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来了!理财产品禁止承诺保本保收益,对你会有啥影响?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根据央行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资管业务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
昨天(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这一影响百万亿元资管产品的监管新规,专家表示,这标志着我国资管行业迈入统一监管时代,并且中长期来看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意见》除了对资产管理产品统一了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要求之外。坚持产品和投资者匹配,强化金融机构的勤勉尽责和信息披露义务。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640k6i04w&width=500&height=375&auto=0△视频:四部门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
有关这一资管新规带来的影响,央视新闻新媒体采访了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 王卫东,看专家如何解读。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末,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增强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形成监管不足的影子银行,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宏观调控,提高了社会融资成本,影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剧了风险的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在此背景之下出台的《意见》,将弥补监管短板、提高监管有效性。
资管新规于2017年11月17日起向社会首次公开征求意见,经多方沟通反馈后,4月27日正式出台的《意见》主要对相关条款进行了以下修改完善:
①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方面,《意见》明确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核心要素,提出期限匹配、限额管理等监管措施,引导商业银行有序压缩非标存量规模。
②在产品净值化管理方面,《意见》要求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明确刚性兑付的认定及处罚标准,鼓励以市值计量所投金融资产,同时考虑资产尚不具备以市值计量的条件,兼顾市场诉求,允许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
③在去除多层嵌套方面,《意见》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要求监管部门对资管业务实行平等准入,促进资管产品获得平等主体地位,从根源上消除多层嵌套的动机。同时,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
④在统一杠杆水平方面,《意见》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和承受力,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等级设置了不同的负债杠杆,参照行业监管标准,对允许分级的产品设定了不同的分级比例。
⑤在合理设置过渡期方面,相比征求意见稿,《意见》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对过渡期结束后仍未到期的非标等存量资产也作出妥善安排,确保市场稳定。
资管业务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投资收益和风险由投资者享有和承担。但长期以来,我国资管行业存在刚性兑付现象,扭曲金融市场定价,扰乱市场纪律,也加剧了道德风险。对于刚性兑付的危害,社会各界己经基本形成共识。对此,《意见》作出了一系列细化安排,例如,禁止承诺保本保收益,禁止以任何方式垫资兑付,强化产品净值化管理,明确认定情形,分类惩处,强化外部审计机构责任。这些措施旨在改变收“收益个人化机构化、成本社会化”的利益格局,有利于为金融市场培养理性的投资者。
①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碰到许诺刚兑的机构要小心!
很多老百姓都是银行理财的“忠实粉丝”,主要原因就是保本保收益、收益还比存款利息高。但资管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不再允许保本保收益,所以,大家要睁大眼睛,如果以后碰到有机构宣传说自家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就要小心了!
此外,《意见》还强调,资产管理业务作为金融业务,属于特许经营行业,必须纳入金融监管。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指私募基金的发行和销售)。
所以,那些未经金融监管机构许可的机构(如互联网金融企业、财富管理企业)发行和销售的理财产品均是违法行为。
②理财收益率有望提高
虽然银行理财不能再保本保收益,但为配合打破刚兑,《意见》还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
这就意味着,购买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投资人如果投资成功,其所获得的投资收益有望提高。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张天宇
编辑/张省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