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年奔走,这位生死“摆渡人”让1500多名患者重获新生

央视新闻 2020-08-19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今年的5月8日至6月7日是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月。当生命不可挽救时,自愿、无偿捐献器官,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四川省人民医院的薛瑾是一名器官捐献协调员,从业8年来,她成功协调完成器官捐献300多例,让1500多名患者和家庭重获新生。一头是死亡,一头是重生。人们把器官捐献协调员形象地称为生死“摆渡人”。


“不能挽救生命时,尽可能挽救他的器官”


重症监护室是发现器官捐献供体的主要来源。从2012年开始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以来,薛瑾已经走访了上百家基层医疗机构,希望更多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供体。
四川省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 薛瑾:在生命不能挽救的时候,我们尽可能去挽救他的器官。

对于薛瑾来说,每一个打出去的电话,都可能是救人性命的电话;而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可能是一个求救电话。

在记者跟拍的一周里,通过薛瑾的努力,约有3个供体可能实现器官捐献,初步评估至少可以让10个家庭重获新生。但遗憾的是,也有患者没能等到“新生”。

薛瑾:10多个肝移植病人名单,挨个打电话过去,对方说这个病人昨天才去世,他再多活一天就等到肝源了……我都还记得他来排队的模样,记得他的眼神,他的渴望,结果他走了……


两名供体,重启8名患者人生


当天,一位因为关机而错过电话的受体患者,看到短信提醒给薛瑾回电话了。这是个已经濒临生命边缘的病人。和科室主任商量之后,薛瑾再次通知患者先来医院做准备。同时,她要和几位供体家属进一步确认捐献意愿。

薛瑾:你们是怎么想到器官捐献的?

供体家属:上一次他(父亲)手术的时候,我弄过一个众筹,我觉得有人帮助过我,在他身故以后,器官移植能回馈社会的话,对他也是有好处,对我们大家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并不是每例捐献都能这样顺利。南充的一位病人家属因为忙于应付交通事故纠纷,对于手术时间还很犹豫。薛瑾和医护团队决定立即出发赶到南充,一边沟通一边等待。

薛瑾:他心脏停跳已经有3次了,在他身体里多一个小时,器官就会衰竭一分。

那个病人如果等不到肝源的话,可能这个星期、这个月都活不过。你们这个行为是在救人的性命。

最终,这家人做出了器官捐献的决定。

当天,两名供体共捐献了8个器官,8台移植手术同时进行,8名患者的人生得以重启。


“谢谢你,陌生人”


5年前,田艳冰年仅16岁的女儿李屹霖,因肾脏衰竭,在薛瑾的协调下,接受了一个意外身亡的10岁孩子的肾脏移植。每个星期一的早上,薛瑾都能收到田艳冰发来的“一周安好”既是报告女儿移植后的状况,也是向所有医护人员表达问候。5年来,这份感恩从未间断过。

术后,因病辍学的李屹霖自学了日语,如今正准备参加汉语教师资格考试,立志成为汉文化的传播者,新的人生正徐徐展开。像她一样,无数名器官移植接受者生命正在重新绽放。他们最感激的,是那位熟悉的陌生人。

2016年肝移植受者 王姣:王爸爸,王妈妈,非常感谢你们儿子这份珍贵的生命礼物,我会带他看看未来的这个世界。

2013年肾移植受者 谢丽:我是一名器官移植受者。手术后,我也成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我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器官捐献志愿团队,让更多的患者得到重生。

2013年肾移植受者 周泉:虽然我不知道你是谁,但你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我的生命因为你而得到了延续,我会带着我们对生命共同的期待好好活下去。


监制/李浙  主编/米莎编辑/杨惠珺  校对/高少卓

更多新闻



©央视新闻

 向器官捐献者和家属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