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2020-09-23

当世界以痛相待,我们当报之以何?有人力挽狂澜拯救生命,有人满身伤痕守护生命,有人披星戴月摆渡生命……还有人步履不止记录生命,他们是战疫记者,通过镜头,把真实呈现于世界。播出来的是新闻,未说完的是深情,这一次,战疫记者把镜头之外的深情,说给你听。



📷

她是央视新闻《面对面》

《新闻1+1》栏目的主持人,

她也是曾在《夜读》中

为你荐读过好书的朗读者 | 点此收听

此刻,

她是从大年初一起与武汉并肩作战的战疫者。

或许你会发觉,不论哪一面的她,

都很少流露自己的感情,

可不动声色不等于冷漠,

专业、理性与冷静是她对职业的敬重,

“冰山”之下,

恰有她对自己的国家和同胞似海深沉的情感。

 记者董倩,记着那些无愧于心的付出↓↓



01

China Media Group

战疫记者·手记


《我在灾难中

见到了弥足珍贵的东西》

总台央视记者/董倩 

大年初一晚上,我和总台央视报道组的同事一起到了武汉。从那时开始,疫情就像一幅画卷,一点点在我眼前展开。在这里横跨了四个月的时间,我既是观察者,又身处其间。

我采访到了很多人,从医生护士到120急救车接线员,从顺丰快递员到“湖北首富”,从医废处理站工作人员到社区居委会书记,从刚染上病的患者到痊愈的人,从疫情中坚持营业的烧烤店老板到公园里散步的普通武汉老百姓……我竭尽所能地采访更多的人,观察记录他们在灾难来临时、过去后都在做什么在想什么。




REC



△戳图了解奇迹
十多天内建成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
记住奇迹 别忘了创造奇迹的4万多名“火雷兄弟”
有些职业,是要在灾难降临时迎着冲上去的,比如医生护士。
这次疫情中,有十几万湖北、武汉本地医护人员,有四万多全国驰援的医护人员在第一线。他们不是不怕,在未知的病毒和疾病前,谁都怕,可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必须迎面而上。



REC



△戳图了解一段4天3夜的归程
24岁的医生甘如意骑行300多公里到武汉
原因只有一个: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有一位医生说:“这不是逆行,我是顺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本分前行,这是医生的责任。”他这样理解自己的责任,就像战场上,战士们迎着猛烈的炮火冲锋陷阵。虽然更多的人不在战场,但我们不能置身事外,眼见着他们用自己的肉身去堵枪眼,心里是疼的。 

有些职业,是要坚守岗位的。湖北省经信厅副厅长吕晓华负责物资保障。疫情初期防护物资极其紧张,她在到处找,医护人员在医院等。在接受我的直播采访时,她说着说着满眼是泪,重复着一句话,“对不起,对不起,我很内疚,我想快点,再快点。我如果慢了,耽误的是性命啊。”她的声音嘶哑,她在用力控制着自己,因为她知道这是公务员的责任。



REC



一位社区居委会大姐,在疫情开始防护物资紧张时穿着自己发明的防护服:浴帽、泳镜、雨衣、吃龙虾的一次性手套,每天到社区上班,接听居民各种诉求电话,帮着他们去联系医院和车辆;疫情后期,又开始统计居民买菜数字,跟供应商去下单。她每天胆战心惊,她不仅怕病毒,也怕算错账。可是怕归怕,班照上。这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做到了守土有责。

有些人,在及格和满分间,选择的是上限。卓尔集团董事长阎志,把自己刚刚开门营业的五星级酒店提供给医疗队,把武汉客厅、会展中心用作方舱,把所有物业拿出来做健康驿站,发动自己人脉资源全球采购防护物资,怕政府采购耽误时间,买了昂贵而急需的医疗设备送给医院去抢救病人。没任何犹豫,就一句话:赶紧拿去用




REC



还有些人,他们完全可以待在家里,但是他们没有,而是冒着风险出来去帮助别人。顺丰快递员汪勇是一名志愿者,凭着发达的网络,在短时间里,组织起无数人不计报酬的援助,帮助医护人员解决交通、吃饭、洗衣种种生活刚需,并且建立了模式,在他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之后,仍然能正常运转。




REC



刚刚被治愈的公交车司机刘冬,一而再再而三地到血站捐献血浆。死里逃生大病初愈,本应在家恢复身体,却没有那样做。他说,“我知道这个病的难受煎熬,我不想让别人也这么难受,我的血浆能帮到别人,为什么不做呢?”



REC



还有更多的人,成千万计的武汉市民,他们本分规矩地做了让他们做的事——自我居家了两个月时间。正常的生活彻底被打乱,别说出来感受春天,就连最基本的吃饭吃药都在底线上维持。他们以困住自己为代价,把病毒的传播最大程度地切断。
我采访的都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平日里,他们精打细算地赚钱过日子,不觉得他们会去做什么了不得的事。但是事真的来了,他们却能意想不到地扛起自己肩膀上的责任,一起去完成一件难以完成的艰巨任务——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时,把疫情最大程度地控制住。
平凡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这之间的转换,说惊人也惊人,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责任。



REC



△戳图亲近武汉正在回来的“烟火气”
一个没看成樱花的姑娘说 花比自己还遗憾
历史学家钱穆讲过,看自己民族的历史,要怀着温情和敬意。在两个多月的采访中,我熟悉了这座城市从冬过渡到春的每一天,我跟着武汉人一起经历了季节更替过程中每一次剧烈的风雨,我看着夜晚降临以后每一个亮着光的窗口,想着灯光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隐忍大度。我懂得他们艰难中的勇往直前,心生敬意;也懂得他们委屈中的让渡克制,感到温情。平日里,他们是这个城市里繁华喧闹的一部分,在疫情困境里,他们就是抵御危险筑牢堤坝的坚硬砂石。
病毒的攻击,把人隔离开,让人不能聚集。但是,病毒的攻击又把人心紧紧地聚合。如此重大的疫情,无疑是场灾难。但是灾难中却见到了弥足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中国人在危急时刻每个人身上挑起的责任 
活在世上,生物必然会遇到苦难和逆境。生物在苦难和逆境中得到的是进化和提升。疫情可以让我们遭受痛苦,甚至牺牲生命,之后更是会有短暂的消沉,但一切过后,便是更坚强的重生。
我把它记录下来。这是我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



点击【写留言】

分享疫情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新闻故事

更多记者董倩带来的新闻报道


监制/徐冰 李浙

策划&编辑/王若璐 校对/高少卓

©央视新


长 按 左 方 二 维 码

关 注 央 视 新 闻





《夜读》复更第二天 你在真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