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发的产品进入市场后,国际厂商全退出
2001年,在“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中,“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名列第二。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王选成为这一技术革命的探索者和先锋。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王选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的妻子陈堃銶作为代表出席大会,“我既高兴,又难受,这个大会应该他参加的”。△ 《面对面》奋斗者 王选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沿用“以火熔铅、以铅铸字”的铅字排版和印刷,能耗巨大、效率低下、污染严重。但是在西方,早已经率先采用“电子照排技术”。
1975年,因病常年在家休养的王选从妻子陈堃銶那里听说一个名为“748工程”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王选意识到汉字的计算机时代来临了。
记者:王选教授当时和这个项目编制上是什么关系?
陈堃銶:没有关系,在家养病的病号。他是自己有兴趣,先做起来。
于是,作为编外人员的他开始整天抱着字典,琢磨怎样用较少的信息描述笔画。半年后,他琢磨出用“轮廓+参数方法”来描述汉字字形,这种方法比西方早了10年。
1975年9月,“人”字的第一撇通过软件在计算机中呈现。1976年9月,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被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王选做出一个大胆决策,跨过当时流行的二代机和三代机,直接研制世界上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这一步跨越了40年。
经过几十次试验,1979年7月,我国第一张采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诞生。
此后,王选带领团队加紧研制,1985年5月推出了我国第一个实用的激光照排系统。
为了避免激光照排系统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王选总结出一套“科技顶天,市场立地”的模式。
他带领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北大新技术公司开展技术合作,创立北大方正集团,建立起融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体制”。
“他自己会管理公司吗?”“不行”,陈堃銶斩钉截铁地说。
在一次商业会议上,王选为了让系统被更多企业采用,将制造成本说了出去。“他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来用,他永远做不了企业家”,陈堃銶说。
随后,方正电子出版系统迅速占领市场,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社与印刷厂采用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国外厂商全部退出中国市场。
然而,当协作单位遇到技术难题,王选想让妻子立即去解决,妻子因对方的合作态度差而拒绝立即前往。夫妻俩因此吵了人生中唯一一次架。
陈堃銶:我有点不乐意,其实都是我们教他们技术,他们老说都是他们干的。王选不生气,在他的心里只要系统成功,算谁的功劳都行。
1993年,王选完成了一个加快方正93芯片速度的设计方案。然而,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这个设计没有必要,机器本身就有这个功能”,让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退出研究第一线,全力支持和培养青年人才。
2006年2月13日,王选因病离世。挽联上,陈堃銶用“半生苦累,一生心安”8个字总结和评价了丈夫的一生。
“做出有用的事情,我们这一生没有虚度了。”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张天宇 王兴栋
编辑/马玮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