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唐十八陵石刻千年包浆被人为清洗?发文摄影师已公开道歉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西部网、央广网
近日,网传“唐十八陵石人石马"洗澡”,千年包浆被清洗”。陕西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发表声明称,网传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没有进行人为清洗,属虚假信息,保留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传:陕西唐陵石刻被人为“洗白”
5月5日晚上开始,一篇名为《千年石人石马被“洗澡” 文物遭破坏》的文章在网上热传。文章称,唐十八陵”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的陵墓。为了打造新景观,当地文物部门“除污去垢”,石人石马身上的千年包浆被清除殆尽。该网帖还贴出一组照片,显示被“清洗”发白的文物和清洗之前大相径庭。不少网络媒体转发了这一消息。
△ 这张是文章发布者自称1986年拍摄的,乾陵无字碑的顶部照片。可以看到,黄色、黑色、白色布满石碑的顶部,石头的本色虽然已看不出,但让人感受到岁月留下的痕迹。
△ 这张石人像面部斑斑锈迹,给人满是沧桑的感觉。
△网帖中称遭清洗后的唐建陵、唐崇陵的石刻照片,可以明显地看到黑色地衣苔藓的生长痕迹,发帖者称,这是清洗时没有清理干净的地方。
文章发布不久,就收获了两万两千多条评论。
有网友评论说,这些石雕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见证,你们把岁月的痕迹都清洗的一干二净了,跟拿着石头再重新雕刻有什么区别?
但也有网友表示,世界上好多文物遗迹都清洗过,这样可以减缓文物风化腐蚀。
咸阳文物旅游局:属虚假信息
针对此文,陕西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当即责成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就此事赴现场核实调查。经核实,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发出“严正声明”:此文反映问题不实,属虚假信息,将保留进一步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洗澡前后照片系张冠李戴
为了搞清楚网帖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记者找到了国家文物局砖石文物保护研究基地主任,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他说,5号晚上,他就发现了网上流传的这个帖子,并进行了仔细查看。
马涛表示,网上文章举例的清洗前图片,用的是乾陵无字碑碑首、石人像的原状照片,而反映“洗澡”后效果的照片,用的是唐建陵和唐崇陵的照片,完全不能说明唐十八陵石刻因“洗澡”而发白,属于张冠李戴。
“干干净净”的现状是自然现象
咸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庞联昌介绍说,网贴所反映的唐建陵和唐崇陵“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的干干净净”的现状,是自然现象主要原因。主要因为:
一是1200多年来,唐建陵和唐崇陵石刻都处于一种自然保护状态,其外貌状况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有的表层地衣苔藓明显、有的较少甚至不生长苔藓;
二是石刻表面地衣苔藓的生长与石刻所处的微环境有很大关系,迎风面基本不生长地衣苔藓,反之,背风面易积尘面、生长苔藓;
三是近年来的空气污染、酸雨增加,导致石灰岩石刻的表面也出现了一定的淋溶现象,造成石刻表面泛白。
△网帖中称未遭清洗的石刻老照片
△网帖中称遭清洗后的石刻照片
石刻文物表层风化不等同于古玩包浆
关于文中质疑“清除石人石马上那千年包浆”的问题,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认为,这是对专业名词的误解。“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有害病灶,并不等同于古玩的包浆,而是一种有害物质。(“包浆”是古玩行业专业术语,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
△通过专家提供的显微照片(上图)可以看出来,石刻表层生长地衣苔藓生长,并堆积的各种尘土污染物,这一层非常疏松,是对文物有危害的物质,和我们以往说的文物包浆没有关系。
针对这类病灶问题,在国内外专家的充分论证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咸阳市文物旅游局曾在唐乾陵(非唐建陵、崇陵)开展了探索性的石刻保护清理研究工作,但仅限于在唐乾陵选择的三件不同病灶类型的石刻进行了科学保护、清理。经近十多年的观察,已保护过的三件石刻目前保护效果良好。”
该工作人员表示,露天石刻的保护是个国际性难题,文物保护界的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研究更科学有效的保护技术,一直坚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确保唐陵石刻文物的安全。
乾陵石刻文物部分试行除苔 专家:出于文物安全考虑
而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此前表示,乾陵石刻由于长期露天放置,历经风雨沧桑,一些精美石刻已残破,同时风化病害也使石刻面目全非、锈迹斑斑,已无法看清石刻表面的精美纹饰。这些病害已经对石刻构成了危害,不具有人文特征,对文物本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而公众关于修复后石刻会不会显得太新,没有了沧桑感的疑虑,马涛表示,这主要是从视觉上来体会的。而修复还是要从文物安全方面来考虑。通过清洗文物表面的锈迹、苔藓,来恢复石刻文物本来的面目。
“乾陵石刻文物部分试行除苔等是中日唐陵石刻保护项目,经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批准,日本岀资并实施的露天石刻保护试点。”据了解,国家文物局于2004年和日本进行合作,对乾陵石刻进行除苔保护。该项目于2009年正式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摄影师道歉:我缺乏文物常识
今天上午,摄影师胡武功通过媒体发表公开声明,称多年来他坚持拍摄陕西省文物遗迹,发表看法是希望呼吁大家关注文物保护。这次事件中,他未详细了解文物保护技术,造成不良影响,对文物部门表达歉意。
“我缺乏文物常识,也不懂文物保护技术。但我十分关爱文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不断地拍摄和推介过本省的文物遗存,也对文物遭破坏、唐陵被随意改造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实心实意希望大家都关心文物,保护文物,没想到这次的草率,造成负面影响,实在非我所愿,十分痛心。”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唐怡 主编/陈洁 侯振海
记者/李志 编辑/江永韬 李伟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