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短乘长”还是“买短补长”?这个“锅”到底该谁背?
5月1日凌晨,多名网友反映自己提前买好火车票,乘车时却无法上车。虽然工作人员承诺退票,却打乱了出行计划。
工作人员回应称,由于正值五一假期,出行乘客大量增加,很多短途乘客及无票乘客上车后补票,甚至直接“强行”坐到目的地,导致列车行驶到淄博站和南京站时,车辆百分之百超载。
“买到火车票的人却因超载无法上车”,一时间国内行之已久的“买短乘长”再度引发争议。
5月2日,山东济南铁路局回应称,节假日客流大,5月1日淄博站发送人数35811人,同比增长近40%。4月30日,5022次共发售车票316张,比平时多20%。针对这种情况,车站加强组织,仍有部分旅客未上去车。
铁路局经过沟通, 为部分旅客办理全额退票,对有继续出行需求的旅客安排乘坐后续列车。
济南铁路局呼吁广大旅客在旅行过程中主动遵守铁路部门的有关规定,同时也会加强站车秩序管控,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乘车环境。
如今,高铁运行条件非常严格,列车一旦出现超载就会自动报警,若报警不解除列车就无法行驶。正因为有这样的严格限制,“买短乘长”的问题愈发凸显。
例如,北京到广州的高铁,途径河北保定、邯郸、河南郑州。很多人想去广州但买不到票,就买了北京到保定的车票上车,补后面到广州的票。到了保定站这批人没下车,又上来一拨人,购买石家庄至邯郸的票,实际上他们也是补票去广州。到了邯郸站,这些人也不下车,又上来一拨……等到了郑州站,因为前面的几拨乘客都没下车,列车严重超员,就算买了票的乘客,也不能再上车。
这个“锅”,补票乘客该不该背?
该下来的人没下来,导致该上去的上不去。很多人把“板子”打到了“买短乘长”的乘客身上,认为他们不讲规则。但站在乘客角度,这个“锅”真该由他们来背吗?
乘客一开始是买了短途票,但上车以后就补成了长途票,这是“买短补长”。既然铁路同意补长途票,乘客就有权利接着坐下去,“不下来”是名正言顺。至于后面买了票的乘客上不来,跟补票的乘客没关系。补票乘客无法知道,这列车到底有多少人补了长途票,会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乘客上车。
能够掌握这些详细情况的,肯定是铁路部门。本来长途票早就卖光了,如果再任由大家补长途票不下车,很可能就会影响到后面的人上车。明知有超员的风险,那为啥还敞开了补票,不控制一下补票的数量?这才是导致列车“超载”的主要原因。
“补长”导致超载 责任在铁路承运方
针对近日“买短乘长”行为引发的争议,央视评论员洪琳称,“买短补长”原本是铁路承运方为方便乘客、在铁路运力未达上限的情况下作出的灵活性安排,但是未达运力上限并不是指未达这个区间的上限,而是要从起点到终点,全程进行规划。
因此,“买短”能否“补长”,决定权应在铁路承运方,这需要大数据来说话。现在铁路部门完全掌握运输信息,不应该凭借乘务员肉眼判断来觉得车厢是否严重超员。如果乘务员拿着机器已经无法补票,意味着系统已经进入饱和状态,这时可以果断拒绝“补长”。
如果这些数据能有效运用在铁路购票系统,对于乘客来讲,应该遵守购票乘车秩序。在铁路部门明确不补票时,乘客应该遵守约定。
铁路承运部门在完全可以预知未来车辆拥挤状况时,没有行使有效管理,没有做到安全秩序的衡量。对于正常购票却无法上车的乘客,你只能提出改签的建议,但对方接不接受是对方的权利,铁路部门应该作出违约的补偿。
“买短补长”原本是铁路承运方为方便乘客作出的灵活性安排,现在却导致乘客持票却无法上车。这一规定是否应修改或禁止?
近期,8万余名央视新闻的网友对此进行投票。其中,六成投票网友认为“节假日高峰期应禁止”,三成网友则认为应“完全禁止”。
绝大多数网友觉得“买短补长”应修改,无非是认为这一规定容易导致乘车高峰期列车超载,影响后续乘客出行安排。这当中有假期人员集中出行的原因,更有管理不科学的问题。
随着高科技应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铁路出行越来越便利。但手续简化、乘坐便利,并不意味着管理松懈,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管理、堵住漏洞,合理规范乘车秩序,将是铁路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综合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等
更多新闻
监制/唐怡 主编/张天宇
编辑/马玮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