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呀
劳累一天后,还有什么比一把滋滋冒油的烤串、一串撒满孜然的面筋、一碗酱多料足的烤冷面、一根甜香四溢的烤玉米……更能抚慰人心呢?来吧,一起“深夜报社”!
烤冷面
东北街头小吃界的“扛把子”有且只有一个——烤冷面……这个世上还有比错过烤冷面更让人心痛的事吗?
——24季《烤冷面是东北小吃的送命题》
烧烤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乡村爱情》台词
臭豆腐
你看臭豆腐在油锅里翻腾变黄,听见刺啦声,闻见臭味;炸好了,起锅,急着咬一口,立刻感觉到豆腐外皮酥脆,内里筋道柔糯,这就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全面享受,心里格外充实。
——张佳玮《炸臭豆腐和年糕》
麻辣烫
火锅、串串、麻辣烫、冒菜,那是不同的!
下料烫完,起锅再吃的,是冒菜。冒菜是可以连汤吃的,于是没有巨大成块的牛油下锅。
将食材处理成小块、下锅烫后捞起来装碗吃,是为“麻辣烫”。
将串串搁在锅里,烫完起来吃的,是串串。
——张佳玮《火锅、串串、麻辣烫、冒菜,那是不同的!》
生煎小笼
如果以京剧行当来比喻的话,生煎是旦角中的花旦,小笼是青衣。青衣是正旦,以唱功见长,但花旦出场,锣鼓点子就激越而欢快了,观众也可松一松正襟危坐的姿势。作为早点,生煎比大饼、油条、粢(zī)饭稍微高档一点,但草根属性不变。小笼也可以作为早点,但她是小家碧玉,娇生惯养,弱不禁风。
——沈嘉禄《褒曼走了,薄荷茶很甜》
煎饼果子
在饼铛上摊上薄薄的一层绿豆面,再在上面摊一个鸡蛋,抹上甜面酱,撒上碎葱花,最后加上一个薄脆,四角一掀,像摞被子一样,把一个煎饼果子弄得四四方方,有款有型。
——肖复兴《煎饼果子》
(注:也作“煎饼馃子”)
烤地瓜
冬天有多幸福?大概是闻着手里的烤地瓜,还能放心地走在没冰的路上。
——佚名
鸭脖
鸭脖子用手撕着一条条吃是最好吃的。吃完可以撕的肉以后,再把骨头一节节分开,仔细吃缝里面的肉,啃到只剩白骨,最后一口吃白骨上的软骨,才最美。吃鸭脖子应该持续地吃下去,以免要洗手擦手,由于麻烦而扫兴。
——张春《各种普通的食物最好吃的时刻》
炸鸡
人生分为:知道炸鸡味道之前的人生,跟知道之后的。
——一句“名言”
图文/央视新闻整编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摊贩之光》
作者/殳俏
朗读:董华 配乐:何真真 - 彩蝶舞夏
走到任何地方,贩卖食物的路边摊都是一道微光,它们是一个城市公开的秘密,是你永远可以期待的邂逅。
《孤独星球》旅行书系列曾经出版过一本名叫《街头食物》的食谱,来向世界各地的路边摊致敬:“如果你想找到某一地美食的本心本源,那就必须去探索那个地方的路边摊。很多时候,关于食物的文化就深藏不露于那些卖墨西哥卷饼的小车中,那些热气腾腾的面条摊里,那些跳动的炭火和嘈杂的人声中。”
我依然能深深记得那些趣味盎然的路边摊故事:
小时候深夜归家,特别害怕那些伸手不见五指的巷弄口,在那个24小时便利店还未出现的年代里,你所能指望的,可能也就是离家较近的某个烘山芋摊或是茶叶蛋摊,一盏黄亮的灯,几缕看似温暖的白烟,明明知道家已经近了,仍然要上前去买点什么,光顾一下。
又有成年后,深夜唱完K,去吃路边的柴爿(pán)馄饨。几个人挤坐在冷风袭袭的馄饨摊的长条板凳上,端着一碗汤烫肉鲜的小馄饨,这时有个朋友忽然放下包包,拉开拉链,从里面抽出一瓶红酒和一把开瓶器来。一时间我们齐齐骂他做作,却也用一次性纸杯把这瓶酒大大咧咧地喝到很开心。
据说能一起去路边摊吃东西的人,必是亲密无间有着不寻常关系的死党。这也是为什么初相见的男女大都会选在带点冷感的高级餐馆进行有一搭没一搭的谈话的原因,只有感情进阶到如火如荼了,才会无所顾忌地在深夜跑来吃热火朝天的路边摊。
毕竟,食物的路边摊本身就是带有争议的东西,真心爱吃的人会为它拍手叫好,真心爱你的人却会反复提醒你:“真的没有卫生问题吗?”
我童年的各种叛逆和冒险中,就包括在夜深人静时悄悄溜出房间,蹑手蹑脚经过父母的卧室,跑到门口跟小姨和姨夫会合去吃路边摊烧烤的经历:黑夜里明晃晃的炭火、加多了孜然和辣椒粉,辣得让我咳嗽的烤肉串、偷喝的啤酒和第二天白天心照不宣的坏笑。
但到了今天,也轮到我接受考验了,出门旅行的时候,女儿和先生总喜欢背着我一起去吃路边摊:“就在这里吃碗炒面,我们不要告诉妈妈好不好?我实在不想吃她订的那家餐馆。”
路边摊食物的魅力,除了来自那些调皮而随意的食物之外,更多来自摊主的个性。从某种角度来说,食物路边摊摊主的工作跟街头艺人的表演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己的绝活、年复一年的坚持、行为艺术一般的现场制作、少数人的捧场以及绝对的分享。
点击「写留言」
分享你的“C位美食”
猜你喜欢
监制/徐冰 主编/王若璐
编辑/杨瑜婷 校对/高少卓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