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017-10-24 央视新闻

十九大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多国政界、学界人士及媒体表示,五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了非凡发展成就,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欧洲、中东、非洲都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期待,又有什么样的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

欧洲


在十九大报告中,“新发展理念”和“创新”多次被提及,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又是报告提出的我国未来的一个发展目标。因此,对中国创新的关注,成为欧洲各界对中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审视的一个新窗口。

尖端的技术领域 中国人越来越多

央视欧洲中心站记者介绍,今年以来中英间经济和科技交流非常频繁,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特别希望能和中国合作,因为中国的市场和中国公司对科技投入的热情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剑桥大学是以理工科见长的名校。有一项技术是新型材料碳纳米管批量生产技术,剑桥大学做得很好。记者考察后发现,中国学者领导并发明了该项技术。中国学者和留学生是剑桥大学最大的外籍学者群,分布在高新科技的各个研究领域。在一些特别尖端的、不被人熟知的技术领域,中国人的身影越来越多。

中国正逐渐成为科技标准制定者

有专家认为,未来科技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技术标准的竞争,而中国在多个领域都是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和参与者。

英国皇家学会前会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保罗·纳斯表示,中国的科研投入增长很快,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就会超过美国和欧盟。

“当你在研究前沿科技时,你会扮演一个新科技标准制定者的角色,因为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人。”英国前大学与科学大臣大卫·维莱茨指出,合成生物学的前沿研究,就是由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的领军科学家一起合作,制定一个未来国际通用的合成生物技术的标准。

中东


十九大期间,中东不少媒体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当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话题。

“中国模式将成为经济全球化典范”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就发表评论员文章称,从十九大报告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理念并不冲突,这对全球经济市场来说,都很有借鉴意义。世界经济的走向和发展,已经越来越需要参考中国的发展状况。

伊朗伊斯兰通讯社则表示,十九大举世瞩目,世界不仅看到中国业已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期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在新时代取得更多新进展、新成果。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将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典范。

“沙漠之城”迪拜的中国印记

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迪拜国际机场的三号航站楼,作为世界级的空港,每天从这里起降的航班超过1100架次,连接着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年前,往来于中国大陆的航班还仅限于北上广,如今,包括武汉、郑州、成都、银川等在内的城市,也与这里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

除了出行便利之外,迪拜在购物便利化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从大型购物商场到机场免税店,中文标识无处不在;每逢传统佳节,中国元素更是店内必备的装点。在支付方式上,阿联酋已实现了银联支付。

在离迪拜国际机场15公里远的地方,一个巨大的龙型建筑横亘在沙漠腹地,这里就是中国境外最大的中小商品集散地——龙城商场。3000多家中国零售商将中国商品带到中东,服装、玩具、建材、机械,可谓是应有尽有。

非洲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在埃及也引发热烈讨论,埃及新闻总署政治院研究员侯赛因·伊斯梅尔对报告中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两点深有感触。

“中国倡议将使整个世界受益”

在侯赛因·伊斯梅尔看来,中国一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做出的努力将会使整个世界受益。

侯赛因·伊斯梅尔:

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并走向世界舞台,这对其他国家来说并不是威胁,只会是一种共赢。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发展的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多次提到这点,并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过去大约五年的时间里,中国提出各类国际倡议,开辟了一种国际合作的新模式,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侯赛因·伊斯梅尔还十分赞赏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侯赛因·伊斯梅尔: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意味着外国的公司企业以及投资者,将会有更多机会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年中国在这方面的政策,已简化了很多相关程序,尤其是针对外国企业准入的程序,变得更加便捷了。

中资企业员工热议十九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所作的报告,在中资企业海外员工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阐述,给在刚果(布)奋斗的中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中刚非洲银行行长张建羽:

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人民的梦想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关。这些都对我们在外面的金融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刚果(布)当地的中国建筑公司员工表示,对报告内容的探讨帮助他们打开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中国建筑中西非公司负责人施洪刚:

我们想很好地把握习总书记提到的创新理念,通过金融上的一些创新,采用些新的融资模式,跟当地政府通过洽商,帮他们解决资金上的困难,把这些对国家经济建设和民生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快速推进,这是一个双赢项目。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张天宇

编辑/史萌

©央视新



点赞十九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