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楼!一朝入梦,终生不醒

央视新闻 2021-01-26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北京高考的微作文之一是: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如果拿去问那些参与过87版电视剧《红楼梦》创作、拍摄的人,他们大概会这样告诉你:有些力,是不能省的。

对他们来说,把曹公这部用“一把辛酸泪”写就的经典之作完美呈现出来,除了钻研,没有捷径可走。






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成为不可逾越的时代经典,除了在剧本、选角、表演、音乐、布景等方面独具匠心之外,与角色融为一体的服饰、妆容,无疑使剧中人物无限贴合了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这部剧开始,宝黛钗等一众存在于曹公笔下的人,固定成了唯一的样子。

今天,一起来回望当年“红楼梦中人”的绝美扮相。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都说看古装剧,一半是看服饰,所言不虚。

即便剧组经费紧张,但服装造型上,87版《红楼梦》毫不打折。据说,服装设计师史延芹当年为剧组设计了2700套服装,每一套都堪称惊艳,其中仅秦可卿出殡时的服装就多达七百种!

《红楼梦》原著没有出现具体的朝代及鲜明的历史特征,沈从文、邓云乡等名家大师经研究,确定了以宋、明两朝为基础,同时加入清代服饰细节的人物造型设计。

由此,在以女儿戏为主的《红楼梦》中,我们看到的女性角色外衣样式多是以宋时的直身褙(bèi)子为主,搭配绣花曳地长裙,分百褶式,围裙式,直筒式。


时代背景之外,就要根据人物的性格和情绪来具体搭配服饰了。

比如,清、雅是黛玉的外在气质,服饰上相应地多偏冷色,以蓝、绿、白色居多;绣花装饰多是梅花、竹子这种代表品格高洁的植物,借用梅之高洁,兰之馨雅,竹之风骨暗喻黛玉的性格。

△各个阶段的林黛玉

偶尔也有红色,象征着恋爱的欢乐带给她的色调。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群芳赏雪身披大红鹤氅(chǎng)的黛玉楚楚动人,病态全无。


林黛玉进贾府,正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可以说似天仙飞来海桥,装束自然以白色为主。又因为初来之时母丧还未结束,所以衣服上也没有太多绣花和装饰,只是毕竟与外祖母一家团聚是喜事,所以里面点缀了青莲色的上衣。

白色斗篷衬得人清雅脱俗,只在斗篷下摆的位置绣了一束绿色的梅花。

△林黛玉斗篷(图源:@筱砾砾)

全剧中显出黛玉最为娇嫩含情的一件,当属和宝玉共读西厢时的装束,淡淡的粉红色长褙子,领口绣了兰花图案最是清雅,袅袅婷婷之中还有温情款款的存在,对应着黛玉此时对爱情、未来的向往。


再说薛宝钗,她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衣着华丽的贵族小姐,头上插金钗,项上挂金锁。但87版《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更像个冷美人,内心很冷静、理智、温文尔雅。


而曹雪芹对薛宝钗的多次描述,也是她穿着家常的衣服,半新不旧的“微黄而带红色”的袄子,这样的暖色调显得人贤淑雅静,红而不俗艳。

她的衣服颜色以蜜合色为基调,这个颜色显得她温和典雅,平易近人。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在对宝黛二人惊为天人不俗品貌的刻画上,曹雪芹在书中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但要在影视或者舞台上把虚的化实,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7版《红楼梦》的化妆总设计师杨树云说:“化妆不是千人一面,要分析角色性格。”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他抱着《红楼梦》和各类红学集刊不停地看。他为每个主要人物做人物卡片,给每一位人物画造型草图,再一一试妆敲定下来。

△《红楼梦》设计稿

《红楼梦》中女性角色众多,若要区分她们各自的性格和美,既要通过服饰发型,又要借由妆容。

与黛玉比起来,宝钗虽然也身体有恙,常年服用“冷香丸”,但她区别于黛玉的弱柳扶风,也不似黛玉的病态,她的美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是贵气的美随和的美,这是黛玉所不具备的。

这些点滴的差异,除了服饰,统统要通过化妆来区别。


在杨树云手下,宝钗的发型和她的妆一样圆润可爱,比较高耸,而且为了符合她大家闺秀的风范,从来没有左右不对称的发型。

沈从文也曾对杨树云说过:“女人不要戴太多首饰,女人最美的是头发。”

剧中贾宝玉的发式,曹雪芹曾多次描述过。比如第一次见黛玉的时候,他“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这个发式在电视剧中完美呈现了。


初入贾府时的黛玉头上装饰极为清丽,头发缕缕绾好堕于一侧,只用几只珠花装饰,正好对应那句“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耳边一束细小的发丝用线绑了垂在脸侧,显出尚且娇小的年纪。配以清淡的妆容,更显出她空灵清新,款款而出时的馥郁书卷气。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情节之一,《葬花吟》更是句句皆乃黛玉人生的写照,也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开始。

因春日料峭,心情凄凉,黛玉的衣服也是冷色凄凄,竹青色的上衣搭配月白色的裙子,和着满地落花,妆容自然也对应地冷冽了起来。


而化妆中最难的部分,莫过于黛玉和王熙凤的眉眼。

曹雪芹在书中写道,林黛玉有一双“似蹙非蹙罥(juàn)烟眉,似喜非喜含情目”,王熙凤则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没有人知道“罥眉”是什么样子,最终在卓文君那里找到了依照:卓文君眉毛是“远山眉”,“淡而曲,望之如远山”。灰青的淡色眉是最符合黛玉身体孱弱的标志的。


还有改琦在《红楼梦图咏》中画的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低低弯弯的眉略带八字形,很自然地染上似愁非愁的样子,让人不禁感叹“这就是真实的黛玉的眉眼啊”。


与黛玉的“罥烟眉”不同,王熙凤的眉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即使是柳叶,也很难真实地展现这种“吊梢眉”,直到一部电影《乌鸦与麻雀》进了杨树云的视野,这种“柳叶吊梢眉”终于有了具体的形象。

△王熙凤剧照

△电影《乌鸦与麻雀》剧照

沈从文当时还推荐了《雍正十二美人图》中的第七妃的眉毛,弧度很大很夸张,显得人不仅精明又矜贵,而且妩媚又干练,就连王扶林导演也直说“有点意思”!

△《雍正十二美人图》第七幅

而说到其他装饰,许多观众最为喜爱的莫过于黛玉从出场就一直簪着的白色珍珠簪子。甚至于许多观众将其戏称为“生命之簪”,只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黛玉都戴着这根簪子。


但这并非剧组特意为之,而是因为剧组当时经费有限,所以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这些发饰。

虽然只是个美丽的意外,但仍然能够看出剧组的用心和别致,仅仅是一支簪子就叫人念念不忘。

不得不说,考究的服饰妆容,让这部经典之作《红楼梦》实实在在“美”了三十余年。


撰文 | 梁珊珊 王冀蒙
出自 | 文化十分《这部古装剧的东方美学,30年来竟无人超越》




87版《红楼梦》已是30多年前的作品,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在不断回味、致敬,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最近就有一位沙画师,用彩色沙画还原了央视87版《红楼梦》的诸多经典画面:宝黛共读、大观园作诗、晴雯撕扇、刘姥姥进大观园……细腻的细节和纷繁的色彩呈现让人惊叹。视频在央视新闻新媒体发布后,旋即引发了许多关注。
近日,夜读采访了
沙画版《红楼梦》的创作者方浪浪。
曹公笔下人物的万千风华,
都诉诸他手里的一把细沙。


 Q:怎么会想到创作《红楼梦》这样一个沙画作品?

A:我一直很喜欢《红楼梦》,也看过书,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由于原著太过宏大,故事也是各种编织,一直没敢动手。最近又认真看了剧,再次被人物的纯真之美,以及结局的凄凉之美所打动,就想到用展现经典画面的形式来再现《红楼梦》。


Q:您作品里的细节,像是人物神态、服饰、发型等,都呈现得特别传神,在创作这些细节的时候,您是怎么去把握的?怎样才能不丢掉人物的“神韵”?

A:首先就是要熟悉剧中每个人的性格,找到印象深刻或是他们最打动我的瞬间。怀旧题材通常比较适合用单色沙画展现,但考虑到《红楼梦》每个角色的服饰、头饰、妆容等都代表角色的性格,所以还是采用了难度系数大一档的彩色。一些细节的地方也要注意,比如画林黛玉的时候,后面生病时的妆容、唇色,都较之前更淡。



Q:创作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是怎么克服和解决的?

A:用彩色做细节和转场是比较难的,因为单色同类场景可以直接转换,但彩色要考虑到颜色的变换。这样一部宏大的作品,又有很多群像细节,需要非常集中注意力,投入整块的时间。画之前也花了很长时间看原著、看剧、看相关著作等。


Q:今天是高考第一天,北京的微作文有个题目是这样的:有的同学觉得阅读《红楼梦》等“大部头”名著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读缩写本或连环画省时省力。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对于这个问题,您会怎么回答呢?

A:看这种名著,看似很花时间,但是有很大的潜在价值。我认为看书就是很慢的一个过程,积累到后来,对自己的知识、眼界、审美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种提升是看快节奏的东西所不能给你的。一个人如果能静下来看书,大概率也能静下来钻研很多其他的事。



Q:您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想到前段时间讨论颇多的“前浪”“后浪”,您觉得自己是“后浪”吗?您眼中的“后浪”是什么样的?

A:我觉得“后浪”最打动我的是一颗年轻的心。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在这种普通里,我们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动力,有厚积薄发的思想,有创造美的意愿,我觉得这就是“后浪”。我希望自己就算有一天不是“后浪”了,也能一直保持这颗“后浪的心”。







经典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它们是创作者怀着理想和敬畏心,
用时间、才华、心血打磨出来的。
相信即使再过30年,
我们关于87版《红楼梦》的记忆
仍然如初,不会消失。
因为,这里面既凝结了
所有剧组成员的匠心;
更饱含对曹公经典之作的
敬畏和热爱。
这便是其不朽的魅力。



你致敬经典的方式是什么?

点击【写留言】告诉我们


猜你喜欢

监制丨徐冰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
 

点“在看”,致敬永远的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