欧盟加大斡旋调解,引领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建设性作用。

王毅、何立峰等参加上述活动。


39岁当首相


米歇尔很年轻,还不满47岁。他在职业生涯中创造了多个“最年轻”纪录。
1975年12月21日,米歇尔出生于比利时南部瓦隆大区(法语区)首府那慕尔市的一个政治世家。


他的父亲路易·米歇尔是比利时知名政治家,官至比利时外交大臣,1999 年被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授予“国务大臣”终身荣誉称号。后担任欧盟发展与人道主义援助委员、欧洲议会议员,2019年才卸任议员职务。


在父亲的影响下,米歇尔很早就对政治产生兴趣。他自幼喜欢阅读,成绩优异,高中学业是提前完成的,后进入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大学学习法律,20岁时就取得了律师从业资格,23岁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他曾在布鲁塞尔的一家律所工作了一段时间,其间曾参与处理一起二代北非移民贩毒案件,这起案件暴露了社会阶层分化、教育缺失对个人和家庭的负面影响。这让米歇尔强化了他投身政治,以此改变社会现状的想法。


其实,他的政治生涯很早就开始了。


1990年,他加入瓦隆-布拉邦省若杜瓦涅市自由革新青年联盟。1991年,他加入青年革新自由党,次年即当选党首并执掌该党7年。


其间,1994年,年仅19岁的米歇尔当选为瓦隆-布拉邦省议员,第二年任省议会副主席,1999年当选联邦众议员。2007年至2011年期间,他在联邦政府中担任发展合作大臣,先后效力于伏思达、范龙佩、莱特姆等多位首相。


2014年10月,米歇尔出任比利时新一届联邦政府首相,时年39岁,成为比利时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



担任首相后,他曾在清晨走进布鲁塞尔的早市,挨家挨户走访商户,了解民情。


2014年12月的一天,他正在那慕尔市出席活动,4名女性示威者突然跑过来朝他身上扔薯条、喷蛋黄酱,大声喊:“米歇尔,请离开!我们拒绝财政紧缩!”


原来,他计划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7岁,并推出减少公共开支等财政紧缩政策,引发民众不满。


由于事发突然,米歇尔来不及躲闪,薯条和蛋黄酱落在他身上。对此,他并没有慌张,直接穿着粘有蛋黄酱的西装上台演讲,开玩笑式地为“身上一股蛋黄酱的味道”道歉。


这种幽默感提升了他的亲和力。有一次,他在母校阿姆斯特丹大学发表演讲,讲到大学时买了一辆自行车,结果发现这辆车正是自己之前被偷的那辆,还自嘲这是“美好回忆”。


他也有强硬的一面。任首相那几年,欧洲国家频频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比利时一度成为欧洲恐袭的“策源地”,例如2015年11月中旬的法国巴黎特大连环暴恐案,恐怖分子就是在比利时筹备。


为打击恐怖主义,米歇尔对内保持高压态势,成立了由其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对外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与美欧盟友夯实情报合作,派遣军用战机打击“伊斯兰国”恐怖组织。


“我不是制造冲突的人”


2019年7月2日,经过长达3天、总共20多个小时的艰难磋商,欧洲理事会选举比利时首相夏尔·米歇尔担任新一届欧洲理事会主席(俗称“欧盟总统”),并提名德国防长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任欧盟委员会主席(俗称“欧盟总理”)。


· 米歇尔参加欧洲理事会主席交接仪式。


欧洲理事会是欧盟最高决策机构,由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


虽说有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这些机构统一协调欧洲事务,但欧洲各国在很多问题上意见并不一致,还时常争吵。米歇尔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协和各邦。


《自由比利时报》首席社论作者德伍斯泰尼曾评价米歇尔,“天生懂得调和,擅长处理各种微妙关系”。


2020年7月17日,欧盟峰会在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召开,主要议题是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苏欧洲经济的7500亿欧元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

会议原本打算2天结束,可实际大超预期。援助资金最初定为2500亿欧元用于贷款,5000亿欧元用于无偿拨款,扶持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的欧盟成员国。
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受疫情影响较大,急需资金支持,赞同该方案。而丹麦、瑞典、荷兰、奥地利、芬兰则提倡节俭,要求大幅减少无偿拨款的份额。荷兰首相马克·吕特提出,这7500亿欧元应全部为贷款。
法国总统马克龙十分气愤,在会上拍着桌子,说一些国家没有诚意,阻碍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他主张各成员国筹集资金补贴受创的成员国。
这时,米歇尔出面协调。最终,激烈的谈判持续了4天4夜才达成一致:3900亿欧元无偿拨给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3600亿欧元以贷款的形式发放。
7月21日凌晨,米歇尔宣布,“全体欧洲人艰难时刻的艰难谈判”最终落下帷幕。他戏称,这是一场“最终27个成员国全部获胜,但人民得益尤多的马拉松”。
2021年4月,他又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
那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首都安卡拉会晤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会议室中间只摆了两把座椅,埃尔多安与米歇尔分别就座,这让冯德莱恩不知所措,站在一旁“呃”了一声,不知道自己应该坐在哪里。随后,冯德莱恩被安排就座于侧面沙发上。这显然有失外交礼仪。

米歇尔事后谈到此事时说,现场照片让人感觉他对冯德莱恩当时的处境漠不关心,但那并非事实。“当时,尽管意识到现场局面令人遗憾,我们依然决定不把事情闹大。”
可事情还是闹大了。现场照片和视频传到网上,受到一些国际政要的批评。他们认为,既然两个人都到场,就应该享有相同的礼节等级。
米歇尔赶紧圆场,多次通过媒体发声。在接受法国《回声报》采访时,他说:“我对发生的事情深表遗憾。我从这件事发生之后一直睡不好,这个场景在我脑子里重播了150遍。现场一切发生得太快。如果我当时作出更引人注意的反应,可能发生的不只是礼仪事故,还会出现外交事故,进而毁掉已进行数月的紧张工作。”
对于他和冯德莱恩处不来的猜测,他予以否认:“我们一起作出了很多关于经济和卫生的重要和艰难决定。如果没有机构间极好的配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不是那种制造冲突的人,我一直在寻求折衷。我一直在个人和机构之间架起桥梁。”
几番努力之下,这场风波逐渐得以平息。


代表欧盟主流态度
这不是米歇尔第一次来华。
2010年4月,中国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时任比利时发展合作大臣的米歇尔第一时间发表慰问声明并关注救援进展。


2013年4月,他以比利时法语革新运动党主席身份来华出席中欧政党论坛,曾访问苏州和北京,表示对中国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印象深刻,愿积极推动中比政党间友好合作,扩大党建及治国理政等方面的经验交流。


2016年10月,米歇尔在两国建交45周年之际访华,表示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符合欧盟利益,致力于推动建立高度互信、互利合作的欧中关系


· 2022年4月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今年这次访华,有三方面的背景。”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严少华告诉《环球人物》记者。


第一,欧盟2019年出台政策文件《欧中战略展望》后,每年都会有对欧中关系做一个评审。今年10月,欧洲理事会就对华政策进行了一次充分的、全面的讨论。米歇尔的访华代表了这个讨论的一个结果。
第二,最近欧盟成员国层面在对华问题上有一些新的动向,如德国总理朔尔茨的访华,以及接下来G20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欧盟几个成员国领导人之间的双边会晤。米歇尔访华,代表着欧洲对华政策的一种共识。如果只是成员国唱主角的话,欧盟会有一点被边缘化的感觉。
第三,美欧之间近来出现一些分歧,尤其是在经贸领域,欧盟内部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有很大争议,欧盟官员担心,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绿色技术的补贴规定包含歧视性要求,这些措施可能不公平地促使欧盟企业迁往美国,并违反全球贸易规则。米歇尔在此背景下访华,表明欧盟也是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此行释放的最重要的一个信号是,欧盟还是奉行多面性的对华政策:在经济上反对脱钩,在政治上反对冷战,军事上安全上反对对抗。欧盟的‘三分法’是多面性的,不像美国对华政策具有一面性。有的欧洲国家希望把重点放到对抗上,但这明显不是现在欧盟的共识。今年10月的讨论认为,‘三分法’还是有效的、适用于对华政策的。”严少华说,米歇尔访华代表了欧盟主流的对华政策态度,这也是在做给美国看。
严少华认为,米歇尔很年轻,还希望有所建树。对欧盟来讲,在对俄罗斯问题上,很多人想有所建树,但有心无力。在对美问题上,主角是美国,欧盟更多是跟着美国走,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地位是不对称的。在对华方向上,欧盟还是希望展现出一定的智慧和勇气,也有更大的余地。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睿  凌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