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谁是中东王者?
2017年,世界政治安全形势依旧复杂,新问题不断出现。展望2018年,世界将面临哪些悬念?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系列评论“瞭望2018”,邀请央视特约评论员和国际问题专家,对全球政治安全形势给出自己的预测。本期,邀请央视特约评论员叶海林就2018年中东局势进行分析。
文丨叶海林
2017年中东地缘政治与安全局势风云变幻。
反恐怖斗争取得重大胜利,但极端组织改换战术,威胁犹存;
巴以关系因特朗普“迁馆”决定骤然紧张,耶路撒冷再次成为“火药桶”;
沙特废储立储,新王储改革前景难测;
也门胡塞武装越战越勇,已经具备攻击阿拉伯半岛腹地的能力。
2017年跌宕起伏的中东局势,预示着2018年这一全球热点依然会保持相当高的热度,将继续成为考验国际体系维护全球安全与秩序的关键难题。
中东:“大国协调”效力削弱
首先,全球性大国在中东的博弈态势发生变化,大国协调的效果遭遇挑战。
俄罗斯以叙利亚内战为契机,强势介入,重返中东地缘政治舞台。这是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后首次在中东获得优势,重新成为“关键玩家”。而另一方面,美国迄今也没能形成针对中东地区事务的完整且自洽的战略和政策。
△2017年11月25日,俄空天部队出动6架远程轰炸机,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目标展开空袭。(图/视觉中国)
俄罗斯反击得手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美国无法再以地区秩序主宰者的姿态出现,而只能寻求和俄罗斯进行战略和政策协调。
但这种大国协调的效力,已经远不能和冷战时期美苏格局下的大国协调相提并论。中东地区强国对外战略自主性的增强,使得全球性大国控制局面的能力遭到明显削弱。
群雄逐鹿 乱世中东
其次,地区力量上升,群雄分立,增大了冲突风险。
伴随着美国主导能力的下降,中东主要地区级强国的战略自主权有所上升。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和以色列对外战略空间扩大,行动自由度增加,而这些地区强国的战略意图又存在着长期且结构性的对立,地区冲突风险因之上升。
伊朗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在叙利亚展示了强大的干预能力,是巴沙尔政权屹立不倒的关键外部因素之一。如今叙利亚内战已经进入到胜利果实采摘阶段,伊朗毫无争议地在沙姆地区(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一带)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也门的胡塞武装攻城略地,挤压沙特阿拉伯的利益空间的同时挑战后者的地区威望。
△沙特阿拉伯王储 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图/视觉中国)
沙特阿拉伯则处在国内政局的重要调整关口,新王储不但对内要强化反腐斗争,扫清政敌,更需要对外建功,以提高士气、震慑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上无法回归保守和谨慎路线,未来与伊朗的明争暗斗只能更趋激烈。
土耳其和以色列作为伊朗以外的两个非阿拉伯地区强国,也不会被动接受局势变化。
成功说服美国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不但标志着以色列对美国外交影响力的恢复,也意味着以色列判定当前中东局势存在自己以进攻性姿态确保利益的空间。
进入2018年,地区强国将在总结2017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化一试身手的信心,行动将更加活跃,更加富于机会主义色彩。管控地区局势的难度自然会随之加大。
极端组织恐怖属性更加凸显
最后,恐怖主义势力变换手法,非国家行为体对地区安全的挑战难以消除。
△2017年10月21日,数月的地面战斗和空袭,叙利亚拉卡城内成片建筑群化为废墟。(图/视觉中国)
极端组织虽然遭遇重创,基本丧失了2014年以来夺取的地盘,但这绝不意味着极端组织已经走入穷途末路。
极端组织在军事上遭遇失败之后,其恐怖组织的性质已经并且必将更加凸显,不但激励旗下的区域外恐怖分子回流,自身也在积极寻找新的落脚点。而一度被挤压和边缘化的“基地”则乘机恢复影响力,试图夺回恐怖阵营旗手的地位。
极端组织与“基地”既竞争又配合的态势,已经形成,未来将成为中东乃至全球反恐斗争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综上,尽管一年来中东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迹象,然而,困扰中东地缘政治与安全的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且各方管控矛盾的能力和意愿均呈下降态势。
中东地区好起来,仍然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叶海林
央视特约评论员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瞭望2018》往期回顾: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王兴栋
编辑/王元 王烁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