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政新闻眼 | 除了中国第一高楼,习近平考察上海还去了哪儿?

央视新闻 2018-12-17

11月6日上午,习近平的身影出现在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中国第一高楼。如同四年前出席亚信上海峰会后的行程安排一样,他在出席首届进博会后继续在上海考察。一年前,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之后首次出京活动,就是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这一次在上海考察,习近平将去哪些地方,释放什么样的信息呢? 

△独家V观:习近平在上海考察

1中国第一高楼上的主题党日


6日上午,习近平来到位于上海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这栋摩天大楼是已建成项目中的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地上127层,地下5层,高632米,被誉为“上海之巅”。

上海中心大厦自2008年开工建设,2017年投入使用。因其独特的螺旋式上升设计和极大的施工难度,成为中国最受瞩目的“超级工程”之一。(央视记者郭恩友拍摄)

习近平首先来到大厦22层的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在陆家嘴,一栋楼就相当于一条街,楼宇党建应运而生。党组织建在高楼上,瞄准这里的“金领”搞党建。 

△当天的主题党日活动“我与金融城共成长”   (央视记者盛瑾瑜拍摄)

总书记来到这里时,一场“我与金融城共成长”的主题党日活动正在举行。渣打银行上海党总支书记董述寅是当天的主持人。 

△董述寅1999年入党,他所工作的渣打银行上海分行有1800名员工,其中300多人是中共党员。

这并非习近平第一次关注上海的楼宇党建。早在上海工作期间,他曾经就此做过调研。去年7月,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上海的楼宇党建经验得到充分肯定。

2在最高点看上海变迁


习近平随后来到上海中心大厦119层的观景层。在这座上海城市新地标上,俯瞰老地标。

△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从上海中心大厦看东方明珠(左)、杨浦大桥(右)(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在上海中心大厦看曾经的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这块展板上的照片拍摄于2007年8月18日,当时上海中心大厦还是一个模型。当年在上海工作的习近平亲自审定了大厦的设计方案。(央视记者许永松拍摄) 

习近平环绕景观层一周,同大家一起回顾上海城市建设和发展历程。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在景观层展示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现在的浦江两岸景观对比(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3习近平: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习近平考察上海的第二站,是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

△市民驿站外景。(央视记者拍摄)

△二楼的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8位年龄在79至92岁的老人正在做手工。习近平与他们一一握了手。(央视记者拍摄)

△今年86岁的王永年老人是一位独居老人,他和总书记握了三次手。临近中午,老人准备把自己刚完成的“作品”带回家。(央视记者拍摄)

△在二楼的党建服务站,几位年轻党员在这张桌子上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央视记者拍摄)

一位年轻党员告诉总书记,参加公益活动对年轻人来说是新时尚。习近平说,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我关注着这件事,希望上海抓实办好。

4习近平: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


习近平第三站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了解上海在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做法。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大屏幕上的这句话是2017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来的。(央视段德文拍摄)

在这块大屏的背后,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打造的“浦东城市大脑”,实现对城市的“智理”。

举个例子:这个工地智能监管系统就及时发现了一位工人没有佩戴安全帽进场,随后迅速通知整改。(央视记者魏然拍摄)

当天,习近平还在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远程连线洋山港四期项目,实时了解运行情况。

△11月6日下午的洋山港(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习近平说,城市管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习近平希望上海继续探索,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超大城市管理新路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合影。(央视记者魏然拍摄)

5习近平走进张江科学城


下午四点多,习近平来到张江科学城。这里聚集了一大批科研机构,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

△张江科学城展示厅入口(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通过总书记看过的这个视频,感受张江科学城的创新能量。(视频由张江科学城提供) 

总书记走进展厅,这里展示的是来自光子科学、生命科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多个重大科技领域中的领先成果。

△中科院院士王建宇说这是他第三次近距离见到总书记。他向总书记介绍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也就是悟空号)。(央视记者梁志玮拍摄)

△这是“悟空号”的模型。(央视记者梁志玮拍摄)

△这个叫Fourier X1的机器人是国内第一个有“触觉”的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它集机电一体化、人体传感网络、步态更新等多领域技术于一体,是一款可以读懂用户想法的“可穿戴机器人”。(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这是跟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的空间冷原子钟。它的精度达到3000万年误差小于1秒。

△这是国际第一个抗老年痴呆寡糖类药物GV-971模型,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今年10月已提交新药上市注册申请。

面对现场的科技工作者,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不我待,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紧迫性。你们现在做的事情,正是我们这个阶段最重要最关键的,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我们要把握机遇,创造更优质环境,优化要素配置,努力实现更多重大科技突破。党中央支持你们。

更多新闻


监制/申勇 唐怡 

记者/龚雪辉 沈忱 梁志玮 魏然 陆学贤 盛瑾瑜

编辑/江永韬 蒋安琪

©央视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