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拉清单,不怕!尔要战,奉陪!
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出台对中国输入美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制裁措施的征求意见稿,磋商期为60天。
对于美国方面罔顾事实,执意出台加税措施。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和驻美大使馆已经明确表明态度,中方有信心、有能力应对美方任何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实施日期将视美国政府对我商品加征关税实施情况,由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另行公布。
央视评论
中国上下一心,不怕!
美方来势汹汹,不顾中方正告,公布对我输美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制裁措施的征求意见稿,拉出了详细清单。然而,中国上上下下,从官方到民间,在此问题上凝聚了高度共识,在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根本原则问题上,绝不容许美方肆意妄为。
△图/视觉中国
美方动作频频 根本吓不倒中国
美国贸易办公室公布的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建议清单,共涉及大约1300个独立关税项目,价值约500亿美元,涵盖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美方想得很美,瞄准中国高新技术领域,在抑制中国对美出口的同时,精准打击中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
然而,美方以往针对其他经济体似乎屡试不爽的这一套,根本吓不倒中国。无论是商务部还是外交部的声明,都明确告诉美方,中方将针对美方征税建议清单出台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
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是事实,但美方存在贸易逆差有着客观原因,既有目前国际产业分工的原因,也有美方限制对华高科技技术和产品出口的因素。这些美方并非不知,挑起贸易摩擦甚至要打一场贸易战,根本考虑绝非在缩小贸易逆差上,而是瞄准中国的未来,要来一次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维持现在国际分工格局,让中国的产业发展继续停留在中低端,这才是美国的核心考虑。看清楚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中方为何如此坚定。
“中国制造2025” 坚定不可动摇
今天早上,许多中国普通百姓看了美方拉出的清单后不由得惊讶道,要不是美方这么不讲道理,我们还真不知中国制造这么厉害,纷纷手动为中国点赞。
△图/视觉中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图/视觉中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中国制造2025”正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这一步伐,坚定且不可动摇。
尔要战,奉陪!
那么,既然美方悍然拉出清单,中方也一定会秉持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针对美方清单出台同等力度、同等规模的对等措施。回击要准要狠,美方最怕什么,我们就打它什么。因为面对不讲理的角色,打疼它、疼得嗷嗷叫才是硬道理。打什么?普通百姓虽然不是专家,但明白一个道理,宁愿自己平静幸福的生活受到一点影响也要跟祖国站在一起,那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图/视觉中国
美国的大豆、玉米,应该列入反击商品之列。因为美国这些输往中国的农产品占其出口比例很高,农业一旦受损,在美国造成的波及面大,政治冲击力强。之前忧心忡忡的大豆哥、养猪哥,一定会让执政的共和党在中期选举时付出代价。
△图/视觉中国
汽车、飞机也是目标,削减对波音的订单,既可以转给空客,又可以加速我们大飞机的生产,何乐而不为?最新消息表明,果然想民之所想,中国已经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106项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就包括大豆、汽车等。这充分说明,中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
△资料图/视觉中国
相比美方,我们更理性、更克制,知道以战止战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能让美方迷途知返、适时止步,无疑会是更好的选择,也是整个世界的期待。也正因此,中方直到现在都不主动出拳,而且已经表示要上诉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让世界来评评这个理。总之,我们不怕,真的不怕。奉劝美方,不要到最后,输了面子又输掉里子。
文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首席国际时事评论员 洪琳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王兴栋 张天宇
编辑/马玮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