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这么久的旅游科技 如何真正成为一门生意?|旅讯8点正
没有浮夸的“炫技”,而是以实实在在的商业案例说话,这才是把科技做成生意应该有的样子。
【环球旅讯 曾宪天】人工智能、物联网、新零售…...对于这些代表科技发展前沿的名词,人们或许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出个所以然来。
但无论怎样的“黑科技”,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落地,融入到行业中。今天要说的云迹科技(下称云迹),是一家智能机器人特别是酒店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公司。他们不仅将这些看似“玄乎”的科技概念融合应用,还做成了一门颇具前景的机器人生意。
环球旅讯专访了云迹科技高级副总裁张名举,用云迹实实在在的发展故事,来解读一个充满想象的旅游+机器人的未来。
云迹科技高级副总裁张名举
从技术概念到落地应用 认准酒店机器人方向
张名举介绍称,云迹成立于2014年1月,最早的方向是研发室内定位与导航技术。
当时恰逢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浪潮,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市场,出现了针对专业领域服务的机器人产品。与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以及偏向娱乐教育性质的个人机器人不同的是,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可以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
“技术研发的成功与否,其实是需要落地应用来印证的。”张名举表示,认定室内定位与导航的技术可以与服务机器人相结合的方向后,云迹很快便转型成了服务机器人的技术公司。
当然,仅仅明确服务机器人的大方向还远远不够。一方面,人工智能有语音对话、机器视觉以及移动技术等等不同的关键领域的划分;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应用方向也较为丰富。所以,如何发挥自身擅长的技术领域,找准其中某个应用方向进行深耕,成了云迹必须要面对的抉择。云迹也最终确立了以移动能力为核心的服务机器人方向。
机器人的方向问题解决后,随之而来的是应用场景的选择。“机器人的适应能力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制约性。”张名举表示,相对标准化的应用场景,其实更有利于机器人产品的规模化、可复制化的发展。
举例来说,如果应用场景选择在医院,不同医院之间的室内建筑构造、科室种类、功能区位置等等场景都不尽相同。这也意味着机器人公司需要针对不同客户所在的场景,分别单独立项来打造机器人产品,这样“定制式”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酒店的硬件环境具备天然的连锁化、标准化属性,其中很多服务岗位也都可以通过机器人标准化、重复性的动作来替代。”张名举举例称,在高星级酒店通常设有递送员(Runner)的岗位,主要职责是帮助入住用户递送物品,这项工作完全可以通过运营成本更低的机器人来完成。而对于没有递送员岗位的中低端酒店,花费较低的成本通过机器人产品来填补空缺,其实是有利于酒店服务口碑、线上预订评分等用户满意度的提升。
所以,应用场景确定为酒店后,结合室内定位与导航、机器人移动等技术,云迹从2015年开始便陆续推出了成熟的机器人应用产品。张名举介绍称,云迹的机器人可以在酒店场景中实现送物、带路、按电梯、上下楼等等功能,也被戏称为“跑腿机器人”。
那么,酒店“买账”吗?
首先可以看看,云迹在推广机器人产品时,用的这套有趣的拟人化说辞:
我们介绍一个员工给你们酒店,他的工作效率高到可以“一个顶三”,并且可以不带任何情绪,24小时不眠不休地工作,还可以给酒店带来服务口碑、用户满意度的提升。而酒店甚至不需要产生管理成本,每个月也仅仅支付不到5000元的薪水(运维费用),这样的员工酒店是否愿意雇佣他?
这套说辞虽然很巧妙地说明了云迹机器人的产品优势,但人们接受新事物总归需要一个过程。张名举坦言,在2017年初,说服酒店接受和应用云迹机器人产品的成本很高,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洲际酒店集团,他们成为了云迹最早期的国际酒店集团客户之一。
“洲际对于酒店科技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愿意拥抱新事物。”张名举表示,洲际团队不仅顺利与云迹达成合作,还结合其熟悉酒店内部流程、服务细节的优势,对机器人项目的落地完善,做出了许多贡献。例如,洲际不仅利用云迹机器人担任递送员岗位,还创新性地将机器人与自身管理系统对接,开拓了中餐厅领位、付费结算等等功能的应用。
“酒店其实在与云迹一起,更好地让酒店机器人落地。”张名举表示,洲际的这些创新应用,对于云迹后续的产品打磨和方案实践,也带来了不少的启发作用。云迹内部也组建了酒店专家团队,在机器人产品更贴近酒店服务流程、规则的基础上,打造更多的创新应用,例如在如家送外卖,在雅诗阁接待访客、提供电梯服务等等。
另外张名举介绍称,以苏州洲际酒店12月的单月数据为例,其在携程平台获得的49个用户评价中,含有“机器人”关键字的11条评论平均得分为4.98,远远高于不含“机器人”关键字的4.72分。苏州洲际酒店目前整体评分为4.8分,想要继续提升用户评分,云迹机器人自然是个好的选择。这也印证了此前提到的云迹机器人可以帮助酒店提升OTA评分的观点。
当然,在积累了更多的成功案例后,云迹推广机器人产品的难度自然降低了不少。张名举介绍称,到2017年下半年,单月客户数甚至出现了环比超10倍的增长。他也表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云迹机器人服务应用于全国55个城市中的300多家酒店机构,实现了在酒店机器人细分领域落地应用案例数全球领先的成就。
另外在他看来,通过2017年的市场教育和积累,不仅是酒店机器人,整个服务机器人领域在2018~2019年期间或将迎来行业井喷。
做机器人是一件“苦差事”
在聊到云迹机器人的研发过程时,张名举“吐槽”称,相比于手环、手表、电视、手机等等智能产品而言,智能机器人技术、产品的研发难度更大,算是一件“苦差事”。其实回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大部分机器人还仅仅停留在“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展览”的阶段,实际应用于生活的机器人并不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机器人研发到应用的难度和挑战。
云迹在2015年刚刚推出机器人产品时,每一个合作项目都需要派驻工程师来进行长期的跟踪。这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机器人往往会遇到许多在实验室中无法预计和覆盖的问题,例如机器人如何有效识别玻璃门窗,遇到酒店人流较多的围堵情况时如何判断路径等等,需要工程师即时解决。
张名举表示,遇到足够多的问题再逐个解决的过程虽然比较艰难,但这对于机器人能力以及稳定性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迹的机器人产品早在一年多以前便不再需要工程师的追踪维护,这种产品的成熟度也是行业领先的。
“酒店机器人如果不能理解并适应人类生活的三维立体空间,其功能性便会大打折扣。”张名举称,酒店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应该要接近于人,而这其中一项关键的考核指标是机器人能否自主搭乘电梯。机器人自主打开电梯,并停留在指定楼层,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其实考验的是云迹如何对不同的电梯系统进行物联化改造,让其从物联网的层面来与机器人进行智能交互。
很多机器人厂商无法攻克物联部分的技术难题,自然无法做出完善的机器人应用产品。云迹团队在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不仅在机器人移动应用上有所突破,还打造出了针对三菱、迅达等电梯厂商的体系化系统方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凯文·凯利在《必然》一书中提出了“屏读”将会成为未来十分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云迹也已将“屏读”的概念融入到了机器人产品中。其旗下“云帆”是个拥有32寸屏幕的交互机器人,通过大屏更好地传达信息,应用场景也从酒店拓展到了博物馆、展厅的导游、导购、讲解等等。
腾讯、海航与科大讯飞 未来充满想象
云迹在2014年8月和2015年9月相继获得了科大讯飞领投的天使轮和A轮融资;2017年11月,云迹宣布完成来自腾讯投资、海航旅业创新投资、科大讯飞以及澜亭资本的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很显然,科大讯飞、腾讯、海航旅业等等巨头,给云迹带来的必然不止是资金“弹药”,这背后的资源联动也十分具有想象空间。张名举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介绍。
科大讯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平台级企业,特别是拥有世界一流的语音、语言技术,这对于云迹机器人的智能语音的技术支持自然不言而喻。而云迹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样也可以对科大讯飞的机器人业务提供支持和帮助。
海航旅业旗下海航酒店投资及运营着国内外酒店逾8000家,这将为云迹的酒店机器人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支持。而海航酒店也曾公开表示,将陆续实现旗下所有酒店全面部署智能机器人服务,深化智慧型酒店服务模式。
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机器人与人类协作共存,或将演化出社交属性,例如所谓的机器人好友、机器人助力、线上机器人工具等等,这也可能成为全新的发展机遇。毫无疑问,与掌握社交入口的腾讯合作,更能掌握市场发展的先机。
未来 不会止步于产品输出
张名举表示,云迹其实已不再是单纯的酒店机器人产品公司。这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通过输出技术来助推整个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二是寻找更广阔的服务应用场景。
首先是技术输出方面。云迹自身机器人应用的成功,已经印证了其核心技术的成熟度和可行性,那么将其打造成一套技术体系,对外向更多领域的企业输出,也是顺势而为的一件事。
这对于类似互联网、O2O等领域的企业来说,不必再投入过多的资源自主研发机器人技术,只需要引入云迹的技术体系,与自身的业务系统对接,按照自身需求打造机器人应用产品即可,这样的时间周期通常在2~3周即可。而对于云迹来说,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营收渠道,还可以通过技术输出,引入更多的“玩家”来共同推动机器人市场的拓展。
然后是服务应用场景的升级,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迎合新零售的发展趋势。例如用户在酒店客房中想购买商品,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等机器人服务员入口来进行下单,机器人会很快将商品送达到用户房门外。
云迹推出的巡游售货机器人温德(Vendor)
传统的零售是“人找货、人找店”,而新零售提倡的是“货找人”,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一站式的购买。毫无疑问,在酒店场景中,机器人便是完成这项新零售服务十分契合的载体,这也成为了云迹机器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当然,除此之外,云迹机器人目前也已拓展覆盖了住宿业、物流运输业、行政服务机构、互联网行业、机器人科研、社区服务等多种场景中。
后记:
最后还要提到的一点是行业竞争环境。
“其实机器人的行业很大,不同的机器人就相当于人类社会不同的职业,互相之间的协作其实是大于竞争关系的。”张名举举例称,像酒店前台负责Check-In的机器人,与负责递送服务的机器人,是不存在竞争关系的,而是共同协作组成一套完成的酒店机器人解决方案。如何做好各自领域的产品,行程一套完整的收入模式,才是机器人厂商需要专注的方向。
从云迹的发展故事也可以感受到,他们并不急于“炫技”,堆砌一大堆看似高大上却很难落地的科技理论,而是潜心打磨产品,以实实在在的商业案例说话。
或许,这才是把科技做成生意应该有的样子。
吐槽交流欢迎加作者微信 jimmytian,点【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