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丨取消出租车加价 就能解决“打车难”吗?

2017-01-26 央视新闻

这几天,滴滴因为针对巡游出租车设置的动态加价功能陷入舆论漩涡,其中不乏激烈的批评。对此,滴滴曾给出解释说,打车难打车贵,根本原因还是春节将近、供不应求。这一解释赢得不少赞同,但也有很多人不服,认为是加价机制给了巡游出租车司机加价的可能性,养成了只接加价单的习惯。

近日,一篇名为《致滴滴,一个让我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的文章引爆了大家近期在打不到车、加价打车时积攒的情绪。有很多用户质疑滴滴出行的加价机制。

  • 网友 一根会飞的黄瓜:我昨天用滴滴叫车叫了二十几分钟都没人接单,本来8块一直加到18块才有人接单

  • 网友 真好:其实节日期间滴滴车难约、加价也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合理,不能漫天要价!

  • 网友 小容驾到:巡游出租车拒载现象或拼客现象严重,收费不合理,无相关法规可以依照,从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 网友 黄河第一桥在兰州:加价不合理,我要是司机,就等着加价的单!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都加价打车。

  • 网友 吃栗子什么的最好了:加价起了反作用,很多车主故意等加价了才接单。

对此,滴滴23日在其官微发布公开信,表示从当天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系统推送的出租车“建议调度费”,但用户自主发起的加价功能仍然保留。

滴滴出行:下月起在沪取消加价功能

根据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的统计数据,2016年市民对于出租车行业投诉方面,排名前两位的,是拒载和绕道多收费。针对这些问题,25日,上海市运管处和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约谈了在沪多家出租车企业。被约谈的出租车企业均表示将做好整改工作,而“滴滴出行”则明确表示,将在2月1日起在上海取消加价功能。

面对时下愈演愈烈的“打车难、打车贵”现象,上海市相关管理部门,急迫要求滴滴平台“取消出租车加价功能”的心情,或许并非不可理解。但问题是,仅靠要求网约车平台“取消出租车加价功能”,是否就能真让打车变得不再难、不再贵?

央视评论


出行创新不应损害乘客利益

本来共享经济的初衷是将更多的车辆引入市场,加大竞争使得所有人——无论是分享车的司机还是乘车者——都能从中获益。然而在一系列监管下,“车辆池”虽然有所扩大,但同时也改变了以前建立起来的定价机制,市场上出现了打车难,打车贵等问题。

加价是供求关系出现改变的体现

有了网约车后,乘客和司机的供求关系已经改变。一方面在各家网约车公司两年多来连续耕耘的努力下,不少人的出行习惯已经变化,出门前上网约车已经越来越普遍,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对司机补贴的减少,网约车司机的积极性则有所减弱,不少之前本着全勤奖励或者连续单数奖励的司机,已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造成车辆总数的减少。

而加价则是供求关系出现改变的体现,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去年八月。当时滴滴收购了优步中国后,已经将其他竞争者远远甩到身后。这不仅标志着乘客享有各种竞争性折扣的便宜网约车时代的终结,更意味着乘客要为一个新行业垄断时代买单。

网约平台“切换”了巡游出租车的运营模式

网约车的出现,在改变乘车者出行习惯的同时,也改变了司机们的运营习惯。它让出租车司机从路上“大海捞针”模式切换到“不见兔子不撒鹰”模式。在某些时刻如果同时发现好几只“兔子”,那么司机肯定会找“最肥”的一只去捉。甚至在司机的携手下,还会完成把“兔子养肥”加价后再捉的情况——这种司机享有的强议价能力,以往只有在车站、机场或者旅游景点等地区才会出现,而且会被冠以“宰客”的恶名。现在每位司机都在网约车平台上拥有了合理加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面对市场的瞬息万变 监管脚步要跟住

在这场博弈中,消费者是可怜的兔子,司机的行为看上去也无可指摘。然而价格机制是一种公共产品,应该兼顾各方的了利益。当加价成为普遍现象,改变乘车人的利益时,监管部门需要果断介入——一如之前为了消除安全隐患而推出的政策。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动态相比,监管总是滞后的,打车难已经凸显出监管缺位。创新动机与利益,都来自于市场,可当问题已经清晰浮现后,相关部门更需要对市场的变化要做好应对,以乘客为本,坚持创新,以保证市场的供需关系处于合理水平。

解决打车难 处理供需矛盾是关键

“车少客多”的供需失衡是造成打车难、打车贵的直接原因。从短期看,春节前后司机减少而乘客增多,确实让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这一矛盾会随着节日高峰期的过后逐渐缓解,而从长远看,这也反映了出租车市场供需弹性不足的情况。

要解决车辆供需失衡问题,就要在资源有限、交通拥堵的环境中,适度发展包括网约车在内的各类出租汽车业务,加大市场竞争力度,已让价格回到合理的水平上。

此外,由于网约车改变了出租车司机的方式,在监管方面也需对此有所考量,认真面对出租车与新业态的融合,既不一刀切式损害司机合理的利益,也要考虑到乘客的需求。打车难,打车贵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找到乘客、司机以及出租车公司的利益公约数,缓和供求矛盾来实现,显然并非是公司单纯取消加价的一次性行为就能解决的。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亚宏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王烁

©央视新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