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房地产如何去库存?国土资源部: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
国土资源部日前出台《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对《纲要》进行了解读。
全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要在18.65亿亩以上
近年来,我国粮食结构性产需缺口仍在加大,增产受到价格成本挤压和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难度提高。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查明耕地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占一定比例,需逐步调整退耕。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灾害损毁、建设占用等对耕地保护的压力有增无减。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扣除生态退耕、退地减水等规划期间可减少的耕地,以及东北、西北难以稳定利用的耕地,全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保有量在18.65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15.46亿亩以上,建设占用耕地在2000万亩左右。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升。国土部门与发展改革、农业、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以上。
建设用地总量要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
未来五年,随着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大,国土资源供给结构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建设用地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进一步加大,用地控制标准体系健全,节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矿产开发规模化程度和节约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提高15%。建成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50个,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
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围绕扩大有效投资,“十三五”期间,国土部门将加快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保障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新产业新业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需求。
《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用地政策,支持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国有土地资产处置政策,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试点,有效降低实体经济用地成本。探索完善负面清单和特许经营条件下的土地供应政策。按照去产能要求,严格控制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和“僵尸企业”土地供应,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引导其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
《规划》强调,在住房供求关系紧张地区适度增加用地规模;对房地产库存较高的城市,减少直至停止住房用地供应;允许尚未开工房地产项目用地按照有关规定改变用途,用于棚改安置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国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化国土资源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政策红利要求更加紧迫。
不动产统一登记将全面实施。《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不断加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基本建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妥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全面实施,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登记全面开展。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源价格、收益分配与补偿机制逐步完善。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断提高,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
按《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完成75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例达5%。
NEWS MORE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指标
2016年4月12日,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
一是国土资源保护更加有效。钨、稀土、石墨等优势矿产保护明显加强,地下水、地质遗迹和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更加有效保护。
二是国土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普遍提高。
四是国土资 源服务民生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五是国土资源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
六是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总体提升。
《纲要》确立了“十三五”期间国土资源主要指标,涉及土地、矿产、地质、海洋、测绘五方面,共18项。
其中的约束性指标包括: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00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矿产地质调查100万平方千米,完成1∶5万航空物探调查90万平方千米。
预期性指标共13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以上;完成75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任务;重要矿产资源新增储量石油55亿吨、天然气3.8万亿立方米;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00~400处;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洋保护区占管辖海域面积比例达5%;1∶1万基础地理信息覆盖率达65%等。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侯振海
编辑/陈维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