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 | 一个写了800万字作品的女作家 白求恩来华就是因为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631l7l61&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史沫特莱:深情满怀 书写中国战歌
在抗战期间有这样一位国际友人,她是第一位跟随中国八路军采访的外国女记者,足迹遍布中国华北、华中的大部分抗战地区。在华12年间,她组织医疗活动,用行动召唤更多的国际友人为中国抗战出力,这其中就包括白求恩;她写下《中国在反击》、《中国的战歌》等800多万字的作品,向世界传递中国革命斗争的声音。她就是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
1937年受邀去延安 见过毛泽东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室,保存着一件上世纪50年代的珍贵遗物,这部长32厘米、高17厘米的便携式打字机,曾经伴随着一位美国女记者,12年间在战火纷飞的中国抗日战场穿行,在字里行间敲击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的正义之声。这位女记者就是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928年底,供职于德国《法兰克福报》的史沫特莱来到中国,亲眼目睹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1933年,她将自己对中国的报道整理成《今日中国特写:中国人民的命运》一书,向全世界披露了被压迫人民的悲惨境遇。
1937年1月,史沫特莱接到邀请访问延安,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很多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她还积极邀请国外记者来延安采访,向国际社会介绍这里的新变化。四个月的时间,她的打字机常常响到深夜,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与独立的斗争有了更深的理解。
跟随八路军采访看到抗战决心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史沫特莱离开延安,辗转跋涉,历尽艰辛,在10月23日到达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五台县南茹村。据山西五台县原史志办主任赵培成介绍,她经常到街上采访群众,当时她戴着有八路军徽章的军帽,穿着八路军军装,个子很高,很消瘦,当地群众看见她是个八路军,但说外国话,感到很稀罕,在当地群众的印象中,她很威武也很和善。
作为八路军中第一位随军女记者,史沫特莱用三个月的时间,写下了八万字的抗战现场观察日记《中国在反击》。在10月31日的日记中,史沫特莱这样描述八路军的艰苦生活:“日本人有卡车、飞机和其他高效能的运输工具,而我们只有毛驴、马匹、几头骡子和劳力”“在我们通过的这个地区,甚至连质量粗劣的纸张都买不到。没有铁钉、没有食油和猪油,没有盐巴,也没有柴烧……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菜吃”。
正因为如此,史沫特莱看到了八路军抗战的决心,以及中国人民不论什么阶层、什么民族、什么信仰,一起抗战的决心,这种决心打动了她。
影响白求恩等来中国参与援助
不仅是八路军条件简陋,一次到安徽采访新四军军部,看到当地做截肢手术根本没有器械,只有老百姓家的木锯,这深深触动了史沫特莱,她积极争取美国和英国红十字会的援助,不仅为当时的抗日根据地送来很多药品,还广泛介绍国际医生支援中国革命,其中,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与布朗、印度医生柯棣华等受到她的影响纷纷来中国参与援助。
史沫特莱深受中国军民的感染,除了写下《中国在反击》《中国的战歌》等多部专著之外,还为德国《法兰克福报》、美国《时代》杂志、英国《曼彻斯特卫报》撰写了大量报道,真实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浴血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
认识到中国的光明前途在延安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史沫特莱传》作者麦金农说:“她看到了中国军人的牺牲,他们面对的是占有优势的日本军队,(对中国)这场战争是巨大的牺牲,她无比佩服中国抗战精神。所以试着记录下那种穷苦人民和军人们的抗战精神。”
同时,史沫特莱还意识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延安。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理事武际良表示,“她曾说中国征服了我,有一种新思想、新作风、新人在延安生了根,这就是说四万万五千万中国同胞的光明前途在这里。”
“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的一个”
1950年,史沫特莱贫病交加在伦敦去世,依照她生前的愿望,史沫特莱的骨灰被安放在中国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亲自题写碑文:“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之墓”。史沫特莱自己曾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我的心灵在任何地方都未能找到安宁,我希望我的骨灰能和死去的中国革命者同在。”
12年间,史沫特莱与中国的抗战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中国的报道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我到过很多国家,但无论到哪儿,我总归是一个外国人;只有当我在中国的时候,就不感到自己是一个外国人。不知什么缘故,在那儿,我总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民中的一个,我仿佛已经生根在那块土地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者、《史沫特莱传》译者江枫表示:“她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又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因为她实际上参与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虽然她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但她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她相信这个理想最终一定会实现,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许强 杨继红
主编/江平
编辑/王兴栋
为史沫特莱对中国革命和抗战做出的贡献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