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 ! ! !

央视新闻 2021-01-26

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特产”回来啦!今天,和“五姑娘”一起刷屏的萌瞬间真不少。第一个到达“签收”现场的,是只小动物;为了保温,地面回收人员给返回器穿了两层厚棉衣,还贴满暖宝宝;从月球取快递回来,返回器“小脸儿”变黑了……
千百年来,月亮寄托了中国人的深厚情感,嫦娥奔月的故事广为流传。中国月球探测工程以“嫦娥”命名,五个“仙女”相继奔月,旅行难度不断升级。每一次抵达,她们留给我们的都是惊叹号!在中国人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中,她们的故事如同5部系列电影。今天,夜读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5部电影的名场面。






第一部

度过月食挑战



“五姑娘”采集月壤样品并成功带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而回到故事起点,主人公还是嫦娥一号。它是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在2007年10月发射升空。

作为大姐,她是一名勇敢的开拓者。当时,她的任务是“绕”,通过环月飞行,对月球表面进行拍照详查,为后续降落月面做好准备。

在经历“太空刹车”,终于进入月球轨道后,大姐一刻也没闲着,利用携带的立体相机把月球表面的光影尽收眼底。2007年11月20日至2008年7月29日,大姐共绕月飞行3000多圈,并在其中1700多圈进行了月面拍摄。

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在环月飞行期间,大姐面对着一个难题——月食。大部分航天器靠太阳能发电,当月食出现,大姐一进入阴影里就意味着失去能量来源。加上月球本身也有阴影,如果月球阴影和地球阴影连上了,或两次阴影间隔时间较短来不及充电,大姐使用的蓄电池电能耗尽,就要提前宣告寿命终结。

月食不可避免,但可以缩短月食内的阴影时间。这个问题没有难倒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轨道专家组。他们通过提前调整大姐飞行的轨道高度,将原来4小时的阴影时间缩短至两小时左右,让她安全度过了月食期。




第二部

与“战神”约会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和大姐相比,冲劲十足的二姐的轨道高度由200千米降低到100千米。

离月面更近,让拍摄的照片更清晰。二姐历时199天,拍摄了600多幅照片,其中384幅精选照片被用于制作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地形影像。二姐功不可没。

嫦娥二号拍摄的全月图(7米分辨率)

完成所有工程和科学目标后,二姐不仅状态良好,还剩余了不少推进剂。为最大限度挖掘潜能,二姐被安排了新任务——约会小行星图塔蒂斯,并为它拍照。

图塔蒂斯是以西方凯尔特人神话中“战神”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历经半年的星际旅程,2012年12月13日,二姐与图塔蒂斯相会在茫茫星海。两者最近距离仅3.2千米。二姐的一次回眸凝视,让图塔蒂斯的身影出现在她的视野边缘。然后“战神”的身影随着距离变大而逐渐减小,很快就消失。

嫦娥二号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图片


虽然二姐与“战神”的相会很短暂,却成功获取了500幅高质量图像,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对这颗小行星的近距离光学成像。在茫茫星海中的短暂相会,也是一种浪漫。





第三部

踏上“广寒宫”



有了大姐、二姐两次绕月飞行经验,落月的重大突破,就交到三姐——嫦娥三号来完成了。
 
这一次,三姐需要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释放月球车,进行月球表面遥操作和巡视勘测。
 
早在二姐飞行时,就已经提前确定了三姐的降落地点——月球的虹湾区。虽然二姐预先进行了拍照和详细勘察,但月面遍布大大小小的岩石和撞击坑,降落并不容易。

从个人能力上,三姐比两位姐姐更强。针对预备降落地区并非一片平坦这个问题,研发人员在设计之初,便为三姐增加了自动避障功能。这让三姐在飞行中,可以一边下降,一边自主平移,选择相对安全和平稳的区域。

当三姐飞到距离月面约3米的高度时,就可以自由落体,降落月面。2013年12月14日,三姐顺利落在月球表面。3年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这一着陆点的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

与之前情况不同,三姐这次有自己的神话“CP”作伴,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一号”。2013年12月15日早上4点多,她从三姐的怀抱中走出,在月球上留下中国探测器的足迹。

“玉兔一号”在月球正面留下了中国探测器足迹

不过,在完成第二次科学探测任务过程中,受复杂月面条件影响,玉兔一号机构控制系统状态出现异常。故障出现后,地面在连续进行了8个测控弧段的故障处置后未能排除故障。
 
2014年2月23日下午,在完成3个月的设计寿命后,玉兔一号由于故障停止了前进脚步,行驶距离定格在114.8米。三姐与玉兔一号这对CP,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为中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实施打下了基础。



第四部

降落月球背面


在嫦娥三号与玉兔一号后,神话CP又迎来了第二组——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她们执行的任务是登陆月球背面,一次“前无古人”的行动。

由于天体“潮汐锁定”效应,月球只能正面对着地球。月球背面不在地球的“通信服务区”,地球上的测控站无法与月球背面建立无线电通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2018年发射了一颗中继卫星,作为连接地球和月背的“通信基站”,名为“鹊桥”。

2019年1月3日,“嫦娥”抱“玉兔”,翩然落月宫。四姐终于登陆月球背面。来到没来过的月球背面“旅行”,四姐开始执行地形地貌环拍任务,第一张月背全景图诞生。

嫦娥四号地形地貌相机360°环拍的月背全景图
此外,四姐和玉兔二号还进入了互拍留念模式。

嫦娥四号地形地貌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图像

玉兔二号全景相机拍摄的嫦娥四号图像

互拍照片成功,中国向世界宣告探测器成功实现月背着陆后,海内外媒体沸腾了。我国创造了历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实现月背软着陆的国家。

喜悦之后,玉兔二号开启探险之旅。在充满未知和风险的月背之上,她行走的每一步都必须准之又准、慎之又慎。

在2019年3月1日的一次观测中,玉兔二号在一片星罗棋布的碎石中,发现了一块体积较大的石头。月球上的石块,是科学家眼里的珍宝,但在了解玉兔二号的月球车驾驶员眼里,则是危险因素。

月球上坑洼遍地,凹凸不平,每次移动都可能产生无法预测的姿态变化,稍有不慎月球车轮子和月球车底部就可能被月面的石块蹭坏。玉兔二号第一次定点探测,经过3次移动,4次转身,才最终完成。

经历一次次“奇石”探测的步步惊心、神秘物质的冒险之旅,玉兔二号从月背“新客”,成长为如今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劳模”。



第五部

月面取样返回


举头望明月,你或许很难想象月亮背面,有一辆人造月球车不时行走、工作。

如今,嫦娥五号任务作为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把月球上的“土特产”带回祖国,是否更加令你感到啧啧称奇呢?

从11月24日凌晨起,“五姑娘”起了个大早,一飞冲天去月球出差,大家就非常关注她的一举一动。

“五姑娘”打包封装月壤过程牵动人心。通过机械臂在月球表面采样和钻具钻取采样两种方式, 她采集到月球表面样品。采集完成后,她像“装香肠”一样,把钻取的岩芯部分装到一个长包裹,并且把样本紧密地包裹好,封装好。整个工作过程约19小时。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报道

今天,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后,我们又收到好消息。未来,部分月球土壤将入藏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许多人已经搓手期待,未来能亲眼看到这从月亮上“快递”回来的礼物。

而中国的探月工程,精彩还将继续!



图文/央视新闻整编自《月背征途》等






嫦娥探月工程的五个“仙女”

似乎挥一挥衣袖

就能实现飞跃与跨越

其实我们都知道

月球探测之旅中每个微小片段

走出的每一步

拍摄的每一张照片

获取的每一个数据

都是在创造人类征服太空的奇迹

今天

请为背后不懈的努力点赞





点击「写留言」

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猜你喜欢

监制丨马烨   主编丨王若璐编辑丨李明远  校对丨高少卓 ©央视新

为中国探月工程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