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30

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点赞院士,称他们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不止是院士,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点赞科学家,称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明天(5月30日)就是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向这些民族英雄、人民骄傲致敬!

1

一个算盘、一把计算尺、一座小岛,

他带领29人拉开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

隐姓埋名30年,

他留给家人的,只有一串信箱号码。

 

他是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一穷二白的年代,

他带领团队,

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上万个数据,

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

回望自己赫赫无名的往事,

他说,

“我此生没有虚度,无怨无悔。”

2

在中国遭受重重封锁的情况下,

他依靠勤奋进行艰难的理论探索;

为了科研,

他连年奔波,长期处在极度疲劳之中,

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于敏和妻子。

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

只为一句

“国家没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真正独立”,

他毫不犹豫地服从分配,28年隐姓埋名。

最终换来罗布泊沙漠腹地一声惊天“雷鸣”,

中国氢弹研制,他被同事评价为“首功”。

△1967年6月17日上午9时,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他用一生诠释“绝密忠诚”,

他骄傲于自己的选择,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3

他放弃海外的高薪工作,

毅然投入祖国的科研事业当中;

他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

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世界前沿。

△黄大年早年留学英国照片。 

他是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

为了多在白天工作,

他出差总是赶当天最后一个航班;

7年间,

他带领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

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

直至58岁生命戛然而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他说,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的归宿在中国。”

4

为了一个使命,

她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即使无名无利,

依然全力以赴。 

她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

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

她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

经历190次失败仍不退缩,

项目组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青蒿素的问世,

让无数人逃离疟疾的魔掌。

40多年后,她的研究才被国际认可,

她的名字,近两年才为人熟知。

她说,

“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5

他一辈子数次转行,

都是坚决服从国家的需要。

他60年孜孜为国,

探索浩瀚星空。

他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

在中国航天的起步期,

他是“航天十八勇士”之一。

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人民的儿子,

坚信不会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曾是“东方红一号”卫星行政负责人,

也曾在“神州五号”发射任务书上签字,

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他把为强国做奉献当作一生目标,

他说,

“有爱才有奉献,一个人最大的爱是爱国。”

 

6

他赤脚穿旧鞋乘坐高铁,

却被称作“最尊贵的客人”;

他用的是最简陋的书桌,

却被看作“最美”;

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从事测绘仪器研发55年,

他把“量尺”做到了极致,

将中国测绘仪器的水平推进到国际领先地位。

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

取得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刘先林动手习惯由来已久,在他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工具。 

在意外“走红”网络后,

他却说,

“我不该这么受关注”。


7

大到可以直抵苍穹;

他的梦想足够久,

久到可以终其一生!

 

他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

年已七旬,

他仍奋战在FAST建设的工地上。

20多年,他专注于一件事,

从壮年走到暮年,

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

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他让我们看得更远,

奉献了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

他的梦想却是甘愿做奠基石。


如今,

我们的科研事业蹄疾步稳向前,

终让世界惊叹。

但这背后,

是无数无名英雄的汗水、鲜血甚至是生命。

他们前赴后继、忘我燃烧、甘守平凡,

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也不会忘记!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王兴栋

编辑/文雅

©央视新


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