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树繁花,一城繁华

央视新闻 2020-11-06


今天,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上海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它有着“让人噶(那么)欢喜,有辰光(有时候)稍许让人有点惹气(烦心),但是就算蹲一辈子也不会觉着厌”的魔力;也有着“只在思南路闲坐了一下午,它却时而漫长如我们一生,如江水落梅”的闲情;更有着“只要你努力,这座城市不会辜负你”的满满机遇。






关于上海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提及这个问题,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

几乎是无法绕过的一个答案。

它获得过第九届茅盾文学奖,

被誉为“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

和最好的城市小说之一”。

30年前充满烟火气的上海市井,

那些存在于记忆里的“海上繁花”,

都诉诸作者的笔下了。

 
今天《夜读》的开篇,
就由总台主播潘涛,
用清润玲珑的上海话,
带你走进“繁花”的世界。



《繁花》
(节选)作者/金宇澄

 

朗读:潘涛 丨《新闻联播》主播  

配乐:梅林茂 - Yumeji's Theme 


阿宝十岁,邻居蓓蒂六岁。两个人从假三层爬上屋顶,瓦片温热,眼里是半个卢湾区,前面香山路,东面复兴公园,东面偏北,看见祖父独幢洋房一角,西面后方,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三十年代俄侨建立,据说是纪念苏维埃处决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打雷闪电阶段,阴森可惧,太阳底下,比较养眼。


蓓蒂拉紧阿宝,小身体靠紧,头发飞舞。东南风一劲,听见黄浦江船鸣,圆号宽广的嗡嗡声,抚慰少年人胸怀。阿宝对蓓蒂说,乖囡,下去吧,绍兴阿婆讲了,不许爬屋顶。蓓蒂拉紧阿宝说,让我再看看呀,绍兴阿婆最坏。阿宝说,嗯。蓓蒂说,我乖吧。阿宝摸摸蓓蒂的头说,下去吧,去弹琴。蓓蒂说,晓得了。


这一段对话,是阿宝永远的记忆。



此地,是阿宝父母解放前就租的房子,蓓蒂住底楼,同样是三间,大间摆钢琴。帮佣的绍兴阿婆,吃长素,荤菜烧得好,油镬前面,不试咸淡。


阿婆喜欢蓓蒂。每次蓓蒂不开心。阿婆就说,我来讲故事。蓓蒂说,不要听,不要听。阿婆说,比如老早底,有一个大老爷。蓓蒂说,又是大老爷。阿婆说,大老爷一不当心,坏人就来了,偷了大老爷的心,大老爷根本不晓得,到市面上荡马路,看见一个老女人卖菜。蓓蒂笑笑,接口说,大老爷停下来就问了,有啥小菜呀。老女人讲,老爷,此地样样式式,全部有。阿婆接口说,大老爷问,这是啥菜呢。老女人讲,无心菜。大老爷讲,菜无心,哪里会活,缠七缠八。老女人讲,老爷是寿头,菜无心,可以活,人无心,马上就死。老爷一听,胸口忽然痛了,七孔流血,当场翘了辫子。

 

文/选自《繁花》

图/视觉中国


一个小彩蛋:

上海话版的《繁花》原汁原味,若是换成普通话,又是怎样一番风味呢?戳下方音频,换个“声道”,再品一遍。(注:此版本对白仍保留上海话)



朗读者:潘涛《新闻联播》主播





为什么喜欢上海?

因为这里有摩登的风情,

又洋溢着古典的韵味。

一边是高楼大厦筑成的城市森林,

一边是像血管一样分布在全上海的弄堂。

弄堂,

是“上海最真实和开放的空间”。



《上海的弄堂》

(节选)文/陈丹燕



走进上海人的弄堂里,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



平平静静的音乐开着;后门的公共厨房里传出来炖鸡的香气;有阳光的地方,底楼人家拉出了麻绳,把一家人的被子褥子统统拿出来晒着,新洗的衣服散发着香气,花花绿绿的在风里飘,仔细地看,就认出来这是今年大街上时髦的式样;你看见路上头发如瀑的小姐正在后门的水斗上,穿了一件缩了水的旧毛衣,用诗芬在洗头发,太阳下面那湿湿的头发冒出热气来;还有修鞋师傅,坐在弄口,乒乓地敲着一个高跟鞋的细跟,补上一块新橡皮,旁边的小凳子上坐着一个穿得挺周正的女人,光着一只脚等着修鞋,他们一起骂如今鞋子的质量和那卖次品鞋子的奸商。



还有弄堂里的老人,在有太阳的地方坐着说话。老太太总是比较沉默,老先生喜欢有人和他搭话,听他说说从前这里的事情,他最喜欢。


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用,还有上海人对它的重视以及喜爱。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







为什么喜欢上海?

因为这里好吃的实在太多,

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上海本帮菜和各种小吃更是不容错过。

这座城市的大智慧小机巧,

都可以在食物中得以窥见。




《上海街头的吃》

(节选)作者/殳俏


上海这个城市的大智慧小机巧,都是与食物联系在一起的。


有一个朋友写他上下班路上总看到有人排队的情景,或是刚出炉的鲜肉月饼,或是每日限量的俄罗斯风味大红肠,甚是吸引人的馋痨。朋友说:“你不知道,看到有人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排队买副食品,那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我也深有同感。那是人们对好食物的娇宠,不辞辛劳地表现出对一个月饼或一根红肠的宠溺,回到家把东西放在桌上,说:“这是我排了三刻钟队得来的啊。”完全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一种让人感到自足的虔诚。


图自/@followme-_-99


街头的食品小贩也是好看的画,且要与买东西的人一起看,这画方得圆满。我一向认为小贩是必须有派头的,要具备骄傲的头脸,不卑不亢地站在最适合他的布景里,就算生意一时冷清,也有种落寞而大气的美感。静安寺弄堂里卖臭豆腐的摊主最为雄赳赳气昂昂,并且见不得别人不讲社会公德,冷风里炸好的金黄的臭豆腐,必是要大家都排好了队才肯卖的,偶见小学生吃完了一盒子,把蘸着红灿灿辣火酱的纸袋子随便乱扔,那摊主一定会大骂山门。


图自/@狗蛋今天学习了吗


有个性突出的食品小贩,必然也有个性突出的街头吃客。我个人最喜看到吃油墩子的女生,个个年轻娇俏,因为怕烫,所以用两三张油纸包着一个,边走边吃,咬开的黄澄澄的油墩子里是丰盛雪白的萝卜丝,兼有些翠绿的葱花在上头,配着女孩子同样雪白的牙齿,以及一叠声的说笑,感觉是很蔚蓝的天空。


图自/@QiuQiu小姐


最迷人的,是那些单身过路人的想法行动。生煎店里常可看见一位相貌尊贵的男人走进来,让司机把车到某处“兜一圈”,自己则要了一碗鳝丝浇头的冷面和一碗咖喱牛肉汤坐下,笃悠悠吃一顿,脸上的表情既茫然,又满足。也有看上去心事重重的中年妇女,路过了飘着香草精味道的小小一间的英式蛋糕店,想一想,忽然又退回来,推开店门问:“今天是否还有鲜奶小方或掼奶油杯?”


这种时候,便会令人觉得:这人生无处不在的小快乐啊。







为什么喜欢上海?

喜欢一座城,

大抵是因为:

这座城里,

有着让Ta觉得美好的人。




《上海的人》



@澜心

我喜欢上海阿姨初见时的挑剔,相处之后的爽气;我喜欢邻里之间那股人情味,“我儿子从国外寄回来的巧克力,给你家囡囡一盒”“你这个衣服好看哪里买的?在打折呀?好,带我一起去”;我喜欢那些从老房子里走出来的老奶奶,把自己收拾得利落干净,即使人过花甲也依旧要提个时髦的手袋,系鲜艳却不庸俗的丝巾。


图自/@AnRan0420


@仙猪

上海同事嫁女儿,把本地的和外地的同事都请去参加婚宴,连续两天,连吃三顿,好烟好酒好饭菜招待着。结果等到周一上班,嫁女儿的上海同事将外地同事的红包原封不动地退还,并说:“你们来就是捧我的场,红包我不能收,毕竟你们不一定在上海长住,以后我恐怕没有还回去的机会。”


@潘斯特

坐车坐地铁,给年龄大的让位,有些老人会说:“哎哟,你坐你坐。你们年轻人上班也很辛苦的。我站一会又不累的。”老人坐下后,在我前面的站下车,还特地招呼我去坐。


图自/视觉中国


@佚名

怀孕的时候,有一次在小区附近散步,迎面遇到两个散步的上海阿婆,走过去大概一米远了,被两位阿婆拉住,原来是她们用上海话喊我,我走神没听见,才过来拉我,用上海话和我说了一堆话,大概意思是让我换到马路另一边散步,开始没明白什么意思,继续走了一段,才发现是靠近马路的小区在外墙维护,不时会有外墙碎料掉到马路上,阿婆们见我是孕妇,担心我安全,专门告知我,明白过来后,瞬间觉得好暖。


图自/@摄影师菜菜Kain


@雪梨不加糖

大二的时候做过家教,孩子的父母对我非常好,不但每次去都邀请我吃饭,而且每晚回学校坐地铁,他们有空都会送我去地铁站。看得出他们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在家乡我也做过家教,孩子家长尊重我的方式大多是送礼。在上海,这种方式变成了言语上的客气,和行动上的照顾。这是一个尊重能力的城市,而方式不仅仅是钱。只要你有能力,它绝对不会亏待你。只要你肯一直努力,终有一天会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当你站在地铁的人群里,不会感觉到迷茫和害怕。生活就在面前,直面它。哪怕你自嘲人与人差距怎么这么大,笑过之后,还是会拿起鼠标和笔,做自己该做的事。





文/央视新闻整编

图/视觉中国等






你喜欢上海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猜你喜欢

监制丨马烨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丨杨瑜婷  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




 

去过上海的,来打个卡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