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琅琊榜》导演用冒着傻气的态度拍了一部2015年度大戏

2015-10-24 赵晓兰 环球人物


人物简介:

孔笙,山东人,著名导演。代表作有《生死线》《闯关东》《战长沙》《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


电视剧《琅琊榜》最近火得一塌糊涂,但导演孔笙看起来却十分淡定。《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已是接近午夜。他忙完新片《欢乐颂》一整天的紧张拍摄,从容不迫地和几位工作人员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之后才和记者聊起来。


孔笙导演被称“拍遍中国近代史的百年”。从《闯关东》《北平无战事》到《温州一家人》《父母爱情》,他总是能够巧妙地截取普通人的经历,以小见大,切住时代的脉搏。他的几乎每部作品都得到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最近这部话题之作《琅琊榜》对他来说,既很特别,又再平常不过。特别的是,这是他第一次以网络小说为蓝本,执导“架空历史”的古装剧;平常的是,不管外界反响如何热烈,对于导演来说,也只是“延续了一直以来严谨认真的创作惯性”。


一直在与时俱进



《琅琊榜》剧照。


《环球人物》:您的创作风格一向都比较“正”,为何选择拍摄《琅琊榜》这部网络小说?


孔笙:如今的电视剧创作,不可能完全依靠编剧来写故事,借助网络小说是一种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但也必须在这类小说里,选择适合我们的来进行创作。《琅琊榜》相对来说比较严肃、比较正,故事的密度和吸引力也较大,所以我们看中了它。


我们努力做了,但并不是完美无缺。受制于投资等因素,和一些美剧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包括剧本的严谨性,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环球人物》:原作似乎更加虐心一点,电视剧多了一些活泼亮丽的色调。


孔笙:电视剧的受众不喜欢太苦,主人公梅长苏本身已经够苦的了,需要有一些亮色来调节一下。我也比较喜欢温暖一些的东西。


改编时故事的主体还是保留了原著,但动了一些枝节,包括把女主角霓凰的戏份加强了,也更强调了兄弟情。拍电视剧那么多年,我们知道哪些是边缘,哪些是主流,这个度还是要掌握的。


《环球人物》:第一次执导古装戏,怎样把场景做得如此唯美真实?


孔笙:这部戏“架空历史”,没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但我们仍然追求历史感,还是想把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表现出来。建筑、服装、礼仪、道具等,我们都会做大量的功课。所以很多网友看了挖出许多细节来,包括哪个主人后面带了几个仆人之类的,证明这个剧是经得起考验的。


《环球人物》:不少人甚至把这部剧上升到美学高度,分析摄影上的三分法则、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这在拍摄时都有精确设计吗?


孔笙:古装戏有仪式感,对坐、行礼等,往往加强了画面的工整性,显得特别有古韵。我和另一位导演李雪都是干摄像出身的,制片人侯鸿亮自己也做过摄影。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长期以来对画面有着不自觉的要求,但没有想到,观众会分析得这么细。


《环球人物》:还有人把《琅琊榜》称作男版《甄嬛传》,对此您怎么评价?


孔笙:我不太希望这样说。《琅琊榜》里有朝堂权谋,有一些宫斗,但那些都是次要的,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物内心最坚定的力量,才是我们想表现的。


《环球人物》:选胡歌等偶像明星来演这部戏,是出于商业考虑吗?


孔笙:制片方有市场的考虑,另外也是这些演员非常适合角色。胡歌的古装扮相非常好,演得也非常棒。他演出了这个人物的痛苦:外表上要装得若无其事,内心却是汹涌澎湃。他的演技很细腻。


我从来不排斥商业化,也不放弃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我们的风格一向偏厚重一些,但并不是落伍,我们一直在与时俱进。


导演是氛围的营造者


《北平无战事》海报



曾经有媒体评价《琅琊榜》的制作团队,“用一种非常传统、质朴,甚至冒着傻气的认真态度,来面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追捧的网络文学题材”。孔笙承认,这是他及他的团队一贯保持的工作方式。


几年前拍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的时候,孔笙曾带着剧组跑遍了天南海北。从陕北、东北,到俄罗斯、法国、意大利。“一部30多集的电视剧,哪个民营公司都不可能让你这样去做。但我们咬咬牙,精打细算下来,也没有花很多的钱。”


《父母爱情》只是一部普通的家庭题材戏,但为了还原上世纪70年代的海军大院,剧组踏遍了整个山东半岛,选了块面朝大海的空旷之地搭景。剧中时间跨度40多年,置景也精心反映了40多年的变化,人物家中的每个物件都由美术组精心挑选,细节都经得起拍特写镜头。


被称为良心剧的《琅琊榜》里,有一场誉王谋反的战争戏,在电视剧中大概占十来分钟的时间。为了拍出真实的古代攻城效果,孔笙动用了云梯、滚木、烟、火之类,一拍就是7天。在他看来,如果不把剧作中“5万人打3000人”这个概念用镜头表现出来,这个戏就失去了它的真实性。


“人家拍娱乐剧,好像花很少的力气,就可以拿到很好的收视效果。我们虽然面向市场,但骨子里还是‘正’,所以在置景、服装、道具等方面总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总觉得不这样,就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他对记者说。


“据说您的团队在横店是出了名的。”记者问。“爱折腾呗。”他说。拍《战长沙》的时候,孔笙剧组曾把横店一个最有名的旅游景点占了两个月,对这个景做了全面的改造。后来拍完了,被要求全部恢复原样。“别人说我们组太有钱了,其实并不是。”


孔笙还提到剧组里一个叫王永泉的执行导演,“认真得几乎有一种病态”。他认为一部电视剧的好坏不在于主演,而在于那些充当背景的演员们,这就需要现场的执行导演们做大量的工作,去跟演员把故事讲清楚。“所以有观众对《战长沙》做过截图,逃难的时候,几乎每个人的表情都是很准确的。这很少有人能做到。”


但孔笙自认为并不是一个纠结、较劲的人。“电视剧毕竟不像电影那么严谨,能够做到几天拍一个镜头。我只是在有限条件内,尽量做到最好。”


踏踏实实做每一部戏


尽管拍戏多年,但孔笙始终称自己是一位“非专业”的导演。他大学学的是中文,但生性好动,喜欢到处跑,于是干上了摄影这一行。后来在剧组当起专职摄像,拍过《白眉大侠》《甘十九妹》等当时著名的电视剧,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直到做了导演。成名后,他和一个电影学院的朋友说想去进修,朋友对他摆摆手,说:“你可千万别来,你都可以当老师了。”


“要是再多一点理论素养,就更好了。”对于这一点,孔笙似乎还心存着一点遗憾。


在影视圈里要出人头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年轻时,他得不到好的拍片机会。好不容易机会来了,在制片方等各种压力之下,拍出来的东西,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


一气之下他跑去拍纪录片《未被审判》。这是一部纪录中国战争受害者对日诉讼的片子,孔笙带着团队几次跑到日本,采访和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这段经历给他日后的创作带来深远影响,“在拍《生死线》《战长沙》时,我力求真实,当时收集到的一些细节,也被我用到了剧情创作中去。”


为他迎来事业转机的是2005年的电视剧《前门楼子九丈九》,孔笙把北京的胡同文化和市民文化拍摄得惟妙惟肖。到了2006年,《闯关东》更是确立了他的地位。随后,好剧本就不断找上门来。“像《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老师找到我们,我们看了几集就特别喜欢,这就是缘分吧。”


在圈子里,孔笙和制片人侯鸿亮、导演李雪等组成的合作班底,也是一桩美谈。他们之间的战斗情谊,是在多年的打拼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制片人管钱、导演追求艺术效果,在很多剧组,两者搞不好就会互掐。而在这个团队里,导演想着为制片人省钱,制片人惦记着拍摄效果。“关键时刻,制片人的一句‘这钱花得值!’你会觉得特别温暖。”孔笙对记者说。


前几天《琅琊榜》大结局,孔笙打开电视机又看了几眼,“尽管已经看了好多遍了,但当时还是感动了一下。”采访过程中,这位朴素的山东汉子对于过去的成绩,并没有什么花哨的言辞。他说,只想踏踏实实地拍每一部戏,再认真、再真诚一些,能打动自己,也能打动别人。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赵晓兰

原创稿件,转载务经授权,否则维权到底。

更多精彩内容,请戳下方“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