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走心生活着,这本身就很诗意

央视新闻 2020-10-28



“闲来读诗,那诗到底是什么,能用来做什么?”央视新闻《夜读》栏目国庆特辑《偷闲记》第五期,是朗读者董卿关于诗与闲暇的思索,也是她的生活美学。有没有想过?你“垂涎”已久的诗与远方,其实就在此处、此身、此时。“诗是经验”,我们走心生活,这本身就很诗意。


配乐丨贵族乐团 - As Time Goes By  Petula Clark - As Time Goes By 
Christopher Peacock - Somewhere in Time/Rhapsody on a Theme by Paganini



《为了一首诗,我们要做的

节选自《布里格随笔》
作者丨 [奥地利] 里尔克  译者丨冯至

诗是经验
为了一首诗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我们必须认识动物,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
我们必须能够回想: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回想那还不清楚的童年的岁月;
想到父母,如果他们给我们一种欢乐,我们并不理解他们,不得不使他们苦恼;
想到儿童的疾病,病状离奇地发作,这么多深沉的变化;
想到寂静、沉闷的小屋内的白昼和海滨的早晨,想到海的一般,想到许多的海
想到旅途之夜,在这些夜里万籁齐鸣,群星飞舞,——可是这还不够,如果这一切都能想象得到。
我们必须回忆许多爱情的夜,一夜与一夜不同,要记住分娩者痛苦的呼喊和轻轻睡眠着、翕止了的白衣产妇。
但是,我们还要陪伴过临死的人,坐在死者的身边,在窗子开着的小屋里有些突如其来的声息。
我们有回忆,也还不够。
如果回忆很多,我们必须能够忘记,我们要有大的忍耐力等着它们再来,因为只是回忆还不算数。
等到它们成为我们身内的血、我们的目光和姿态,无名地和我们自己再也不能区分,那才能得以实现,在一个很稀有的时刻,有一行诗的第一个字在它们的中心形成,脱颖而出。

配图丨视觉中国



朗读者丨董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主持人




诗是经验。
浑然不觉的我们常做了站在诗里找诗的人,


还好在他人的经验之诗中,
“我”被一次次唤醒。
也许,诗和诗人的存在即提醒
我们该为自己分分秒秒疏漏万物有灵,
向生活致歉。
比方说,差点儿错过——
8首藏在这篇朗读文章里的“经验之诗”


第①首

“我们必须去感觉鸟怎样飞翔”,

诗人说,凌空的,

还有它那流得晶莹的歌。

 

只要把你熟知的欢欣

教一半与我歌唱,

从我的唇边就会流出

一种和谐的热狂,

那世人就将听我,像我听你一样。

出自《致云雀》 作者丨[英] 雪莱




第②首“我们必须知道小小的花朵在早晨开放时的姿态”,诗人叮咛,若我不在,请在她落霜打颤时,给她安慰。 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出自《秋夜》 作者丨鲁迅




第③首

“我们必须能够回想:逐渐临近的别离。”

诗人说,每一次告别,

都是一次微型的死亡。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

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

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

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

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

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

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

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

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出自《送行》 作者丨梁实秋




第④首

“想到父母,我们并不理解他们”,

是的,如诗人所言,

我们是使父母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


一场罕见的大雪只下在母亲头上

出自《白发》 作者丨@十耘




第⑤首

“想到海,许多的海”,

诗人说,请收下吧,

这蔚蓝的只为你跳动的心。


有时我在清晨苏醒,

我的灵魂甚至还是湿的。

远远的,海洋鸣响并发出回声。

这是一个港口。

我在这里爱你。

出自《我在这里爱你》 作者丨[智]聂鲁达




第⑥首

“想到旅途之夜,

在这些夜里万籁齐鸣,群星飞舞”,

于是,诗人再也无法故作镇定——


我朝月亮吹起口哨,叫它升起,

让它变成一场伟大的爱情。

出自《秋天的激动》 作者丨[罗] 尼基塔·斯特内斯库




第⑦首

“我们还要陪伴过临死的人,

坐在死者的身边”,

诗人攥紧他的双手,祈求他——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白昼将尽,暮年仍应燃烧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

出自《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作者丨[英] 狄兰·托马斯




第⑧首

“我们有回忆,也还不够。”

诗人说,从今往后,

我不说今日以前,只说从今往后,

只创造不输从前的以后。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出自《借我》 作者丨樊小纯





 


不必艳羡“诗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在“一平方米”的朗读亭,

把你的心走过的路,

读出来,就是诗。
10月16日到18日
《朗读者》节目将在北京、武汉、厦门,
举办一场持续72小时不间断的朗读亭慢直播活动。

若你有愿意分享的故事,识别海报二维码预约,

还有机会与《朗读者》制作人董卿现场连线!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报名预约

我们 朗读亭见



如果你是一首诗 第一行该怎么写

点击【写留言】分享😍

《偷闲记》特辑

监制丨马烨   编辑丨王若璐

©央视新
 喜欢本文点“在看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