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飞机上猝死,家属状告航空公司索赔百万!法院判决…
近日
厦门中院对“女子飞机上猝死”一案
做出了二审判决:
航空公司无需承担责任
是什么原因让
二审法院这样判决?
案件回顾下先
女子飞机上昏厥
抢救无效死亡
家属索赔100万余元
55岁的符某身患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级、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2017年12月,她搭乘某航空公司由哈尔滨飞往厦门的航班,途中经停南昌。然而,这一次悲剧降临了——符某在这趟旅程中突发疾病死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
在飞机起飞后40分钟左右,符某在经济舱座位上晕倒,经服用救心丹后意识恢复正常。机组人员遂安排其到头等舱,乘务长单独服务,并安排机上的医生乘客陪护。
当晚7点多,经停南昌时,乘务长询问符某是否需要就医并让其联系家属,符某表示其可以继续乘机,无需停止航程就医。乘务员见符某身体比较虚弱,就没有要求她下飞机。飞机再次起飞后不久,乘务员发现符某又昏倒了。在急救的同时,航班返航将符某送医抢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显示,符某为“猝死”。事后,符某家属请求法院判令航空公司赔偿合计100万余元。
家属对符某猝死事件
提出了3点疑问:
“一、作为机长,对飞机上一切突发事情有决定权,但是在第一段飞行发生意外情况后,只实施了在飞机上的急救应急措施,并没有通知地面做相应的后续应急措施,是否把病危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二、空乘人员如何对已经吃了5颗速效救心丸的乘客进行病情判断的?在南昌降落后,乘务员本应通知地面工作人员,将乘客送往医院,但是他们没有这么做,反而把昏迷的乘客留在了飞机上。这样的做法,是否延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三、家属通过飞机着陆时间,以及医院病历报告才得知她猝死于飞机第二次起飞期间,而海航公司对于这一情况是否存在隐瞒?”
一审判决:
航空公司
赔偿家属38.9万多元
一审法院审理认为,符某虽因自身疾病死亡,但航空公司在经停南昌时未能有效劝导其下机就医,存在过错,故酌情确定航空公司承担40%的责任,赔偿符某家属38.9万多元。一审后,双方均提起上诉。
二审判决:
认定航空公司无责
不需承担赔偿
厦门中院认为,符某系因自身健康原因引发死亡。航空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已经尽到了充分的注意义务和救助义务,并不存在违约行为,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航空公司不需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表示,在没有法定解除事由的情况下,航空公司无权单方解除与符某的航空旅客运输合同,经停南昌时,其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强制符某下机就医,不能以符某未能在南昌经停时下机就医为由即推定航空公司存在过错。
so,最终
厦门中院依法改判——
法律应是裁判的唯一准则。符某死亡的结果确实令人悲痛,但不能改变法律设定的承运人义务边界。承运人虽然对旅客的健康状况负有注意和救助的义务,但其并非专业医疗机构,法律要求其承担的仅是合理的注意和救助义务。不能仅因旅客死亡即判定其为弱者,以追求实质正义之名越过法律的规定,要求航空公司承担责任。这种做法,只会迫使航空公司通过限制乘机年龄、要求乘客提供健康证明等方式,挑选旅客、降低风险,那么牺牲的就是我们的司法公信力和航空出行的高效便捷。
坐飞机发生猝死!
看似不常见的突发状况
一旦发生
却凶险万分!
特别是中老年群体
坐飞机还要小心这个病:
它号称是长途飞行的“隐形杀手”
↓↓↓
“经济舱综合征”,又叫“下肢深静脉血栓”或“旅行血栓征”,它是指乘坐飞机经济舱的乘客,由于长时间坐在相对狭小的座位上不动,导致腿部血液循环减弱;又因机舱内空气干燥,机舱内气压较地面低,乘客体内水分容易丢失,致使双下肢静脉血液瘀滞发生凝固形成血栓;下飞机活动后血栓脱落,并随血液经右心室到达肺动脉,造成肺栓塞,轻者引起呼吸困难、胸痛等,重者可引起猝死。由于经常有关于乘坐飞机经济舱后出现致死性肺栓塞的报道,因此形象地把这一现象称为“经济舱综合征”。
医生介绍,可以多饮水,适当饮用果汁、牛奶等,不要吸烟,避免饮用有利尿作用的酒类、咖啡、茶;腿部做伸展或按摩运动,避免交叉腿,避免长时间睡眠,穿宽松衣服;存在血液高凝因素者,可穿医用弹力袜,手术后勿立即作空中旅行。
小编提醒大家:
乘坐飞机之前
要对自身健康情况
做好了解和判断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和闺蜜旅游竟成保姆,闺蜜老妈全程遥控指挥:她出啥事,你要负责!
来源:海峡导报、东南早报、厦门中院(amoycourt)
编辑: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