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开直播只是为了聊天解闷,没想到有人下了大单子

央视新闻 2020-09-23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2020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从2019年末开始,派出多路记者奔赴近20个省区40多个贫困村,用镜头记录脱贫攻坚最后一年间各贫困地区的真实状况,并于5月21日晚起连续三天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3集电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

23日晚,《决战脱贫在今朝》播出第三集《一个都不能少》 

8个行政村只有1位村医的历史,翻篇了!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徐家垛乡乐堂村,全村有140多户人家。2014年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为83.27%。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导致这个村贫困的主要原因。

贺星龙就是乐堂村人,上过卫校。卫校毕业后,他坚持回乡当村医。过去周边8个行政村,只有贺星龙一位受过专业教育的乡村医生。

这些年,贺星龙骑坏了7辆摩托车,经常因为着急看病在路上摔伤。他就这样走遍了家家户户。

贺星龙回忆说,曾经村子里有人昏迷了就以为不行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寿衣穿上准备后事。

张立山老人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因病返贫。老人患有气管炎、肺气肿等老年疾病。原来家庭不到10000元的年收入基本用于医疗。
现在,乡亲们人手一张医保卡,到贺星龙诊所看病,可以直接刷卡领药,再也不用赊账了。 

像张立山老人一家,现在一年承担的医疗费用不超过3000元,省下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人均年收入从之前的不到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6595元。

不仅如此,县里还给每个村都配备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心电图设备、健康一体机、血压仪等,远程会诊的设备一应俱全。药品由乡镇卫生院零差价提供。

卫生室虽然在村里,但也不缺大医生。通过医联体既能远程诊断,也能为村民联系大医院。

2019年大宁县招聘了42名村医,保证全县84个行政村都有合格的村医。8个行政村只有一位受过专业教育村医的历史永远地翻篇了。

从深山走进城镇 这仅仅是个开端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2014年末,全省贫困人口623万,数量居全国第一。从2016年开始,贵州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易地搬迁。1万多个村寨的农民,揣着他们的土地使用权证搬入城镇,成为有土地的城里人。

贵州省惠水县县委书记  万庆华:过去从山上搬到山下,不能很好地解决群众长远的生计问题,所以我们新一轮易地搬迁扶贫,关系到搬迁成败的就是群众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这些问题。

离开贫困山区,仅仅是开端,更重要的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而这就是脱贫攻坚的持续任务。 
徐明霞以前在外地打工时,学了一门裁缝手艺。3年前,婆婆家享受易地搬迁进了惠水县城。徐明霞回到惠水,在一家扶贫车间当上了主管。
徐明霞高兴地说:“我现在有4000多元工资,下班回去就能看得到我家宝宝,还有公公婆婆。”

惠水县先后建成8个扶贫车间,以加工业为主。通过培训可以快速上岗,吸引了很多贫困家庭的留守妇女。

搬迁安置社区中,已没有一个贫困户。脱贫后的搬迁群众,对医疗、教育条件的改善更加关注。

惠水县投资1.2亿元建成了搬迁安置小学,选派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对搬迁群众子女进行单独的学业和心理辅导。

贵州省惠水县搬迁安置小学学生  罗浪微:以前我们的学校特别小,没有操场、美术室、音乐室,来到这边什么都有了。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学校有社团活动。 

面对新的生活,这些从大山走出来的移民,也在适应和学习。

相关人员介绍说:“大山走出来的移民,要分批、分期搞市民化培训,包括饮食起居、社会公共场合的习惯,比如随地吐痰、丢烟头等问题。”

面对生活的种种变化,走出大山的移民杨清贵高兴地说:“移民搬出大山了,手提行李住新房,看病就在家门口,儿童送进新学堂,户户有人去上岗,两不愁来三保障,全靠政府扛大头。”

惠水安置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7000多人。2019年,惠水县整体脱贫。仅用三年时间,贵州全省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8万人。

“我没啥困难了,我自己脱贫”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龙源村,是自治区“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生态移民村。这里基础设施薄弱,除了最原始的耕种和畜牧,没有什么现代产业,被列入深度贫困村。

李耀梅搬到这里之前住在宁夏南部山区,她35岁得了癌症,为治病借了90000元。癌症康复后,她又因躲避车辆摔进了深沟,前后动了两次大手术。

2014年,李耀梅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乡里为她和女儿发放低保。但这只是一种兜底保障,还不能让她摆脱贫困。李耀梅没读过书也没什么技能,但她会一样手艺——扎扫帚

李耀梅扎的扫帚耐用,价格厚道,攒了回头客,她成了当地有名的扫帚大王。

不仅如此,李耀梅还赶上了好时候,既有自己不必承担利息的贴息贷款,又有最新的土地流转政策。她靠贷款流转承包了邻村的40亩荒地,加上本村的20亩,种了60亩高粱。这样一来,羊有了饲料,扫帚有了原料,高粱本身还能卖给酿酒商。 

李耀梅说:“那一年我赚了近80000元,我高兴。”

起初,李耀梅就靠自己一双手扎扫帚,后来扶贫小组用扶贫资金帮她建了简易的扶贫车间,享受很多优惠政策。2019年1月,李耀梅联合村里的6名贫困户,开始了规模化生产,成立了合作社。自己刚刚过得好一点,就开始帮助他人了。 

不仅如此,李耀梅还无意中搭上了“互联网+”。一开始她让女儿教她直播,本来是为了夜里干活时有人聊天解闷,没想到有人在直播平台跟她订扫帚,最大的一单生意竟有30000元。这样一来,她直播更起劲了。

2019年9月1日,村里召开扶贫会,李耀梅突然走上讲台,说自己已经没有困难了并主动提出脱贫。

其实,李耀梅只是刚刚还完债,还没有多少存款,干的也不是什么大生意,她却主动脱贫,放弃唾手可得的各种补贴和各种优惠,这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想不到的。 

“我希望这个厂能永远开下去”

马山县是广西南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恶劣的自然条件是马山人民贫困的重要原因。现在马山县虽然脱贫摘帽,但基础仍很脆弱。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

蒙德业、蓝惠相夫妇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外出务工靠着自己的努力脱了贫。2017年,蓝惠相患重病。为了照顾妻子,蒙德业无法外出务工,这个家庭再次陷入贫困。

幸好扶贫政策再次关照了他们。通过办理门诊慢性病卡,蓝惠相到定点医疗机构拿药将可以享受到医保支付范围报销比例80%以上。

夫妻俩还参与扶贫项目,种桑养蚕,入股村民合作社,逐渐渡过难关。2019年底,蒙德业一家又一次脱贫。 

蒙德业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妻子的病能好,现在愿望实现了,这也是他最大的幸福。

为了脱贫攻坚的成果能够更加牢固,马山县几乎村村建立了扶贫车间。这些扶贫车间特意选择了简单的加工业项目,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简易上手赚钱,让曾经的贫困乡亲习惯新工作。 

对他们来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个车间能永远开下去。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更需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 

监制/徐冰  主编/张天宇 王烁

编辑/秦静 王元巾 杨惠珺




更多新闻


©央视新闻

 决战脱贫攻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