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示 | 高考临近如何安排饮食调节情绪?家有考生,这份小贴士请收好!

2017-05-29 央视新闻

本文来源:新华社、微言教育微信

还有十天左右就是高考,现在考生们正处于最关键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考生该如何安排饮食、作息?家长们又该如何做好心理调节,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情绪环境,让考生以最健康的生活状态、最轻松的心理状态走上考场?下面为大家一一梳理……


“舌尖上的高考”:考前该吃啥?

高考临近,在这个阶段,除了集中精力复习,还应该重视营养,因为营养是学习和健康的物质基础。所以备战考试的考生在饮食上一定要有所注意。

一日三餐吃点啥?

早餐直接影响着考生上午学习的效率和体能。营养充足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类食物、动物性食物、奶类或豆制品以及蔬菜水果。

午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吃饱。午餐晚餐的食物要多样,注意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等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深海鱼中含有的DHA可以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

新鲜蔬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这类食物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

复习考试期间考生一般睡得比较晚,晚餐要准备的丰盛一些。如果睡得比较晚,晚餐后4小时左右,可以考虑给孩子加餐,一杯酸奶、几个馄饨,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孩子的睡眠。

注意清淡饮食,足量饮水

随着考试的临近,天气也逐渐变热,加上考生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考生往往消化功能下降。油炸、油腻的食物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降低人们的食欲,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考生应该不吃或少吃含脂肪高的油炸食品。

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内缺水,出现头昏、头疼等症状,影响考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要督促考生喝足水,少喝饮料。


不要迷信“健脑品”,注意劳逸结合

智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只是诸多因素之一,而各类天然食物中已经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要合理安排就能满足需要。除了平常刻苦学习和积累,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不可过分迷信和依赖营养品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

长时间读书学习会感到头昏脑胀,是由于脑血管极度扩张的缘故。另一方面,大脑的活动减慢,表现为思维迟钝,甚至强迫休息,表现为打瞌睡。不要搞疲劳战术,劳逸结合。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活动、锻炼,不仅可以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益于健康。

高考前48小时,如何“校准”生物钟

经过长时间紧张的考前冲刺后,如何以最佳的状态做好高考临场发挥?

专家建议:提前48小时“校准”生物钟。

早上7时:起床,听音乐,适量做做慢跑等有氧运动。

高考考试相同时间段:在9时至11时30分和15时至17时30分,可以根据考试节奏做一次难度不大的模拟试题,以利于大脑在这个时间段集中精力。

中午:安排大约1小时午睡。

晚饭后:做适量放松运动,然后在相对安静的环境,全身松弛坐下,闭上双眼,调节好呼吸韵律,在脑海里冥想曾经快乐的时光、森林静谧的环境、展望美好的将来等轻松的事物。一般持续10至20分钟,就可以帮助人暂时从紧张的复习中解放出来。舒缓的呼吸也能帮助考生补充体内氧饱和度,从而达到放松心情、减压备考的目的。

心理咨询师给考生家长的五大建议

今年的高考考生马上就要走进考场。为了给迎考的孩子们帮忙,家长们又开始忙活起来了。可是家长如果帮忙过了头,就会好心办坏事,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的正常发挥。一起来听听专家给家长的五大建议。

家长不要期望过高

心理解析:很多孩子感到考试压力很大,对自己失去信心,父母过高的期望是个直接的影响因素。面临高考,家长的这种过高期望,就更赤裸裸地表现为期盼孩子考重点和读名校。


心理支招:家长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就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就会给孩子更多的肯定评价,给孩子更多的自信。到了这个时候,孩子掌握的知识基本已成定局,短时间内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家长把期望降下来,实事求是地甚至降格设定目标,心里就会多一分坦然。这样,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坦然面对高考,也有助于孩子在考场上更好地发挥。


家长不要唠叨过多

心理解析考前家长们的唠叨反映了家长的攀比心理。唠叨的结果,必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造成孩子厌烦的心理,导致孩子对家长的反感,甚至还会因为心情不好而对家长发脾气。

心理支招家长朋友要练就一个功夫:在孩子大考前几天,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即便是表达关心,也要看好时机。有些必要的嘱咐,最好“说一不二”,不重复第二遍。家长如果变唠叨为倾听就更棋高一着了。考前和孩子相处时,家长可以抽空带孩子散步聊天。聊天时,如果孩子向你诉说困难或压力,可能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一种对你的信任,并不意味着马上要解决。这时候你需要做的是,多贡献耳朵,当个好听众。如果你还想说话,不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彼此都放松一下心情。


家长不要关注过度

心理解析面临大考,孩子们的压力是怎么造成的?就是由于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考前复习可能过度疲劳,考场情绪可能过分紧张,从而超过了大脑能承受的限度。于是,到了答题时,大脑就出现了超限抑制,脑细胞就会自动停止工作不再听从使唤了,也就影响了考前复习和临场考试的效果。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高考的过度关注引发的种种焦虑心态,又必然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焦虑,在复习中和考场上更容易出现超限抑制,更容易考砸了。


心理支招作为家长需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是:如果真爱你的孩子,就别太拿孩子的考试结果当回事,保持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故作轻松,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常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孩子受到来自家长的平常心的感染,就会把考试看得淡些再淡些,复习起来就会心清气爽,面临高考就会处之泰然。


家长不要管束过严

心理解析家长管束过严,会使孩子在家学习时很难有一种平静的心态。家庭成了学校紧张生活的延续,孩子没有了缓冲的时间,结果可能导致孩子感觉没有自由的空间,缺少自主复习的时间,因此束缚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家长对立。


心理支招:家长要有一个明确的角色定位,孩子才是考试的主角,家长只能当配角。我们要相信,面对大考,作为主角的孩子对于如何学习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何况还有学校老师详尽的指导。所以,最现实的做法是,家长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对孩子的考前复习不要多管,不要多操心。至于复习资料之类的事情,更有老师安排,家长更不必瞎操心。


家长不要保护过分

心理解析:孩子要大考,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导致家庭气氛过度紧张,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

心理支招:家长该怎样照顾孩子考前的生活?关于睡,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这样做: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只是别看小说。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这样入睡反倒容易得多。如果考前真的睡不好呢?那也无所谓。孩子考前如果说没睡好,你该鼓励他挺起胸,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更多新闻



监制/刘东华  主编/张天宇

编辑/纪之文 实习生/潘梦莹

©央视新


觉得有用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