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
朗诵丨敬一丹 讲解丨宋英杰 配乐丨巫娜 - 垢净明存
2020年1月20日,22时55分迎来大寒节气。
话 大 寒
作者/宋英杰
出自《故宫知时节: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
古人说“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凉为冷之始,寒为冷之极。寒是冷的极致,而大寒又是寒的极限。所以从字面上看,大寒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
不过,如果单纯以气温来衡量,小寒、大寒两个相比,却是小寒略胜一筹。但毕竟它们俩相差无几,人们还是一视同仁地将小寒大寒统称为隆冬。
唐代诗人元稹曾经写过一组吟咏二十四节气的诗,其中《大寒》一首写道:“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冬日里能够出门晒晒太阳,其实是更低碳也更健康的取暖方式。记得小时候,乡下的老人们抄着手坐着小板凳,在墙根下晒太阳唠家常,大黄狗趴在地上边晒太阳边旁听。只要没有风,并不觉得这是隆冬。
这些“老话儿”,使人们心无怨念地忍受着隆冬的严寒。生怕天气没有冷透,来年可能遭遇冷夏、倒春寒,年景就没有了指望。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大寒不冻,冷到芒种。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理想的气候是:冬天不要太暖,别是暖冬;夏天不要太凉,别是凉夏。春天可以有风,但最好不是凛冽寒风;秋天可以有雨,但最好不是拖泥带水的连绵阴雨。
人们在隆冬时节,并未贪图晴暖,而是着眼于气候与农事,“大寒寒白,来年碗呷白”,只有大寒时节既寒又白,来年碗里才能有白米饭。
在古代,腊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将一年的时间简称为“岁时伏腊”,岁时代表四季,伏腊是伏日和腊日。伏日,是最热的时节,人们需要避藏;腊日是最冷的时节,人们需要振奋。
汉代,腊日大致是在大寒和立春节气之间。到了南北朝时期,腊日的日期,被确定为腊月初八,大家渐渐地将其简称为“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
汉代的腊日祭祀是用羊,“岁时伏腊,烹羊炰羔”。以羊代表阳气之阳,也代表吉祥之祥。人们希望以行为改变时运,也为自己的口腹之欲找寻适当的节令理由。无论是汉代时的烹羊,还是宋代后的喝粥,腊日风俗都有着温暖而欢乐的主题。
因为常日之平淡,人们才更珍惜、更期盼节日之精彩。
隔一段时间,前面就有一个节日,使人们总有一种心念去眺望、去等待。过完一个节日,总有很多话题可以讲述,很多故事可以回味。
节日,教会人们向往有惊喜、会感恩、可畅怀的生活。
dà
大
hán
寒
品苦寒诗意 悟生命韧性
《大寒吟》
宋丨邵雍
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
《苦寒吟》
唐丨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岁寒知松柏》
(节选)宋丨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后凋节,岁有大寒知。
《和仲蒙夜坐》
(节选)宋丨文同
少睡始知茶效力,
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
犹对群书拥敝袍。大 寒 迎 年
【迎大寒】1月20日22时55分迎来大寒节气。 “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今年大寒正始于“四九”的第三天。大寒到顶端,日后天渐暖。此时节,在晴朗的午后,已能听到坚冰深处汩汩的春水声,而“凌寒独自开”的腊梅也开始绽放立春的消息。
图出自@央视新闻 微话题#春节摄影大赛#
【备年货】“爆竹声中辞旧岁,腊梅笑里迎春光。”“大寒岁底庆团圆”,大寒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所以民间也有“大寒迎年”的说法。除顺应天时之外,人们也要为过年忙碌奔波——赶年集、备年货、置新衣、写春联、腌腊肉,准备过年啦!
【御风寒】“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此时节寒潮频繁南下,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期,应注意: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防肺寒,喝热粥散寒;防腰寒,双手搓腰;防足寒,热水泡脚。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新年到来吧!
制图/郜梦茹
【盼春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一期一会,你我再许一个二十四节气的约定,可好?
内容/央视新闻综合
配图/视觉中国、网络等
点击「写留言」分享大寒心情
猜你喜欢
本期监制/徐冰 李浙 编辑/王若璐 校对/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